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肾动脉硬化

本词条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肾脏病医学部 马强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肾动脉硬化多见于高血压肾病,高血压肾病是导致患者终末期肾病(ESRD)进行透析最常见的原发病之一。无论高血压是原发的或是继发的,肾循环持续暴露于血管腔内高压使得肾动脉出现损伤(玻璃样动脉硬化),从而导致肾功能的丧失,即出现肾动脉硬化,预后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

就诊科室
肾内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Renal Arteriosclerosis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脑动脉硬化、眼底动脉硬化
治疗周期
长期间歇性治疗
临床症状

头晕、头痛、眼底出血、蛋白尿

好发人群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
常用药物
阿托伐他汀、卡托普利、双嘧达莫
常用检查
尿液检查、肾功能检查、血液检查
疾病分类

良性肾小动脉硬化

病理特点为入球小动脉壁透明变性,管腔狭窄,肾单位有缺血性改变。临床上以高血压病为特征,伴有肾功能减退及轻度或中度蛋白尿,有时尿蛋白可达肾病综合征的范畴。本症几乎均有左心室肥厚的心电图改变。由于肾功能损害一般不严重,死于尿毒症者仅占1%左右,

恶性肾小动脉硬化

急进性高血压、肾小球肾炎、返流性肾病、肾动脉狭窄或多囊肾等均可引起恶性肾小动脉硬化。临床表现为恶性高血压。病理特征为入球小动脉及小叶间动脉内膜增生,动脉壁发生纤维素样坏死。在老年高血压病中占1%~8%,肾功能进行性损害,短期内发展到尿毒症。

肾动脉粥样硬化

肾动脉及叶间动脉的粥样硬化称动脉性肾硬化,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部分,发病机制相同。肾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改变取决于肾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数目和位置。血管损害轻微者,肾脏可以无明显改变,不影响肾功能。肾动脉受累严重时,即可影响肾脏血供,出现慢性缺血性改变,肾脏缩小,表面有瘢痕,皮质变薄。

病因

肾动脉硬化和高血压密切相关,多因肾循环持续暴露于血管腔内高压,使得肾动脉出现损伤,患者多存在长期高血压病史,且远早于肾脏原发病。

主要病因

肾动脉粥样硬化

属于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部分,可出现肾动脉及叶间动脉的粥样硬化,肾动脉可初选分支血管狭窄或闭塞等情况。

良性肾小动脉硬化

是由于长期的高血压损伤,或由于年老而导致血管老化缓慢发展而成。结果导致肾脏缺血性改变,使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受损害。

恶性肾小动脉硬化

是由恶性高血压即高血压恶性期或急进型高血压引起,以肾功能急性进行性衰退为特征,可以伴有眼底视乳头水肿、中枢神经系统和心力衰竭症状。

诱发因素
  • 进食高油、高盐以及含动物脂肪和胆固醇多的食物,进一步促进血脂的升高,加重血管的负担。

  • 骤然间的情绪激动使得血压在短时间内急促上升,极易引发恶性高血压,长期恶性高血压可以导致恶性肾小动脉硬化。

流行病学

肾动脉粥样硬化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率为25%~80%。另外两种类型无具体的发病率统计。

好发人群

存在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人群

存在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易出现本病。

症状

肾动脉硬化患者可以出现血尿、血压上升、头晕、头痛等症状。若发展为恶性肾小动脉硬化,则可以有肾功能不全甚至肾衰竭的表现。严重者可出现脑动脉硬化、眼底动脉硬化等并发症。

典型症状

头痛、头晕

是最常见的症状,同时可有恶心、呕吐、心慌不适等,尤其是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头痛、头晕常为首发和突出的表现。

肉眼血尿

约20%~25%的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病人可有肉眼血尿。

高血压脑病症状

如视力异常、反应迟钝、昏迷、抽搐等。

肾功能不全表现

患者早期可出现夜尿增多,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患者仅有1%有严重肾功能不全。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患者可出现肾功能急剧恶化,迅速进展至肾功能衰竭,此时可有肾功能不全各种表现。

并发症
  • 肾动脉粥样硬化严重到使肾动脉闭塞或栓塞时,可发展成肾血管性高血压,急性和慢性肾功能衰竭。此外,临床上常有其他器官动脉粥样硬化表现,如冠心病、眼底改变等。

  • 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随病情进展,可初选肾功能障碍,1%左右的患者最后发展成严重肾功能衰竭。

  • 恶性肾硬化可出现重度高血压(舒张压>130mmHg)、视神经乳头水肿和肾功能衰竭,甚至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表现。

就医

有多年高血压病史,血压在近几周内急剧上升,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表现,都应该及时就诊,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等项目来排查肾动脉硬化,并注意与慢性肾小球肾炎相鉴别。

就医指征
  • 血压一直很稳定,突然在短时间内如几周,血压明显上升发展为急进型高血压,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的感觉需要及时就诊。

  • 血压急剧上升,舒张压到130mmHg以上,有眼底出血、夜尿增多等症状要立即就诊。

就诊科室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肾内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 高血压有多久了?在吃什么降压药吗?

  •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血尿,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

  • 近期做过什么检查?

  •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像心血管或者脑血管方面的病变或慢性肾脏疾病

需要做的检查

血常规

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患者依其病情可有轻至中度的贫血,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患者则贫血严重,血红蛋白可以少于6g/dl,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增多,红细胞形态异常,网织红细胞>5%。

其他血液检查

可有血脂增高,血沉加快,中纤维蛋白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多。

尿液检查

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可有轻度蛋白尿,少许管型,红、白细胞无明显增多。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则为急性发展的蛋白尿或原来的蛋白尿迅速加重,肉眼或镜下血尿,可有红细胞管型,少量透明管型,颗粒管型和白细胞。

尿浓缩稀释试验

肾脏浓缩稀释功能减退,夜尿增多,尿比重及尿渗透压下降。

肾功能检查

早期肾功能正常,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随着病情进展出现肾功能改变,可有肾血流量减低,肾小球滤过率正常,滤过分数增高。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则很快出现肾功损害,血肌酐、尿素氮迅速增高,进入肾功能衰竭。

B超

可见双侧肾脏体积缩小,肾动脉起始端狭窄,远端扩张。

肾图检查

肾图检查见血管段降低,排泄段下降缓慢,双侧肾图改变大致相似。

诊断标准

肾动脉粥样硬化

根据临床表现,结合血胆固醇、三酰甘油、β-脂蛋白增高等可发现主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病例尿素氮、肌酐、肾素值升高,肾扫描和动脉造影可明确诊断肾动脉粥样硬化。

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

  • 有高血压病史,年龄>50岁,病程>15年。

  • 有持续性蛋白尿。

  • 有视网膜动脉硬化或动脉硬化性视网膜病变。

  • 肾活检符合良性小动脉肾硬化,其硬化程度与小球、小管、间质的缺血纤维化病变程度一致。

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

  • 舒张压≥130mmHg。

  • 视乳头水肿。

  • 急剧的肾功能衰竭。

鉴别诊断

良性肾小动脉性硬化与慢性肾小球肾炎鉴别

  • 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常发生于50岁以后,慢性肾小球肾炎多发生于35岁以前发病。

  • 前者先有长期的高血压病史,而后才出现肾脏的损害,后者则在肾炎发生后才出现高血压。

  • 前者蛋白尿较轻,较少有低蛋白血症,后者尿蛋白较重,常有低蛋白血症。

  • 前者早期多以肾小管功能损害为主,肾小球功能正常或损害较轻微,后者早期便出现肾小球损害。

  • 前者贫血较轻,后者贫血较重。

  • 前者视网膜动脉硬化较明显,且多有其他器官如心脑动脉硬化表现,后者可呈肾炎性渗出性眼底改变为主。

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与慢性肾小球肾炎鉴别

  • 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血压迅速进行性升高,舒张压常大于130mmHg;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血压是逐渐升高的。

  • 前者起病急,病程短,过去无尿异常或仅有轻度蛋白尿,近期明显恶化;后者病程长,起病时即有尿改变。

  • 前者有视乳头水肿,眼底出血,广泛渗出性病变;后者呈肾炎性眼底变化。

  • 前者充血性心力衰端常见,后者少见。

  • 前者肾功衰竭较早出现,发展迅速,后者到晚期才出现。

治疗

肾动脉硬化的治疗原则是降压治疗、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必要时可进行手术治疗,以改善症状。

治疗周期
本病一般需要长期间歇性治疗。
药物治疗

降压治疗

目的在于延缓小动脉硬化的发展,对于肾功能减退的患者,应避免降压过快、过低,以免进一步减少肾脏血流灌注,使肾功能恶化和诱发心肌梗死、脑动脉血栓形成。对恶性高血压必须迅速降压,降低死亡率。可应用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R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如卡托普利、缬沙坦、氨氯地平等。

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

应同时使用调节血脂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降脂药可用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等。抗血小板药可选用双嘧达莫、噻氯匹定等。

手术治疗

当肾动脉闭塞仅发在主干引起肾血管性高血压时,也可采用肾血管重建手术治疗,手术后58%的患者肾功能改善。

其他治疗

针灸

  • 体针常用穴位为风池、百会、合谷、阳陵泉、三阴交、足三里等。

  • 耳针取耳穴降压沟、脑干、内分泌、神门、眼、心、肝、肾,可用王不留行子贴压耳穴,或采用埋针法,每日按压2~3次。

预后

肾动脉硬化经过治疗能够得到缓解,一般不会影响寿命,若为恶性情况,死亡率高,建议患者定期到医院复查,避免加重。

能否治愈

本病难以彻底治愈,但可改善症状。

能活多久

良性肾小动脉硬化症有效控制好血压,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保护好肾机能则不会影响生命,而恶性肾小动脉硬化症病情凶险,容易危及生命,死亡率高。

复诊

患者治疗结束后一个月内及时到医院复诊,做相应血液检查、肾功能检查、尿常规等,以便掌握病情的进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饮食

肾动脉硬化的患者应以清淡、易消化、有营养的饮食为主,避免辛辣、刺激性饮食,以利于恢复。

饮食调理
  • 饮食应清淡,以低盐低脂饮食为主,可多食用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 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

  • 应忌食辛辣、生冷、油腻的食物,避免过多进食含动物脂肪和胆固醇食物。

护理

肾动脉硬化的患者应适当地体力劳动或运动锻炼,不吸烟、少饮酒,并且要注意监测血压,避免血压升高,一旦血压升高,应及时应用药物治疗。

日常护理

运动

适当地体力劳动或运动锻炼,均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增强脏器血管的功能,也就有利于改善血管壁的柔韧性,可有效减轻、延缓管壁硬化

戒烟、酒

烟、酒均能降低动脉管壁的柔韧性,增加脆性,可加速动脉硬化。

精神调摄

保持精神愉快,虽讲究工作效率,但不要急躁、不要过多出汗等,均可使滋养身体的柔质不致过分消耗,如此血管得养,脏器得濡,即可养颜驻色、延年益寿。

用药

遵医嘱进行规律用药,避免自行增减药量,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病情监测

肾动脉硬化需要重点监测血压,因为与高血压关系密切,血压过高极有可能发展为恶性肾小动脉硬化,可以使用家用血压仪在晨午晚测量血压。若舒张压超过100mmHg,以及有不适感可以自行服用降压药,若舒张压超过130毫米汞柱就要及时就医治疗。

特殊注意事项

一旦血压升高,及时使用药物控制血压,这是降低高血压对人体的危害,防止肾、脑、心等重要脏器损伤的最重要措施。

预防

肾动脉硬化的预防主要是积极治疗原发病,低盐、低脂饮食,对于高危人群应早期筛查,避免出现肾动脉硬化。

早期筛查

积极稳妥的早期控制高血压可以预防本病发生或延缓其发展,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以及有动脉硬化病史的属于高危人群,建议检查尿常规、血常规、肾功能B超等项目来筛查。

预防措施
  • 积极治疗与肾动脉硬化有关的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症等。

  • 中老年人要注意饮食适度,宜用低盐、低脂食谱,忌烟、酒。

  • 注意劳逸结合,控制体重,不宜过度肥伴,这对控制高血压有一定好处。

参考文献

[1]王丰军.实用肾内科学[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373.

[2]郭云良,金丽英,刘天蔚.老年医学[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2017.282.

[3]尚秀娟.内科综合诊疗与急症救治上[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217.

[4]王静.临床护理健康教育流程[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2018.8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