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岁男性突然胸闷喘憋,竟是因为急性心肌梗死!

2022-07-13 11:21阅读:

手机浏览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属于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较为严重的类型,以心电图检查ST段抬高为特征,一位76岁的男性患者受此病困扰,故来我院就诊,主诉突然出现胸闷喘憋,伴大汗,经检查后确诊,在我院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以及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后患者恢复良好,病情稳定。


【基本信息】男、76岁

【疾病类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就诊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就诊时间】2022年1月

【治疗方案】手术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口服药物(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输液药物(肝素钠注射液)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1周,1个月后复查,长期随访

【治疗效果】症状好转,病情稳定


一、初次面诊

患者就诊前卧床休息时突然出现胸闷喘憋,伴大汗,自觉心慌,持续无缓解,无其他不适症状,院外未行诊治,急搭乘自家车辆来我院急诊,急诊完善心电图检查提示窦性心律,V1-4ST段抬高≥0.3mv。初步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收入院治疗。患者发病以来,神志清,精神欠佳,未进饮食,近1周饮食及夜间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急性心肌梗死3.jpg


二、治疗经过

患者入院后完善肌钙蛋白、血清酶学等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查,结果显示其数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值。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后,确定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案。在患者皮肤表面穿刺进入桡动脉,置入动脉鞘后经鞘管侧壁注射肝素钠注射液,在导丝引导下推送导管至冠状窦底,使导丝进入冠状动脉属支,探寻到狭窄部位扩张球囊,置入支架,术毕送患者返回病房。嘱患者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1周后患者恢复良好,可安排出院疗养。


三、治疗效果

患者治疗前胸闷憋喘,伴大汗、心慌不能缓解。入院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血管狭窄<20%。住院1周,再次检查肌钙蛋白、血清酶检查,其结果均回落至正常范围内,住院期间患者未出现其他不适症状,自觉症状得到缓解,安排出院疗养。出院1个月后回院复诊,如有不适及时就医,继续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预防术后血栓形成。


四、注意事项

患者病情好转后,我由衷地感到高兴。考虑到该病具有复发倾向,我叮嘱患者强调在生活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出院后严格按照医嘱服药,如有不适症状及时就医,不可自行增减药量;

2、出院后坚持需定期复查心电图以及心肌损伤标志物,了解病情恢复情况;

3、病情稳定后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建议选择体操、散步、太极拳等强度较低的有氧运动;

4、饮食建议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避免食用高盐、高脂类食物。


五、个人感悟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一种疾病,以乏力、憋喘、心悸、心前区疼痛为主要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危及患者生命。故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如本篇案例患者,由于就诊及时,未造成不良后果。

分享:

97

相关推荐

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有哪些?

"急性心梗的并发症可见有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多发生在发病早期,以室性多见,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可导致心跳骤停、猝死。缓慢性心律失常如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多见于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多数可恢复,少数需要放置永久性起搏器。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可见于发病早期,也可见于发病数日后,可导致心源性肺水肿或心排血量下降,动脉系统供血不足,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器官功能障碍。心脏破裂是急性心肌梗死最严重的机械并发症,通常发生在心肌梗死后1到2周内,好发于左心室前壁下1/3处,心室壁破裂后,血液进入心包可造成心包填塞,引起猝死。另外室间隔破裂,血液由左室流入右室,可引起心源性休克和急性心力衰竭,而左心室乳头肌断裂则可引起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导致急性左心衰。室壁瘤的形成常常发生在梗死灶纤维化的愈合期,抑或梗死早期。室壁瘤的形成是由于梗死心肌或瘢痕组织在心室内压力的作用下,向外局限性膨隆而形成室壁瘤,在此基础上可继发附壁血栓、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附壁血栓多形成于左室内,由于梗死区域内内膜粗糙,室壁瘤处出现涡流等原因诱发了血栓的形成,而血栓可因心脏的收缩而脱落,引起动脉系统的栓塞。心肌梗死后综合征,一般在急性心肌梗死后2到3周或数月内发生,可表现为心包炎、胸膜炎或肺炎,有发热、胸痛等症状。临床中,心肌梗死并发症发生率最高的是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是心肌梗死后监测与治疗的重点。"

语音时长02:18''

刘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2017/07/13收听(22662)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0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