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本词条由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心血管内科 张志辉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进而引起右心扩张、肥大,伴或不伴有右心衰竭的心脏病。本病常表现为活动后呼吸困难、乏力、劳动耐力下降、心悸等,治疗方法以药物治疗为主。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疾病别称
肺心病、肺原性心脏病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心律失常、静脉血栓栓塞症、消化道出血、肺性脑病
治疗周期
终身间歇性治疗
临床症状

心悸、呼吸困难、劳动耐力下降

好发人群
老年人、长期吸烟的人群、生活工作环境较差的人群
常用药物
抗生素、支气管舒张药、利尿剂
常用检查
X线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向量图、动脉血气分析
疾病分类

肺、心功能代偿期

肺、心功能足以满足机体日常代谢需要,以原有肺、胸疾病的症状、体征为主。

肺、心功能失代偿期

肺、心功能不足以满足机体日常代谢需要,有肺、心功能不全、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相关表现。

病因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包括慢性支气管-肺疾病、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肺血管疾病等,老年人、长期吸烟的人群及生活工作环境较差的人群为本病的好发人群。急性呼吸道感染、冬春季节及气候骤变等因素可诱发本病。

主要病因

慢性支气管-肺疾病

最常见。我国慢性肺心病中继发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约占80%~90%,其次为支气管哮喘、肺结核、支气管扩张、间质性肺疾病等。

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

如严重的脊椎后侧凸,脊椎结核,类风湿性脊柱炎,广泛胸膜增厚粘连和胸廓成形术后造成的严重的胸廓或脊柱畸形等。以及神经肌肉疾患如脊髓灰质炎,均可引起胸廓运动受限肺组织受压、支气管扭曲或变形,气道引流不畅,肺部反复感染,并发肺气肿或纤维化,最终引起慢性肺心病。

肺血管疾病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和肺小动脉炎均可引起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升高和右心室负荷加重,发展成慢性肺心病。

其他

原发性肺泡通气不足及先天性口咽畸形,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均可产生低氧血症。引起肺血管收缩,导致肺动脉高压,发展成慢性肺心病。

诱发因素
  • 急性呼吸道感染常为本病急性发作的诱因。

  • 本病患者在冬春季节及气候骤然变化时,易出现急性发作。

流行病学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较为常见,冬春季节交替和气候骤变时易急性发作,男女无明显差异。发病率北方地区高于南方地区,高原地区高于平原地区,农村高于城市,并随年龄增高而增加。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患病率明显增多。

传播途径

本病非传染性疾病,无传播途径。

好发人群

老年人

老年人群中,本病发病率较高。

长期吸烟的人群

长期主动吸烟或被动吸二手烟、三手烟,易发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进而引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生活工作环境较差的人群

长期生活在空气污染环境中的人群及长期在粉尘环境中工作的人群,易发生各种肺部疾病,进而引起本病发生率增加。

症状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典型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此外可有发绀、舌诊异常等表现。可并发心律失常、静脉血栓栓塞症、消化道出血、肺性脑病等疾病。

典型症状

肺、心功能代偿期

患者可有咳嗽、咳痰、气促,活动后可有心悸、呼吸困难、乏力和劳动耐力下降。

肺、心功能失代偿期

  • 呼吸衰竭,患者可有呼吸困难加重,夜间为甚,常有头痛、失眠、食欲下降,但白天嗜睡等表现。

  • 呼吸系统感染,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常由呼吸系统感染诱发,呼吸系统感染可有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表现。

  • 右心衰竭,除肺、胸疾患的症状更明显外,尚可见心悸、食欲下降、腹胀、恶心等右心衰竭的表现。

其他症状

发绀

肺动脉高压、肺内分流及V/Q失调导致低氧血症,患者可出现发绀、耳垂、鼻尖、唇、指较明显。

舌诊异常

舌质多为紫绛、暗紫,当右心衰竭时舌腹面静脉主干饱满隆起,外形弯曲或圆柱状。舌腹面外带可见暗紫色异常静脉支,呈囊柱状,范围超过总面积的1/2。

并发症

心律失常

多表现为房性期前收缩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可有心悸、乏力等表现。一般的心律失常经过控制诱发急性加重因素。

静脉血栓栓塞症

慢性肺心病患者由于心功能不全、活动受限以及年龄等因素常存在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发生静脉血栓栓塞可有患肢疼痛、肿胀、沉重感等表现。

消化道出血

慢性肺心病由于感染,呼吸衰竭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心力衰竭致胃肠道淤血以及应用糖皮质激素等。常常并发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可表现为头晕、心悸、冷汗、乏力、口干等症状。

肺性脑病

是由于呼吸衰竭所致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的神经精神障碍症状。临床可有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精神不振等表现,常继发于慢阻肺。

就医

患者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劳动耐力下降等情况,应及时到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或急诊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交代病情,并进行X线检查、心电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等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需与冠心病、原发性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进行鉴别。

就医指征
  • 咳嗽、咳痰的情况下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 若出现呼吸困难、劳动耐力下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 出现严重呼吸困难、精神异常的情况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若患者出现咳嗽、咳痰、气促,活动后可有心悸、呼吸困难、乏力和劳动耐力下降等症状,需及时前往呼吸内科或心血管内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最近是否有受凉、感染?

  •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劳动耐力下降、心悸、恶心呕吐等)

  • 是否吸烟?

  • 既往是否有呼吸系统疾病病史?

  • 是否有基础疾病?

  • 是否接受过正规治疗?

需要做的检查

X线检查

患者除基础疾病和急性肺部感染的特征外,可有右下肺动脉干扩张、肺动脉段明显突出、中心肺动脉扩张、外周分支纤细、圆锥部显著突出、及右心室增大等表现。

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对肺心病诊断的阳性率约为60.1%~88.2%。肺心病心电图可见电轴右偏、重度顺钟向转位、aVR呈QR型及肺型P波等右心肥大表现。

超声心动图检查

诊断阳性率为60.6%~87%,较心电图和X线检查的敏感性高。典型表现为出现肺动脉高压征象,右心房增大,右心室肥厚、增大。

心向量图检查

阳性率可达80%~95%,较心电图敏感,主要表现为右心增大图形。

动脉血气分析

用以判断有无缺氧、CO2潴留和酸碱平衡紊乱及其严重程度,对于指导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血液检查

血液流变学检查可了解红细胞变形等变化,凝血功能检查有助于了解有无血液高凝状态。血电解质测定可了解电解质紊乱,血常规检查可见红细胞,血红蛋白升高,合并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

生化检查

进行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生化检查有助于评估心衰患者的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异常情况。

诊断标准
  • 有严重慢阻肺或其他胸肺疾病史。

  • 有P2>A2,剑突下心音增强、颈静脉怒张、肝大及压痛,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下肢水肿及体静脉压升高等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增大或右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 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心电向量图等检查有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厚、扩大的征象。

鉴别诊断

冠心病

冠心病患者可发生全心衰竭,并出现肝大、下肢水肿及发绀,这些表现均与肺心病相似,两者易于混淆。但冠心病患者多有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病史,且出现心律失常者多为持久性。而肺心病患者无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病史,出现的心律失常多为短暂性。随着呼吸衰竭和右心衰竭的好转心律失常可以好转或消失,有助于两者之鉴别。

原发性心肌病

原发性心肌病右心衰竭引起肝大、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下肢水肿和腹水,与肺心病相似。但原发性心肌病多见于中青年,无明显慢性呼吸道疾病史,无明显肺气肿体征。无突出的肺动脉高压征,心电图无明显顺钟向转位及电轴右偏,而以心肌广泛损害多见。心脏大多呈普遍性增大。超声心动图检查可见各心室腔明显增大,室间隔和左室后壁运动幅度减低,可资鉴別。

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多见于青少年,有风湿活动史,X线表现为左心房扩大为主。而慢性肺心病好发于40岁以上患者,常有慢阻肺、胸疾患史和右心室肥厚体征,X线检查左心房不大。心电图在Ⅰ、Ⅱ、aVF导联上常出现肺型P波,心脏彩超检查可明确诊断。

治疗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需要终身间歇性治疗,治疗方法以药物治疗为主,常用药物有抗生素、支气管舒张药、祛痰药、利尿剂、强心剂、血管扩张剂等。此外,吸氧和戒烟也有助于本病的治疗。

治疗周期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目前尚不能根治,易反复发作,需要终身间歇性治疗。
药物治疗

抗生素

参考痰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控制支气管、肺部感染。

支气管舒张药

β受体阻滞剂、抗胆碱能药及茶碱类等支气管舒张药可以舒张支气管,使患者气短症状明显缓解,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常用药物有特布他林、沙美特罗、异丙托溴铵、沙丁胺醇、氨茶碱等。

祛痰药

适用于有痰不易咳出者,常用药物有盐酸氨溴索、N-乙酰半胱氨酸、羧甲司坦等。

利尿剂

用于治疗心力衰竭,利尿剂通过抑制肾脏水、钠重吸收,增加尿量,消除水肿,减少循环血容量。减轻右心前负荷,纠正右心衰竭。常用药物有氢氯噻嗪、螺内酯、呋塞米等,使用过程中需注意补充钾盐和其他电解质。

强心剂

用于治疗心力衰竭,肺心病缺氧使得心脏对洋地黄的敏感性增高,易致中毒而出现心律失常,甚至猝死。但在下列情况仍应考虑使用洋地黄:感染已控制,呼吸功能已改善,经利尿剂治疗右心功能仍未能改善者。合并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顫动者。以右心衰竭为主要表现而无明显急性感染的患者,合并急性左心衰竭者。常用药物有毛花苷丙、毒毛花苷等,使用时应注意纠正低氧和低钾血症。

血管扩张剂

用于治疗心力衰竭。近年来新开发的治疗肺动脉高压的药物包括前列环素、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等,对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等具有一定临床疗效,但对继发于慢阻肺等支气管肺疾患的肺动脉高压无效。

手术治疗

对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无法控制的患者,经过严格评估适应证和禁忌证后,可考虑进行肺减容术或者肺移植术。

其他治疗

吸氧

是通过增加吸入氧浓度,从而提高肺泡内氧分压,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降低呼吸肌做功和肺动脉高压,减轻右心负荷。此外,吸入高浓度的O2解除低氧性肺血管收缩,使肺内血流重新分布,加重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使有效肺泡通气量减少。 氧疗可采用双腔鼻管、鼻导管或面罩进行吸氧,以1~2L/min的氧流量吸入。吸氧后如呼吸困难减轻,发绀有所改善,心率减慢,且无意识障碍表现,则可继续给予吸氧。

机械通气

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应及早进行机械通气。

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

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容易出现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常见的酸碱失衡类型是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或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的治疗,关键在于改善通气,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时,pH明显降低,当pH<7.2时,治疗上除注意改善通气外,还应根据情况适当静滴碳酸氢钠溶液,边治疗边观察,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时,大多与低血钾、低血氯有关,治疗上应注意补充氯化钾;碱血症明显者也可酌情应用乙酰唑胺(醋氮酰胺)或盐酸精氨酸治疗。此外,危重患者可能出现三重性酸碱失衡,应及时发现并进行治疗。电解质紊乱应连续监测,采取针对性治疗。近年来除对钾、钠、氯、钙及镁等电解质进行监测外,还重视低磷血症问题。

脑水肿治疗

肺心病患者因严重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常合并肺性脑病,临床上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和颅内高压脑水肿等表现。因此,除给予上述有关的肺心病处理外,应尽快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并控制其神经精神症状。

预后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一般不能治愈,仅能缓解症状,若治疗及时护理得当,一般不会影响患者的自然寿命。患者应定期门诊随访,进行相关检查,了解病情变化。

能否治愈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一般不能治愈,只能通过药物治疗达到缓解的目的。

能活多久

患者如果护理得当,治疗及时,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后遗症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不能治愈,但基本无后遗症。

复诊

患者宜定期门诊随诊,至少3~6个月一次,进行肺功能、血常规、心脏彩超等相关检查。了解病情变化,并在医生的指导下维持或修改原有治疗计划。

饮食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日常饮食时宜进行高蛋白、高热量、多维生素饮食。限制钠盐摄入,忌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含糖量高的食物并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饮食调理
  • 高蛋白、高热量、多维生素饮食,可选用牛奶、鱼、虾类、瘦肉、豆制品、鸡蛋等。蔬菜水果亦可选用,但含钠高的蔬菜如芹菜、茼蒿、韭菜、空心菜除外。

  • 限制钠盐摄入,如病人出现水肿、腹水或尿少时,应限制钠、水摄入。

  • 忌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刺激性强的食品和调味品,如烈酒、浓茶、辣椒、芥末等。

  • 避免含糖高的食物,以免引起痰液黏稠。

  • 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因碳水化合物可增加CO2生成量,增加呼吸负担。

护理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多急重、反复发作,多次住院,造成患者及家属思想、精神上和经济上的极大负担,加强心理护理,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配合医疗十分重要。护理中还应注意了解治疗药物的相关知识、戒烟、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及卧床休息。患者日常应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宜加强心肺功能的监护,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此外应注意了解肺性脑病相关知识,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日常护理

口服药物

了解抗生素、支气管舒张剂、祛痰药等相关治疗药物的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注意事项以及服药的必要性。

氧疗

长期家庭氧疗有助于缓解症状,减缓疾病进展,氧疗时间以每天15小时以上为宜。

适当进行锻炼

有助于增强病人体质,增加机体免疫力,避免呼吸道感染诱发本病急性发作。可通过快步行走的方法进行,并量力循序渐进,保证在运动时血氧饱和度大于90%。可以做八段锦或太极拳等有氧运动。

病情监测

患者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如呼吸困难程度是否加重、发作频率是否增加、平地行走距离是否变近、一口气爬楼梯层数是否下降等情况。

心理护理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家属应关心体贴病人,鼓励期树立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密切配合治疗,战胜疾病。

特殊注意事项

肺性脑病为本病严重并发症,可表现为头痛、头昏、记忆力减退、精神不振、工作能力降低等症状。继之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轻者呈嗜睡、昏睡状态,重则昏迷。患者应掌握肺性脑病的相关知识,若有类似表现,立即就医。

预防

由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各种原发肺、胸疾病发展至晚期的并发症,病变已很难逆转,故做好预防工作对于降低肺源性心脏病死亡率非常重要。主要是积极防治引起本病的慢性支气管肺疾病。可通过定期进行心电图、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早期诊断。

早期筛查

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定期进行心电图、肺部X线、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有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

预防措施

戒烟

吸烟已是目前公认的慢阻肺抑制危险因素中最重要者,而慢阻肺是引起本病最常见的原因。戒烟有助于本病的预防。

避免呼吸道感染

避免受凉、劳累,随温度变化增减衣物,避免呼吸道感染,诱发本病急性发作。

远离污染环境

改变有关粉尘的工作环境,长期生活在空气污染严重地区的人群,出门佩戴口罩有助于本病的预防。

参考文献

[1]王辰,王建安.内科学(第3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29-135.

[2]钟南山.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8-21.

[3]钱亚平.慢性肺源性心脏病50例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7):97+100.

[4]乌日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的护理[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30):115+125.

[5]杨媛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识别与诊断[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9,18(9):900-90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