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的原因

2018-10-12 16:29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现在社会焦虑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这与社会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总之来说有以下几个原因:1、遗传因素,如果父母亲有焦虑症或者性格容易操心、担心、比较焦虑,那么他们的子女发生焦虑症的比例比一般人群要高3倍以上;2、心理社会因素,其实我们国家近三四十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社会工业化、人口城市化、居住稠密、交通拥挤、竞争剧烈及社会矛盾等都会导致焦虑症的发生,这些因素对焦虑症发生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比如在生活当中有很多学生的压力是非常大的,焦虑包括抑郁、失眠相当普遍;还有一些职场人士、中层的压力是最大的,他们的焦虑症发生也是比较高;就是普通家庭比如婆媳关系、工作压力、家庭矛盾等都会导致焦虑症的发生;3、身体本身的问题也会出现焦虑,大脑神经有一些神经递质比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五羟色胺等,这些物质的变化也会导致焦虑症的发生;4、身体的疾病比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还有心脏疾病往往伴有很多焦虑的发生,很多躯体疾病都会伴有焦虑症状,所以诊断焦虑症必须排除躯体疾病。

分享:

469

相关推荐

引起焦虑症的原因有哪些

"焦虑症的原因目前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精神应激和个体素质,焦虑症的患者比健康的人群遭受更多的生活事件,主要是人际关系、婚姻、性关系、经济、家庭等方面的问题,还有像个性的特征,焦虑症往往有古板、严肃,以及多愁善感、焦虑、悲观、保守、敏感、孤僻等个性。2、神经解剖学方面的因素,有神经影像学、动物模型发现,部分脑区的结构和功能有异常,可能和焦虑有关系,像前额叶皮质、杏仁核、丘脑功能和结构异常,可能是焦虑症的病理机制。神经生物学方面的因素,包括γ-氨基丁酸、儿茶酚胺、多巴胺,以及5-羟色胺、神经营养因子等多个系统,都跟焦虑症的症状有关系。临床发现治疗焦虑症的药物主要是提升神经递质,像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浓度,可以改善焦虑的症状。还有心理学方面的理论,精神分析认为本我和超我发生冲突,自我如果不能运用理性的机制来调节冲突,就会引起焦虑。认知心理学往往强调情绪和行为的发生,一定通过认知起中介作用,正确认知方式产生正常的情绪反应,异常的认知产生异常的情绪反应,也就是焦虑产生的源泉。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当自我价值和外界的价值发生势不两立的冲突时,就会引起内心的焦虑症状。"

语音时长02:02''

万兴松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

2021/03/09收听(68279)

焦虑症的原因分析

我是有来心理官方认证焦虑领域的心理咨询师,曾被焦虑、失眠、神经衰弱困扰多年。焦虑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感到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又自觉难以应对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在...

张仲成有来心理诊室

2022/12/28阅读(3281)

什么是焦虑症?

焦虑症,又称为广泛性焦虑障碍。焦虑本是人类正常的情绪之一,当个体遇到一些任务、挫折、压力、灾难、分离、抉择等情景时,出现焦虑的情绪体验原本是正常的,并具有一定...

黄建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2020/04/14阅读(3122)

什么是焦虑症?

严格的来说,在医学上我们把焦虑症叫做焦虑障碍,焦虑是指人们对即将到来的不明原因的一些可能发生的事情的担心和害怕。在焦虑的时候,我们在体验到担心和害怕的同时,我们可能还会有一些身体的改变,比如说会感觉到心跳加快,呼吸变得急促出汗、尿频,有的时候一些学生在焦虑的时候,甚至会出现大脑一片空白,这些都是焦虑可能会有的一些身体的反应,但是当所有这些焦虑的反应超过了个体能够耐受的程度,或者焦虑能够影响到个体的日常生活,乃至于职业和学习的时候,就进入到焦虑障碍的范畴。焦虑障碍其实是包括了多个疾病的亚类,在临床上最常见的有两类,一个是惊恐障碍,一个是社交恐怖障碍。典型的惊恐障碍的发作,就是患者常常在睡眠当中突然惊醒,伴有胸闷心慌,而且有濒死感,在这种状态下患者会极度的恐惧,而且伴有大汗淋漓,因为这样的症状,常常会到当地的心脏医院或者是心脏科去急诊,但是经过诊治无论是心电图还是心脏B超都不支持有严重的心脏病,而且经过对症处理之后,这些症状很快就会好,但是这一次发作会给患者留下很强的心理的阴影,他们会担心在未来的生活当中的某一个时刻,发作再次会不期而至,这是这一类疾病。第二个常见的是一些社交恐怖,社交恐怖的患者常常表现的就是在社交场合下,在和人接触的时候会明显的不自然,患者会极度的紧张,整个的注意力可能都在自己身上,相应的会出现脸变得通红,然后说话也会口吃,甚至有的人会出汗、心跳加快、胸闷、心慌,这样难以忍耐的一些焦虑的症状,所以他们常常会特别想要跟人接触,但是他们会回避这样的一些社交场合。典型的一些社交恐怖症的患者,他们会非常关注自己的眼光,觉得自己的眼光,会透露某些他们不愿意透露的信息,也会让他们觉得非常的焦虑。

语音时长02:54''

陈静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

2017/12/05收听(74415)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474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