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中医药治疗的内治法

2019-06-18 16:00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中医药治疗应该根据发病时间长短、皮疹形态等不同表现,辨证分型论治,随证加减。目前,大家广泛接受的是四个证型,具体内容如下:

1、肺经风热,皮损以红色或肤色丘疹、粉刺为多,或有痒痛、小便黄、大便秘结、口干、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相当于痤疮分级中的一二级,治疗应疏散,疏风宣肺、清热散结;

2、肺胃湿热型,皮疹以红色丘疹、脓疱为主,有疼痛,面部、胸背部皮肤油腻,可伴有口臭、口苦、纳呆、便溏或黏滞不爽或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或弦,相当于痤疮分级治疗中的二、三度,方法应选用清热利湿、通腑解毒。

3、痰瘀凝结证,皮损以结节及囊肿为主,颜色暗红,也可见脓疱日久不愈,可有纳呆、便溏、舌质淡暗,或有瘀点,脉沉涩,相当于痤疮分级中的四级痤疮,治法应活血化瘀、化痰散结;

第四型是冲任不调证,皮疹多发于额部、眉间或两颊部,月经前加重,月经后减少,伴有月经不调、经前心烦易怒、乳房胀痛、平素性情急躁、舌质淡红、苔薄、脉弦或脉涩,相当于有高雄性激素表现的女性痤疮,治法应调和冲任、理气活血。

除此之外,我们在临床中看到较为常见的证型,还有肝郁脾虚证,临床多从肝论治,自拟疏肝消痤方,疏肝健脾、除湿解毒、清热散结,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然而,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如贪凉饮睡眠不足,在临床中上热下寒证亦多见,还有肝肾阴虚等等,因而,痤疮中医药治疗一定要辨证论治,方能取得比较好的疗效。

分享:

138

相关推荐

痤疮论治一则

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皮肤病,初起时皮疹多为针头或芝麻大小,颜色多为暗红色或鲜红色,顶端日渐呈黑头,可挤出白色粉渣,部分可遗留凹陷疤痕。痤疮作为常见的影响美容的皮肤...

刘俊鹤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

2022/06/07阅读(4825)

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一般来说,中医药治疗我们临床上方法还是比较多见的,比如说中药汤剂的治疗,中成药的治疗,或者是说中药外用治疗,比如说穴位贴敷、针灸、推拿、肝病治疗仪的治疗。从整体来说,胆汁淤积性肝病中医首先是要通过辨证论治的。一般临床上根据我们的经验,胆汁淤积性肝病一般发病以中老年女性多见。我们有以下几个证型:肝肾亏虚型、肝胆湿热型、肝郁脾虚型。一般来说肝郁脾虚型,往往患者会伴有肝区的不舒服,食欲减退、恶心、腹胀、便溏、大便稀的表现。通过我们西医的诊断是胆汁淤积性肝病。我们中医的诊断辨证就是肝郁脾虚型。肝郁脾虚型的胆汁性淤积型肝病,我们中医治疗是疏肝健脾为主的治疗,我们成药可以用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来治疗,主要还是疏肝解郁加上健脾化湿为主的治疗。肝胆湿热性,中医讲脾胃的功能是产生湿热和运化水湿的,所以说脾胃功能失调之后,湿热就会聚集,聚集在肝胆二经,临床表现常见有比如说肝区的灼热感、口苦、眼睛干、口干、想喝水、胃脘不舒服、大便是比较干结的,或者是大便是比较粘滞的,小便比较黄。我们中医药治疗可以以清热利胆为主。比如说成药可以选用双虎清肝颗粒、茵栀黄、茵莲清肝的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见于中老年女性,往往是有一个肝肾亏虚的表现。比如说肝区不舒服的还是隐隐约约的,往往会伴有乏力、倦怠、口干、口苦,但是这种口干口苦,不像肝胆湿热严重,伴有失眠、盗汗、超热的情况。我们临床上主要是沙参、枸杞、麦冬为主的治疗。对于各型的胆汁淤积性肝病,胆汁淤累积时间过长,可能会产生瘀血,而正虚血瘀往往是肝硬化的前期的病理表现,疾病控制不好会到肝硬化的阶段。所以说我们平时要适当应用活血化瘀加上扶正的药物,比如说我们用三七粉、黄芪、当归、丹参或者是说用软坚散结的药物,比如说鳖甲、牡蛎达到软坚散结,起到软化肝脏、缩小脾脏,解决脾功能亢进,恢复肝功能的作用。总之,中医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还是以辨证论治为主。临床辨证还是要通过舌苔、脉象来为主,结合我们中医的问诊,结合我们现在的生化检查。"

语音时长04:13''

张引强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2017/07/17收听(61813)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32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