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皮肤黄染合并抽搐,要高度警惕新生儿胆红素脑病

2022-08-09 13:31阅读:

手机浏览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本篇患儿为出生后6天的新生儿,吃奶差,皮肤黄染3天,抽搐1次就诊于我院,家长表示患儿皮肤黄染现象进行性加重。完善相关检查后,发现患儿出现角弓反张状态,初步考虑患儿为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给予其规范治疗后,患儿皮肤黄染现象减轻,吃奶情况好转,未再抽搐,病情逐渐恢复。


【基本信息】男、6天

【疾病类型】新生儿胆红素脑病

【就诊医院】天津市儿童医院

【就诊时间】2018年7月

【治疗方案】静脉输液[苯巴比妥钠注射液、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物理治疗(蓝光照射)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9天,门诊随访

【治疗效果】皮肤黄染逐渐消退,未再出现角弓反张状态 


一、初次面诊

患儿因吃奶差,皮肤黄染3天,抽搐1次入院。患儿系孕39周自然分娩,家长否认围产期缺氧、窒息史,Apgar评分9-10-10分,出生体重3700g,生后24小时内首排胎便。患儿于生后3日奶量减少,皮肤黄染进行性加重,并于就诊时出现头后仰、双眼凝视、四肢抽动,呈角弓反张状,持续约5秒缓解。初步考虑患儿存在胆红素脑病,强烈建议患儿住院治疗,家属同意。


二、治疗经过                

入院后给予患儿相关辅助检查:患儿母血型“O”型(RH阳性),患儿血型“B”型(RH阳性)。母婴溶血血清学检查提示新生儿溶血(ABO血型不合)。血胆红素检查示:总胆红素344μmol/L,游离胆红素317μmol/L,结合胆红素27μmol/L。脑脊液常规及培养阴性。头CT未见异常。头核磁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均符合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表现。随后给予患儿苯巴比妥钠注射液缓慢静脉滴注抗惊厥,随后给予患儿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阻断溶血,蓝光照射退黄。

微信图片_20220809110226.jpg


三、治疗效果

患儿住院治疗9天后,皮肤黄染现象明显好转,同时恢复正常吃奶,二便正常,住院期间未再次出现角弓反张状态,基本生命体征处于稳定状态,考虑患儿病情好转且控制稳定,于是准许患儿出院。


四、注意事项

患儿病情得到好转,我衷心地为患儿感到高兴,同时提醒患儿家长,在出院后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注意保持周围环境安静,避免噪音刺激患儿,保证患儿得到良好的休息与睡眠;

2、保持正常喂养患儿即可,避免喂养过多或过凉,以免引起患儿胃肠道不适;

3、注意观察患儿有无反复出现的异常动作,若有异常现象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五、个人感悟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虽然发生率不高,但会引起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只要阻断游离胆红素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过程,即可阻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好在本篇患儿早期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未留下明显的后遗症,但是临床上仍然存在部分不理智的家长,舍不得让患儿进行药物治疗,担心有用药副作用而延误病情,反而导致患儿后遗症,所以在平时接诊时有效进行医患沟通很有必要。

分享:

8

相关推荐

如何预防新生儿胆红素脑病?

"早期干预和治疗是防止新生儿出现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或者是预防胆红素脑病的一个要点。临床上常用光照疗法,也就是我们说的蓝光治疗和药物治疗、换血治疗,这些都能降低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临床上有时候给予输注白蛋白或者血浆,可以减少体内的游离胆红素,及时的治疗窒息、低血糖、酸中毒和感染,纠正患儿的内环境稳定,可以减少未结合胆红素发展成胆红素脑病的危险性。尤其是对于出生72小时之内就出院的新生儿应该及时的随访,比如生后两天就要随访,监测胆红素的水平,以防发生重症的胆红素血症。另外宫内诊断和治疗新生儿的溶血病,也是防止新生儿出现严重胆红素血症,预防发生胆红素脑病的一个可行的方法。所以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我们一般的主张及时监测,尽早的进行处理。及时监测包括产前就预防,比如在产前做好检查和宣教工作,尽量预防早产和难产,预防孕妇的感染,治疗孕妇的合并症。对有怀疑溶血因素的患者,比如监测孕妇体内的血清、抗体滴度,严重的胎儿宫内溶血的时候,可以考虑宫内置换血浆,服用苯巴比妥以及在即将临产的时候积极做好换血的准备等。对孕妇就是防止使用会促进胎儿溶血的药物,另外在产后的时候,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要慎用吲哚美辛、磺胺、水杨酸一类,有可能诱发新生儿溶血的药物。另外如果黄疸的出现过早24小时之内即出现黄疸而且进展较快,要密切监测小孩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最好特别严重的时候一到两个小时就检测一次胆红素。如果每小时胆红素水平升高1mg/dl,就需要尽早干预,达到光疗指标的时候要尽早治疗,给予肝酶诱导剂,减少肠肝循环,必要的时候甚至给予血浆或者白蛋白来减少体内的游离胆红素的水平。另外治疗孩子的合并症,比如纠正低氧血症、低血糖、酸中毒,抗感染,改善影响到血脑屏障通透性的病理因素,避免和减少因为高胆红素血症,引起胆红素。另外给予药物的像肝酶诱导剂,比如罗米钠、尼可刹米等,可以激活肝脏的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使未结合胆红素转化成结合胆红素,并且可以改善毛细胆管的通透性,有利于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如果一个孩子的黄疸发展很快,而且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超过了换血标本,我们也要积极地进行换血,换血不仅可以换出危险的致命的红细胞、高胆红素水平,还可以移出一部分病因。尤其是血脑屏障功能还没有发育成熟的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一旦出现嗜睡、反应迟钝、肌张力低下,有凝视、拒奶、不哭等因素,即使还没有出现血清胆红素水平很高的情况,我们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进行严密的监测,及早的干预。有的时候对极低出生体重儿使用预防性的光疗,可以减少高胆红素血症,或者可以减少低胆红素水平及发生胆红素脑损伤的危险性。"

语音时长04:12''

付春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2017/10/20收听(11324)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怎么回事

"胆红素脑病也叫做核黄疸,是指高非结合胆红素血症的时候,游离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沉积于基底神经核、丘脑、丘脑下核、顶核、脑室核、尾状核,以及小脑、延脑、大脑皮质、脊髓等部位,抑制脑细胞对氧的利用而导致了脑细胞的损伤。这种疾病在临床上分为四期,第一到第三期在新生儿的早期,第四期在新生儿以后出现。第一期就是警告期,表现为嗜睡,吸吮能力减弱,肌张力减弱,大多数黄疸突然明显的加深,可以经历12-24个小时。第二期就是痉挛期,表现为两眼凝视,阵发性的肌张力增高,重度的双手紧握,前臂内旋,角弓反张,有时会出现尖叫,持续12-24小时。第三期就是恢复期。大多数于第一周末,首先表现的就是吸吮能力和对外界反应的能力逐渐的恢复,继而痉挛性的逐渐的减弱消失。第四期就是后遗症期,常常出生于生后两个月或者是更晚,表现为手足虚动,眼球的运动障碍,耳聋智力障碍或者是牙釉质发育不良。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及早地应该采用措施,特别是对黄疸的孩子,应该尽早的给予光疗,注意给孩子保暖,纠正缺氧,纠正酸中毒,补充足够的营养,需要给孩子使用白蛋白,抑制血液当中的未结合胆红素,及时的光疗或者换血治疗。"

语音时长02:08''

曲朋安烟台龙矿中心医院

2018/05/08收听(66833)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0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