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岁男子高温下工作中暑,药物+物理治疗恢复健康

2022-06-09 11:46阅读:

手机浏览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43岁男性在太阳直射的高温环境工作6小时后出现头痛、恶心、呕吐,随后出现意识不清、抽搐。入院时患者处于高热、意识模糊、烦躁不安状态,下肢阵发性痉挛,完善相关检查后,初步诊断考虑中暑,属于热射病。在给予降温、补液、扩容、保护多脏器等相关治疗后患者病情逐渐好转。


【基本信息】男、43岁

【疾病类型】中暑

【就诊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就诊时间】2021年8月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地西泮片+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甲泼尼龙片+甘露醇注射液+果糖注射液+维生素C片+谷胱甘肽片+依达拉奉注射液+艾司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氯化钾注射液+硫酸镁注射液)+物理治疗(冰袋、冰帽)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5天

【治疗效果】病情已得到控制,各项指标均在好转


一、初次面诊

患者于太阳直射的高热环境中工作6小时后,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未予重视,继续工作2小时后突发意识不清、抽搐,家人紧急拨打120就诊。我们接诊时患者意识模糊、烦躁不安、高热,体温40.1℃,周身无汗,双下肢阵发性痉挛。立即监测血压100/60mmHg,心率118次/分,双侧瞳孔大小和光反射正常,颈部无明显抵抗,无明确病理征,头部CT未见显著异常,这些初步提示患者患有急性脑出血、脑梗死或者脑炎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可能性不大。患者以往健康,无大量饮酒及其他不良嗜好,有高温环境长时间工作史,结合患者症状及生化检查结果ALT:584U/L,AST:2480U/L,GGT:587U/L,TBIL:35.4μmol/L,DBIL:27.2μmol/L,BUN:13.39mmol/L,Crea:248μmol/L,CK:1391U/L,LDH:1555U/L,K:2.4mmol/L,Ca:1.91mmol/L,Mg:0.6mmol/L,CK-MB:5.5ug/L,血常规结果:白细胞2.3×10^9,血小板27×10^9,我们初步考虑患者是中暑,热射病可能性大。


初次面诊.jpeg


二、治疗经过

考虑该患者是中暑的最危重类型热射病,该病致死率极高,立即与家属沟通病情,让家属要有心理准备。治疗上,考虑该患者高烧可能与太阳直射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异常有关,迅速使用冰毯、冰帽辅助降温,针对患者躁动不安给予地西泮片镇静,开通静脉通路,快速补充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迅速补液、扩容,维持正常组织和器官灌注,静脉使用甲泼尼龙片拮抗高温引起的机体应激反应,快速静点甘露醇注射液脱水、降颅压、防治脑水肿,使用果糖注射液及维生素C片营养心肌,谷胱甘肽片保肝护肾治疗,依达拉奉注射液加强脑保护,艾司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防止应激性胃黏膜损伤,预防应激性溃疡导致上消化道出血,根据离子检查结果,补充氯化钾注射液、硫酸镁注射液等电解质,纠正电解质紊乱。


三、治疗效果

患者在迅速扩容、补液及冰袋、冰帽等物理降温后,体温逐渐下降,意识逐渐恢复,于住院第2天可睁眼、简单回答问题。尿量在静脉补液约4000ml后,逐渐恢复正常,肌酐一度升高到500μmol/L,后逐渐下降。静脉补钾2天后,血钾基本稳定在正常水平。入院时患者由于肌肉抽搐、肝、肾、心肌损伤等原因,各种肌酶显著升高,在给予保护脏器治疗及使用激素3天后,复查时各指标明显下降,但患者皮肤黏膜逐渐出现黄染,完善胆道核磁共振检查,发现低位胆道存在结石。于住院治疗5天时,复查血常规:白细胞4.2×10^9,血小板77×10^9,复查生化:ALT:101U/L,AST:710U/L,GGT:211U/L,TBIL:110.1μmol/L,DBIL:89.1μmol/L,Crea:284μmol/L,CK:117U/L,LDH:532U/L,K:3.5mmol/L,Ca:2.06mmol/L,Mg:1.04mmol/L,CK-MB:2.7ug/L。患者状态明显好转,与住院第5天时,家属强烈要求出院。


治疗效果.jpeg


四、注意事项

很高兴患者经过治疗症状得到了改善,由于患者目前住院时间尚短,虽然见好,但病情没有完全恢复,不适合出院,而在家属强烈要求出院的情况下,可以给予以下建议:

1、尽量选择医院继续给予多脏器药物治疗,直到血小板恢复正常,肝功能、肾功能完全恢复;

2、考虑患者低位胆道存在结石,目前已出现皮肤粘膜黄染,胆红素增高的情况,建议在病情基本康复后,择期到消化内科进一步诊疗;

3、建议今后工作时注意避免强光直射头部,造成脑组织温度过高,从而再次引发热射病;

4、在高温环境工作时要加强自身保护,如戴帽子、穿浅色并且宽松的衣服,工作期间多补充富含电解质的饮料等。


五、个人感悟

中暑临床又称热射病,死亡率极高,一旦初步诊断考虑该病,要及时给予抢救治疗。东北地区夏季高温时期很短,气温通常不会很高,因此,发生热射病的情况并不多见,人们在生产工作中也很少重视中暑的问题。近年,随着气温的升高,由于中暑的患者逐渐增多,因此要扩大科普宣传,在高温条件下劳作和工作时要注意防暑、通风,多饮含有钾、镁、钙盐的防暑饮料,穿宽松、透气的浅色衣服。对于年老体弱、有慢性疾病者以及孕妇的居处环境要通风,同时这些人不能从事高温作业。

分享:

71

相关推荐

高温中暑的主要症状有哪些,如何进行急救

"高温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主要情况如下:1、先兆中暑:一般是在高温环境中工作一定时间后出现,可有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对于先兆中暑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环境,口服淡盐水或含盐清凉饮料,休息后即可恢复。2、轻症中暑:在上述症状基础上,体温升高到38℃以上,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甚至出现面色苍白、皮肤和四肢湿冷的表现。有血压下降、脉搏增快,除口服淡盐水和含盐清凉饮料并休息外,可静脉补充5%葡萄糖盐水,但速度不能太快,密切观察直至恢复。3、重症中暑:可有头痛、头晕、恶心,然后有口渴、胸闷、面色苍白、冷汗、脉搏细弱后缓慢、血压偏低,可发生晕厥,并有手足抽搐、高热和意识障碍,体温可大于41℃。对于重症中暑患者应静脉补充5%葡萄糖盐水或生理盐水,必要时可补充血浆,可使用电风扇、空调降温,按摩患者四肢、躯干,促进循环散热,给予吸氧。体外降温可采用冰帽或装满冰块的塑料袋,紧贴双侧颈动脉处和双侧腹股沟处降温。全身降温可使用冰毯或冰水擦拭皮肤,此外还需要注意防止脑水肿等综合治疗。"

语音时长02:17''

郭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2023/03/22收听(67774)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0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