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下颌前突

本词条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童口腔科 夏永华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下颌前突是指由于下颌骨矢状位发育过长出现下前牙兜住上前牙的畸形症状,是一种常见病。主要病因与遗传、先天发育、不良口腔习惯、替牙期局部障碍和疾病有关。主要临床症状包括面容畸形、咬合障碍、发音障碍,可导致心理障碍、胃肠紊乱的并发症。目前主要通有矫正或手术的治疗方式,预后尚可。

就诊科室
口腔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Mandibular protrusion
疾病别称
地包天、月牙形脸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心理障碍、胃肠紊乱
治疗周期
长期持续性治疗
临床症状

面容畸形、发音障碍

好发人群
有家族史者、反颌畸形患者
鉴别诊断
双颌前突、畸形性骨炎
常用检查
体格检查、X线检查
疾病分类

牙源性下颌前突

多为反颌引起,与牙齿萌出或替换过程中的局部障碍以及遗传有关。

骨源性

多由于遗传和疾病等因素所致,按机理分为3型:

  • 上颌前部发育不足,下颌发育正常。

  • 上颌发育正常,下颌过度发育。

  • 上颌发育不足伴下颌过度发育。

功能性

由于不良哺乳姿势等而引起下颌功能性过度前伸造成下颌前突和前牙反合,如不及早矫治,日久可能发展成真性下颌前突。

病因

下颌前突的主要病因与遗传、不良口腔习惯、替牙期局部障碍和疾病有关,好发于有家族史者、反颌畸形患者、扁桃体肥大患儿等人群。

主要病因

遗传

下颌前突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背景,具有家族聚集趋势,且下颌骨及颜面畸形异常显著。

不良口腔习惯

  • 不良的哺乳姿势,如不适当的奶瓶喂奶,躺着吃奶,下颌需向前用力吸吮,可引起下颌前突。

  • 咬上唇或下颌前伸不良习惯,可导致前牙反合及下颌前突。

替牙期局部障碍

  • 乳牙滞留或早失,可造成个别前牙反合或多数前牙反合。

  • 多数乳磨牙早失,被迫用前牙咀嚼,下颌前移,可形成下颌前突。

  • 乳尖牙磨耗不足,相对的尖牙早接触可以导致反颌,形成下颌前突。

  • 上恒切牙先天缺失,如常见上颌侧切牙先天缺失,也常伴有前牙反颌,可引起上颌前部发育不足,形成下颌前突。

疾病

  • 腭扁桃体或舌扁桃体的慢性炎症、腺样体增生肿大,为保持呼吸道通畅,常常出现舌头前伸而带动下颌前伸,久而久之,可导致前牙反合并下颌前突。

  • 唇腭裂患者常常出现上颌发育不足,易造成前牙反颌或全牙弓反颌,下颌相对表现前突,严重程度与唇腭裂程度有关。

  • 佝偻病患者钙、磷代谢障碍及面颌肌肉异常动力,常可导致较严重的下颌前突或前牙开合畸形。

  • 先天性梅毒可导致上颌骨发育不足,先天性巨舌症可导致下颌骨过大。

流行病学

下颌前突是一种常见病,在北美人群中患病率约为0.8%~4.2%,但在亚洲地区的黄种人中,下颌前突的发病率为7.4%~13%,中国下颌前突的发病率为5%~12%。

好发人群

有家族史者

下颌前突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有家族史者发病率较高。

扁桃体肥大患儿

扁桃体肥大属于下颌前突的病因之一,扁桃体肥大患儿属于高发人群。

反颌患者

大部分反颌都伴有下颌前突。

症状

下颌前突的典型症状为面容畸形,大部分患者伴有咬合障碍、发音障碍,部分下颌前突患者有牙齿排列拥挤、口唇不能自然闭合的表现。严重者影响咀嚼功能,可导致心理障碍、胃肠紊乱的并发症。

典型症状

牙源性下颌前突

常表现为单纯的前牙反合,反覆盖较小,磨牙关系为中性或接近中性关系。下颌的形态、大小基本正常,上下颌骨关系无明显异常,颏部前突程度轻,颜面部基本正常,下颌可自行后退至前牙对刃关系。

骨源性下颌前突

又称真性下颌前突,颏部明显前突,下颌不能自行后退。颜面多呈凹面形的面部畸形,有时还伴有开颌畸形。由于上下前牙距离过大出现发音障碍,大部分伴有反颌,也存在牙齿咬合关系基本正常,但下颌前伸的情况。

功能性下颌前突

为后天形成,表现为下颌前突和前牙反合,但其下颌形态和大小基本正常,下颌可后退至前牙对刃关系,也可以伴有骨骼异常和发音障碍,若不及时治疗可形成真性下颌前突。

其他症状

部分下颌前突患者有牙齿排列拥挤、口唇不能自然闭合的表现,严重者影响咀嚼功能。

并发症

心理障碍

下颌前突会严重影响患者面容,部分患者出现抑郁、自卑心理,恐惧社交,害怕与人接触,不愿与人交往。

胃肠紊乱

由于下颌前突影响咀嚼功能,部分患者出现胃肠功能紊乱,表现为消化不良、腹痛、嗳气等症状。

就医

当出现面容畸形、咬合障碍、发音障碍的症状及时就诊口腔科,行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需注意下颌前突与双颌前突和畸形性骨炎相鉴别。

就医指征
  • 当出现面容畸形、咬合障碍、发音障碍的情况,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 当咀嚼功能障碍,出现进食呛咳不能缓解的情况应及时就医。

就诊科室
  • 多数患者优先考虑去口腔科就诊。

  • 当患者出现胃肠功能紊乱症状,去消化内科就诊。

  • 当患者出现心理障碍症状,去心理科、精神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面容畸形、咬合障碍、发音障碍)

  • 直系亲属有类似症状吗?

  • 有咬上唇或下颌前伸的不良习惯吗?

  • 儿童时期有扁桃体炎或唇腭裂吗?

  • 有没有其他炎症疾病的病史?

需要做的检查

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视诊检查可初步判断下颌前突是否存在,并了解牙齿和口腔颌面部的基本情况。

影像学检查

X线头影测量显示下颌骨前后向或垂直向发育过度,面下1/3高度较长,可有颏部发育过度或发育不足。CT可以更清楚的显示上下颌骨之间的位置关系,对下一步矫正或手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诊断标准

下颌前突的诊断主要依据下唇颏前突、前牙反(牙合)、闭口不便、面部比例失调等表现,结合头影测量分析SNB角大于正常值可确诊。

鉴别诊断

双颌前突

表现为上下颌均向前突出,牙的长轴倾斜度大,上下唇比较短,前牙暴露于口外,有开唇露齿的现象,前突不仅限于牙齿而且牙槽突也向前突出,据此可与本病鉴别,用力闭上时犹如饱含食物的模样。还可以通过口腔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可与下颌前突相鉴别。

畸形性骨炎

畸形性骨炎为全身性疾病,颌骨少见,下颌骨受累后可变现出下颌前突的面部特征。X线片显示上颌骨的骨质密度呈棉花絮团状,实验室检查发现有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可与下颌前突相鉴别。

治疗

下颌前突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及治疗意愿选择治疗方式,多数遗传性和骨性下颌前突矫正治疗效果一般,部分患者治疗后可能复发,手术治疗可以起根治作用。

治疗周期
多数患者矫正需要长期持续性治疗。
药物治疗

下颌前突无特殊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正颌手术,通过外科手术对过于前突、发育过度的下颌骨进行调整,使颌骨重置于正常的位置。伴有上颌发育不足的患者,往往需要进行同期双颌畸形矫治术,使瘪嘴等症状得到比较明显的改善。

其他治疗

预防性矫治

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采取一些预防性措施,去除各种可能造成错(牙合)畸形的因素防止错(牙合)畸形发生。如母亲在妊娠期注意营养,防止生病,谨慎用药物,避免过量放射线照射等,以免胚胎发育不良。孩子出生后最好用母乳喂养,使颌面部自然协调发育,人工喂养时应注意喂奶姿势、奶瓶位置、人工奶头穿孔大小等。

阻断性矫治

在错(牙合)畸形发生早期采取一些措施进行早期治疗,阻断错(牙合)畸形向严重方向发展,并引导面部向正常方向发育的方法。

一般性正畸治疗

根据错(牙合)畸形不同类型,选用各种矫治器进行治疗,一般性矫治是正畸治疗中最常用的方法,它必须使用矫治器来进行治疗,比如固定矫治器、活动矫治器、功能性矫治器等。

预后

下颌前突的具体情况不同,其治愈难度和预后也有差异,多数患者成年后可以手术治愈。下颌前突不会影响自然寿命,可能对性格造成一定影响,矫正期间需要定期复查。

能否治愈

如下颌前突的矫正治疗效果不好,成年后行正畸手术可以矫正畸形,大部分可治愈。

能活多久

下颌前突一般不影响患者的自然寿命。

后遗症

下颌前突可能对部分患者造成心理障碍,形成自卑敏感的性格,导致性格缺陷。

复诊

下颌前突患者矫正期间需要每1~3个月复查一次,行口腔检查,调整矫治器。

饮食
饮食调理

下颌前突与饮食无关,正常饮食即可。

护理

下颌前突患者术后需注意伤口清洁、卧床休息与口腔卫生,患者及家属需要观察本病引起的面容畸形、咬合障碍及发音障碍有无好转,家属还需注意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

日常护理
  • 下颌前突患者术后注意对伤口周围皮肤消毒和清洁,避免出现感染,定时更换纱布。注意卧床休息,可以头部稍高缓解头面部水肿,避免触碰伤口。

  • 下颌前突患者平时应注意口腔清洁,并避免外伤磕碰。

  • 患者因面部畸形会有自卑等心理障碍,家属注意及时安慰和疏导,鼓励患者积极治疗。

病情监测

患者及家属需要观察下颌前突导致的面容畸形、咬合障碍及发音障碍有无缓解,以及术后每3个月复查口腔检查监测术后恢复情况。

特殊注意事项

戴矫正器的患者若自觉佩戴不适需及时就医调整,下颌畸形患者术后伤口持续渗血或出现感染需要及时就医。

预防

下颌前突的预防主要是根据病因进行干预,纠正不良哺乳习惯,及早治疗扁桃体炎等全身疾病,避免经常咬上唇或下颌前伸。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需要每年进行检查,有一定的早期筛查作用。

早期筛查

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需要每年进行口腔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有一定的早期筛查作用。

预防措施
  • 哺乳期间,纠正不良的哺乳姿势,避免婴儿下颌过度前伸。

  • 保持早失乳牙的间隙,设法维持早失的上乳磨牙间隙尤其重要。拔除滞留乳牙,特别要及早拔除滞留的下乳磨牙。

  • 因本病可由扁桃体、腺样体慢性炎症引起,如患慢性炎症相关疾病应及时治疗疾患。

  • 发现龋齿及时治疗,平时避免外伤磕碰,尽量避免乳牙早失。

  • 及时纠正口腔不良习惯,避免经常咬上唇或下颌前伸。

参考文献

[1]任晓旭,牛勇梅,秦晓中等.正颌正畸联合治疗下颌前突伴偏颌畸形患者的临床应用[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6,32(001):57-59.

[2]赵萍.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下颌前突伴偏斜畸形患者的疗效[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5,2(11):75-76.

[3]孙榕榕,陈凤山.下颌前突畸形遗传学病因的研究进展[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7(6):441-445.

[4]傅民魁.口腔正畸学第5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37-24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