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药物有哪些副作用

2018-12-10 18:08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精神分裂症药物的副作用不少,比如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叫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比如氯丙嗪、奋乃静、舒必利,这些药物最明显的副反应是锥体外系副反应,即患者会出现面容的僵硬、肢体的僵硬或者行动的不便,还会出现一些胃肠道的副反应,比如便秘、胃肠道不适等;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相对而言其副反应和第一代有所不同,但是副反应也不少,比如造成病人的肥胖,血脂、血糖的升高,泌乳素的升高等,这些副反应会造成病人一些不适的感受,比如长期的肥胖、血脂的升高会导致病人的动脉粥样硬化,会带来一些心血管的问题,当然血糖的变化也会出现糖尿病的一些情况。目前主流的抗精神病药物的副反应一直没有办法克服,所以在临床上选择药物的同时要综合权衡患者的实际情况。比如病人相对比较肥胖,尽量选择对血脂影响比较小的药物;如果病人有糖尿病,尽量选择一些对糖尿病影响相对较小的药物;如果病人是女性,处于生育期,就选择对女性激素影响比较小的药物。所谓药物的选择要个体化,要针对病人的情况,选择尽可能对病人影响小的、副反应较少的药物来进行治疗。

分享:

364

相关推荐

精神分裂症非药物治疗法

"精神分裂症的非药物治疗,包括电休克、经颅磁刺激、脑深部刺激术、经颅直流电刺激、认知行为治疗,具体如下:第一、电休克治疗,适用于严重的抑郁症,极度兴奋、拒食、木僵、难治性的精神分裂症。第二、脑深部刺激术是将电极至脑深部的核团,施加电脉冲刺激,快速恢复原有的部分生理功能,达到治疗和缓解症状的目的,是治疗强迫症、抑郁症有效手段。精神分裂症和强迫症有共同的靶点,疗效有待于临床验证。第三、经颅磁刺激,让脑神经元去极化,治疗重度抑郁症,也可以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疗效无一致性的结论,并且存在诱发癫痫可能性。经颅直流电刺激,通过阳性和阴性电极,在头皮特定的位点施加以微弱电流,调节大脑皮质的兴奋性、机制目前还不明确。第四、认知行为治疗是认知矫正技术,包括认知训练、语言功能训练,提高生活工作技能、社交技能、注意力培训,行为治疗包括阳性强化,家庭作业、厌恶疗法、角色转换。第五、心理动力学治疗,可以探索回避痛苦感受强迫性的重复这些潜意识的动机,聚焦早年经历对当下的影响,关注治疗关系和自由表达。第六、团体治疗,有类似情绪和人际关系的患者聚集在一起,使得这些成员敢于在适当自我表露,提高人际交往的主动性。通过示范模仿训练方法,组员之间互相接纳、支持、学习、模仿,使个体对自我重新认识,探讨与接纳,提高自信心,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团体治疗的优势,不是靠指导,而是靠个体之间的互动来实现治疗的目的。第七、结构式团体康复治疗,是将游戏治疗、认知治疗、行为治疗,多种形式有机结合,使患者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改善服药的依从性,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能力。第八、艺术疗法,如绘画、手工制作、音乐治疗、舞蹈等都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

语音时长02:50''

万兴松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

2020/12/24收听(30306)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421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