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热是什么病

2023-08-02 10:52阅读:

手机浏览

高热可见于多种疾病,比较常见的有细菌性痢疾、肺炎、败血症、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1、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同时伴有全身毒血症症状,严重者可引发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大便典型者外观为鲜红色带有黏液的冻状稀便,镜检可见大量脓细胞和红细胞,粪便培养志贺菌阳性可确诊。

2、肺炎:可由病毒、细菌、真菌或支原体等引起。肺炎初期症状和感冒、流感很像,不容易确定诊断,肺炎的病程进展快又短,主要表现为高热、咳嗽、咳痰、气促、喘等,治疗不及时可出现菌血症、败血症、休克、多器官衰竭,严重者有生命危险,胸部正位片可明确诊断。

3、败血症:临床表现一般为急性起病、寒战、高热、呼吸急促、心动过速,以及皮疹、关节肿痛、肝脾肿大和精神改变等。严重者可出现急性器官功能障碍,病情进一步加重后可发展为感染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常规检测,白细胞总数大多显著增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多在80%以上,可出现明显的核左移及细胞内中毒颗粒,血培养阳性,如与局部病灶分泌物(脓液、尿液、胸水、脑脊液等)培养所得细菌一致,则更可确诊。

4、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上急起发病,有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等,重型患者病后往往留有后遗症,血常规提示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在80%以上。脑脊液呈无色透明,压力仅轻度增高,白细胞计数增加,糖正常或偏高,蛋白质常轻度增高,氯化物正常。脑组织中分离到乙脑病毒,或者免疫荧光在脑组织中找到病毒抗原可确诊。

5、猩红热:该病为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咽拭子或其他病灶分泌物培养可有溶血性链球菌生长,用免疫荧光法检查咽拭子涂片可进行快速诊断。

6、急性肾盂肾炎:多为急性起病,常有寒战、高热,体温达39℃以上,伴有头痛、全身痛以及恶心、呕吐,甚至腹胀、腹痛、腹泻等全身症状,多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每次尿量少,有尿道烧灼感,尿液外观混浊,可见脓尿或血尿,大多伴腰痛或肾区不适。肾区有压痛或叩击痛,尿细菌定量培养可确诊。

7、急性胆囊炎:其典型临床特征为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右上腹胆囊区有明显的压痛、肌紧张及右季肋部叩击痛。Murphy征阳性,部分患者出现黄疸,但多为轻度或隐性黄疸,B超是急性胆囊炎快速简便的非创伤检查手段。

8、伤寒:由伤寒杆菌引起,在伤寒流行季节和地区,患者有持续性高热(40℃-41℃),持续1-2周以上,并出现特殊中毒面容,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肝脾肿大,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低下,嗜酸性粒细胞消失,骨髓象中有伤寒细胞(戒指细胞),可临床诊断为伤寒。

9、恶性肿瘤:早期恶性肿瘤多无明显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体重减轻、食欲不振、恶病质、大量出汗(夜间盗汗)、贫血、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发病前或发病时会产生与转移、消耗无关的全身和系统症状,称肿瘤旁副综合征,表现为肿瘤热、恶病质、高钙血症、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类癌综合征等。病变局部出现肿块、疼痛等,病理学检查为目前具有确诊意义的检查手段。

10、白血病: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临床可见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发热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骼疼痛。骨髓增生活跃,以白血病细胞为主。骨髓中原始细胞>6%为可疑,原始细胞+早(幼)细胞≥50%可确诊。在血象和骨髓象不足以证实急性白血病时,可应用淋巴结穿刺液涂片和特异性皮损印片检查找到相应的白血病细胞确诊。

11、急性风湿热:是由于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一种人体自身免疫反应性疾病,主要侵犯心脏、关节、中枢神经系统以及皮下组织引起炎症。主要表现为发热、游走性关节炎、心脏炎和多形性红斑、舞蹈症等症状。链球菌感染1周后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滴度开始上升,2个月后逐渐下降,滴度逐渐增高,对风湿热和风湿活动诊断价值较大。

12、疟疾:在我国主要是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引起,呈周期性规律发作,表现为四期:潜伏期、发冷期、发热期、出汗期,血液涂片查疟原虫可确诊,并可鉴别疟原虫种类。

分享:

219

相关推荐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273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