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本词条由河南省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史保轩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通常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中耳黏膜急性化脓性炎症,偶见病毒感染后细菌入侵,儿童多见,一般以耳痛、耳内流脓、听力下降等为典型症状,及时治疗预后良好。如果症状较重或者治疗不当,会引发较重的并发症。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acute suppurrative otitis media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急性乳突炎、迷路炎、脑膜炎
治疗周期
1~2周
临床症状

耳痛、耳内流脓、听力下降

好发人群
儿童
常用药物
青霉素、头孢呋辛、3%氧氟沙星滴耳液
常用检查
听力检查、耳镜检查、血常规
病因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细菌感染引发的炎症反应,主要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及绿脓假单胞菌等,其中,前两者在小儿中多见,病菌主要由咽鼓管或者鼓膜侵入。偶见病毒感染后细菌再入侵,进而导致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者。

主要病因

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最常见原因,比如咳嗽、鼻塞等。

急性传染病

如猩红热、麻疹、百日咳等疾病,会引发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鼓膜因素

穿刺、置管或者外伤,可引发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细菌血行感染

细菌从身体内其他感染灶,如扁桃体炎、鼻窦炎、龋齿或皮肤感染等侵入血流,引发本病,较为少见。

错误擤鼻涕方式和捏鼻鼓气

细菌或病毒、鼻腔分泌物逆行至中耳造成感染,并引发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错误的喂奶方式

如平卧为婴儿喂奶,乳汁可经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容易导致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诱发因素

抵抗力低下

各种原因引起的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诱发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疾病因素

全身慢性疾病以及邻近部位的病灶,例如扁桃体炎、化脓性鼻窦炎等,易引发耳部炎症反应,有腺样体肥大既往史的患者,发病率也较高。

流行病学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常见病、多发病,以儿童较多见。2013年全国调查中,未诊断的患者占总数的50%,一般中耳炎症状会随着炎症消退自愈,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好发人群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多见于儿童,此外,感冒患者、麻疹患者、鼓膜损伤患者以及经常游泳者,也容易发生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症状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以耳痛、耳道流脓、溢液、听力减退等为主要症状,症状在耳膜穿孔前及耳膜穿孔后极为不同,一般很好区别。建议患者及时治疗,以免症状加重,引起其他严重并发症。

典型症状

全身症状

鼓膜穿孔前全身症状较为明显,有明显畏寒、发热、怠倦、食欲减退等感染症状,小儿全身症状通常较成人严重,可有高热、惊厥等,常伴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鼓膜穿孔后体温逐渐下降,全身症状明显减轻。

局部症状

耳痛为本病早期症状,患者感觉到耳深部钝痛或者搏动性跳痛,疼痛可经过三叉神经放射至同侧额、颞、顶部、牙或者整个半侧头部,吞咽、咳嗽、打喷嚏时耳痛加重,耳痛剧烈者夜不能眠。一旦鼓膜出现自发性穿孔或者行鼓膜切开手术后,脓液外流,疼痛顿减;患者还可出现耳鸣及听力减退,有波动性耳鸣,听力逐渐下降,鼓膜穿孔后听力反而提高,如果病变侵入中耳,可出现眩晕和感音性聋。

其他症状

本病好发于儿童,如果是婴幼儿患者,因其无法用言语表达身体感受,主要症状表现为难以入睡、哭闹、脾气暴躁、经常扯耳朵等。


并发症

急性乳突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不当或周身抵抗力弱,炎症可经鼓窦直接进入乳突形成急性乳突炎。

脑膜炎

炎症可经先天颅骨缝隙进入颅内,导致脑膜炎,小儿常见,随着广谱抗生素的使用,此并发症已很少发生。

迷路炎

耳部感染导致乳突炎后可侵入内耳骨迷路或膜迷路,从而导致迷路炎。

就医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改善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症状、预防并发症极为重要,一旦出现耳部不适、疼痛,建议及时到医院行耳镜等检查,注意与外耳道疖、分泌性中耳炎进行鉴别。

就医指征
  • 患者出现耳痛、发热、食欲不振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 耳痛剧烈、听力下降,伴有头晕、恶心,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患者需要到耳鼻喉科就诊,如果是儿童患者,可至儿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耳朵流分泌物、听力下降、耳朵及耳道肿胀、疼痛等)

  • 是否有其他症状?(如头疼、发热等症状)

  •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 这种症状持续多久了?

需要做的检查

耳周检查

通过视诊观察乳突间、鼓窦区有无压痛,有无肿胀、红肿等症状。

耳镜检查

耳镜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可以直接观察鼓膜状态,有无充血等,可以看到是否有分泌物渗出,是否有耳膜穿孔等症状。

听力检查

听力检查是最简单的一种方法,一般不具有诊断意义,起辅助作用。如果内耳受到细菌损害,可出现混合性听力损失。

血液分析

血常规中白细胞升高,总数增多,多核性白细胞增加,提示有感染征象,一般鼓膜穿孔后感染症状会消退,一般血象也会随着穿孔逐渐恢复正常。

诊断标准

患者症状出现时间较短,符合其中两条诊断标准就可诊断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典型症状

如耳痛、耳内流脓、听力下降等。

耳镜检查

直视下看到鼓膜充血或者穿孔,中耳腔中有明显肿胀等炎症反应。

血常规

白细胞明显升高,提示有感染指征。

鉴别诊断

外耳道疖

外耳道疖是外耳道软骨部皮肤的局限性急性化脓性炎症,主要症状为耳痛、张口咀嚼时严重,常向头部放散,全身多有不适感或者体温升高,通过炎症部位的不同可与本病相鉴别。

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以耳内闷胀感或者堵塞感、听力减退、耳鸣为最常见症状,摇头可听见水声;而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全身症状较重,鼓膜穿孔前可高烧不退、耳痛持续,鼓膜弥漫性充血,一旦穿孔便溢脓不止,听力下降的程度较轻,可通过症状以及耳镜检查鉴别两种中耳炎。

治疗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一般容易治疗,治疗周期短,以抗感染为主。可使用药物进行全身和局部治疗,必要时需要手术切开引流。

治疗周期
本病治疗周期较短,一般1~2周炎症反应即可减轻。
药物治疗

全身用药

  • 应尽早应用足量的抗菌药物控制感染,彻底治愈,以防发生并发症或者转为慢性炎症。一般可用青霉素与氨苄西林;在头孢菌素类中可选择第一代头孢菌素,例如头孢拉啶、头孢唑啉等;第二代头孢菌素可选用头孢呋辛。耳膜穿孔后应立即取脓液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参照结果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直到症状完全消失,并在症状消失后,继续治疗数日方可停药。

  • 鼻腔减充血剂滴鼻或者喷雾于鼻咽部,可减轻鼻咽黏膜肿胀,有利于恢复咽鼓管功能。

  • 症状严重者应该注意支持疗法,如静脉输液、输血,应用少量糖皮质激素。

  • 耳痛严重伴有发热者可使用解热镇痛药,如布洛芬或者对乙酰氨基酚。

局部用药

  • 鼓膜穿孔前用2%的石炭酸甘油滴耳,可消炎止痛,因该药遇脓液即释放石炭酸,可腐蚀鼓膜及鼓室黏膜,在鼓膜穿孔后立即停止用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禁用此药。

  • 鼓膜穿孔后可选择3%双氧水洗耳,再使用3%氧氟沙星滴耳液、0.25%~1%的氯霉素液、复方利福平液、5%的金霉素液中的一种外用,到炎症完全消退后穿孔可自行愈合。

手术治疗

鼓膜切开术

在鼓膜穿孔前可以行鼓膜切开治疗,适时地鼓膜切开可通畅引流,有利于炎症的迅速消退,使全身和局部的症状迅速减轻。炎症消退后穿孔可迅速封闭,平整愈合,减少瘢痕形成及粘连。此手术较为成熟,一般不会引发较严重的并发症,但瘢痕体质的患者需要术前评估,以免术后瘢痕形成,造成中耳粘连。

鼓膜成形术

一般对于鼓膜穿孔长期不愈的患者可以行鼓膜成形术,但此手术应用不是特别广泛,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术者要求较高。一般鼓膜穿孔长期不愈,建议先找寻病因,去除感染,保持中耳腔的洁净、干燥,再考虑下一步治疗。

预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较为常见,以抗感染治疗为主,通常可以痊愈,预后很好,不会影响患者的听力和生活质量。

能否治愈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患者可以治愈。

能活多久

本病一般不会影响患者的自然寿命。

复诊

本病一般1~2周可控制炎症,1个月复查一次,通过耳镜检查是否还有脓液;达到治疗目标,无不适症状出现可无需复查。

饮食
饮食调理
  • 忌进食辛辣、油腻饮食,如辣椒、动物内脏、肥肉等,可导致炎症加重。

  • 多饮水,多食瓜果蔬菜,如橙子、梨、黄瓜等凉性水果和蔬菜。

  • 如果是婴幼儿,尽量母乳喂养,注意哺乳姿势。

  • 治疗期间避免进食难以咀嚼的食物。

护理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多见于儿童,由于其表述不清,症状不易被发现,所以护理重点在于对婴幼儿的监测、看护与观察。注意生活环境卫生、干净,避免二次感染,使炎症反应加重。

日常护理
  • 了解各类抗生素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正确服用。

  • 注意滴耳液的使用方法,避免不慎入眼。

  • 不可用力擤鼻,以免影响咽鼓管功能。

  • 注意外耳道清洁,但不能重复擦拭。

  • 治疗期间避免游泳,避免剧烈运动。

病情监测

注意及时观察患者体温变化,观察耳中溢液情况与其性质,也可初步判断病情发展情况。

特殊注意事项

在进行体外换药时,应注意换药器具的严密消毒。

预防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因明确,通过避免病原菌感染可有效预防其发生,如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加强锻炼,避免鼓膜外伤等。

预防措施
  • 饮食合理,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积极预防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 对于婴幼儿,注意正确的哺乳姿势,哺乳时应将婴儿抱起,使其头部抬高,乳汁分泌过多时应当控制其流出速度。

  • 耳膜穿孔及鼓室置管者禁止游泳,洗浴时防止污水流入耳内。

  • 注意耳部防护,避免过度挖耳。

参考文献

[1]黄兆选,汪吉宝,孔维佳.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55-856.

[2]刘斌.探究儿童急性中耳炎应用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8):93+10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