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岁女子子宫重度脱垂,治疗15天已痊愈

2022-06-15 13:24阅读:

手机浏览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女性患者,43岁,因阴道肿物半年并且在咳嗽、大便等增加腹压的情况下,阴道肿物明显增大,经临床检查诊断为子宫重度脱垂,属于盆腔器官脱垂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类型。经家属与患者本人同意后,给予手术以及药物治疗,治愈出院时患者各项检查无异常,伤口愈合良好,外阴未见肿物脱出,阴道壁光滑。


【基本信息】女、43岁

【疾病类型】子宫重度脱垂

【就诊医院】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

【就诊时间】2020年1月

【治疗方案】手术治疗(阴式子宫全切手术、阴道前壁修补手术)+静脉输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头孢唑林钠)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15天,术后3个月复查

【治疗效果】各项检查无异常,伤口愈合良好,外阴未见肿物脱出,阴道壁光滑


一、初次面诊

43岁女性患者,2年前绝经,近半年发现阴道肿物,随着咳嗽或者解大便用力,肿物明显增大。查体:患者体温36℃,心率78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10/60mmHg,头颅发育正常,五官正常,心肺听诊正常,腹部平坦,肝脾未触及。患者外阴发育正常,阴道口见2/3脱出子宫体,宫颈呈糜烂状态,阴道分泌物不多,阴道黏膜无溃疡,阴道前壁膨出,超过处女膜缘,向下屏气时子宫全部脱出阴道外口,子宫稍小于正常,双侧附件区未触及异常,盆腔未触及包块。阴道彩色超声检查,显示双侧附件区未见异常。TCT检查未见上皮内病变,HPV检查52型阳性,阴道镜检查提示宫颈慢性炎症,初步诊断为子宫重度脱垂,伴阴道前壁膨出。


嘻嘻.jpg


二、治疗经过

患者于2020年1月10日入院完善各项检查之后,于1月14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阴式子宫全切手术加阴道前壁修补手术,术后卧床休息,给予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补液治疗以及注射用头孢唑林钠抗感染治疗。麻醉清醒之后嘱患者活动下肢,排气之后勤翻身,避免由于活动量减少导致血栓形成。术后每天用碘伏擦洗外阴2次,及时更换卫生巾,加强尿管护理,在术后第7天拔除尿管。拔除尿管之后避免久坐而影响阴道残端愈合。术后半个月开始离床活动,注意循序渐进,活动时间3-5分钟。


三、治疗效果

住院治疗15天后患者达到痊愈状态,准予出院。患者出院时体温正常,呼吸正常,血压正常,心肺听诊无异常,全腹平软无压痛,外阴正常未见肿物脱出,阴道壁光滑,阴道内无异常分泌物,无异味,阴道前壁无膨出,阴道残端无红肿及渗出,伤口愈合良好,轻轻屏气阴道前后壁无膨出,四肢活动正常。


四、注意事项

很高兴患者经过治疗健康出院,但是需要叮嘱患者在出院后避免经常离床活动,以卧床休息为主,多喝水,勤排尿,反复冲洗尿道,避免尿路感染。饮食上主要以清淡饮食为主,多吃含有膳食纤维的食物,避免导致便秘而用力解大便。术后3个月之内避免性生活,避免坐浴,以免导致阴道残端出血或者导致局部感染。术后3个月返回医院做妇科检查,了解阴道残端愈合情况,并且做B超检查,了解盆腔是否有积液。


五、个人感悟

盆腔器官脱垂,尤其是子宫脱垂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本篇患者发病主要与分娩史以及年龄增加导致器官老化有关。女性在分娩之后坚持做提肛运动或者盆底康复治疗十分重要,可以降低盆底肌肉张力下降而引起子宫脱垂及阴道前后壁膨出的几率。平时注意定期做妇科检查,一旦发现有轻度子宫脱垂,可以利用子宫托治疗,避免由于子宫继续沿着骨盆轴下降,造成重度脱垂而需要手术治疗,给身体带来更大的伤害。

分享:

68

相关推荐

子宫轻度脱垂治疗方法

"子宫轻度脱垂治疗方法是以安全、简单和有效为原则,如下:1、非手术治疗:具体包括盆底肌肉锻炼和物理疗法,可以增加盆底肌肉群张力。盆底肌肉群包括肛提肌,经过锻炼,适用于国内分期轻度患者,需要嘱咐患者行收缩肛门运动,即用力收缩盆底肌肉三秒钟以上,放松,每次10-15分钟,每天2-3次。2、放置子宫托:子宫托是支持子宫和阴道壁,并使其维持在阴道内而不脱出的工具,适用轻度子宫脱垂,并且全身情况不适合做手术的患者,以及妊娠期、产后。如果膨出面有溃疡,在手术前应促进溃疡愈合,可以选择子宫托进行治疗,子宫托可以造成阴道刺激和溃疡,所以在放置子宫托时要进行对患者培训,正确佩戴子宫托,子宫托佩戴期间应间断取出,清洗并重新放置,否则会引起子宫托导致的瘘形成、嵌顿、出血、感染等严重后果。3、中药治疗:中药主要包括补中益气汤或补中益气丸等,有促进盆底肌张力恢复,缓解局部症状作用。对轻度子宫脱垂患者,大多数经过非手术疗法能够缓解患者症状,相对对于症状较严重或者经过非手术疗法无法能缓解患者症状时,才考虑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子宫脱垂Ⅱ度以上并且伴有明显症状,可以选择手术治疗。"

语音时长02:21''

王爱喜郑州市妇幼保健院

2023/03/23收听(62009)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3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