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小儿湿疹

本词条由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儿科 茅松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小儿湿疹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属于2岁以内小儿常见疾病,尤其以2~3个月的婴儿最为严重。患儿主要表现为皮肤有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等,常伴有瘙痒,进食牛奶、母乳、鸡蛋等食物,以及接触紫外线、人造纤维和生活环境变化等均可诱发。该病一般通过药物治疗,可达到较好的预后。

就诊科室
儿科、皮肤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infantile eczema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继发感染
治疗周期
需要短期治疗,但存在个体差异
临床症状

皮肤潮红、红斑、丘疹

好发人群
2岁以内婴幼儿
常用药物
硼酸溶液、氧化锌糊剂、炉甘石洗剂、苯海拉明、西替利嗪、氯雷他定
常用检查
体格检查、血常规及血清IgE检查、皮肤斑贴实验
疾病分类

小儿湿疹根据皮肤损害类型,可分为脂溢型、渗出型和干燥型。

脂溢型

多见于3个月以内的婴儿,皮疹表面被覆黄色油腻性鳞屑及黄浆液痂、渗出。

渗出型

多见于3~6个月大的婴儿。皮疹上有片状糜烂渗出,黄浆液结痂较厚,抓痒出血有黄棕色软痂皮,治疗不及时可蔓延,继发感染。

干燥型

多见于6个月至1岁的儿童。皮疹上有硬性糠皮样脱屑及鳞屑结痂,无渗出。

另外,小儿湿疹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慢性和亚急性三种。

病因

小儿湿疹的病因较为复杂,多种因素可引起发病,常见诱因有紫外线、寒冷、食物过敏、皮肤屏障受损等。此外,遗传因素及免疫因素也共同参与其发病。

主要病因

体内慢性感染病灶

患儿存在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慢性感染,是发生湿疹的常见因素。

遗传过敏性体质

小儿湿疹可能是一种由遗传因素引起的皮肤病,父母小时候患有此症,小儿更容易患病。

胃肠功能障碍

胃肠道功能紊乱时,食物得不到充分消化分解,而以大分子形式吸收入血液,尤其是蛋白质类食物(奶、鸡蛋、鱼虾等)可作为抗原物质诱发免疫反应,发生湿疹。

诱发因素

物理因素

如冷、热、过度干燥、潮湿及搔抓、热水洗脸、紫外线照射等,都可能成为诱发因素。

化学因素

患儿接触肥皂、化纤、毛织品及洗涤用品等,可引起湿疹。

生物因素

患儿接触花粉、真菌孢子、尘螨、小动物的皮毛及分泌物等。

食物因素

牛奶、鸡蛋、海产品及牛羊肉等。饮食不当,如牛奶、鸡蛋、海产品及牛羊肉等食物过敏,可导致小儿湿疹。

其他

机械性摩擦、护理不当等可诱发本病。

流行病学

小儿湿疹是常见病,好发于2岁以内小儿,尤其2~3个月婴儿多见。小儿湿疹的发病率为12%~25%,且有逐年上升趋势。5岁以下儿童患病率占总发病患儿的86.2%,男女发病率接近,过敏体质患儿占总发病患儿的33.3%。

好发人群

2岁以下婴幼儿。

症状

小儿湿疹主要表现为小儿皮肤反复出现细小的红色丘疹,或有液体渗出,伴有皮肤瘙痒。但对于不同类型,症状严重程度、皮损部位等有差异。

典型症状

脂溢型

患有湿疹后,患儿前额、颊部、眉间皮肤潮红,覆有黄色油腻的痂,头顶有厚厚的黄浆液性痂。之后颏下、后颈、腋下、腹股沟可能会出现擦烂、潮红及渗出现象。

渗出型

患儿两颊可见米粒大小的红色丘疹,呈对称性分布,伴有小水疱及红斑,连成片状,有破溃、渗出、结痂的现象。

干燥型

表现为面部、四肢、躯干外侧出现斑片状密集的小丘疹、红肿,以及硬性糠皮样脱屑及鳞屑结痂,无渗出。

其他症状

患儿可伴有发热、烦躁、哭闹不止,导致失眠。

并发症

继发感染

小儿因瘙痒可抓破皮肤,导致局部破溃或渗出而感染,出现细菌性或病毒性皮肤病,严重时感染可扩散至全身。

就医

若发现小儿皮肤出现红斑、丘疹等皮损表现,常伴有瘙痒、渗液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尤其有家族史者,更应重视其皮肤变化。

就医指征
  • 若父母或其中一方曾经患过湿疹,应重视小儿皮肤的变化,一旦出现异常,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 当发现小儿不明原因出现面部、四肢或躯干部位的丘疹、红斑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 伴有小儿发热、烦躁、哭闹不止者,应及时就医。

就诊科室

优先考虑去儿科或皮肤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什么时候发现红色丘疹的?

  • 全身其他部位是否有潮红或丘疹?

  • 最近是否吃过鸡蛋、鱼类等食物?

  • 父母或其中一方是否患过湿疹?

  • 最近是否受过紫外线刺激?

需要做的检查

体格检查

可直接观察皮肤状态及皮损情况,明确部位、形态、范围、数目等异常。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及血清IgE检查

有助于明确是否发生感染。

皮损细菌培养

可明确是否继发细菌培养,指导后续治疗。

皮肤斑贴实验

可明确过敏源,找到过敏原因。

诊断标准

通过体格检查,发现患儿身上不同部位出现潮红、红斑、丘疹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血清IgE升高;有继发感染者,皮损细菌培养阳性。

鉴别诊断

痱子

痱子是夏天最多见的皮肤急性炎症,因汗孔阻塞引起,多发生在颈、胸背、肘窝、腘窝、皮肤褶皱处等部位,小儿可发生在头部、前额等处。当气温高,湿度大时,皮损增多,气候转凉,皮损逐渐消退,可通过部位及疹子变化鉴别。

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是皮肤黏膜接触某些外源性物质后,在接触部位甚至以外的部位发生的炎症反应。可通过病因、接触史、发生部位、皮损是否多形、病程和斑贴试验鉴别。

治疗

小儿湿疹可通过切断过敏源,避免皮肤刺激,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挠抓等一般治疗缓解症状,结合药物治疗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治疗周期
小儿湿疹通过短期治疗可痊愈,但存在个体差异。
一般治疗
  • 减少室内尘土和螨虫,尽可能忌食过敏的食物,并要求乳母也忌食该食物。

  • 衣物以宽松柔软为宜,采用棉织品,避免羊毛和人造纤维制品。

  • 经常进行温水浴,沐浴时避免使用肥皂,洗后立即外涂润肤霜及凡士林乳膏。

  • 加强小儿教育,如应避免搔抓皮损处。

药物治疗

局部药物

医生会根据患儿皮损情况,选择不同药物。渗液多者可采用硼酸溶液湿敷;有糜烂者可选择氧化锌油或氧化锌糊剂;单纯红斑、丘疹可外用炉甘石洗剂、地塞米松霜等;合并感染者可用莫匹罗星、夫西地酸软膏。

全身药物

抗组胺药物

苯海拉明、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具有镇静、止痒及控制炎症的作用。

免疫抑制剂

包括环孢素、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等,适用于外用药物及一般治疗无法控制病情的患儿。

其他

非特异性抗过敏药物,如维生素c、钙剂等,继发感染时可使用抗生素治疗。

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本病属“湿疮”、“浸淫疮”、“粟疮”、“血风疮"等范畴,多因母食五辛炙,遗热于胎,生后复感风热,或饮食不节,脾胃失控,内蕴湿热所致,因此,可给予清热利湿、除热止痒等方剂。另外,中医的外洗、湿敷、干敷、膏敷、脐疗、油搽等外治方法也有一定作用。特别注意,中医需辨证论治,不得乱用药物,务必到专业的中医院就诊。

其他治疗

紫外线照射可用于小儿湿疹的治疗,通过照射可缓解症状,注意紫外线过敏儿童慎用。

预后

小儿湿疹通过正规的治疗可消除症状,恢复正常的生活质量,达到较好的预后,多可痊愈。

能否治愈

大多数小儿湿疹目前可以治愈,而且轻症患儿有自愈的可能。

能活多久

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复诊

出现治疗效果不佳,或者皮损无好转或扩大,应及时就医。

饮食

小儿湿疹患者应避免过量喂食,宜均衡摄入营养,忌吃过敏性食物。特别注意,对母乳过敏的小儿应暂停母乳喂养,改用配方奶粉喂养。

饮食调理
  • 患儿应补充适量维生素、无机盐、糖类、脂肪等,减少盐分摄入,可适当饮水。

  • 明确食物过敏的患儿忌吃过敏食物,如牛奶、鸡蛋等动物蛋白以及鱼、虾、蟹等食品,避免吃辛辣、油炸等食物。

  • 宜进食低过敏性食物,如苹果、杏子、胡萝卜等,可适当添加辅食中。

  • 对母乳过敏的小儿,应暂停母乳喂养,改用配方奶粉喂养。

护理

小儿湿疹患儿应格外注意皮肤保护,避免紫外线刺激和过热的水沐浴,同时注意休息、减少过敏原接触等。

日常护理
  • 减少紫外线照射,父母带小儿外出时,不要让太阳直接照射有湿疹的部位,容易加重湿疹的痒感。

  • 勿用过热的水洗澡,也不可使用香皂沐浴,可改用专为小儿设计的沐浴露,使用肥皂会刺激小儿皮肤,加重病情。

  • 给小儿沐浴后,可以在出疹部位涂上小儿专用的润肤霜,患病处结痂时,可用植物油轻轻涂擦。

  • 保持患儿双手卫生,避免用手抓挠皮肤,若局部瘙痒难忍,可用手掌轻轻拍打,缓解不适。

  • 穿着柔软舒适的棉质衣物,居室多通风及保持卫生清洁。避免患儿接触尘螨、宠物等变应原。

病情监测

日常应注意小儿皮肤破损处的愈合情况,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特殊注意事项

小儿在湿疹发病期间不要接种卡介苗或其他疫苗,还要避免接触单纯性疱疹患者,以免发生疱疹性湿疹。

预防

预防针小儿湿疹,需要从日常生活做起,包括明确过敏原、把控小儿摄入食物,保持个人卫生,增强小儿自身免疫力等。

预防措施
  • 远离并避免接触过敏原,禁止食用过敏食物。

  • 合理膳食,三餐规律,多吃富含维生物及蛋白质的食物。

  •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经常运动,增强抵抗力。

  • 保持室内环境整洁、干爽、舒适,勤通风。

参考文献

[1]薛亦男.图解小儿常见病照护 0-3岁婴幼儿常见疾病居家照护指南[M].济南:济南出版社.2017:100.

[2]黄克江,阚成国.药补不如食补[M].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366.

[3]王蕾,蒋红.临床专科护理技术丛书 实用皮肤病护理[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209.

[4]龚文容.临床免疫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0:239-241.

[5]肖春香.陪伴成长 写给新手爸妈的育儿经[M].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172.

[6]张贤锋.实用儿科疾病诊断与治疗[M].吉林:延边大学出版社,2017:14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