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反复发热,要警惕川崎病

2022-06-07 13:39阅读:

手机浏览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本文提到的是一位2岁的患儿,因持续发烧7天就诊,连续静脉输液抗生素5天仍然高烧不退,未见其他明显异常症状。查体可见双眼结膜充血,口唇黏膜干裂,草莓舌,多形性皮疹,双手指末端硬肿脱皮,淋巴结肿大,根据临床症状考虑诊断为川崎病。给予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维生素C这些药物治疗后,患儿症状逐渐恢复好转。


【基本信息】男、2岁

【疾病类型】川崎病

【就诊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就诊时间】2022年1月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维生素C)

【治疗周期】住院1周,随后定期随访

【治疗效果】体温恢复正常,双眼结膜、咽喉、舌部情况恢复正常,躯干皮疹消退


一、初次面诊

患儿2岁,由家长抱来就诊,患儿已经连续发烧7天,都是持续的高热状态,外院做了几次血常规的检测,除了C反应蛋白和血小板偏高之外,都没有明显的异常,已经给予非常积极的静脉输液,包括青霉素以及头孢类的抗生素,连续用药5天,体温仍然没有丝毫下降。患儿就诊后做了仔细的体格检查,发现双眼有明显的结膜充血,嘴唇干燥,舌头呈现杨梅舌,颈部以及腋下都能触摸到肿大的淋巴结,躯干和四肢的部位可见红色散在皮疹,双手手指末端,可见硬肿以及少许皮屑。结合目前体温情况,诊断为川崎病。


图片1.jpg

图片2.jpg


二、治疗经过

看诊患儿后将其收治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包括三大常规(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谱、动脉血气、凝血功能全套等等,除了血常规中的C反应蛋白和血小板稍增高之外,其他检查结果基本正常,明确诊断为川崎病。治疗上,给予连续2天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抑制自身免疫反应,配合口服阿司匹林和维生素C,来缓解高凝状态及预防血栓形成,以及其他对症治疗,治疗后患儿的体温逐渐下降,身体上的各项症状也逐渐恢复至正常。


三、治疗效果

治疗上给予连续2天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后,患儿的体温逐渐的趋于下降,在入院后的第3天基本恢复正常,随即患儿的双眼结膜充血症状也逐渐好转,淋巴结逐渐消退,身上的皮疹颜色减淡,手脚末端的硬肿也慢慢的消退了。在症状恢复以后,再次进行相关指标,尤其是血常规和凝血功能的化验复查,均较入院之前有明显改善,复查心脏彩超,冠脉未见明显扩张,在治疗1周以后予以出院,并叮嘱减量给予口服阿司匹林序贯治疗。患儿的精神面貌也好了,胃口也增加了,晚上睡眠的质量也改善了很多。


四、注意事项

很高兴患儿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以及其他不适症状得到控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患儿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遵医嘱用药,不可随意停药减药,需要适当延后各类疫苗的接种时间,尤其是延缓毒活疫苗的接种。

2、在治疗后患儿需要充足的休息,避免活动量大增加心功能的负荷。

3、注意患儿口腔的卫生,加强口腔护理,避免继发感染,唇部可以涂唇油进行护理。

4、选择柔软、清洁、干燥的衣服以及被褥,以免加重患儿皮疹。

5、饮食上家长要注意,患儿需要清淡饮食,可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饮食。


五、个人感悟

儿童川崎病并不如感冒那么多见,早期可能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甚至是唯一症状,容易在病情的早期误诊。但随着病情的进展往往可以看到持续高烧不退,积极抗感染治疗无效,同时陆陆续续的身上出现一系列的症状,比如说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草莓舌等等,这些都是非常有价值的预警信号。早期可以先采取共性的治疗方法,比如说38.5℃以上口服退烧药,以及物理降温。在温度取得缓解之后,再仔细的观察患儿的病情特点,分析导致发热的原因,并密切关注身体上有没有一些上诉特征性的变化,如果发现,家长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分享:

39

相关推荐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