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呆的防治

2018-03-15 14:50阅读:

手机浏览

  痴呆是一组病因不清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病,属于导致神经细胞进行性损害的脑部疾病。由于脑细胞负责人的正常思维、记忆和活动,所以病人神经细胞的损失导致高级智能的逐渐退化,最终影响日常生活。老年痴呆的发病年龄一般在 70岁以上,现在发病有提早的倾向。老年性痴呆的早期症状和体征可能因人而异,综合起来表现为:记忆力减退、计算能力减退、思维能力下降、性格、情感改变、定向力差、自理能力差和语言退化。

  如果在初期不能及时发现和治疗,上述症状就会进一步加重,首先是近记忆力受损,随之远记忆力也受损,最终远近记忆力均有障碍,使日常生活受到影响。在记忆力进一步损害的基础上,痴呆患者还会出现如下的8项症状:

  1、空间定向障碍

  早期不能准确地判断物品的位置,在熟悉的环境中会迷路,到中期,甚至在自己家中也发生迷煳。不能描图和画图,穿衣困难,如裤子穿反,甚或将裤腿当上衣的袖子。

  2、语言障碍

  找词困难是首先表现的语言障碍,如词不达意、用词单调、叫不出物品等。晚期说话东拉西扯,喋喋不休,听话者常常莫名其妙。患者听理解严重障碍,常答非所问,可出现模仿语言,最后患者仅能发出不可理解的声音,发展到不言不语。

  3、书写困难

  书写困难常在老年性痴呆的早期出现。常见的书写错误是错句连篇,错字不断。病程中后期,患者甚至不认识自己的名字,也写不出自己的名字。

  4、技能障碍

  约1/3的患者不认识亲人和熟悉朋友的面貌,部份患者不认识自己。不能以手势正确地表达出连续的复杂动作,如装烟斗、划火柴、点烟;不能按指令要求做刷牙动作;已熟练掌握的技能如骑车、游泳,病后丧失了,严重者不会使用任何工具。

  5、计算障碍

  购物不会算帐或算错了帐。不能正确列算式,严重者连简单的加、减法也不会计算,不认识数字和算术符号。

  6、判断力差,注意力分散

  老年性痴呆患者均可在早期出现判断力差、概括能力丧失、注意力分散、失认和意志不集中。平时尚能对付熟练的简单重复工作,但如发生新的情况,或向其提出新的要求时,则表现为工作无能。

  7、精神障碍

  早期人格和社会行为仍可能完整。但情感淡漠常早期出现,由于患者可以表现出躁狂、幻觉妄想、抑郁、性格改变、谵妄等,故老年性痴呆患者有时会被误送入精神病院治疗。

  8、运动障碍

  早期运动常表现正常,至中期则表现为过度活动的不安,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还能出现肌肉发僵,运动减少,震颤,易误诊为“帕金森”病。疾病晚期,可出现四肢瘫痪。如智能进一步衰退,可对外界刺激无任何意识反应,表现为不吃不喝。

  如果上述情况出现数个或全部,就可判断为患了老年性痴呆,需要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和治疗。

  事实上,人到中年后,记忆力渐渐开始衰退。早日着手防止智力下降,提高大脑记忆功能,对于预防早老性痴呆和老年性痴呆症的发生,都是十分有利的。

  以下几点做法可供广大中老年朋友参考:

  1、饮食。多吃干果。如核桃中的磷脂对脑神经细胞有良好保健作用,常食核桃既能强健身体,又能延缓衰老,对增强大脑活动比较有益。平时多吃海鱼及贝壳类食物。最新研究表明,多吃鱼和鸡蛋可防止老年痴呆 ,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一组历时九年对4000人研究得出的结论表明,每天喝3~4小杯葡萄酒,能将罹患老年痴呆症的机率降低 75%。

  2、锻炼身体。如能长期坚持每日早晚用双手拇指按风池穴5~10分钟,以局部出现酸胀感为度,能舒经活络,通畅气血,有抗衰老和健脑作用。为了防止脑细胞过早的衰退,可以经常活动手臂 ,每天坚持做伸手展臂、转动手腕、空抓手、空击拳、抛球接球、玩健身球等 ,每个动作做 1- 2分钟。脚部运动 ,以赤脚在卵石上走效果最佳,或脚腕左右旋转等 ,每次做 1- 2分钟。

  3、勤于用脑。有资料称,勤于用脑者的智力比用脑少的人要高出50%。有些人早已步入老年,仍然思维敏捷,思路清晰。相反,有的人刚到中年,就记忆力减退,思维迟钝。这和勤用脑有很大关系。老年人积极有效地参加脑力运动,进行如背诗、书法、画画、看报、做益智游戏等,不仅可以延缓大脑衰老,而且可以预防老年性痴呆症的发生。

  4、生活规律。避免过度精神紧张,合理安排工作、学习和娱乐,使大脑皮层兴奋部位轮流得到休息,防止过度兴奋而加重神经系统负担。

  5、亲情关怀。很多患者十分在意自己的智力改变,常因一点很小的差别而变得敏感、多疑、沉沦、自暴自弃,终日闷闷不乐,出现抑郁焦虑的表现,如果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和关怀,就有可能陷入恶性循环,加速病情的演变。而家人的帮助,则可使症状的进展变缓。

  老年痴呆的治疗主要还是依赖药物,但按目前的医学发展水平,虽然取得一些进步,可依然没有攻克这个难题,痴呆还是个不治之症。

分享:

44

相关推荐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385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