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李斯特菌感染

本词条由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感染科 高世成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李斯特菌感染由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引起一种感染性疾病。李斯特菌是一种兼性厌氧细菌,为李斯特菌病的病原体,属于革兰氏阳性菌,它主要以食物为传染媒介,是最致命的食源性病原体之一。李斯特菌感染占所有食源性感染所致死亡病例中的约19%。

  • 李斯特菌在自然界普遍存在,不易被冷冻、强光等环境因素所杀灭。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不易被冻融,能耐受较高的渗透压,在土壤、地表水、污水、废水、植物、饲料、烂菜中,因此常被人和动物所携带。

  • 李斯特菌属细胞内寄生菌,不产生内毒素,可产生一种溶血性的外毒素。细菌可直接累及胎盘、羊水和宫腔或胎儿,造成死胎、早产或新生儿感染,也可直接接触该菌可导致皮肤及眼感染。细菌可在脑、脑膜及肺、肝、脾等脏器形成播散性小脓肿或由巨噬细胞形成的粟粒样肉芽肿。

  • 李斯特菌感染可引起发热性胃肠炎、妊娠期感染、原因不明的脓毒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局灶性感染和新生儿感染等不同类型。如果免疫缺陷者发生李斯特菌感染,其病情严重,病死率高达33%。

  • 脑膜炎是本病最常见的表现形式,起病可急可缓。新生儿可在通过产道时或产后被感染,主要表现为拒食、多哭、易激惹、高热、恶心、呕吐、嗜睡、惊厥、囟门突岀及脑膜刺激征。成人患者常表现高热、头痛、恶心、呕吐、颈强直、昏迷,个别病人还可出现抽搐、偏瘫、脑疝。

  • 李斯特菌感染治疗主要是早期抗感染治疗,多数抗菌药对李斯特菌具有抗菌作用,其中氨苄西林与青霉素疗效最佳。红霉素、利福平、氟喹诺酮类、克林霉素、万古霉素、氯霉四环素孢噻吩等也有效,尚无耐药菌出现。

就诊科室
感染科
疾病别称
单核球增多性李斯特菌感染、李氏菌感染
是否常见
伴随症状
乏力、全身不适、低热、大量出汗、心动过速
好发疾病
妊娠期感染、新生儿感染、脑膜脑炎、脑干脑炎、急性胃肠炎
治疗周期
因人而异,需要根据患者免疫功能而定。
常用药物
氨苄西林、红霉素
常用检查
细菌学检查、酶联免疫法(ELISA)、分子生物学检测
是否严重
视感染的程度及病人的免疫功能而定,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重要提醒
李斯特菌感染常由食物感染导致,一旦食用相应易感染食物后出现高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一定要立即停止食用相关可能引起感染的食物,脱离相关危险环境。嘱咐患者注意保持头低位或者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引起误吸引起窒息,同时尽快就近到医院明确病因。
病因

李斯特菌感染多由疾病因素导致,且以感染内科系统疾病为多见。但并非只局限于感染内科系统疾病,还可见于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疾病因素

感染科疾病

常见的有妊娠期感染、新生儿感染等,由于孕妇的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故易感染本菌,多发于妊娠26~30周,新生儿在胎内获得感染,分娩后发病。表现为肝、脾、肺、肾、脑等脏器内播散性脓肿或肉芽肿。

神经系统疾病

常见的有脑膜脑炎或脑干脑炎,本菌居常见致病菌的第五位,社区获得性脑膜脑炎病原菌的第三位,为淋巴瘤、器官移植或激素使用者发生脑膜脑炎最常见的病原体。典型的表现为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共济失调等,很少有昏迷。

消化系统疾病

比如急性胃肠炎等,症状有腹泻、恶心、呕吐伴发热等。

心血管疾病

较常见于心内膜炎,多见于成人,病人可有心瓣膜病变或癌症等基础疾病。

相关疾病
妊娠期感染、新生儿感染、脑膜脑炎、脑干脑炎、急性胃肠炎
非疾病因素

人与人之间近距离的接触、性接触、接触患者血液等非疾病因素,也可引起李斯特菌感染。

症状

李斯特菌感染可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也可伴发其他症状,重者可危及生命。其即可发生于成年患者,又可见于儿童,也可伴随其他症状同时出现。

症状分类

儿童感染

主要表现为脑膜炎及败血症,可伴有结膜炎、咽炎,躯干及肢端皮肤红丘疹。患儿可出现呼吸或循环衰竭,病死率高。

成人感染

表现为各种脏器的实质性病变,主要为心内膜炎、胃肠炎、肝炎、肝脓肿、胆囊炎、脾脓肿、关节炎、骨髓炎、脊髓炎、脑脓肿、眼内炎等。

妊娠感染型

李斯特菌病患者中妊娠妇女占1/3,可发生于妊娠的任何时期,但以妊娠后3个月为多见。感染后最初表现为非特异性感冒样症状,畏寒、发热、咽痛、肌痛、背痛、痉挛性腹痛和腹泻,少数患者伴消化道症状,这些症状一般发生在产前数日或数周。 妊娠早、中期感染可导致流产、死胎与早产,妊娠晚期则导致胎儿及新生儿发生感染,可出现胎儿心率减慢、胎动减少、胎粪污染羊水以及新生儿窒息。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表现为脑膜脑炎或脑干脑炎,典型表现为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共济失调等,很少有昏迷,脑干脑炎者可出现脑神经性非对称性偏瘫、共济失调。

局部感染

该菌引起的化脓性结膜炎及皮肤感染可为婴儿败血肉芽肿的一部分,淋巴结感染多见于颈部,可混合有结核性淋巴结感染。

胃肠道感染

为自限性发热性胃肠炎,症状有腹泻、恶心、呕吐伴发热等。

典型症状

潜伏期数日至数周,非妊娠患者表现为脑膜炎者占50%~60%,败血症而无局灶性病变者占25%~30%,脑实质病变约占10%,心内膜炎占5%。临床表现为脑膜炎者约30%无基础病变,多数患者起病急,但少数患者可缓慢起病,有高热、剧烈头痛、脑膜刺激征,半数以上患者有神志改变,重者有昏迷,约1/4患者有抽搐和中枢神经系统局限性症状。中枢神经系统实质性损害患者表现为弥漫性或局灶性脑炎、脑干脑炎、脑和(或)脊髓脓肿,约半数患者同时有脑膜炎,可出现抽搐偏瘫、脑疝或其他局灶性征象。脑干脑炎患者多数无基础疾病,病程呈双相性,患者先有3~10d的发热头痛和呕吐,继而有突然发生的脑神经的麻痹,有脑膜炎者多数同时有败血症存在,部分患者可仅表现为败血症,其临床表现和其他细菌引起者并无特殊之处。

伴随症状

李斯特菌感染可单独出现,也可伴随其他疾病同时出现。

  • 结核患者,可能出现李斯特菌感染,同时还可能出现全身不适、疲乏无力等。

  • 肿瘤患者,在李斯特菌感染的同时多伴有低热、大量出汗、心率过速、虚弱等情况。

并发症

急性肾衰竭

感染持续性加重,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突然或持续下降,引起氮质血症或尿毒症,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等。

休克

李斯特菌感染时炎症反应过于强烈,可能引起感染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免疫系统疾病

若李斯特菌感染后,仍伴有长期发热、多脏器受累、肺部阴影以及抗菌药治疗无效等情况,则可能存在免疫系统疾病。

共济失调

脑膜脑炎者并发共济失调多见,表现为站立不稳、摇晃欲倒、步态蹒跚、左右摇摆,语音不清、断断续续不连贯,检查时发现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轮替动作等异常、不灵活或笨拙。

呼吸衰竭

脑干脑炎者可出现吞咽困难等脑神经麻痹表现,甚至呼吸衰竭,病死率较高,单核细胞增多性菌感染尚可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就医
李斯特菌感染最常见的病因是外源性摄入李斯特菌感染引起,一旦在不洁饮食后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立即停止摄入可能造成感染的食物,立即就医完善血培养等检查,避免遗漏。
就医指征

若出现以下警示症状,立即前往医院就诊,由医生进行相关处理,具体包括:

  • 有高热、畏寒、头痛、肌肉疼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 有严重感染迹象,如乏力、全身不适、大量出汗、心率过速、虚弱等。

即使未出现警示症状,也应在24~48小时内就医。

就诊科室
1.当有发热或者恶心、呕吐的症状的时候可以去感染科。
2.当有头晕、头痛、神志不清的时候可以去神经科。
3.当孕妇感染出现症状的时候可以去妇产科。
医生询问病情
  • 患者年龄,有无怀孕?

  • 有无不洁饮食?(如软奶酪、未充分加热的鸡肉、未再次加热的热狗、鲜牛奶或未消毒奶、冰激凌、生牛排等)

  • 有无高热、畏寒、头痛、肌肉疼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 出现上述症状多长时间了?

  • 是否有什么其他症状?(如乏力、全身不适、大量出汗、心率过速、虚弱等)

需要做的检查

血象

患者血白细胞总数常增高,分类中以中性粒细胞增多明显,单核细胞并不增多。

脑脊液常规

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大多外观混浊,白细胞数为(100~1000)X106/L,其中2/3为多核细胞,蛋白质含量增高达0.5~3.0g/L,而糖量降低者仅占40%,未合并脑膜炎的患者脑脊液常规多为正常,或仅有轻度蛋白质含量增高及淋巴细胞增多。

细菌学检查

是诊断本病的关键,细菌涂片取脓性分泌物,穿刺液,脑脊液,活组织细胞,胎儿粪便等涂片,行革兰染色检查,但据报道脑脊液镜检有2/3的患者标本为阴性。细菌培养在疾病早期取血,脑脊液、骨髓、羊水、胎盘、新生儿脐带残端、受损皮肤或黏膜、孕妇阴道排泄物等作细菌培养,可分离到致病菌。

酶联免疫法(ELISA)

由于细菌菌体和鞭毛抗原的存在使得人们可以建立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方法来检测标本的致病菌,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通量高的特点,可在同一时间内检测大量样品,并可将纯肉汤培养物中的分离物进行属水平的鉴定。但由于菌体及鞭毛抗原交叉反应的存在,还难以进行李斯特氏菌种间特异分析。

分子生物学检测

近年来应用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及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来进行临床诊断,敏感性强。但是分子检测的阳性样本仍然要以传统方法为参照,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方法,但可用于致病菌的快速排查。

血清抗体检查

对诊断本病帮助不大,这是因为李斯特菌和其他革兰阳性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有相同的抗原,故可发生交叉反应,此外,患者对李斯特菌的抗体反应主要为IgM型,后期IgC效价升高不明显,故难于作出临床评价,抗体检测的灵敏性亦差,经培养证实的患者其抗体检测仍可为阴性,新生儿及免疫缺损者的特异抗体亦常不升高。

诊断标准

李斯特菌感染的诊断包括与其他感染的鉴别,进一步明确李斯特菌病原体的存在。

  • 通过临床表现,即患者在出现症状前有不洁饮食史,可初步确诊为李斯特菌感染。

  • 结合病史、体检、实验室等检查等,如患者有高热、畏寒、头痛、肌肉疼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血常规提示感染,同时血培养及其他标本培养出李斯特菌,则可确定为李斯特菌感染。

鉴别诊断

细菌性痢疾

简称菌痢,是痢疾杄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发冷、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粘液脓血样大便。中毒型菌痢起病急骤、突然高热、反复惊厥、嗜睡、昏迷、迅速发生循环衰竭和呼吸衰竭,而肠道症状轻或缺如,病情凶险。

溃疡性结肠炎

好发部位为直肠和结肠,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粘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常伴发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还可有皮肤、黏膜、关节、眼、肝胆等肠外表现。其中粘液脓血便是最常见的症状,病程多在4~6周以上。

治疗
李斯特菌感染治疗的目的是抗感染治疗,以及防止并发症。临床中常以药物治疗为主,改善患者症状的同时防止并发症。
家庭处理

安静、休息

一旦发现李斯特菌感染需要积极的抗感染治疗,应保持安静状态,避免刺激,严格卧床体息,取患侧卧位,以防止伴发呕吐误吸,同时保证充足的能量供应,避免剧烈活动。

到院治疗

此症状通常以药物治疗为主,具体如下:

青霉素类及半合成青霉素类药物

氨苄西林、青霉素,通过抗李斯特菌感染治疗,减慢或阻止由感染引起的败血症等相关并发症。

大环内酯类药物

红霉素类药物,通过抑制李斯特菌生长繁殖,达到控制感染的目的。

饮食

为了预防李斯特菌感染,应慎食以下食品,比如牛奶和乳制品肉类,特别是牛肉、蔬菜、沙拉、海产品、冰淇凌等,已感染的患者应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等。

饮食调理
  • 李斯特菌感染后,应立即停止可能引起感染的食物,食用主食、新鲜水果、蔬菜等,保持能量供应,同时补充维生素等身体必须营养物质。

  • 避免食用生食,避免食用冷冻、存放过久食物,避免饮用酒精、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

护理

李斯特菌感染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生活方式的调节,给予密切监护以及护理的同时,应协助患者做好预防措施,把发生感染的风险降到最低,预防出现感染,避免出现并发症。

日常护理
  • 如确诊为李斯特菌感染,症状轻微者可适当活动,严重感染者应该绝对卧床休息,保持侧卧位,避免情绪的紧张、焦虑,注意增添衣物,避免受凉。

  • 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果患者出现乏力、全身不适、大量出汗、心动过速、虚弱、神志不清的情况,应立即告知医生。

病情监测

密切关注患者李斯特菌感染的症状、严重程度等,以及是否乏力、昏迷、休克等,注意区分是原发感染未控制还是李斯特菌感染引起后续并发症,如发现治疗中有神志精神变化,应及时通知医生。

心理护理

李斯特菌感染患者可能会出现精神过度紧张,担心病情加重造成传染,应细心、耐心安慰,解释其传染途径及防止感染措施,消除其紧张情绪,使患者配合医生治疗。

特殊注意事项

部分李斯特菌感染患者在发热停止后常有饮食不佳的情况,多属正常现象。

预防
预防措施
  • 李斯特菌通常存在于潮湿区域和辅助喷洗设备中,如地面、排水沟、洗池、天花板、冷凝水、拖把、海绵、盐水冷冻设备及剥皮机。

  • 控制李斯特菌交叉污染,使原料和成品操作分离,保持区域干燥,以防细菌生长和减少微生物扩散。经常擦洗地面以保持清洁,如果天花板上存冷凝水,应该及时用真空装置或消毒过的海绵拖把加以清除。

参考文献

[1]李凡,徐志凯.主编医学微生物学[M].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陶佳,杨佰虎,马红.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9.19(4),392-395.

[3]马亦林主编,传染病学·第4版[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08,500.

[4]王先峰.最新传染病学与国家强制性标准规范实用手册·第3卷[M].军医科技电子出版社,2009.03,934.

[5]将业贵.感染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04,282.

[6]崔燕萍,于丽莎.现代传染病护理学[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08,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