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血色病

本词条由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皮肤科 鲁建云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血色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多见,由先天性铁过多沉积于肝细胞、胰腺上皮细胞、心肌细胞、关节软组织细胞内等处引起相应脏器损伤的代谢性疾病,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类。血色病可出现皮肤色素沉着、皮肤干燥、表面光滑、变薄、弹性差等症状,目前以药物治疗为主,预后较差。

就诊科室
血液科、内分泌科、皮肤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hemochromatosis,HC
疾病别称
遗传性血色病、青铜色糖尿病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肝癌、心力衰竭、继发糖尿病
治疗周期
终身治疗
临床症状

皮肤色素沉着、肝脾肿大、性功能减退

好发人群
家族遗传史、严重贫血及大量输血者、常年摄入大量药物性铁者
常用药物
去铁胺、铁调素
常用检查
血常规、CT检查、基因检测
疾病分类

原发性血色病

为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小肠粘膜细胞缺陷,导致铁的过量吸收并在器官内过量沉积,肝、胰、心肌、脾、淋巴结等处易受累。患者多合并肝硬化、糖尿病、心肌病等,皮肤色素沉积及性腺萎缩也较常见。原发性血色病多见于男性,多在40~60岁发病。肝硬化、糖尿病及皮肤色素沉着是本病三大特征。

继发性血色病

多因各种原因的顽固性贫血而长期反复大量输血,使过量的铁质沉着于肝、脾、骨髓等网织内皮系统,多不伴有脏器功能实质损害。

病因

血色病的原因与分类有关,原发性血色病的基本病因为基因突变,而继发性血色病的基本病因与铁的来源过多、铁利用障碍、铁代谢障碍有关,血色病好发于有家族史或严重贫血及大量输血者,酗酒、药物及饮食等因素可诱发此病。

主要病因

原发性血色病

原发性血色病主要为基因突变引起的,相关突变基因有HFE基因、HJV基因、TfR2基因、SLC40A1基因等。原发性血色病的等位基因位于第6位染色体的短臂,过量的铁被单核一巨噬细胞吞噬,蓄积于肝、胰、心肌等实质细胞中,其主要病因包括先天性无转铁蛋白血症、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等遗传性疾病。

继发性血色病

长期大量输血、过量使用铁剂、高铁饮食、长期酗酒、某些血液病(反复溶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恶性贫血)等引起铁的来源过多,再生障碍性贫血引起铁利用障碍,慢性肝病,如门-腔静脉分流术后、迟发性皮肤卟啉病可引起铁代谢障碍,从而导致继发性血色病。

诱发因素

严重贫血及大量输血

继发性血色病,主要由于严重的慢性贫血(重型β海洋性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长期大量输血(一般在输血100次以上)以后,造成体内铁贮积过多所致。

药物及饮食

少数患者因多年摄入大量药物性铁或饮食中的铁而发生。

酗酒

某些酒中铁含量较高,酒精又能刺激铁的吸收,长期酗酒者肝功能损害也能增加铁的吸收。

流行病学

血色病的世界发病率为(1.5~3)/1000人,男女比例为2.2∶1,在我国比较罕见,发病率为0.10%~0.25%。

好发人群

血色病为遗传疾病,父母患病,患儿即有可能患病,严重贫血及大量输血者,大量摄入药物性铁者,酗酒者都更易患有此病。

症状

血色病可出现皮肤色素沉着、肝病变、继发性糖尿病、心脏病变、内分泌腺功能减退、关节病变等相关部位受累的症状。

典型症状

皮肤色素沉着

约90%患者有此表现,呈古铜色和金属灰色,多出现在面部、颈部、手背、前臂伸侧、下肢、生殖器等处。皮肤干燥,表面光滑、变薄、弹性差,毛发稀疏、脱落,口腔黏膜及牙龈亦有色素沉着。

肝病变

可出现肝肿大和肝硬化,肝质地较硬,出现肝功能异常,肝病面容。

继发性糖尿病

早期轻度受损者可无典型症状,中、后期胰岛受损严重者则可有典型症状,如“三多一少”症状,吃得多、饮得多、尿得多,人消瘦,少数有糖尿病神经病变。

心脏病变

表现为心律失常、顽固性心衰,充血性心力衰竭常见于约10%的年轻患者,尤其是青少年血色病患者,可能突然出现,若未经治疗可迅速发展直至死亡。

内分泌腺功能减退

男性表现为阳痿、性欲消失、睾丸萎缩、精子稀少、不育、男性乳房发育。女性有月经素乱、毛发稀疏、闭经、不孕、体毛脱落等。还可能出现垂体前叶和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和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儿童起病者可有生长发育障碍,严重时可导致侏儒。

关节病变

关节病变发生于25%~50%的患者中,通常在50岁以后出现,但可为首发临床表现或在治疗很长时间后才发生。手关节,尤其是第2、第3掌指关节通常最先受累,随后还可累及腕、髋、踝,膝关节等。关节受累后出现关节炎症状,如关节疼痛、活动不灵、僵硬感等,但无红肿与畸形。

就医

血色病属于先天性遗传疾病的一种,很难治愈,发现有早期症状的时候要及时就医,一般去血液科、皮肤科、内分泌等科室就诊,需要进行CT、MRI、去铁草酰胺试验等检查明确诊断。

就医指征
  • 出现口干、多尿、皮肤色素沉着、性功能减退、关节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 出现心悸、胸痛、昏迷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患者一般去血液科、皮肤科、内分泌科就诊,当出现肝脏病变,关节病变时,可去相关科室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口干等)

  • 症状出现多久了?

  • 皮肤色素沉着多久了?

  • 是否有以下症状?(肝脏病变等症状)

  •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需要做的检查

CT检查

无论在原发性血色病还是继发性血色病其肝脏CT的密度均增高,CT值在86~132HU甚至更高。血色病的CT表现除肝脏密度高,还有胰腺、肾上腺密度增高,其具有很高的诊断特异性,但敏感性较低。原因在于当肝脏铁含量<150moL/g时,CT不能反映肝脏的密度变化。当合并脂肪肝时,高密度的铁与低密度脂肪抵消,CT可出现假阴性。

MRI检查

肝脏的铁沉积,肝细胞内三价铁均具有顺磁性效应,因此肝的MRI检查显示T1w1、w1信号明显降低,形成全肝低信号的“黑肝”。

去铁草酰胺试验

去铁草酰胺是一种铁整合剂,能与铁结合,并促使铁从尿中排出。

基因检测

随着基因检测的出现,血色病在无症状个体中得到诊断将会非常常见。可以进行的基因检测有C282Y、H63D等,用于基因型临床诊断和一级亲属筛查。

肝脏组织检查

可观察到肝组织纤维化与肝硬化的程度,并可用化学方法测定肝铁浓度,这是诊断血色病肯定的诊断方法。

皮肤病理切片

可见黑色素和含铁血黄素颗粒,约多数患者见到表皮基底细胞,及汗腺中有继发于铁沉积的灰色素。

转铁蛋白饱和度

转铁蛋白饱和度是一项反映铁增加的敏感、特异性指标,早期可发现生化异常。正常人为20%~35%,而血色病可以达到55%~100%。其升高还可见于各种坏死炎症性肝病(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肝)、某些肿瘤等。联合血清铁蛋白和转铁蛋白饱和度检测,是检测血色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方法。

血清铁蛋白

血清铁蛋白水平每增加1μg/L,反映体内铁储存增加约65mg。男性血色病病人为300~3000μg/L,女性血色病患者为250~3000μg/L。血清铁蛋白升高还可见于炎症感染、恶性肿瘤、甲亢、慢性肝病。

血常规

血常规多正常,晚期合并严重肝硬化可出现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尿沉渣,可见含铁血黄素颗粒增多。血清铁,早晨空腹血清铁在正常人为60~180ug/dL(11~30umol/L),而血色病患者在180~300ug/dL(32~54ymol/L)。血清铁水平的升高还可见于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铁对筛查血色病没有转铁蛋白饱和度可靠,但是可以用于检测放血疗法效果。

诊断标准

血色病可通过以下检查结果明确诊断。

  • 血清铁单独应用缺乏特异性,用于诊断HC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1%和87%.

  • 空腹转铁蛋白饱和度,女性空腹转铁蛋白饱和度>50%,男性空腹转铁蛋白饱和度>60%,当空腹转铁蛋白饱和度连续两次>45%,需怀疑此病,若空腹转铁蛋白饱和度和血清铁蛋白任一指标异常,均应进行基因突变检测。

  • 血清铁蛋白明显升高,≥1000ng/ml需进行肝脏穿刺活检确诊。上述指标升高不能作为最终诊断,因为炎症、感染、癌症、代谢综合征等都会导致血清铁蛋白的升高,故其特异性有限。

治疗

血色病的治疗包括去除体内多余的铁以及对受损器官的支持治疗,铁去除的最佳方式是放血疗法,不能耐受的患者可使用药物进行铁螯合治疗,降低铁的水平。

治疗周期
血色病患者需要终身治疗。
药物治疗

铁螯合剂治疗

可采用去铁胺口服、静脉、肌肉注射、皮下注射,但口服效果较差。作用比放血慢,但贫血、严重低蛋白血症及不宜放血者可采用,而且相比放血而言,螯合剂疗法患者更易接受。

激素替代疗法

铁调素是铁代谢的负调节激素,与血色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铁调素直接抑制肠上皮细胞的铁吸收和诱导单核巨噬细胞铁滞留,贫血和缺氧可抑制其表达。

手术治疗

患者出现肝衰竭是肝移植的一个指征,现有的证据表明,血色病的代谢异常可以通过成功的肝移植逆转。一般经过胁肋下切口,将病肝切除,植入供体肝脏,术后需长期随访。

其他治疗

放血疗法(首选)

每周可放血400rnl,每次放血大约能去除200mg铁元素,1年可以放大约20000ml血,至少坚持2年以上,使血清铁降低至120g/dl,血红蛋白不低于10g/dl为度,以后可将间隔时间改为3~4个月放血1次。

并发症治疗

糖尿病

部分病例通过放血治疗可减轻症状,通过减肥,饮食控制,口服降糖药物及用胰岛素等综合治疗可取得疗效,但有时疗效较差。

心脏病变

有报道部分伴有左心功能不全和快速心律失常者,去铁后可得到心脏症状可得到改善。但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特别是室性心动过速将是致命的。治疗方法与标准治疗方法相同。

性腺功能低下

多数患者由于腺垂体纤维化,所导致的性功能低下是不可逆的。性功能不全用睾酮治疗可减轻症状,少数伴有贫血的男性患者用睾酮替代治疗后,贫血改善,其他内分泌异常可视病情给予替代治疗。

关节病变

用静脉放血和非皮质激素药物治疗后,1/3患者的关节痛好转,无变化或恶化者各占1/3,关节炎性改变仍持续存在。一些患者关节功能退化持续进展,需行全膝关节或全腰关节成形术。

预后

血色病的预后与是否早发现、早治疗密切相关。早诊断、早治疗可延缓病情的发展,甚至不影响寿命,预后较好。若已发展成为肝硬化,则预后差,寿命将缩短。

能否治愈

血色病无法治愈,需要终身治疗。

能活多久

血色病经过积极治疗可延缓病情的发展,甚至不影响寿命。

复诊

血色病患者在治疗后建议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复诊,检查血常规,观察病情的变化情况。

饮食
饮食调理

血色病患者应减少饮食中含铁量,无其他饮食需求。

护理

血色病患者应注意加强对居住环境的护理,保持患者环境的整洁舒适,患者应遵医嘱用药,根据患者的饭量从而决定胰岛素的使用量,血色病患者还应卧床休息,根据病情决定运动量。

日常护理

环境护理

患者居住环境要保持安静整洁,温度保持在28~32℃,湿度在50%~60%,利用中央空调和除湿机维持适宜的温湿度,减少人员走动。使用医用空气消毒机代替传统的紫外线消毒,一天两次。

用药护理

由于患者食欲差,家属应注意患者每日进食时间,进食种类及食物多少,遵医嘱使用胰岛素,以免因注射胰岛素不当而出现低血糖反应,同时,避免使用二甲双胍等易引起胃肠道反应的药物,同时避免使用肝脏毒性药物。

运动护理

患者应以卧床休息为主,家属可予以床上按摩。待患者病情平稳后,患者可遵医嘱适当下床或床边大小便,增加患者自信心。

病情监测

血色病患者应注意病情变化,如皮肤干燥、表面光滑、变薄、弹性差,出现症状加重应及时就诊。

预防

血色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血色病主要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暂无有效的预防措施,继发性血色病的预防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预防,如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可减少该病的发生。

早期筛查

当出现关节炎、糖尿病、肝硬化等疾病时,应及时到医院进一步检查,可通过肝脏组织检查、骨髓涂片、皮肤病理切片等进行早期筛查。

预防措施
  • 积极预防血色病的原发疾病,对继发性糖尿病、心力衰竭、肝硬化、性欲减退等应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

  • 孕期产检预防,避免遗传病儿的发生。孕期除了要做基因检查,另外还要注意生育保健,特别是在孕期,应尽量避免接触致畸、致突变的有害因素。

参考文献

[1]徐文娇,李昌平,石蕾,血色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进展[J].现代临床医学,2019,45(4):303-306.

[2]万安娜,杨丽芳,1例遗传性血色病继发糖尿病患者的护理[J].当代护士,2019,26(18):159-160.

[3]柳河等著.新编内分泌代谢病学[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5):22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