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假性肠梗阻

本词条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胃肠外科 夏泽锋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假性肠梗阻是指具有机械性肠梗阻的症状和体征,但并无机械性梗阻原因的肠梗阻,又称动力性肠梗阻,是无肠腔阻塞的一种综合征。本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可发生任何年龄,女性多于男性,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症状。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pseudoileus
疾病别称
动力性肠梗阻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尿潴留、眼肌麻痹、贫血、低蛋白血症
治疗周期
长期间歇性治疗
临床症状

慢性或反复发作的恶心、呕吐,腹痛、腹胀

好发人群
家族中有类似患者、恶病质患者、空肠憩室病患者、有雷诺现象或硬皮病体征者
常用药物
红霉素、西沙比利、消炎痛
常用检查
腹部X线影像、消化道测压、血生化、小肠钡灌肠
疾病分类

急性假性结肠梗阻

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结肠梗阻,结肠直肠显著扩张充气但无结肠直肠器质性病变或机械性梗阻证据的综合征,又称奥格尔维综合征,属少见病。60岁以上老年患者居多、男性多于女性。中国报道甚少。

慢性假性肠梗阻

是指在没有病变阻碍肠管运行或阻塞肠腔的情况下,由于胃肠动力的严重损害而出现的类似机械性肠梗阻的临床病症,该病属于一系列疾病的统称,可累及消化道的任何部分,小肠及结肠受累最为常见,以肠道无序蠕动为特征。根据病因又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假性肠梗阻,原发性也称特发性。

病因

一般认为,假性肠梗阻是肠肌肉或神经发生病变所引起,多继发于其他疾病或因滥用药物所致,其中以系统性硬化症致慢性假性肠梗阻为多见,其主要变化为肠壁平滑肌萎缩和纤维化,又以环形肌的病变为甚。

主要病因

急性假性肠梗阻

绝大多数急性假性肠梗阻可找到病因或诱因,如腹部外伤、腹部大手术、心血管或呼吸系统疾病、感染、电解质紊乱、药物反应等,导致肠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和肠壁肌舒缩障碍,引起麻痹性肠梗阻,或肠壁肌短暂性痉挛、引起痉挛性肠梗阻。急性假性结肠梗阻是急性假性肠梗阻的重症型,以急性进行性结肠积气扩张为特征,需紧急处理。

慢性假性肠梗阻

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源于肠神经系统、Cajal间质细胞和肠平滑肌细胞损害,具有家族遗传倾向,患者多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即出现肠梗阻表现;继发性则是全身性疾病的并发症,如结缔组织病、内分泌疾病、炎症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肿瘤等。

诱发因素

某些炎症性疾病

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腹腔内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后。

与肠道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有关

肿瘤浸润腹腔神经丛,使支配结肠的交感神经丛被阻断,影响了结肠的运动功能。骶神经支配的破坏,常导致远端结肠的功能性梗阻。

流行病学

各种年龄和性别均可发病,且可累及胃肠道以外的一些脏器(如膀胱),在每年的春节长假后就诊的人数会出现一个小高峰。

好发人群
  • 腹部经受严重创伤,有弥漫性腹膜炎患者,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容易形成假性肠梗阻。

  • 先天性巨结肠患者,便秘患者,长期便秘使粪块堵塞导致机械性肠梗阻。

症状

假性肠梗阻主要表现为慢性或反复发作的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痛常位于上腹部或脐周,呈持续性或阵发性,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腹泻或便秘,有的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或有吞咽困难、尿潴留、膀胱排空不完全和反复尿道感染、体温调节功能障碍、瞳孔散大等。体格检查有腹胀、压痛,但无肌紧张,可闻及振水音,肠鸣音减弱或消失,体重下降、营养不良常见。

典型症状

假性肠梗阻患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等。腹痛常位于上腹部或脐周,呈持续性或阵发性。

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有体重下降,营养不良或吞咽困难等症状。

并发症

假性肠梗阻食管受累时可有吞咽困难,膀胱受累可有尿潴留,累及眼肌时可有眼肌麻痹、上眼睑下垂。慢性假性肠梗阻由于吸收不良,可出现贫血、低蛋白血症等营养不良表现。

就医

假性肠梗阻常急性发作,患者腹痛、腹胀较严重,当患者出现不能进食或其他异常情况时就需考虑就医检查,合理治疗。

就医指征
  • 若家族中有类似患者,定期检查非常必要,无论家族有无类似患者,体格检查中若出现腹胀、压痛,或出现体重下降,营养不良等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 如有不同程度的腹泻或便秘,或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吞咽困难,应立即就医。

  • 若出现反复恶心、呕吐,腹痛、腹胀,便秘和停止排气,应及时就医。

就诊科室

假性肠梗阻患者多数考虑去消化内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 腹胀是一次性还是持续的?

  •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

  •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体重下降,吞咽困难、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等症状)

  •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需要做的检查

腹部X线影像

假性肠梗阻急性发作时,腹部X线片可见到胃、小肠和结肠均有充气扩张,并有多个液平面。内脏肌病较内脏神经病所致的扩张为严重。机械性肠梗阻病人腹部平片表现为阻塞远侧肠袢内无气体,近侧充气扩张肠袢的黏膜皱襞清楚。少数假性肠梗阻腹部平片可见小肠气性囊肿表现,甚至出现气腹征。此时要注意结合体征和病史等全面考虑,以免误诊为肠穿孔。

消化道测压检查

食管测压显示其下端压力减低、蠕动消失或紊乱,而上段食管和胃可显示正常,十二指肠及结肠测压亦见异常。测定小肠压力,可以较准确地区别机械性与假性小肠梗阻以及假性小肠梗阻的病理类型,避免不必要的剖腹探查,同时还作为预后指标。

小肠钡灌肠

若有必要对假性肠梗阻与机械性肠梗阻进行鉴别时,可进行小肠钡灌肠。其方法是将带有铜球的软导管经口腔插至空肠近侧后注入钡剂,进行透视或摄片。本法对小肠器质性病变的诊断率达98%。若为假性肠梗阻,则无器质性阻塞性病变可见。

实验室检查

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电解质、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学检查等,目的在于发现潜在的全身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结缔组织病等。

内镜检查

可窥视胃肠内有无器质性病变。应由技术熟练的医师操作,尽量少注气,手法要轻柔,避免诱发肠穿孔。

组织病理学检查

若病变仅局限在一段小肠,症状和体征常缺乏特异性,这种情况下要结合病变部位活检确诊。一般是通过手术的方法,取肠壁全层进行活检。

诊断标准
  • 血生化显示血蛋白下降、血钙、血糖下降。

  • 出现主要体征:腹部膨隆、腹部压痛、肠鸣音极度减少或完全消失。

  • 内镜检查显示肠粘膜充血、水肿、肠腔宽大、蠕动减少,未发现梗阻性病变。

  • X线检查除外机械性肠梗阻。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机械性肠梗阻和麻痹性肠梗阻相鉴别。

机械性肠梗阻

具有肠梗阻的典型临床表现,早期腹胀可不显著。X线检查可见胀气限于梗阻以上的部分肠管,即使晚期并发肠绞窄和麻痹,结肠也不会全部胀气。

麻痹性肠梗阻

无阵发性绞痛,肠蠕动减弱或消失,腹胀显著,而且多继发于腹腔内严重感染、腹膜后出血、腹部大手术后等。不伴有吞咽困难和尿潴留等。X线检查可显示大、小肠全部充气扩张。

治疗

假性肠梗阻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对症支持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治疗原则是缓解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提供营养,维持电解质平衡,改善和恢复肠动力。

治疗周期
假性肠梗阻需要早发现、早治疗,一般需要长期间歇性治疗。
药物治疗

西沙比利

是一种新的非胆碱能刺激剂,它选择性作用于胃肠道,使其肌间神经丛释放乙酰胆碱,从而增加肌肉的收缩活动,而且避免了全身副作用,临床应用效果较好。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胃肠道动力障碍,如胃轻瘫、假性肠梗阻、胃食管反流病及上消化道不适等。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

可诱导肠壁肌层运动神经元加速分泌乙酰胆碱和速激肽,促进肠道运动。

抗生素

肠内细菌过度繁殖可引起脂肪吸收不良,发生脂肪泻,用抗生素治疗可减轻症状,如红霉素具有胃动素样作用,可有效促进胃肠蠕动,治疗假性小肠梗阻有一定疗效。抗生素的选择最好是根据肠液培养的结果而定。

手术治疗

本病一旦确诊,原则上不施行手术。但是对症状持续存在而不能完全除外机械性肠梗阻时,剖腹探查是必要的。术中若未发现机械性肠梗阻原因时,应进行病变肠段全层切除,行组织学检查以明确性质。对不同部位病变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当食管症状为主时,可行气囊扩张术:以胃的症状为主时,可行迷走神经切断加胃窦切除、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若十二指肠扩张为主时,可行小肠悬吊式造瘘减压术,联合TPN效果更好。有报道小肠造瘘联合应用肠道刺激剂,对肌病性假性肠梗阻病人,可恢复其肠道平滑肌收缩能力。若病变局限于一段小肠时,可行短路术。根治性切除病变肠段是较理想的治疗。

其他治疗

全胃肠外营养

由于本病均有不同程度的吸收障碍,营养不良,加之饮食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外科手术也只对一部分病人有效,因此大部分病人需要全胃肠外营养治疗,尤其是重症病人,长期全胃肠外营养治疗是维持生命的唯一方法。

饮食疗法

要求低脂肪、低乳糖和低纤维素饮食。因为病人的症状和体征与小肠扩张程度密切相关,而小肠扩张程度与所进食物容量和类型有关。吸收不良的脂肪可被小肠内的细菌分解为脂肪酸,它刺激小肠大量分泌,使小肠扩张。本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小肠黏膜损伤,使乳糖的分解代谢受影响,从而使肠腔产气和液体分泌增多,加重小肠扩张。此外蠕动功能紊乱的肠袢内长期食物积聚,尤其是纤维素多的食物可形成粪石,可在假性肠梗阻的基础上产生机械性肠梗阻。因此每天提供的脂肪不超过40g,且最好为长链脂肪,乳糖不超过0.5g/100cal,纤维不超过1.5g/100cal。此外要适量补充维生素B12、维生素D、维生素K和微量元素等。急性发作时应禁食、持续胃肠减压。

预后

急性假性肠梗阻一般治疗效果较好,慢性假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欠佳。早期诊断和积极保守治疗是本病治疗的关键。

能否治愈

对于有明确病因引起的假性肠梗阻,需针对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得到控制的同时,可使假性肠梗阻得到缓解最终达到痊愈。

能活多久

假性肠梗阻若能早期诊断,积极治疗,一般不影响寿命。若不能及早发现并给予针对性治疗,有致死可能。

饮食

急性假性肠梗阻患者需禁食。慢性假性肠梗阻者可通过改善饮食结构,低脂、低乳糖、纤维流食有助于缓解症状。

饮食调理
  • 宜吃流质性的食物,粥是属于流质性的碳水化合物,容易被肠道黏膜吸收,为患者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有利于患者的恢复。每天500-1000ml为宜。

  • 宜吃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

  • 忌吃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如巧克力、豆芽、年糕。

  • 忌吃油腻的食物,如猪油、肥肉、奶油。

  • 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花椒、辣椒。

护理

假性肠梗阻患者的护理多以饮食控制为主,以清淡流食为主,严禁辛辣,多食容易消化促便的食物,发现不良反应时要及时告知医生。由于患者对该疾病不够了解,可能会产生焦虑恐惧的情绪,家属或医生应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

日常护理
  • 舒缓心情,合理饮食。

  • 急性发作时应禁食。

  • 适量补充维生素B12、维生素D、维生素K和微量元素。

  • 给予低脂肪、低乳糖和低纤维素饮食,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必要时给予肠外营养等。

病情监测

患者可自行在家观察自己有无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症状。

特殊注意事项
  • 首先患者得保持良好的心情,使用一些抗生素或者药物来治疗,并加强营养,让胃肠恢复正常的蠕动,来达到治疗这种疾病的目的。

  • 饮食上也得特别注意,一般来说患者应该低脂肪、低乳糖和低纤维素饮食。不可暴饮暴食,吃饭时也应该讲究细嚼慢咽,这样可以降低肠道的负担。平时最好多多的锻炼身体,有助于治疗疾病。

预防

积极有效地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肠神经节炎等)、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等)、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嗜铬细胞瘤等),以及注意使用某些药物(如:酚塞嗪类、神经节阻断剂、吗啡等)可能引起的慢性假性肠梗阻,预防假性肠梗阻的发生。

早期筛查
  • 对于特发性假性肠梗阻、有家族遗传病史者,尚无有效预防措施,需定期体检,可早期发现病情。

  • 对于存在可引起假性肠梗阻的全身性疾病或诱因时,积极控制原发疾病、消除病因,可以有效预防继发性假性肠梗阻的发生。

预防措施
  • 清淡饮食,注意饮食习惯,进食容易消化的。合理膳食,三餐规律,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可少食多餐。宜清淡饮食、低脂少油、少糖少盐,定时定量进餐。

  • 神经抑制是导致假性肠梗阻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会引起肠壁平滑肌功能失调,从而导致病情的发生。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之中,要规范系统的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比如帕金森病、肠神经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等,以尽量去除疾病的诱发因素,这对于预防疾病的发生有较大帮助。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 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内科学 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刘德培.中华医学百科全书 临床医学 消化病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5:29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