疾病

气管支气管异物

本词条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唐勇军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气管支气管异物是由于内源性物质或外源性物质误入气管支气管所致。临床症状可轻可重,典型症状有阵发性咳嗽、喘鸣,可造成慢性肺损伤,也可以无明显不适。气管支气管异物最多见于3岁以下儿童,老年人也不少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吸入的异物主要位于支气管,由于生理结构差异,右侧支气管异物发生率高于左侧。硬质支气管镜取异物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一旦发现疑似本病则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延迟治疗死亡率极高。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急诊科、耳鼻喉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foreign body of trachea and bronchus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气胸、肺气肿、纵隔气肿和皮下气肿、阻塞性肺不张、心力衰竭
治疗周期
短期治疗
临床症状

咳嗽、呼吸困难、肺部杂音

好发人群
学龄前儿童、全麻或昏迷患者、醉酒者
常用药物
抗生素、强心剂
常用检查
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
疾病分类
  • 根据异物类型,气管支气管异物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类,内源性异物乃因呼吸道炎症发生的伪膜、干痂、血块、脓液、呕吐物等,外源性异物系经口吸入的各种物体。

  • 根据异物位置,可分为气管异物和支气管异物。气管异物指异物堵塞于气管,异物经喉进人气管时刺激喉黏膜引起反射性喉痉挛;支气管异物指异物堵塞于支气管,早期症状与气管异物相似。

病因

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主要病因为内源性异物、外源性误吸等,诱发因素可以为医源性因素。本病非传染性疾病,没有传播途径。本病好发于学龄前儿童、全麻或昏迷患者、醉酒者等群体。

主要病因

内源性异物

如破溃的支气管淋巴结及各种炎症所致肉芽伪膜分泌物等堵塞气道。

外源性误吸

  • 饮食不当,如婴幼儿未生白齿,咀嚼功能差,喉反射不完全。

  • 照顾不周,如进食时哭闹、说笑、进食过快、边吃边跑等。

  • 药物麻醉误吸,气管套脱落等。

  • 昏迷误吸等。

诱发因素

医源性因素

如气管、支气管手术中,器械装置不稳而脱落,或切除的组织滑落进入气道内。

流行病学

气管支气管异物多见于3岁以下儿童,75%的病例发生于2岁以下的儿童,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吸入的异物主要位于支气管,约占2/3。右侧支气管异物发生率明显高于左侧,双侧支气管异物约占5%。

好发人群

学龄前儿童

儿童对异物的危害性缺乏认识,喜欢将食物或螺丝钉、塑料物、玻璃球等小型物品含在口中,在奔跑、玩耍、说话时很容易造成误吸。低龄儿童磨牙尚未发育,咀嚼功能不完善,加之喉保护性反射功能不健全,在进食时哭闹或嬉戏,均易造成食物误吸入气道。

全麻或昏迷患者

全麻或昏迷患者吞咽功能不全,如护理不当,可误将异物吸入气管。

醉酒者

醉酒状态时,由于吞咽功能不全,咽反射减弱,易将口咽部异物及呕吐物误吸入呼吸道。

症状

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典型症状为咳嗽、呼吸困难、肺部杂音,无其他症状。若不及时治疗,本病可以并发气胸、肺气肿、纵隔气肿和皮下气肿、阻塞性肺不张、心力衰竭、气管内出血、急性呼吸衰竭和肺炎等并发症。

典型症状

异物吸人期

异物吸人气管后产生剧烈的咳嗽、憋气,甚至发生窒息。

安静期

异物滞留在相应大小的气管、支气管后,症状消失或仅有轻微咳嗽。

刺激或炎症期

由于异物对气道的局部刺激和继发炎症,咳嗽加重,并有发热症状。

并发症期

轻者引起支气管炎、肺炎、肺不张,异物长期滞留可导致肺脓肿、脓胸、支气管扩张等。临床表现为咳嗽、咳脓痰、发热、咯血、呼吸困难,抗生素和激素的应用可减轻或掩盖上述表现。

并发症

气胸、肺气肿、纵隔气肿和皮下气肿

异物较小,局部黏膜肿胀较轻时支气管不完全阻塞,吸气时在胸腔负压的作用下支气管扩张,空气可被吸入。但呼气时支气管腔回缩,支气管腔回缩变小,呼气受阻,即呼吸时进气多出气少,形成远端肺叶的肺气肿。部分患者可能还会出现自发性气胸、纵隔气肿和皮下气肿。主要表现为劳力性呼吸急促,多在原有咳嗽、咳痰基础上出现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胸闷、气短。

阻塞性肺不张

异物较大,病程较长,黏膜肿胀明显,支气管完全阻塞,远端肺叶在呼吸时既不能呼出又不能吸人气体。随着远端肺叶内的气体逐渐被吸收,形成阻塞性肺不张。主要表现为患侧可有明显的疼痛突发呼吸困难发绀,甚至出现血压下降、心动过速、发热,偶可引起休克。

心力衰竭

气道被阻塞影响通气时,因缺氧肺循环阻力增高,心脏负担加重而出现心力衰竭,表现为呼吸困难加重、烦躁、发绀、面色苍白、心率加快等。

气管内出血

气管支气管内异物可损伤刺激支气管黏膜引起局部黏膜肿胀、充血,严重者可出现气管内出血。

急性呼吸衰竭

气管支气管内异物嵌顿于主支气管容易造成双侧支气管堵塞,短时间内引起呼吸困难、窒息,严重者可导致急性呼吸衰竭。

肺炎

由于异物堵塞,及异物对气道黏膜的局部刺激和继发性炎症反应,可引起咳嗽加重,部分还会出现发热等肺部感染症状。

就医

患者一旦误吸异物需要及时前往呼吸内科就诊,一般需要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进一步行影像学检查,X线示异物影或相应肺部感染、不张征象可作为主要的诊断依据。本病还需要同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支气管内膜结核等病进行鉴别。

就医指征
  • 在咳嗽、声音嘶哑等情况下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 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等应及时就医。

  • 胸痛、窒息等情况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 优先考虑去耳鼻喉科。

  • 患者怀疑异物进入气管或支气管应去耳鼻喉科。

  • 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去呼吸内科。

  • 出现胸痛、窒息等症状去急诊科。

医生询问病情
  • 误吸的异物是什么?

  • 误吸异物多久了?

  • 有没有进行过急救?

  • 吸入之后有什么症状?

  • 症状能自行缓解吗?

需要做的检查

体格检查

检查怀疑气管、支气管异物,首先应注意有无呼吸困难、心力衰竭等症状。活动性气管异物在咳嗽或呼气时于胸骨上窝处可闻及拍击音或可触及撞击感,肺部可闻及喘鸣音。支气管异物可有肺炎的体征,有肺不张和肺气肿时,患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对X线不透光的异物影可确诊并定位。对植物性等透X线异物,除常规吸气期胸片之外,还需作呼气末期摄片,有时可见肺气肿、纵隔移动表现。大约60%患儿可出现患侧过度膨胀,还可出现肺不张、肺渗出性改变。成人肺不张更为常见,婴幼儿因摄片时不协作,胸透更为适用,但X线检查正常并不能排除诊断。

CT检查

CT检查气管支气管异物,最有诊断价值的是异物本身与局限性支气管阻塞征像,也可显示由异物引起的间接征像。除采用常规的断层扫描外,也可采用矢状面扫描或冠状面扫描显示支气管走行,以增加诊断的准确性。CT仿真支气管镜可直接显示异物的形态、位置及与相邻结构的情况,对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有很大的价值。

MRI检查

MRI能显影出花生、葵花子等富含脂肪的异物。支气管镜检查是最重要的诊断手段,并能同时取出异物。对有迁延不愈的咳嗽,反复发作的支气管炎、肺炎,临床上怀疑有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患者,均应尽早作支气管镜检查。

支气管镜检查

支气管镜检查是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的“金标准”,支气管镜检查可明确是否异物。同时可了解是何种异物及形态、位置、周围的情况等资料,并能同时取出异物。但是这个操作是侵入性检查、具有潜在的危险性。对有迁延不愈的咳嗽、持续性喘鸣、肺不张,反复发作的支气管炎、肺炎,临床上怀疑有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患者,均应尽早作支气管镜检查。

诊断标准

患者有异物吸入及刺激性咳嗽史,结合胸部X线检查可见不透X线的异物、相应部位的肺部感染或肺不张等,可以确诊本病。

鉴别诊断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患者可出现呼气性呼吸困难伴哮鸣音,重者端坐呼吸。哮喘者既往有类似发作病史,使用解支气管痉挛的药物可使症状缓解。胸部X线检查可见双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充气状态,结合无异物吸入史等可鉴别两者。

支气管内膜结核

当有大块干酪样组织或肉芽突入气管或支气管阻塞气道可产生与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类似症状。但结核患者可伴有结核全身中毒症状如低热、乏力、食欲降低、体重减轻等。通过患者有结核接触史、结核菌素实验阳性、结核中毒症状、胸部X线表现、痰液和支气管灌洗液的结核菌培养等可鉴别两者。

支气管炎及肺炎

支气管异物并发感染极易误诊为单纯肺炎,但肺炎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无异物吸人史,小儿相同部位反复肺炎则应注意异物的可能。

治疗

患者一旦确诊异物吸入气管,需及时行急救措施。一般首选全麻下硬质支气管镜取异物,如若内镜无法取出异物,则应立即手术治疗。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短期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治疗周期
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一般进行短期治疗。
急症治疗

抢救儿童

救护人应该马上把患儿抱起来,一只手捏住患儿颧骨两侧,手臂贴着患儿的前胸,另一只手托住后颈部,让其脸朝下,趴在救护人膝盖上。在患者背上拍1~5次,并观察孩子是否将异物吐出。如果上述操作异物没出来可以采取另外一个姿势,把患儿翻过来,躺在坚硬的地面或床板上,抢救者跪下或立于其足侧,或取坐位,并使患儿骑在抢救者的大腿上,面朝前。抢救者以两手的中指或食指,放在患儿胸廓下和脐上的腹部,快速向上重击压迫,但要很轻柔。重复,直至异物排出。

抢救成人

抢救者站在病人背后,用两手臂环绕病人的腰部,然后一手握拳,将拳头的拇指一侧放在病人胸廓下河脐上的腹部。再用另一手抓住拳头、快速向上重击压迫病人的腹部。重复以上手法直到异物排出。

患者自救

可采用上述用于成人4个步骤的后3个步骤,或稍稍弯下腰去,靠在一固定的水平物体上,以物体边缘压迫上腹部,快速向上冲击。重复之,直到异物排出。

药物治疗

抗生素

主要用于治疗气管支气管异物继发的呼吸道感染症状,常用的药物有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等。

强心剂

异物长时间堵塞气道引发呼吸衰竭,如不及时纠正极易并发心力衰竭,需要使用去乙酰毛花苷等强心药物治疗心衰。

手术治疗

气管切开术

如患者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病情危急,则紧急行气管切开术,以改善通气,并同时经气管切口直接或辅以内镜取出异物。异物较大或形状特异,估计通过声门困难,先行气管切开后再以内镜取出异物。气管切开术亦常用于内镜治疗后喉水肿的患者。

剖胸手术

经内镜无法取出异物,则应剖胸手术治疗。因异物可能发生移位,甚至进入对侧支气管,因此术前需再次确定异物的部位。剖胸手术仅适用于经支气管镜摘除困难或估计摘除过程中有很大危险或异物已引起肺部明显化脓性感染。

胸腔镜手术

对于位于周边而用纤维支气管镜不能到达取出的呼吸道异物,可施行胸腔镜手术,将病变部位楔形切除。这种方法对于不能用传统的硬质支气管镜或纤维支气管镜取出的呼吸道异物是非常有效的,并且比剖胸手术损伤更小。

其他治疗

内镜治疗

支气管镜

全麻下硬质支气管镜取异物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可快速钳取各种大小形状的异物,并可维持通气。同时还可吸引气道内滞留的分泌物,清除增生的肉芽,从而解除因阻塞而引起的肺气肿、肺不张等。90%~95%的异物可经硬质支气管镜取出。但一岁以内的婴儿接受硬质支气管镜检查容易导致低氧血症,不建议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可以动态观察小儿的气管与位置较低的支气管,较硬支气管镜有更强的可操作性,且不需要全麻即可操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对硬质支气管镜钳取困难的外周支气管异物,或因头、颈外伤以及人工机械通气无法插入硬质支气管镜情况下,或吸入异物后情况稳定的成年人,纤维支气管镜可以作为首选检查和治疗手段。同时对于老年人有吸入史和不能解释的肺炎,推荐纤维支气管镜作为一线检查和治疗手段。

喉镜

为常规首选治疗方式,该方法在喉镜下使用异物钳将异物直接取出。操作筒便,成功率高,患者痛苦较小,术后发生喉水肿者也少。直接喉镜下异物取出术适用于活动且不易碎的异物;右主支气管口的扁平异物;异物已引起声门下水肿,不宜用支气管镜取出者;异物卡于声门或声门下致严重呼吸困难须紧急处理者。

预后

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经过及时正规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被治愈,不影响自然寿命,且不会留下后遗症。患者需要遵医嘱复诊,不适随诊。

能否治愈

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经过及时正规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被治愈。

能活多久

及时治疗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复诊

术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治疗数日后复查胸片,或者颈、胸部CT,如无异物残留后则可予以出院。出院后半个月内来院复查伤口愈合情况。

饮食

此病无特殊饮食调理,营养丰富均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即可。

饮食调理

患者在取出异物后,建议进食清淡流食,如粥类、牛奶等,避免进食坚硬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坚果等。

护理

患者术后须严格遵医嘱禁食,保持去枕平卧姿势,注意保暖,避免感冒诱发肺部感染。护理人员须对患者生命活动、血氧饱和度进行严密监测,谨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日常护理
  • 术后禁食6小时,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6小时,以预防麻醉恢复期头痛及误吸。

  • 适当休息,勿过度活动,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

  • 婴幼儿应避免哭闹,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并发症发生。

心理护理

向患者解释病情、治疗方法及预后,消除患者及家属的紧张、恐惧心理,使其保持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

特殊注意事项

术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情况,这主要与麻醉药物引起的胃肠道反应有关。

预防

气管支气管异物是常见的儿童意外伤害性疾病,加强注意和防范,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监护人需要起到监护作用。需要重视重症昏迷及全麻患者的护理,处理好这两类高危因素有助于预防本病。

预防措施
  • 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监护人需要起到监护作用,如纠正幼儿口中含物的不良习惯,对小儿口内所含的异物不能强行挖出,应诱导自行吐出。避免小儿在嬉笑、哭闹、追逐等情况下进食,避免强迫喂药,避免婴幼儿进食瓜子、花生、豆类、果冻等食物。

  • 重视重症昏迷及全麻患者的护理,随时清除口内的分泌物,以防呕吐物及分泌物吸入呼吸道,有活动性义齿应及时取下。

参考文献

[1]江沁波,刘玺诚,江载芳.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临床诊治探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4,19(012):734-737.

[2]潘宏光,李兰,梁振江等.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368例临床诊治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24(12):544-546.

[3]翟嘉,邹映雪,郭永盛等.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84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7(06):76-79.

[4]李红卫.实用儿科诊疗与保健 第2版[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16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