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发病的原因有哪些?

2018-03-14 17:15阅读:

手机浏览

  1、遗传素质:近视眼有一定遗传倾向,已被公认,对高度近视更是如此。但对一般近视,这一倾向就不很明显。有遗传因素者,患病年龄较早,多在6.00D以上。但也有高度近视眼者,无家族史。高度近视眼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一般近视眼属多因子遗传病。

  2、发育因素:婴儿因眼球较小,故均系远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眼轴也逐渐加长,至青春期方发育正常。如发育过度,则形成近视,此种近视称为单纯性近视,多在学龄期开始。一般都低于6.00D。至20岁左右即停止发展。

  如幼年时进展很快,至15~20岁时进展更速,以后即减慢,这类近视常高于6.00D,可到20D~25D或30D。这种近视称为高度近视或进行性近视或病理性近视。此种近视到晚年可发和退行性变,因此视力可逐渐减退,配镜不能矫正视力。很少在出生时就有近视眼,但有极少数为先天性的。

  3、环境因素:环境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繁重的学习任务、电视、电脑的普及导致的近距离用眼量的增加和户外活动的减少已经成了青少年近视率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在看书写字等近距离作业时,眼睛需要用较大的调节,如果没有长期的、大量的近距离用眼环境的存在,近视率不会如此居高不下。例如在二战时期,学习受到极大影响,统计表明世界各国的近视率都有较大幅度的降低。而近几十年,知识爆炸的同时,近视人数也迅勐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们国家城区小学生近视率20-30%,初中生40-50%,高中学生的近视率高达70%以上,大学生的近视率更是高达80%以上。

  4、饮食因素:精细饮食和偏食、挑食所带来的青少年发育过程中眼部缺少某些微量元素也是导致部分学生过早出现视力不良的原因。眼睛在生长发育期间缺乏某种或某些重要的营养物质,使眼球组织变得比较脆弱,多数近视儿童有爱吃零食、挑食、偏食的习惯。他们吃的多是精粮和快餐食品,这些食品中缺乏营养物质或营养物质破坏较多。同时他们的膳食中缺乏乳、蛋、奶、鱼、肉、鸡等优质蛋白食品和粗粮食品。缺乏的食物种类越多,总量越大,近视眼的发生率越高,近视眼的程度也越高。

分享:

24

相关推荐

近视眼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目前近视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主要分为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具体情况如下:第一,先天因素:1、种族差异: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视的发生与种族有关,黄种人的近视发病率最高,白种人次之,黑种人最低。2、父母遗传:父母均近视的后代近视发生率为30%-40%之间,相比之下父母均不近视的后代,发生近视的概率不足10%,由此可见父母遗传的影响很大。第二,后天因素又称为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近距离的阅读:有研究表明近视的发生与持续性近距离工作、学习有密切的关系。2、光暴露: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增加户外活动可以减少近视的发生。3、饮食不当:儿童体内糖代谢需要维生素B1来辅助完成,过多摄入糖会消耗大量的神经冲动传导所需的维生素B1,会引起视神经功能的障碍,同时过多地摄入甜食会导致儿童体内钙减少,同时缺钙可能会降低眼球巩膜的弹性,长此以往会形成儿童轴性的近视。4、睡眠不足:有研究表明,如果长期睡眠不足,会引起全身植物神经紊乱,进而影响眼睛睫状肌的功能异常,导致近视形成。由此可见,近视的发生与基因遗传存在关系,但阅读习惯、户外活动以及饮食习惯等环境因素,同样会影响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语音时长02:01''

吴志中河北省眼科医院

2023/03/23收听(26662)

近视眼的原因有哪些?

近视眼的原因非常复杂,它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简单介绍两种因素,一个是遗传因素,一个是环境因素。近视眼大多有遗传倾向,有的有家族聚集性。高度近视眼大部分都有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父母有近视眼的,孩子近视眼的几率会高一些。再一个有家族的聚集性,有的一家都是近视眼,孩子就容易形成近视眼。近视眼也有种族的差异,比如黄种人的发病率最高,有人统计过15-20岁左右的人群,发病率能达到50%-80%。黑种人的发病率相对来说最低,有人统计小于10%。环境因素也非常重要,最主要的就是近距离用眼比较多,长期的近距离工作使眼睛的负荷比较大,比如现在的孩子,在学校里边就一天,学习压力比较大,回到家里又一大堆作业,晚上也要低下头来写作业,甚至一个小时也不休息,时间长了就容易形成近视眼。光线太强,光线太弱,对眼睛都不好,所以要在合适的照明条件下工作和学习。再有就是用眼的姿势,有的人躺着看书,歪着看书,在火车上、汽车上、公交车上,甚至走着路也看,现在年轻人越来越多的拿着手机走着路也看,这种情况也容易造成眼睛的调节频率和调节幅度比较大,增加了眼睛调节的负荷,也容易形成近视眼或者近视眼发展比较快。所以平时就要注意,生活中也要注意别太疲劳,合理饮食,多参加户外运动对眼睛也有好处。

语音时长03:04''

熊世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2017/07/10收听(15056)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738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