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胆绞痛

本词条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 夏志伟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胆绞痛是胆石引起胆囊管或胆总管暂时性梗阻而发生的胆管急症,主要见于消化系统疾病,如胆囊炎、胆结石、胆道蛔虫、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等。

  • 胆绞痛多位于右上腹或上腹部,呈阵发性或持续疼痛阵发加剧,可向右肩胛部和背部放射,部分病人因剧痛而不能准确说出疼痛部位,可伴有恶心呕吐。首次胆绞痛出现后,约70%的病人一年内可能会再次发作,随后发作频率增加。

  • 胆绞痛还可伴随寒战、高热、黄疸等症状。

  • 具有胆道基础疾病的患者,日常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少吃或不吃油腻食物,戒烟限酒,注意保暖。

  • 检查引起胆绞痛的病因,可采取腹部超声检查、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心电图检查,以排除心肌梗死或心肌缺血。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
疾病别称
是否常见
伴随症状
胆囊积液、寒战、高热、黄疸、恶心、呕吐、钻顶样剧烈疼痛
好发疾病
胆囊结石、胆囊炎、胆道蛔虫病
治疗周期
需根据引起胆绞痛的病因来明确
常用药物
阿托品、山莨菪碱
常用检查
血常规、腹部超声检查、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是否严重
胆绞痛发病急。症状轻者,可自行缓解;症状重时疼痛难忍,需及时就医。
重要提醒
若胆绞痛合并黄疸、高热寒战、休克、嗜睡昏迷等意识障碍表现,则表明患者可能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为外科急腹症,需立即解除胆道梗阻并且引流,否则病人将有生命危险。
病因

胆绞痛多由器质性疾病因素导致,如胆囊结石、胆囊炎、胆道蛔虫病,少见的情况下存在功能性疾病因素。

疾病因素

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引发的胆绞痛多发生在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或睡眠中,由于胆囊收缩或胆石移位加上迷走神经兴奋,结石嵌顿在胆囊壶腹部或者颈部或胆管内,胆囊排空受阻,胆囊内压升高,胆囊强烈收缩而发生绞痛。

胆囊炎

急性发作主要是上腹部疼痛,逐渐发展为阵发性绞痛,夜间发作常见,饱餐、进食肥腻食物常诱发发作。疼痛放射到右肩、肩胛和背部。伴恶心、呕吐、厌食、便秘等消化道症状。

胆道蛔虫病

特点是剧烈的腹痛与轻微的腹部体征不相称,所谓“症征不符”。常为突发剑突下钻顶样剧烈绞痛,阵发性加剧。疼痛时辗转不安,呻吟不止,大汗淋漓,可伴有恶心呕吐。

相关疾病
胆囊结石、胆囊炎、胆道蛔虫病
非疾病因素

饱餐或进高脂肪餐后数小时内,或腹部受到震动,如在崎岖的山路上驱车、骑马等,可诱发本症。

症状

胆绞痛既是一个独立的证候,又可是多种疾病中的一个症状,可表现为右上腹季肋区绞痛、阵发性加剧,疼痛常放射至肩胛处。也可伴发其症状,如高热寒战、黄疸、恶心、呕吐等。

典型症状

通常患者突然发病,出现右上腹部痛或上腹疼痛,轻重不一,重者疼痛难忍,痛得打滚,呻吟不止、面色苍白伴大汗,多为间歇性绞痛,也可为持续性痛,疼痛可向右肩或右上背部放射,常伴恶心和呕吐。

伴随症状

胆绞痛可单独出现,也可伴随其他症状同时出现,不同的症状可能提示不同的疾病。如伴有胆囊积液、恶心呕吐、寒战、高热等症状时,常见于胆结石;伴恶心呕吐、厌食、便秘等消化道症状,则多见于于胆囊炎;伴剑突下钻顶样疼痛多提示为胆道蛔虫病。

并发症

剧烈的胆绞痛若得不到缓解,可引起休克。胆绞痛还可并发黄疸,脾有时也可肿大,长期疾病下还可导致患者病容憔悴,神情抑郁,时有消瘦现象。

就医
具有胆道基础疾病的病人,可能因为进食油腻、受凉而出现胆绞痛。若出现持续的胆绞痛不缓解或阵发性加剧,建议及时就医查明病因。
就医指征

若出现以下警示症状,立即前往医院就诊,由医生进行相关处理,具体包括:

  • 持续性胆绞痛不缓解并阵发性加剧。

  • 伴有发热寒战、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

出现胆绞痛的患者,建议尽快就医,以免病情加重。

就诊科室
优先考虑消化内科就诊。若出现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辗转反侧,需到急诊就诊。儿童出现右上腹部钻顶样疼痛考虑去儿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患者年龄?

  • 疼痛多久了?疼痛的具体位置?疼痛是否有缓解?

  • 是否有胆道基础疾病?如胆石症、胆囊炎等?

  • 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如高热寒战、恶心呕吐等?

  • 是否吃过什么不卫生的食物?最近或长期服用过什么药物?

  • 最近饮食是否油腻?

需要做的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判断患者是否有感染。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超声是诊断胆道疾病的首选方法。超声对胆囊结石诊断准确率高达90%以上。胆囊结石典型的表现为强回声光团其后伴声影,可随体位移动。慢性胆囊炎可出现胆囊壁增厚、胆囊扩张以及胆囊周围液体渗出。

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

可显示肝内外胆管病变部位、范围和程度等。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可显示胆管和胰管,帮助了解有无解剖异变、病变,必要时可收集胆汁以及胰液。还可对有些疾病进行治疗,如肝外胆管及胆总管结石可行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

CT、MRI检查

可清晰显示胆囊、胆道的结构,有助于胆囊、胆道疾病的诊断和鉴别。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典型右下腹绞痛症状,以及相关伴随症状和体格检查阳性体征,再结合各项检查结果,可诊断。

鉴别诊断

右侧肾绞痛

胆绞痛一般向右背部放射,肾绞痛可向会阴部放射。肾绞痛可能伴随小便不正常。

肠绞痛

肠绞痛一般伴随恶心、呕吐、腹泻、便秘以及肠鸣音增强等症状,无放射性疼痛。

治疗
胆绞痛主要针对病因治疗,必要时联合对症治疗。若疼痛较严重,为胆囊炎等疾病引起,保守治疗无效,可考虑手术治疗。
家庭处理

对于有胆道基础疾病的患者,受凉可能诱发胆绞痛,及时添加衣服保暖,可以缓解胆绞痛。

到院治疗

对因治疗

针对胆囊结石引起的胆绞痛

对于有症状和并发症的胆囊结石,首选胆囊切除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是常规手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疼痛轻、瘢痕不易发现等优点。

针对胆囊炎引起的胆绞痛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最终需要手术治疗,原则上应争取择期手术。术前准备包括:禁食、补液、营养支持、补充维生素、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代谢失衡。抗感染可选用革兰阴性细菌及厌氧菌有效的抗生素,同时应用解痉止痛、消炎利胆药物。控制病情后,待日后行择期手术。

针对胆道蛔虫病引起的胆绞痛

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仅在出现并发症才考虑手术治疗。口服33%的硫酸镁及解痉药可以缓解Oddi括约肌痉挛,剧痛时可以注射抗胆碱类药品如阿托品、山莨菪碱等。使用驱虫净、左旋米唑驱虫。也可以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并取出虫体。

对症治疗

可口服抗胆碱类药品阿托品、山莨菪碱,必要时可加用哌替啶,缓解Oddi括约肌痉挛。

饮食

胆绞痛患者应该清淡饮食,避免油腻食物,规律进食,避免暴饮暴食。少吃高脂肪食物,忌辛辣饮食。

饮食调理
  • 以清淡饮食为宜,避免过于油腻的食物。以植物油烹饪为主,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

  • 限制脂肪的摄入量,患有慢性胆道疾病的病人进食高脂肪食物时,可诱发胆囊发生强烈的收缩,引起胆绞痛。

  • 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提倡少食多餐。少食可以减轻消化系统的负担,多餐可以刺激胆汁分泌,使胆汁流出通畅,有利于胆道内的陈旧胆汁和病原微生物排出。

  • 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等。

护理

胆绞痛患者应重视日常护理,如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适当活动,纠正不良生活习惯等。同时遵医嘱正确用药,定期复诊,以便医生能够及时了解病情进展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护理
  • 保持良好的心情,宜心情舒畅,避免动怒、激动、生闷气或过度的情绪波动。

  • 劳逸结合,切忌过度疲劳;保持大便通畅,忌便秘;季节更换应注意加减衣物,避免受凉感冒;。

  • 尽量平卧或右侧卧位睡眠,晚餐不宜过饱。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但以不劳累为宜。

病情监测

密切关注患者胆绞痛持续的时间以及伴随的症状,对于有胆道基础疾病的患者,应该定期复查腹部超声。

心理护理

胆绞痛患者可能会出现精神过度紧张,坐卧不安,家人应细心、耐心安慰,消除其紧张情绪,使患者配合医生治疗。

特殊注意事项

对于有胆囊结石的患者,应该定期复查胆囊B超。因为胆囊长期在结石的刺激下,胆囊黏膜发生炎症,有形成胆囊癌的风险。定期超声及CT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相关变化,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预防
预防措施
  • 日常饮食清淡,避免各种油腻和高胆固醇的食物。

  • 对于有胆道基础疾病的患者,日常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 儿童青少年应该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胆道蛔虫病。

  • 避免生活压力过大,尽量保持平和的心态。

  • 积极控制和治疗胆道基础疾病,谨遵医嘱。

参考文献

[1]吴孟超,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五年制第九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4324-448.

[2]赵玉沛.中华医学百科全书 普通外科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7:543.

[3]周东海,张光武.急腹症诊断与治疗 第2版[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47-4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