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高热

本词条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内分泌科 周敏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高热是腋下体温在39.1℃~41℃的现象,是病人经常出现的一种临床表现,是一些疾病的前驱症状,在临床上属于危重症范畴。高热主要由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引起,引起高热常见病因有肺炎、急性胃肠炎、急性肾盂肾炎、流行性感冒等。

  • 外源性致热源如各种病原体、炎性渗出物、坏死组织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后皮肤血管收缩,散热减少,产热增加引起高热;产热过多或散热障碍疾病,也可造成高热。

  • 诱发高热的原因较多,其中感染性疾病与高热关系密切,如流行性感冒、流行性乙型脑炎、肺炎、急性胃肠炎、急性扁桃体炎、流行性脑脊膜炎、副伤寒、败血症、细菌性痢疾等;非感染性疾病,如暑热症、新生儿脱水热、颅内损伤也可诱发高热;恶性肿瘤疾病,如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也会诱发高热。

  • 主要症状为高热、寒战、面色潮红、皮肤烫手、呼吸急促、流涕。高热的治疗目的为明确病因,退热,主要通过药物、治疗原发病等方法进行治疗,部分情况下还需要通过急救来纠正高热症状。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急诊科、内分泌科、感染科、风湿免疫科
疾病别称
高烧
是否常见
伴随症状
肌肉酸痛、鼻塞、流涕
好发疾病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乙型脑炎、肺炎、急性胃肠炎、恶性淋巴瘤
治疗周期
视原因而定,一般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后多可获得缓解。
常用药物
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
常用检查
体格检查、血常规、X线检查
是否严重
高热临床上属于危重症范畴,容易引起休克等。
重要提醒
高热严重者会造成休克,若患者出现精神萎靡、乏力、呼吸无力、少尿或无尿等,这些都是休克的信号,应迅速拨打120急救。
病因

高热多由疾病因素导致,且以感染性疾病为多见,但并非只局限于感染性疾病,也可见于非感染性疾病、变态反应疾病、恶性肿瘤等。

疾病因素

感染性疾病

常见的有流行性感冒、流行性乙型脑炎、肺炎、急性胃肠炎、急性扁桃体炎、流行性脑脊膜炎、副伤寒、败血症、细菌性痢疾、猩红热、急性乳腺炎、产褥热、丹毒等。这些疾病多由细菌、病毒引起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和皮肤的感染,从而导致高热。

非感染性疾病

常见的有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热、皮肌炎、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增多症等。这些疾病多由自身免疫系统或内分泌紊乱导致的高热。

恶性肿瘤

肿瘤患者可出现中度或中度以上的发热,以消化道、呼吸道恶性肿瘤、骨肉瘤及肾癌、肾上腺癌为多见。

颌下淋巴结化脓

除了常见的中耳炎之外,颌下淋巴结化脓也是引起婴儿高热的原因之一,当患了该病时,宝宝的颌下会肿得很硬,造成其头部难以转动,体温一般为38℃左右。这时应及早给予抗生素治疗,有的不用手术就可痊愈。

疖子

如果宝宝的肛门周围长出“疖子”,变硬、红肿的话,可能也会发热,一般体温为38℃左右。只要发现宝宝在大便时啼哭,就应该想到这种情况并及时检查。

急疹

幼儿急疹也会导致婴儿发热,多见于7个月以后的宝宝,但也不排除这个月龄的宝宝偶然发病,由于这个原因发热一般不会超过3天,通常在1天左右就会退热,退热后可能会在身上某个部位出现红色的疹子,并迅速扩展到全身,很像麻疹或痱子。

相关疾病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乙型脑炎、肺炎、急性胃肠炎、恶性淋巴瘤
非疾病因素

药物因素

发热患者使用解热镇痛药、磺胺类、某些抗生素或安眠药等,发热反而持续或又复升,或原先无发热而出现发热者,临床无新的感染证据。

变态反应

如过敏,异体血清,疫苗接种反应,输液、输血反应等非疾病因素,也会引起高热。

季节原因

如果宝宝这个月是在炎热的夏季,那么就要考虑夏季热病的可能,夏季热病一般多见于4个月以后的婴儿,但在这个月也并非没有。患上夏季热病的症状只是发热,从半夜开始到第2天上午,可体温在38 ~ 39C之间,一般到下午就退热了,根据这种发热情况,大致可以知道是夏季热病。

着凉

当出现天气寒冷或者过于凉爽的时候,可能会由于穿着单薄或者穿衣过少导致患者出现受凉或者受风的情况,一般容易导致患者出现高热的情况。

症状

高热既是一个独立的证候,又可是多种疾病中的一个症状,可表现为头痛、寒战、高热,也可伴发其他症状,重者可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症状分类

高热根据时间长短可分为两类:

急性高热

急性高热的原因主要包括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比较常见的就是感染的原因导致的,包括细菌、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尿路感染及皮肤感染等。非感染性因素主要由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药物热、血清病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代谢疾病所引起。

长期高热

多与败血症、结核、风湿热、恶性肿瘤引起的高热有关,常为慢性发热。

典型症状

患者常表现为高热、寒战、面色潮红、皮肤烫手、呼吸急促等,当幼儿或者宝宝发热尤其温度较高时,常会因为身体感觉极度不舒服而躁动哭闹不安,并可能伴有心跳加速、呼吸加快、食欲不振、全身乏力等现象。

伴随症状

高热可单独出现,也可伴随其他症状同时出现。

  • 流行性感冒患者,除了出现高热以外,还会出现鼻塞、流涕、全身不适、咳嗽、咽部充血、鼻有分泌物等症状。

  • 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表现为高热,还伴有头痛、呕吐、嗜睡、谵妄、颈有阻力,还可出现病理反射阳性等情况。

  • 败血症患者临床表现除了寒战、高热,还会有头痛,伴恶心、呕吐、腹泻、皮下出血点、轻度黄疸等。

  • 中暑者会出现口渴、食欲不振、头痛、头昏、多汗、疲乏、虚弱等症状,重症者可出现高热、皮肤干燥、意识模糊等。

  • 当伴有泌尿系统感染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的症状。

  • 伴有胃肠道炎症的患者存在恶心、呕吐同时可能会有腹痛、腹泻的症状

并发症

急重症感染导致的高热,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葡萄糖供给不足,发生休克,严重者危及生命。

就医
当出现高热或者持续高热不退的情况的时候需要及时前往医院就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做体格检查、血常规、X线或者B超等检查,一旦明确病因,应立即进行治疗。
就医指征

若出现以下警示症状,立即前往医院就诊,由医生进行相关处理,具体包括:

  • 持续高热、寒战。

  • 伴有剧烈头痛、腹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抽搐等。

  • 有体温持续不降、精神萎靡、乏力、呼吸无力、少尿或无尿等。

如果未出现警示症状,也应在24~48小时内就医。

就诊科室
1.如果临床表现为寒战、高热、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应前往呼吸内科就诊。
2.如果患者皮肤干燥、意识模糊,应及时前往急诊科就诊。
3.如果出现高热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时前往消化内科治疗。
4.如果是感染性疾病引起高热,应及时前往感染性疾病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患者年龄?

  • 有无其他病史?

  • 体温是多少?有无监测体温?

  • 出现高热多长时间了?

  • 是否有什么其他症状?(如疲倦乏力、头晕头痛、呼吸增快等)

需要做的检查

体格检查

通过观察患者的神志、意识、呼吸情况,有无发绀、皮疹、黄疸、皮下瘀斑、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颈项强直等情况,判断是否由感染性疾病引起的高热。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有助于判断是否为感染性疾病导致的高热,感染性病变的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致病菌培养

有助于对感染类型的判断及检查致病菌,帮助后期抗菌治疗。

病毒分离及病毒核酸检测

有助于明确病毒感染的类型,如果为病毒感染,则核酸能检测出阳性。

组织病理学检查

通过穿刺或者其他手段取患者的病理组织,放在镜下观察,观察患者是否存在病原体感染或者是否存在癌变等一些情况。

影像学检查

X线

有助于由肺结核、肺炎所致高热的诊断,肺部出现渗出影,则提示肺炎。肺部出现条索状、渗出、空洞等表现,则提示为肺结核。

B超

有利于急性乳腺炎、占位性病变、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可明确是否由这些疾病引起的高热。

CT、MRI

对于恶性肿瘤导致的高热,CT和MRI检查可明确肿瘤部位、大小、性质、进展、有无浸润性病变等。还可判断腹腔深部是否有隐蔽性脓肿。对发现淋巴瘤、脓肿、血肿等有诊断价值。

诊断标准

高热的诊断包括与其他发热的鉴别,及进一步明确高热原因。

  • 通过临床表现,即患者体温超过41℃、寒战、面色潮红、皮肤烫手,可初步确诊为高热。

  • 结合病史、体格检查、CT、X线、B超等检查,可初步判断患有的原发病。

  • 综合病史、实验室检查以及特殊检查结果,进一步明确高热的病因诊断。

鉴别诊断

低热是指体温超过正常,但在38℃以下者。分为生理性低热和病理性低热。病理性低热可见于结核病、慢性局灶性感染、链球菌感染后状态、慢性病毒性肝炎等疾病,生理性低热可见于孕妇或女性排卵期体温较正常略高。

治疗
高热治疗的目的是解热,以及治疗高热根本病因。临床中常以降温治疗为主,部分情况可能涉及到原发病治疗。
家庭处理

高热症状轻者可镇静及降温处理。高热患者保持冷静,以防发生惊厥和烦躁不安。降温可用湿毛巾擦拭身体或冷敷额头。

到院治疗

一般治疗

高热症状重致休克者应进行吸氧、监护、物理降温、对症和病因治疗。

原发病治疗

流行性感冒

卧床休息,多饮水,适宜营养,补充维生素,进食后以温开水漱口,保持口鼻清洁,全身症状明显时予抗感染治疗。

细菌性痢疾

卧床休息、消化道隔离。给予流质饮食,忌食生冷、油腻和刺激性食物。有失水者,口服补液,严重脱水或有呕吐不能由口摄入时,采取静脉补液。发热者以物理降温为主,高热时可给予退热药。

急性胃肠炎

尽量卧床休息,病情轻者口服葡萄糖-电解质液以补充体液的丢失。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以防止脱水或治疗轻微的脱水。必要时可注射止吐药、解痉药。 

恶性肿瘤

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

饮食

高热有急性胃肠炎的患者可进食少量温度适宜的流质饮食,同时鼓励饮水,补充水分、糖分和维生素,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等。

饮食调理
  • 宜吃清热去火的水果、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西瓜、冬瓜、柠檬等。

  • 避免吃肥肉、辣椒、浓茶等刺激性食物和饮料。

护理

高热患者在生活上进行相应的护理,可以把诱发高热的因素降低到最低限度,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同时做好心理指导。

日常护理
  • 用冰袋物理降温的患者要经常更换冷敷部位,避免局部冻伤。

  • 加强营养支持,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保证每日摄水量达2500~3000ml。

病情监测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体温高于39℃者,应给予物理降温,如冷敷、温水擦浴、冷生理盐水灌肠等,以降低代谢率,减少耗氧量。

心理护理

高热患者可能会出现精神过度紧张,对高热患者应尽量满足其合理需求,保持病室安静,减少探视,室内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保持患者心情愉快,使患者配合医生治疗。

特殊注意事项

部分高热患者要注意防止发生休克和惊厥,及时就医。

预防
预防措施

对于高热的预防,除了高热本身,还应预防高热可能引起的休克。具体预防方法可参考如下几点:

  • 衣着要清凉透气,切忌用药物或衣被强行发汗。

  •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不可紧闭门窗。

  • 多饮水,保持口舌湿润和小便的通畅。

  • 注意营养,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如西瓜能补充水分、糖分和维生素,又能起到清热的作用。

  • 加强锻炼,多进行户外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力,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增强免疫力的药物。

  • 天气转凉时注意及时增减衣服,防止过冷或过热,以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 疾病流行期间要少去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感染细菌、病毒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刘日周.小儿急性高热惊厥的主要病因和护理方法[J].世界最新医学,2019(97):13-15.

[2]张文武.急诊内科学(第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56-59.

[3]万学红,陈红.临床诊断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9-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