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登录
    极速咨询
    夏泽锋
    图文问诊60元/24小时
    夏泽锋
    电话问诊暂未开通
    夏泽锋
    视频问诊暂未开通
    夏泽锋
    预约挂号暂未开通
    简介:夏泽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副教授,外科学医学博士。美国密歇根大学外科医学中心留学归国人员。重点研究方向为胃肠道肿瘤及肥胖糖尿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致力于微创外科技术应用与消化道疾病的诊治。主要从事胃肠道良恶性肿瘤、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微创外科(腹腔镜、内镜、手术机器人)临床诊疗工作,有20余年临床经验。擅长胃癌、结直肠癌、间质瘤等恶性疾病,以及胃肠道息肉、胃肠道平滑肌瘤等良性疾病的微创综合诊疗。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湖北省卫计委青年人才项目1项,先后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6篇SCI收录。获得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奖一等奖、湖北省卫计委青年人才、华中科技大学“我最喜爱的教师班主任”等称号。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机器人与腹腔镜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武汉市医学会普外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兼秘书,湖北省医学生物免疫学会常委。
    擅长:胃癌、结直肠癌、间质瘤等恶性疾病,以及胃肠道息肉、胃肠道平滑肌瘤等良性疾病的微创综合诊疗。
    医生信息来自医院官网和互联网搜索结果纠错
    夏泽锋医生的预约挂号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第一执业
    本出诊医院平台无号,请通过医院官方渠道挂号。
    夏泽锋的挂号方式
    1.
    公众号:可通过微信公众号搜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进行预约;
    2.
    微信小程序:可通过微信小程序搜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进行预约;
    3.
    APP:可下载“武汉协和医院”APP后进行预约;
    4.
    电话:可拨打电话027-85726754进行咨询;
    5.
    现场:可通过人工窗口或院内自助机进行预约挂号。
    夏泽锋医生未在本平台开通挂号服务,向您推荐所在医院官方挂号方式,挂号方式可能会存在更新不及时,具体以医院官方渠道为准

    夏泽锋医生的科普内容

    1. 全部贡献
    2. 视频2001
    3. 语音211
    4. 文章488
    为什么小肚子总会胀气
    小肚子总会胀气,是指下腹部经常出现胀满不适的感觉,仿佛有气体积聚其中,主要原因包括不良饮食习惯、受凉、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等。 1、不良饮食习惯: 吃饭时速度过快,或边吃饭边说话,会使大量空气随着食物一同进入胃肠道。另外,摄入过多产气食物,像豆类、洋葱、土豆等,这些食物在肠道被细菌分解发酵,产生大量气体,若气体不能及时排出,就会积聚在小肚子,引起胀气。 2、受凉: 腹部保暖不足,尤其是在寒冷天气或吹空调时,冷空气刺激胃肠道,导致胃肠道血管收缩,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紊乱。这会使食物在胃肠道内消化吸收减慢,产生的气体难以顺利排出体外,从而造成小肚子胀气。 3、慢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可引发慢性胃炎。炎症状态下,胃黏膜受损,消化功能减弱,食物在胃内排空时间延长,发酵产生气体。而且炎症刺激还会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蠕动,气体排出受阻,致使小肚子经常出现胀气症状,常伴有上腹部隐痛、反酸、嗳气等表现。 4、肠易激综合征: 这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精神压力、饮食、肠道感染等多种因素都可能诱发。患者肠道敏感性增加,肠道动力异常,在进食后,肠道会出现过度反应,蠕动加快或痉挛,导致气体在肠道内积聚,引起小肚子胀气。患者还可能伴有腹痛、腹泻或便秘等症状,且症状常因情绪波动、饮食变化而加重。 若小肚子总是胀气却不加以治疗,不良饮食习惯导致的胀气,长期下去会影响消化吸收,造成营养不良,身体抵抗力下降。受凉引起的胀气,反复刺激胃肠道,可能使胃肠道功能紊乱,发展为慢性胃肠道疾病。慢性胃炎若不及时治疗,炎症持续发展,可能引发胃溃疡、胃出血等严重并发症。肠易激综合征长期不缓解,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进一步加重病情,形成恶性循环。 预防小肚子总是胀气的措施 在饮食习惯方面,吃饭时细嚼慢咽,避免边吃边说话,减少空气吞入。合理调整饮食结构,适量摄入产气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气体排出。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减轻胃肠道负担。 在生活习惯方面,注意腹部保暖,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添衣物,尤其是在寒冷季节和空调房中。保持规律作息,充足睡眠有助于胃肠道正常的修复和功能调节。适度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瑜伽等,增强体质,促进胃肠道蠕动,改善消化功能。
    933
    84
    2025-04-15
    0415
    肚脐眼右上面疼是什么原因
    肚脐眼右上面疼指的是人体腹部肚脐右上方区域出现的疼痛症状,该区域包含肝脏、胆囊、十二指肠等重要脏器以及部分肠道和肌肉组织,多种原因可导致此部位疼痛,常见原因有肌肉拉伤、肠痉挛、肠炎等。 1、肌肉拉伤: 剧烈运动,如突然的扭转、拉伸动作,或重体力劳动时姿势不当,可能导致腹部右上方的肌肉拉伤。肌肉纤维受损后,会产生疼痛,按压或活动时疼痛通常会加剧,局部可能伴有压痛感。 2、肠痉挛: 饮食不规律,摄入过多生冷、刺激性食物,或腹部着凉等,都可能刺激肠道,引发肠痉挛。肠道平滑肌强烈收缩,导致肚脐眼右上面疼痛,疼痛一般为阵发性,持续时间不定,可自行缓解或在保暖、按摩后减轻。 3、肠炎: 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感染肠道,或因饮食不洁、过敏等因素引发肠炎。炎症刺激肠道黏膜,致使肠道蠕动功能紊乱,在肚脐右上方区域出现疼痛,多伴有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能有发热现象。 若肚脐眼右上面疼长期不治疗,会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肌肉拉伤若未恢复,反复损伤可能导致慢性肌肉劳损,影响腹部正常活动,降低生活质量。肠痉挛频繁发作不干预,可能提示肠道存在潜在疾病,且持续的疼痛会给患者带来精神压力。肠炎长期不愈,肠道黏膜持续受损,可能引发肠穿孔、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还会影响营养物质吸收,导致身体虚弱、消瘦,严重威胁患者健康。 预防肚脐眼右上面疼的措施 运动方面,运动前做好充分热身,运动时循序渐进,避免突然进行高强度或大幅度动作,减少肌肉拉伤风险。日常注意腹部保暖,根据气温变化增添衣物,尤其是在寒冷季节和夜间,防止腹部着凉引发肠痉挛。饮食上,保持规律进餐,避免暴饮暴食,少吃生冷、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注意饮食卫生,不吃变质、不洁食物,降低肠炎发生几率。 对于有食物过敏史的人群,要严格避免接触过敏原。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度锻炼增强体质,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肠道等器官的潜在问题,及时治疗,预防疼痛症状出现。
    737
    90
    2025-04-15
    一次切30个肠息肉正常吗
    一次切30个肠息肉在某些情况下是正常的。肠息肉数量众多并非罕见现象,一些特定的疾病,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肠道内往往布满大量息肉。在专业医生评估后,若认为一次性切除利大于弊,且患者身体状况能够承受手术创伤,那么一次切30个肠息肉便具有合理性。 医生决定一次性切除大量肠息肉,与息肉的性质密切相关。若经检查判断这些息肉有较高恶变风险,例如多数为腺瘤性息肉,为降低后续癌变几率,医生通常会选择一次性切除。早期切除能有效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相比分多次手术,可减少患者反复手术的痛苦与经济负担,从长远看对患者健康更有利。 患者的身体耐受程度也是关键因素。如果患者较为年轻,身体素质良好,心肺功能及各项生理指标正常,能够承受长时间手术以及术后恢复过程中的身体应激反应,医生会倾向于一次性解决较多息肉问题。这样可缩短整体治疗周期,降低再次手术引发并发症的潜在风险。 手术技术与设备的进步也为一次切30个肠息肉提供了可能。如今先进的内镜设备,具备高清成像和精细操作功能,医生能够更精准地定位和切除息肉。同时,新型的止血、缝合技术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和肠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大大提高了一次性切除大量息肉手术的安全性与成功率。 一次切除30个肠息肉患者的日常注意事项 1、密切观察身体: 术后要留意自身有无腹痛、便血、发热等异常症状。一旦出现,可能提示手术部位有出血、感染或穿孔等情况,需立即就医,以便及时处理,避免病情恶化。 2、适度活动安排: 术后初期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影响手术创口愈合。随着身体逐渐恢复,可进行如慢走等温和运动,促进肠道蠕动恢复,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时间,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 3、伤口护理关注: 若手术采用内镜下切除,虽体表无明显伤口,但肠道内创口仍需关注。保持肛门清洁,避免因局部卫生问题引发逆行感染,影响肠道手术部位的恢复。
    1276
    48
    2025-04-15
    肚子疼右下腹也疼怎么回事
    肚子疼且右下腹也疼,是指腹部区域出现疼痛感受,同时右下腹部位疼痛尤为明显,这种疼痛常提示腹部脏器存在异常状况。导致此类疼痛的原因主要有阑尾炎、炎症性肠病、肠梗阻等。 1、阑尾炎: 阑尾管腔堵塞是阑尾炎常见病因。堵塞后,阑尾腔内压力升高,阑尾黏膜分泌黏液积聚,细菌滋生繁殖,引发炎症。初期疼痛常位于脐周,数小时后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炎症刺激阑尾周围组织,引起局部充血、水肿,导致右下腹疼痛,按压时疼痛加剧,严重时可伴有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 2、炎症性肠病: 像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这类炎症性肠病,可累及肠道各部位,包括右半结肠。炎症持续刺激肠黏膜,致使肠壁充血、水肿、糜烂,甚至形成溃疡。肠道蠕动功能紊乱,肠腔内气体和粪便通过不畅,引发腹部疼痛,右下腹因肠道病变也会出现疼痛,还常伴有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症状,病情易反复。 3、肠梗阻: 多种原因可致肠梗阻,如肠粘连、肠道肿瘤、粪石堵塞等。肠梗阻发生时,肠道内容物通过受阻,梗阻部位上方肠管内积聚大量气体和液体,肠管扩张,肠壁张力增高,引发腹部疼痛。若梗阻部位位于右下腹附近肠道,右下腹疼痛会较为突出,同时伴有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典型症状。 若肚子疼且右下腹疼长期不治疗,阑尾炎可能发展为阑尾穿孔,引发弥漫性腹膜炎,细菌入血可导致败血症,危及生命。炎症性肠病持续进展,肠道黏膜反复受损,会增加肠穿孔、肠狭窄风险,长期慢性失血还可能导致贫血。肠梗阻若不及时解除,肠管会因缺血坏死而破裂,引发严重感染,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极大降低生活质量。 预防肚子疼且右下腹疼的措施 在饮食方面,保持均衡饮食,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促进肠道蠕动,减少便秘及粪石形成。避免暴饮暴食,少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减轻肠道负担。注意饮食卫生,不吃变质、不洁食物,预防肠道感染引发炎症性肠病或阑尾炎。 日常生活中,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肠道的抵抗力。注意腹部保暖,避免腹部受凉,防止因寒冷刺激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对于有腹部手术史的人群,术后早期活动,促进胃肠蠕动恢复,减少肠粘连发生几率。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避免熬夜,让身体各器官包括肠道得到充分休息。
    683
    11
    2025-04-15
    大肠癌主要症状有哪些
    大肠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隐匿,症状多样,主要包括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改变、腹痛、腹部肿块等。 1、排便习惯改变: 患者可能出现排便次数增多,由每天1-2次变为数次,甚至十几次;也可能出现便秘,排便困难,数天排便一次;或者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 2、大便性状改变: 大便可能变细、变形,如呈扁条状、铅笔状等;还可能出现大便带血,血液颜色可鲜红或暗红,有时会与粪便混合,也可能仅在粪便表面附着;部分患者会有黏液便,大便中带有黏液,严重时可出现黏液脓血便。 3、腹痛: 常为隐痛、胀痛或绞痛,疼痛部位多为中下腹部。疼痛可能会在排便前加重,排便后有所缓解。当肿瘤引起肠道梗阻时,腹痛会加剧,同时伴有腹胀。 4、腹部肿块: 部分患者可在腹部触摸到肿块,质地较硬,表面不光滑,活动度较差。肿块可能会随着病情进展而逐渐增大。 5、其他症状: 当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导致肠腔狭窄或堵塞时,会出现肠梗阻症状。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此外,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贫血、消瘦、乏力、低热等全身症状。这是由于长期慢性失血、肿瘤消耗以及营养吸收障碍等原因导致的。 以上症状并非所有大肠癌患者都会出现,且症状的表现和严重程度因人而异。因此,对于出现这些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大肠癌。 大肠癌治疗方法 手术切除是治疗大肠癌的主要手段,通过手术,医生可以切除肿瘤及其周围的淋巴结,以达到彻底清除癌细胞的目的。手术方式的选择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大小和分期。 化学药物治疗也是大肠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防止肿瘤复发和转移。化疗药物可以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给药的方式,杀死或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放射治疗则是辅助手术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放射线照射肿瘤区域,可以杀死或抑制癌细胞的生长,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复发风险。 在大肠癌中,一些患者可能存在特定的基因变异,如KRAS、NRAS或BRAF等基因的突变。针对这些变异,则可以使用特定的靶向药物来干扰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1477
    72
    2025-04-08
    0408
    胃息肉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胃息肉的症状表现多种多样,且因个体差异而异。常见的胃息肉可能出现的症状表现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恶心与呕吐、消化不良、消化道出血、全身性反应等。 1、上腹部不适或疼痛: 这是胃息肉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息肉的生长可能会刺激胃黏膜,导致上腹部出现隐痛、钝痛或不适感。疼痛的程度和性质可能因息肉的大小、位置和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有时,疼痛可能会在饭后加重,影响患者的食欲和日常生活。 2、恶心与呕吐: 当胃息肉较大或位于幽门等关键位置时,可能会阻碍胃内容物的正常排空。这会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和呕吐的症状。呕吐物可能包含未消化的食物、胃液甚至血液,具体取决于息肉对胃黏膜的压迫程度和损伤情况。 3 、消化不良: 胃息肉可能导致胃的消化功能受到影响,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患者可能会感到腹胀、嗳气、反酸等,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食欲减退和体重下降。这些症状与息肉对胃黏膜的刺激和损伤有关。 4、消化道出血: 在某些情况下,胃息肉可能会发生破裂或出血。这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呕血、黑便或柏油样便等症状。消化道出血的严重程度因息肉的大小、位置和出血速度而异,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5、全身性反应: 除了上述症状外,胃息肉还可能引发一些其他症状,如贫血、营养不良等。这些症状通常是由于息肉导致的长期消化道出血或消化不良引起的。贫血可能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营养不良则可能导致体重下降、免疫力下降等。 这些症状并非胃息肉的特异性表现,也可能与其他胃部疾病有关。因此,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检查和诊断。 胃息肉的日常注意事项 胃息肉患者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瘦肉、鱼等,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等,以减少对胃部的刺激。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避免一次性进食过多,以免增加胃部负担。 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身体进行自我修复,包括胃部组织。避免熬夜,因为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胃部的正常消化和代谢功能。同时,胃息肉患者应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在病情较重时,应以卧床休息为主,减少活动。 此外,胃息肉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息肉的变化。复查项目通常包括胃镜检查等,能够直观地观察息肉的大小、形态等。如果发现息肉有增大、增多或恶变的趋势,应及时就医,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986
    43
    2025-04-02
    0402
    肠息肉都有什么症状
    肠息肉的症状因息肉的大小、位置和性质而异,常见的症状包括便血、肛门坠胀感、肠道刺激症状、肠梗阻、全身症状等。 1、便血: 便血是肠息肉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息肉表面的黏膜可能会因粪便摩擦而出血,导致粪便中带有鲜红色或暗红色的血液。有时便血可能表现为粪便隐血,需要通过特殊检查才能发现。 2、肛门坠胀感: 部分肠息肉患者可能感到肛门有坠胀感,这可能与息肉刺激直肠黏膜有关。坠胀感可能表现为肛门部不适,有时可能伴有便意频繁但排便不畅的症状。 3、肠道刺激症状: 肠息肉可能刺激肠道,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肠道刺激症状。这些症状包括腹痛、腹泻、便秘等。腹痛可能表现为钝痛或隐痛,有时可能伴有肠鸣音亢进。腹泻可能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有时可能伴有黏液或脓血。便秘则可能表现为排便困难,粪便干结。 4、肠梗阻: 当息肉体积较大时,可能会阻塞肠道,导致肠梗阻。肠梗阻的症状包括腹痛、呕吐、腹胀、便秘等。腹痛可能表现为绞痛或阵发性疼痛,呕吐可能伴有胆汁或粪臭。腹胀可能逐渐加重,甚至可能出现肠型或蠕动波。 5、全身症状: 肠息肉患者可能出现一些全身症状,如发热、贫血、营养不良等。发热可能由于息肉继发感染引起,贫血可能由于长期便血导致铁元素丢失过多引起,营养不良则可能由于肠道吸收功能下降引起。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并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肠息肉。肠息肉的治疗方法包括内镜切除、手术切除等,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肠息肉的日常注意事项 肠息肉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应尽量避免摄入过多油腻、辛辣、腌制和烧烤类食物,以免刺激肠道黏膜,导致息肉增大或恶变。相反,应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多吃粗粮、新鲜蔬菜和水果,同时保持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减少肠道的负担。 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确保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此外,要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避免长时间蹲坐和用力排便,以减少对肠道的刺激。同时,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中。 此外,肠息肉患者也需定期进行复查和监测。通过定期的肠镜检查,可以及时发现新生的息肉或原有息肉的复发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此外,还可以进行粪便潜血试验、肿瘤标志物检测等辅助检查,以全面评估肠道健康状况。
    581
    61
    2025-04-02
    胃息肉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胃息肉是指胃黏膜表面长出的赘生物,其形成涉及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如遗传因素、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胆汁反流等。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胃息肉的形成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某些遗传综合征可能增加胃息肉的发生风险,比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往往容易在胃肠道形成多发性息肉。遗传因素可能导致胃黏膜对某些刺激的反应异常,促进息肉的形成。 2、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 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爱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喜欢生冷或油腻的食物、喜欢吃硬的不好消化的食物、爱喝浓茶和咖啡、抽烟、饮酒等,都可能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增加胃息肉的发生风险。这些不良习惯可能导致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促进息肉的形成。 3、长期服用某些药物: 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质子泵抑制剂等,可能损伤胃黏膜,增加胃息肉形成的可能性。这些药物可能通过抑制胃酸分泌、影响胃黏膜的修复机制等方式,间接促进息肉的形成。 4、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幽门螺旋杆菌是胃部疾病的重要病因之一,其感染可导致胃黏膜的反复损伤和修复。在这一过程中,胃黏膜上皮细胞可能过度增生,形成息肉。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不仅增加了胃息肉的发生风险,还可能引发慢性胃炎、胃溃疡等其他胃部疾病。 5、胆汁反流: 胆汁反流进入胃部可破坏胃黏膜屏障,造成胃黏膜的炎症和损伤,进而诱发息肉的形成。胆汁中的胆酸等成分对胃黏膜有刺激性,长期胆汁反流可能导致胃黏膜上皮细胞异常增生,形成息肉。 胃息肉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更好地预防和早期发现胃息肉。如果出现胃部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诊断。 胃息肉的日常注意事项 胃息肉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这些食物可能会加重胃部的负担,不利于胃息肉的恢复。增加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摄入,如新鲜的蔬菜、水果等,有助于增强体质,促进恢复。 同时,应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和抵抗力的提高。适当的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可以减少对胃部的刺激,降低胃息肉恶化的风险。 胃息肉患者也应定期进行胃镜复查,以便及时了解息肉的变化情况,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不要随意停药或更改药物剂量。如出现上腹部不适、隐痛、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1183
    4
    2025-04-02
    加载中
    *医生信息源自医院官网或医生本人提供。平台更新信息存在时效限制,信息可能出现更新不及时。

    夏泽锋医生名片

    微信扫一扫

    手机看科普问医生

    夏泽锋
    同科室医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