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应该知道的那点事

2017-10-17 16:17阅读:

手机浏览

  近几年,医患关系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患者从就医开始因为心存疑虑与恐惧而对医者的诊治和检查疑神疑鬼,并伴着时时的挑剔……在患者猜疑的目光中,医生也变得小心翼翼,甚至在谨小慎微中丧失了对自己掌握的医学科学和从医经验的自信。当医患关系遭遇危机,医生接诊怕患者找茬,患者就医更怕医生不负责任。“同一战壕的战友”相互戒备猜忌,不仅失去建立和谐关系之基础,
更何谈共御疾病这一共同顽敌?

  1、悲剧再次重演

  2008年10月9日上午,济阳县27岁的孕妇董明霞在济阳县中医院做流产手术时突发大出血,由于董明霞是RH阴性O型血,医院没有备血难以救治,11点左右转院到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由于这种血型十分罕见稀有,齐鲁医院向山东省血液中心求援。山东省血液中心马上对冷冻的此种血液进行解冻,另外组织志愿者献血,但无论是冷冻血液解冻还是新采集血液检测,都需要3个小时以上时间。医院方面坚持按《献血法》规定,不同意将未经检测的血液用于临床。董明霞在等待血液过程中,终因失血过多而死亡。

  又一位孕妇在僵硬的制度面前死去,这样的场景是何等的熟悉。2007年11月21日,北京一家医院,一名孕妇因难产生命垂危被其丈夫送进医院,面对身无分文的孕妇,医院决定免费入院治疗,而其同来的丈夫竟然却拒绝在剖腹产手术同意书上面签字,焦急的医院几十名医生、护士束手无策,在抢救了3个小时后,医生宣布孕妇抢救无效死亡。为何在一个设施完备的医院里面,在众目睽睽之下,大家竟然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消失。人命关天,这些鲜血和生命的代价,一再提醒我们制度的缺陷。

  自从“悲剧”发生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方围绕医疗制度、生命权等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有人为医疗法规的不尽合理叹惋,更有人为医院所谓的束手无策愤悲。也有人指责医院方面见死不救丧医德,而对此,“仁至义尽”的医院似乎也满腹委屈。我们也清楚的感觉到,当医生无法治病救人时,内心是多么痛苦和无奈。而医生作为医疗体制的一分子,唯一能做的就是遵守法律,尽责救人,除此之外,很多时候就像一颗棋子,进退不由己。在一个互相怀疑缺乏信任的环境下,又有多少医生以身试法,甘愿冒险呢?

  医学是一门探索科学,而探索则意味着风险。在生死边缘,如何让医生做出最利于患者的选择,而不是最利于法庭举证的选择,这不仅取决于医生自己,还取决于社会大环境。如果医患互信,医生往往不惜代价,铤而走险,以患者健康为最高准则;相反,如果医患互疑,医生则过度防卫,不愿冒险,也挫伤了医生探索未知领域的积极性。医患双方互不信任、互相防范,其代价是医学进步的延缓甚至停滞。这会削弱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力量,阻碍医学发展,使医患双方的利益都受到损失。因此,为了每一位患者的健康,为了悲剧不再重演,我们唿吁每一位患者,能给医生多一份理解和信任,让医生全心全力的对付病魔而不是把心思花在对医患关系的左右思量。

  2、医生不是“救世主”

  医生是在过去任何一个社会都被人尊重的职业,人们曾给医生冠以崇高的称谓--“白衣天使”,也给医生的职业赋予了“救死扶伤”的美誉。这种神话般的赞誉把医生由一个从事正常职业的人变成了“救世主”。

  殊不知医学是一门有别于哲学、天文、地理等等的特殊学科,医疗活动是在实践中摸索前行的特殊的科学,是人类与自然不断斗争中逐步积累的经验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总是在多次失败和成功的尝试中验证而来的。新的疾病总会层出不穷,医学总在尾随其后。最伟大的医生,最好的医院,也不能使我们完全免于疾病的折磨。即使是今天,医学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等待去研究,艾滋病、晚期恶性肿瘤尚无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也不能彻底根治像感冒这样普通又常见的疾病。

  医学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医生不是“救世主”,不是什么病都能治愈的,任何治疗及操作都有意外的可能。这一点,患者和家属应该认识到。故意把患者治坏、治死的医生是没有的。只要医生尽力尽责了,就应当理解医生,不能有苛刻的要求。医生也希望得到理解与尊重。如果说医学是门并不完美的科学,那么从事医学的医生,就是选择了一份背着人道主义重担、过程却冷暖自知的职业;医生承担着来自患者类似“救世主”的期待,却脱不了一个凡人的身份。

  3、患者也不是“上帝”

  “患者就是上帝”一语出自“顾客就是上帝”,这原是一句商业用语,意即为了多赚顾客口袋里的钱,经营者要不惜一切代价满意顾客要求。这话用在商业活动中并无大碍,但用在医疗活动中就值得商榷了。

  医疗服务是一种服务,这是事实。但医疗服务绝对不是一种普通的服务。患者之所以来医院,是因为出现了他们在家中无法认识或无法处理的健康问题。在公费医疗年代,患者虽然也是医疗服务的“中心”,但并没有成为“上帝”。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如果我们在餐厅或商场接受服务,服务人员必须按照客户的要求提供服务。然而,医疗服务中,被服务对象对自己的疾病、检查和治疗方法几乎没有任何能力进行选择,更不要说决策。医生承担了他们所有的选择工作。然而,“上帝”的称谓却导致了部分患者对自己的选择权产生了曲解,并无限制地扩大,进而忽视了医生对他们选择中有指导和建议的作用。事实上,在我们社会的任何一个服务行业中,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的信息都是不对称的,否则就不会出现相应的服务关系。

  把临床诊疗的选择权完全交给被视为“上帝”的患者是行不通的。因为患者付了钱,所以医生得满足患者所有的需求,合理的不合理的。医生一切都得听患者的,惟患者是从。患者有一点点不如意就要投诉、辱骂、殴打甚至杀害医务人员。医生为了自卫甚至戴着钢盔,或带着保镖上班。在这种环境下,医生势必会在工作中缩手缩脚,区别对待患者,对和善者尽力而为;对凶恶者应付了事,尽量不给自己添麻烦,会导致医生对病症处理不果断,不创新,甚至对专业前途失去信心。多年来,患者是上帝的商业理念给医疗领域带来难以逾越的苦果,医家一味追逐利润,导致过度医疗、重复医疗和药物滥用,高价药、高额的检查费用,把患者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患者到真成了医家名副其实的“上帝”。而患者认为花了钱,医家就必须把病治好。如果事与愿违,轻则浸骂,重则殴打医生或闹事,使医生执业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医生为了免责,一些原本可以救治的紧急病情,因得不到及时的抢救而死亡,最终受害的还是患者。

  4、医生也不是“白狼”

  在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确实存在一定“医德滑坡”现象,出现了“天价医药费”、收受“红包”等现象,这是必须纠正的。但总的来说,广大医务人员还是在为保护13亿骨肉同胞的健康而辛劳工作,依然值得信任和尊敬。在“非典”袭来的时候,一夜之间,铺天盖地的诬蔑漫骂一下子换成了廉价的溢美之辞,什么新时期最可爱的人啊,什么白衣天使啊……不一而足,那些中伤,歪曲,空穴来风,颠倒黑白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

  现在有一种不好的倾向,那就是把医者妖魔化、漫画化。妖魔化,就是把医者刻画为不顾患者死活、只从患者身上获利的群体,是穿着白大褂的“狼”。个别媒体为寻求卖点,抢新闻,对医患纠纷不深入调查,没能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作出失实的报道。误导了读者和公众,把医生和患者对立起来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丑化,甚至“妖魔化”医生,既是社会的悲哀,也是社会的耻辱。正是由于社会已把医生整体妖魔化,医患矛盾变得一触即发,就好像是一个随时可以引爆的定时炸弹。其实,医生是一群特殊的人。他们支撑着我们的社会,修复着我们的病体。他们忽而被推到风口浪尖,忽而为千夫所指,异化成勐虎恶狼。他们牺牲了健康、爱好和家庭,无法过正常人的生活;他们每天饱尝人生的喜怒哀乐,体验着世态炎凉;多少医生操劳过度出现早衰;多少医生压力过大精神抑郁;多少医生患上自己擅长治疗的疾病含恨而去;多少医生对家人漠不关心以至亲人误诊误治;多少医生的孩子对这一行业丧失信心而拒不从医。然而他们却一如既往,默默奉献。当前在论述医患矛盾和纠纷时,公众及媒体普遍认为患者是弱势群体,因而更习惯对患者予以同情,对医院或医生予以责难。对患者侵害医生权利及医疗秩序的违法行为视而不见。其实不然,时至今日,医生也成为弱势群体。

  医生也是一个普通的职业群体,只是面对的是人的生命和健康这一点特殊。在某种情况下,要对得起良心,对得起患者,但是可能对不起他们的行政领导部门;要对得起行政领导部门,要履行某些程序性的条文,可能会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和无辜的患者。实际上,医生经常面临着两难,甚至三难境地:一是患者,一是行政领导,一是法律。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一个人的良心!目前,我国的卫生法规可能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漏洞和缺陷,有些甚至是错误,但是,医生也必须遵守,因为不遵守就是违法。等制订这些法规条文的专家和学者发现他们错了,他们再改正,那是他们的事,等改正过后再说,一切都得按法规条文办,任何人没有特权。这也是事实,无奈的事实。

  5、看病需遵循的规则

  生病去医院看医生,目的是想把病看好,这基于一种和谐的医患关系。在要求医生应该怎样做的同时,自己作为医患关系中的“另一半”,同样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规则,才有利于达到预期的目的。

  (1)看对医生挂对科:大医院的分科非常细,一般人到大医院看病,首先遇到的问题是不知道挂哪个科的号。如果判断失误看错科,不仅浪费时间,还可能延误治疗时机。所以,如果您不能确定自己的疾病属于哪一科,可以先在网上查询或打电话到医院去咨询。到了医院,可以先挂普通门诊号,经检查后再看专病门诊或专家门诊,也可先到咨询台询问。如果病情比较复杂或多次治疗效果不佳,应当挂相关专家门诊号。

  (2)带齐检查结果:俗话说得好,“不打无准备之仗”。做任何事情最好都事先有所准备,看病也不例外。患者平时应该珍惜健康,要把原先的病例与检查报告当作“存折”保管,一旦就诊,则需带来自己的全部“疾病档案”。这样一来,医生可以尽快地判断出疾病的“真凶”,避免了重复化验,并可以通过前后检查结果的变化,了解患者病情的演变与特点。

  (3)告诉医生真相:在诊疗的过程中,患者还要如实地反映病情变化,医生才能及时、正确的调整治疗方案。大部分人不愿说出真相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在极力回避真相给他们带来的困窘和不安。通常情况下,医生不会因为患者的过去而看不起病人,更不会向外人泄漏患者的病情。

  (4)不对医生指手画脚:有些患者看了一些医学书籍,或者在网上了解了很多与自身疾病相关的医疗信息,就觉得真正懂得了某一疾病的详细情况。进了诊室就开始指挥医生,“你给我开个什么检查!”“我要什么什么药!”“这个检查没有必要吧?”。其实,再博学的病人也不会比医生更专业。有些医生为了避免争吵,就按照患者的要求“执行”了,结果很可能是浪费了钱财,又耽误了治疗。

  (5)不谈与疾病无关的话题:医生面对太多的患者,他们实在无暇倾听患者的唠叨。别跟大夫抱怨,“我是半夜起床,3点就来挂号的,但才挂了个下午的号。”“好久没有了,主任您总是出国。”“每次等待的时候都那么久,而您看病的时间又太短……”对于这些无关疾病诊疗的问题,大夫也没办法。谈论这些,不但对看
病没有帮助,还可能勾起医生的不痛快。

  (6)不要一味地相信某位医生:医生的水平参差不齐,你也不能一味地相信某个医生或医院,有时也要懂得寻求“第二位医生的意见”。例如,当你看病已有一段时间,病情却没有很好的改善,而医生又没有其他的治疗办法时;当严重疾病须进行重大手术,或费用昂贵的手术时,你都可以考虑是否该听听其他的声音。至于该找谁问?专家建议,第二个医生的专业程度应不低于第一个医生。如果两位医生意见不一,也是以专业程度不低于第二个医生的标准,来寻求第三位、第四位医生的看法。

分享:

80

相关推荐

乳腺增生那点事(一)

乳腺增生,我想所有女性朋友都听说过,甚至有的人为此看过医生,做过B超,并且之后更疑惑了,因为有的医生可能说你有乳腺增生,有的医生可能说没有增生;有时候医生说有...

李敏青东营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2017/11/15阅读(65220)

说说手淫那点事

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上,性问题产生了许多的偏见和迷信,即使在现代人的头脑中仍然留有深刻烙印。中国人的性健康教育和相关知识比较落后,性及性健康方面内容很少涉及。长...

仕治达山东省妇幼保健院

2019/03/29阅读(3581)

乳腺增生那点事(二)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乳腺增生到底要不要吃药呢?我想这是很多女性朋友都困惑的问题,就连医生们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共识,我根据临床多年的观察、治疗、再观察,总结了一点自己...

李敏青东营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2017/11/16阅读(86029)

”画”说胆结石那点事!

  胆石症是肝胆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总结临床上患者最关心的几个问题,和大家分享。  1、胆囊结石,开还是不开?年轻患者,结石不大,无症状,可暂不手术,注意饮...

刘忠民连江县医院

2017/08/28阅读(81127)

睡觉那点事儿

如果你是一个聪明的养生者,就应该懂得如何调整作息规律,好好睡一觉。现在,年轻人爱熬夜,新世相曾经说:熬夜不睡的人都是在偷人,以偷自己为主。但对于睡不好觉的人来...

顾亚亮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

2017/09/20阅读(52198)

怎么学会看病?

  我们经常在感觉不适的时候纠结要不要去看医生?选择急诊还是门诊?看病前要准备什么?如何让医生更好地帮到自己?  一、该看不该看人的身体是有自我修复能力的。而...

毛颖民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2017/10/23阅读(17940)

手术麻醉的那点事儿

每次谈到手术就不得不说疼痛的事儿,因为大多数求美者还是以女性为主,对于疼痛还是十分关心的。所以很多人都对于麻醉的很纠结,现在把整形手术常见的麻醉方式给大家介绍...

鲁峰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2018/05/10阅读(78254)

开眼角的那点事儿

  记得小时候玩的游戏,看的口袋书,封面上的古装美女都是长这样的,大眼明眸,黑白分明。  然而当我们翻开历史书,却发现历代仕女图所画的美女,基本都是这样的…古...

侯典举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2017/06/21阅读(50730)

关于盆腔炎的一些事

  这一期我们来说说关于盆腔炎的检查和治疗,这也是许多盆腔炎患者最关注的事情。  我们先来说说盆腔炎一般需要做那些检查。1.妇科检查:阴道一般会表现为充血,有...

丁彩飞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2017/07/14阅读(73565)

关于甲亢的那些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甲状腺疾病被关注,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关于甲亢的那些事。  1、什么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

李鑫东营市人民医院

2019/06/18阅读(3097)

说说糖尿病的事

很多人知道,健康人的空腹血糖低于6.1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低于7.8mmol/L。如果空腹血糖≥7.0mmol/L,口服75克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11...

庞昶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2022/01/04阅读(4527)

关于“脱毛”你该知道的那些事

炎炎夏日,到了姑娘们一展身姿的时刻,大家也纷纷投入到了脱毛大战中,努力摆脱多余毛发可能带来的困扰,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中,各种脱毛方法层出不穷,各种误解和谣言...

范巨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2017/06/09阅读(92790)

前列腺炎那些事

很多患者到医院后都十分烦恼,经常问医生的一句话是“慢性前列腺炎需不需要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无明确的进展性,不足以威胁患者的生命和重要器官功能。前列腺对健康没有...

曾庆琪江苏省中医院

2017/07/18阅读(61404)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0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