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口舌生疮

本词条由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口腔修复科 王革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口舌生疮是中医名称,口腔专业上称之为口腔溃疡,是口腔科常见症状之一,是以口腔黏膜、舌体及齿龈等处出现大小不等淡黄色或灰白色溃疡,局部灼热疼痛,或伴发热、流涎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症候。口舌生疮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明确,认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口舌生疮是指口舌黏膜上反复出现黄白色大小不一的圆形浅表溃疡,常疼痛难耐,反复难愈。中医认为,口疮在临床辨证有虚实之分,实证多因火热之邪引起,虚证常因体虚,邪正相争而反复发作,故又称为复发性口疮。

  • 目前口舌生疮的病因及致病机制仍不明确。导致口舌生疮的诱因可能是局部创伤、精神紧张、食物药物、激素水平改变及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另外系统性疾病、遗传、免疫及微生物在口舌生疮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口舌生疮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其中以儿童及青少年最为多见,临床上既可单独发生,也可伴发于其他疾病如急性感染、腹泻、久病体弱和维生素缺乏等。口舌生疮多预后良好,少数体质虚弱者可反复发作,迁延难愈。

  • 口舌生疮主要是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可配合物理治疗、中医理疗等方式,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就诊科室
口腔科、口腔黏膜科、消化内科、风湿免疫科、儿科、中医科
疾病别称
口腔溃疡
是否常见
伴随症状
口舌溃烂、发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口臭
好发疾病
口腔溃疡、鹅口疮、麻疹、疱疹性口腔炎、胃溃疡
治疗周期
轻者一般在7天左右,重者需要长期坚持治疗。
常用药物
冰硼散、西瓜霜、青黛散、阿莫西林、氯己定含漱液
常用检查
体格检查、血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
是否严重
严重者口疮反复难愈,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与生活。
重要提醒
绝大多数口舌生疮属于口腔黏膜本身病变,一般单独出现,多属良性病变,无需过度紧张;需要特殊注意的是,少数患者可能是消化系疾病或功能紊乱的表现,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等。极少数反复不愈,多发溃疡的患者可能是口腔恶性肿瘤的发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病因

口舌生疮的病因及致病机制仍不明确,常见诱因包括局部创伤、精神紧张、食物药物、激素水平改变及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另外还有系统性疾病、遗传、免疫等。中医认为其病因是由心脾积热,外感热邪,或脾胃湿热,阴虚阳亢所致。

疾病因素

口腔疾病

常见的口腔溃疡、鹅口疮、细菌感染性口炎、疱疹性口腔炎等。

消化系疾病

口舌生疮与消化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常见的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肝炎等,研究表明30%-48%的口腔溃疡患者有消化道疾病,如腹胀、腹泻或便秘等情况。其中9%以上有消化道溃疡。

自身免疫性疾病

常见的是白塞氏综合征,白塞病是一种全身性免疫系统疾病,可侵害人体多个器官,包括口腔、皮肤、关节肌肉、眼睛、血管、心脏、肺和神经系统等,主要表现为反复口腔和会阴部溃疡、皮疹、下肢结节红斑、眼部虹膜炎、食道溃疡、小肠或结肠溃疡及关节肿痛等。

病毒感染性疾病

最常见的是手足口病和麻疹,手足口病多发生于4岁以下的小儿,为手足口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伴发热及手、足、臀部皮肤疱疹;麻疹是感染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可见口腔两颊黏膜见麻疹黏膜斑。

相关疾病
口腔溃疡、鹅口疮、麻疹、疱疹性口腔炎、胃溃疡
非疾病因素

内分泌变化

特殊患者,如某些女性往往在月经期发生,可能与体内雌激素量下降有关。有些女性每逢经期或行经前后就会出现口舌生疮,还常常伴有口干、心烦、易怒和大便干结等令人烦恼的症状。临床研究认为,月经期出现口舌生疮主要是由于体内黄体酮水平增高而雌激素水平降低所致。

精神因素

有一部分患者在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睡眠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发病,可能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

遗传因素

如父母双方均患有复发性口舌生疮时,其子女患病的几率较高。

其他因素

微量元素缺乏、维生素缺乏、营养不良等,均可能导致免疫力低下,增加口舌生疮的可能性。

症状

口舌生疮在生活中很常见,可单独发生,也可是某些疾病的一个伴随症状。口舌生疮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舌体及齿龈等处出现大小不等的淡黄色或灰白色溃疡,局部灼热疼痛,或伴发热、流涎等特征性表现,少数疾病可出现其他不适,危害较大。一般10天左右可自愈。

症状分类

西医分类

轻型口舌生疮

好发于口腔黏膜角化差的部位,溃疡呈圆形或者椭圆形,大小、数目不等,散在分布,边缘整齐,周围有红晕,疼痛,愈后一般不留疤痕。

疱疹样口疮

溃疡小且数目可多达20个以上,分布较广泛,无成簇及融合的现象。患者有疼痛及伴有疼痛、低热等全身症状,愈后不留疤痕。

腺周口疮

好发于口唇内侧及口角区黏膜,溃疡多单个发生,且大而深,呈弹坑状,边缘隆起,底不平微硬。病程长,愈后可留下疤痕。

中医分类

中医将其分为实火和虚火两型。实火表现为恶寒、发热、头痛、便秘、溲黄、舌苔黄厚干燥,有时伴颌下淋巴结肿大疼痛;虚火可以没有明显全身症状或有低热。

典型症状

口舌生疮的典型症状是口腔黏膜、舌体及齿龈等处出现大小不等的淡黄色或灰白色溃疡,局部灼热疼痛。

伴随症状

口腔疾病

常伴有局部红肿热痛、发热、流涎等,甚至伴有颌下及颈部淋巴结肿大、疼痛。

消化系统疾病

常伴有胃痛、胃胀、口干口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表现。

白塞氏综合征

可伴有生殖器溃疡、眼睛发炎、关节疼痛、皮疹等表现。

手足口病

可伴有足趾、手掌、口腔、臀部疱疹,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纳差、恶心、呕吐等表现。

并发症

口臭

对于反复发作的口舌生疮,反复口腔炎症感染,患者常常会出现口臭的表现。

慢性淋巴结炎

口舌生疮多为局部炎症感染,表现为红肿热痛,反复发作的口舌生疮,导致颌下及颈部淋巴结长期反应性刺激,可能会出现慢性淋巴结炎的并发症。

慢性咽喉炎

慢性咽喉炎多出现于重型以及疱疹型口疮的患者,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口咽相通,病程较长可能会出现慢性咽喉炎的并发症。

就医
一旦出现口舌生疮的表现时,要及时查明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若口舌生疮的发作次数较少,且症状较轻,一般无需过度治疗;若口舌生疮反复发作,且伴有其他不适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就医,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就医指征
  • 若出现口舌生疮的表现时,需要在专业口腔科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 若反复出现口舌生疮,局部红肿热痛,伴有发热、流涎、淋巴结肿大疼痛时,要及时就医。

  • 若出现严重的不适反应或并发症表现时,如溃疡较大、较深,伴有高热、生殖器溃疡或其他部位出现皮损表现时,一定要立即就医,排除其他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就诊科室
若出现口舌生疮的表现时,优先考虑前往口腔科或口腔黏膜科就诊;如伴有胃痛、腹胀等消化系统表现时,应前往消化内科进行就诊;如出现反复的口腔或生殖器溃疡,伴有关节疼痛或皮疹表现时,建议前往风湿免疫科进行就诊;若口舌生疮发生于小儿,且伴发热或皮疹表现时,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建议前往儿科就诊;若有反复发生、经久不愈的溃疡可以去中医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口舌生疮发生的时间?是否反复发作呢?

  • 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如发热、疼痛、出血、口臭、淋巴结肿大、便秘等?

  • 近期是否用药及详细的用药经过?

  • 用药后症状是否有明显好转?

  • 既往是否有其他疾病或过敏史?

需要做的检查

体格检查

口腔视诊是最重要的检查方式,视诊可以观察到疮面的形状、大小以及颜色,从而判断口疮的类型和程度。

血常规

血常规是最基本的检查手段之一,血常规可见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偏高或正常,偏高时提示炎症感染。

组织病理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主要适用于反复发作的口舌生疮,经药物治疗后无效,疮面较大、较深,可伴有全身不适,用来排除癌性溃疡或者结核性溃疡等,活检可以明确诊断,确定治疗手段。

诊断标准

由于口舌生疮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确,口舌生疮的诊断完全是基于病史及临床表现,缺少可作为确诊依据的实验室指标。

询问病史

口舌生疮多容易反复发作,此类患者往往病程较长,通过询问病史可以可以帮助诊断。

临床症状

口舌生疮多表现为口腔黏膜、舌体及齿龈等处出现大小不等的淡黄色或灰白色溃疡,局部灼热疼痛,甚则满口糜烂,疼痛流涎,进食困难,可伴有发热或颌下及颈部淋巴结肿大、疼痛。

鉴别诊断

本症状特征明确,为患者主诉症状,一般无需与其他症状鉴别,临床多会对于本症状的起因进行鉴别。

鹅口疮

鹅口疮是以口腔黏膜、舌上散在或满布白屑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口腔疾病,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

白喉

白喉是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是咽、喉、鼻等处假膜形成,和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乏力、恶心呕吐,头痛等,严重者可并发心肌炎和神经瘫痪。

残留奶块

小儿在饮用牛奶或奶制品后,残留于口腔及舌体,容易与口舌生疮相混淆,但以棉签蘸水轻轻擦拭后,即可消失,容易鉴别。

治疗
对于口舌生疮的患者,首先要寻找病因及诱发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其中以药物治疗为主,可配合物理治疗、中医理疗等方式,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家庭处理

口舌生疮绝大多数属于良性病理性改变,无需过度紧张,一般不需要过度治疗,经过休息或保持口腔清洁后症状可逐渐减轻。若症状持续性加重,经休息后没有改善,要及时就医进行诊治。

到院治疗

药物治疗

外用药物

常用的主要有冰硼散、西瓜霜喷剂、青黛散等,主要用于热毒蕴结所致的口舌生疮,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外用有较好的疗效。

抗生素类药物

常用的药物主要有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洛缓释片、氯己定含漱液等,口服即可快速的消炎止痛,临床上应用较多。

维生素类药物

维生素类药物主要包括维生素C片、维生素B族片等,此类药物可对机体缺乏的维生素进行补充。

其他药物

消化系统常用药,如康复新液、奥美拉唑、泮托拉唑、酪酸梭菌活菌胶囊等。

中药治疗

脾胃虚弱证

常见反复发作口舌生疮,疮面色淡,伴神疲倦怠,气短乏力,不思饮食,四肢欠温,大便稀溏,舌质淡苔白,脉细弱。治疗上以补脾养胃为主,选用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

肝胃郁热证

常见口舌生疮,平素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结难下,舌红苔黄,脉弦数。治疗上以清泻肝火为主,选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

寒热错杂证

常见口舌生疮,疮面色红或红白相间,常反复发作,伴有胃脘畏寒、肠鸣、大便或稀或干、舌红苔白或黄,脉弦。治宜平调寒热。方药多以甘草泻心汤或黄连汤加减治疗。

物理治疗

包括激光、低频超声、化学腐蚀等方法,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中医理疗

推拿、针灸等中医理疗手段,对于缓解口舌生疮及改善体质均有一定的效果。

饮食

口舌生疮的患者要注意自身饮食习惯,清淡饮食,不要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症状的减轻、恢复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饮食调理
  • 少食或不吃辛辣或刺激性的食物。

  • 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并富含高热量、高蛋白,如动物肝脏、肉类、豆制品、粥类、汤类等。

护理

反复口舌生疮的患者要加强日常生活护理,调整日常生活方式,对于症状的消除与疾病的恢复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日常护理
  • 避免和去除一切局部刺激因素。

  • 生活起居规律,心情舒畅,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 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一旦发现有癌变倾向,要及时积极治疗。

病情监测

口舌生疮发作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判断患者的临床表现是否呈进行性加重,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的发生。若疾病发生进展或变化时,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就医。

心理护理

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因为长期反复发作,且较难治愈,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与生活,失去治愈的信心,此时应该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决心和信心,配合医生进行规律的治疗。

特殊注意事项

一般来说口舌生疮多为良性病理性改变,其形态较为规则,有一定的发作规律,而有一部分溃疡长时间不愈合,疼痛不明显,边缘不整齐,且质地较硬,往往要警惕恶性肿瘤的发生,应该尽早行活检以明确溃疡的性质。

预防

口舌生疮的具体病因复杂多样,很难针对具体病因进行有效的预防,但本症的发生与饮食、生活等因素密切相关,故主要从生活管理、饮食等方面进行预防。

预防措施
  • 保持口腔清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不必要的口腔擦拭,以免损伤口腔黏膜。

  • 保证足够充足的营养,平时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保持大便通畅,不易过食辛辣、肥甘厚腻之品。

  • 保持口腔外周皮肤干燥卫生。

  • 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避免感染。

参考文献

[1]路晶,景洁,苏娟萍.苏娟萍教授中医辨治口疮临床经验探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88):252+255.

[2]张优琴,江春霞,王智巍,卞俊.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治疗进展[J].中国药房,2015,26(35):5030-5032.

[3]马融.中医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