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软组织损伤

本词条由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 王凯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软组织损伤是指各种急性外伤或慢性劳损以及自己疾病病理等原因造成人体的皮肤、皮下浅深筋膜、肌肉、肌腱、腱鞘、韧带、关节囊、滑膜囊、椎间盘、周围神经血管等组织的病理损害,称为软组织损伤。临床表现为疼痛、肿胀、畸形、功能障碍。

就诊科室
骨科、普外科、急诊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soft tissue injury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缺血性挛缩、关节周围炎、关节僵直
治疗周期
短期治疗或长期治疗
临床症状

肿胀、疼痛、功能障碍

好发人群
青壮年、老年人
常用药物
跌打化瘀散、地奥司明、布洛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
常用检查
CT检查、核磁共振检查、彩超检查
疾病分类

软组织损伤的根据受伤的方式可分为

  • 开放性软组织损伤,如擦伤。

  •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如挫伤、肌肉肌腱拉伤或关节韧带扭伤导致周围软组织损伤。

根据软组织损伤的时间长短可分为

  • 急性软组织损伤,多是外力作用所致。

  • 慢性软组织损伤,多与持续性劳力损伤相关。

按损伤的原因可分为

  • 机械性损伤,包括撕裂伤、切割伤、擦伤等。

  • 物理性损伤,包括烧伤、电击伤和放射能等损伤。

  • 化学性损伤,是各种有刺激的强酸、强碱引起全身中毒反应,如有机磷中毒、虫咬螫伤。

病因

导致软组织损伤的原因包括机械性、物理性、化学性等原因等。急性损伤多是外力作用所致,慢性损伤多与持续性劳力损伤相关。

主要病因

局部外伤

活动中突然出现磕碰,如摔倒后与地面接触导致摔伤、挫伤、擦伤,或者活动中被他人误伤,外力引起的暴力可以引起软组织损伤。

慢性劳损

长期不良生活习惯也可造成软组织损伤,活动量特别大、负重多度,此类劳损也会造成软组织损伤。

诱发因素

肥胖因素:肥胖患者关节周围软组织需承担更多重量,更容易导致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的发生。

流行病学

软组织损伤无详细的流行病学数据,目前多项临床研究表明软组织损伤发病率高,年龄及行为方式是影响软组织损伤发病率的主要原因。

好发人群
  • 青壮年:肌肉牵张反射能力强,性格冲动,易因外力作用发生创伤。

  • 老年患者:与相关组织发生退行性变相关。

症状

软组织损伤主要表现为患处肿胀、疼痛,严重者可出现功能障碍或畸形,也可能会出现内脏损伤、高钾血症、肾功能衰竭等症状。此病还可导致血管神经损伤、伤口感染、慢性软组织损伤或软组织损伤长期不愈等并发症。

典型症状

软组织损伤主要表现为:

疼痛

与暴力的性质和程度,受伤部位神经的分布及炎症反应的强弱有关。

肿胀

因局部软组织内出血或(和)炎性反应渗出所致。

功能障碍

引起肢体功能或活动的障碍

伤口或创面

据损伤的暴力性质和程度可以有不同深度的伤口或皮肤擦伤等。

其他症状

内脏损伤

若是被重物砸伤或撞伤,需警惕是否合并内脏损伤,如受伤部位为胸部,可能合并肋骨骨折或肺挫伤。若为腹部,需注意是否合并腹腔内脏器损伤。

高钾血症

组织或肌肉长时间受压,导致肌细胞和皮下组织被破坏,大量钾离子释放入血,导致高钾血症,高钾血症并可导致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

肾功能衰竭

组织损伤常常伴随肌肉损伤,肌纤维破坏,产生大量肌红蛋白、组织细胞变性坏死产物,当压迫解除后,大量释放入血,可引起肾功能衰竭而致死亡。

并发症
  • 若损伤的软组织部位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可导致血管神经损伤,如损伤时间过长或损伤严重,不能及时修复,则可能遗留功能障碍,甚至残疾。

  • 如果开放性软组织损伤较重,伤口长时间暴露于污染环境中,可能会导致伤口感染,甚至长期不愈,以至于截肢。

  • 慢性软组织损伤或软组织损伤长期不愈,晚期可能出现肌肉、肌腱的粘连、缺血性挛缩,关节周围炎,甚至引起关节僵直。

就医

开放性软组织损伤易发生感染,就地急救处理后建议应该尽快到医院检查伤情。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经过自行处理后,如未有好转,疼痛不止,需要及时就医。

就医指征
  • 损伤部位疼痛剧烈,应及时就医。

  • 损伤部位持续渗血,未见好转征象,应及时就医。

  • 慢性组织损伤已引起肉、肌腱的粘连、缺血性挛缩,关节周围炎,甚至引起关节僵直,应及时就医。

就诊科室

急性软组织损伤一般可于急诊科或骨科就诊,慢性组织损伤可于骨科或普外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受伤的原因?

  • 症状持续的时间?

  • 有哪些症状?(如患处肿胀、疼痛、关节活动障碍)

  • 长期从事的工作?

  • 现场是否采取相应的简易急救措施?

需要做的检查

医生查体

医生会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详询受伤时间、原因和受伤情况,是否为挤压伤,伤后有无尿闭、尿少及血尿;曾接受过何种治疗,疗效如何。注意有无休克或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有无挤压综合征(以肢体或躯干肿胀、肌红蛋白尿及高血钾等为特点的急性肾功能衰竭)。

详查受伤部位,注意创口的大小、形状、出血情况、受伤程度及范围,皮肤有无瘀斑、水疱,皮温有无改变,指(趾)端循环情况,肌肉有无缺血性坏死,伤肢是否肿胀、皮肤紧张和发硬、能否活动,有无感觉障碍。

超声检查

发现肿胀,出血比较简便的手段,而且目前可以识别有无肌腱损伤。特别是对于腹部闭合型损伤的患者可以协助判断是否存在实质脏器损伤。

X线检查

对软组织损伤诊断意义不大,但可排除有无骨折、脱位或骨质增生、骨病等改变。

CT检查

用于判断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是否合并有胸腔、腹腔内出血。

磁共振检查

对识别软组织及内部血管、神经、肌肉等组织是否有损伤及损伤程度有较好效果。

心电图检查

主要用于判断是否应严重软组织损伤导致心率失常等心肌损害表现。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和凝血功能,过多失血会导致身体血容量过低、凝血功能下降,严重者导致休克,这两项功能可以评估受伤部位失血程度,可提示机体凝血机制是否正常,是否合并继发细菌性感染导致血象发生变化等。

  • 肝肾功能检查,血谷草转氨酶、肌酸磷酸酶,可以及早发现肝肾功能不全,了解肌肉坏死程度,防止多器官功能障碍。

  • 尿液检查,涌过检测尿比重、尿蛋白、尿中肌红蛋白浓度来了解肌肉坏死程度,肾功能损害程度。

  • 血钾、血镁、血肌红蛋白测定可协助评估是否合并高钾血症,电解质紊乱,及时纠正。

诊断标准

结合症状、相关检查即可诊断。

  • 根据患者症状诊断,主要表现为患处肿胀、疼痛、渗血、功能障碍。

  • CT、核磁共振检查结果可以明确提示软组织损伤及合并的血管、神经损伤,或者胸腔、腹腔损伤。

  • 血常规、肝肾功能等生化检查对于排除或及早诊断严重软组织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鉴别诊断

肌肉韧带拉伤

肌肉韧带拉伤会出现局部肿胀、疼痛、压痛,有皮下出血的可见青紫区。患者疼痛程度与受伤程度相关,并可出现与韧带功能相关的活动障碍,结合受伤病史及专科查体可与本病进行鉴别诊断。

骨折

骨折后可表现为局部的肿胀、疼痛,并且活动受限严重,可存在大量的皮下淤血,出现畸形或者异常活动,可通过X线光片与本病进行鉴别诊断。主要表现为患处肿胀、疼痛,严重者可出现功能障碍或畸形,也可能会出现内脏损伤、高钾血症、肾功能衰竭等症状。此病还可导致血管神经损伤、伤口感染、慢性软组织损伤或软组织损伤长期不愈等并发症。

治疗

软组织损伤一般数周或数月可恢复,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采取措施,部分患者可自愈,部分患者也可使用药物治疗,如跌打化瘀散、氟比洛芬酯贴等。

治疗周期
软组织损伤一般为轻症,数周或数月可恢复,慢性软组织损伤导致肌腱,关节强直、关节痉挛等症状需更长治疗周期,严重者导致残疾可能终生不愈。
一般治疗
  • 如有休克首先治疗休克。

  • 如有出血应立即止血,轻微或中度出血,可采用加压包扎或填塞法止血。四肢大血管出血,先上止血带并准备尽快手术止血,术前应每30分钟放松止血带1次。

  • 有筋膜间隙综合征和挤压综合征者,应及时处理。

  • 严重闭合性挫伤的治疗,早期在肢体周围放置冰袋或作冷敷,待出血停止(一般在24~48小时后),改用热敷,促进局部淤血吸收。必要时予抗生素防治感染。若水肿严重,应早期切开减张,将皮肤、深筋膜和肌膜纵行多处切开,然后用生理盐水纱布条疏松填上流。若中毒症状严重,保留患肢将危及生命,应考虑截肢。

药物治疗

软组织损伤一般为病情较轻,可使用消肿散瘀药,如跌打化瘀散、地奥司明等;还可使用外用止痛药,如氟比洛芬酯贴等;还可口服消炎止痛药,如布洛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若患者出现感染,还应进行抗感染治疗,可使用头孢克圬等抗感染药物。

手术治疗

一般开放性伤口常有污染,应行清创术。若伤后6~8小时内,或虽受伤超过8小时,但未超过12小时,且伤口污染较轻,可清创后进行一期缝合。若开放性伤口超过12小时,或者污染十分严重,比如有很多泥沙或者碎屑卷入不能马上缝合,应该等感染控制后再做缝合,但是头面部伤口局部血液循环良好,如果清创满意,伤后超过12小时,甚至到24~48小时以内仍可争取清创后一期缝合。

其他治疗

患者可采用按摩、热疗或外光、激光、针灸、超声整震动疗法、针刀等方法改善软组织疼痛、改善患部血供。目前聚焦超声波、磁疗和其他物理治疗类似,都有一定的效果。

预后

软组织损伤的预后与损伤的类型、损伤部位、严重程度有直接关系。若病情不严重一般可以治愈,如有其他合并症,则可能遗留功能障碍。轻症患者可不需要复诊,急性较严重的患者要在治疗1月后复查一次,检查愈合情况。

能否治愈

开放性软组织损伤若病情不严重,一般可以治愈。如严重并且控制不佳的感染可能需截肢。

能活多久

患者如果护理得当,治疗及时,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后遗症

患者如有其他合并症,如胸腔、腹腔、盆腔等脏器损伤或血管神经损伤,则可能遗留功能障碍。

复诊

本病轻症患者可不需要复诊,急性较严重的软组织损伤的患者治疗后可于1月后复查一次检查愈合情况,如合并有神经、大血管、肌腱、关节囊损伤,可于2周后检查肌电图、彩色多普勒、MIR。慢性组织损伤患者如需行相关康复治疗,可于第一次复诊后间隔6个月复查一次。

饮食

软组织损伤患者注意均衡饮食,清淡饮食为宜,并应该戒烟、戒酒,以免影响伤口愈合,可适当补充维生素,促进伤口愈合。

饮食调理
  • 超重者,忌吃油炸、油煎食物,炒菜宜用植物油,少食动物内脏、蟹黄、虾子、鱼子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避免加大体重对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损伤。

  • 忌吃辛辣食物,清淡饮食为宜,避免影响伤口愈合。

  • 建议适当食用水果,补充维生素,促进伤口愈合。

  • 应戒烟、戒酒,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护理

软组织损患者的护理以前期以缓解疼痛、消肿为主,后期注意康复锻炼,恢复肢体正常功能活动为主。软组织损伤患者需要注意观察受伤部位症状变化。

日常护理

软组织损伤的康复治疗对预后起到关键作用。医疗体育利用机体的各种功能练习和体育运动来治疗疾病与创伤,可达到缓解疼痛、促进机体康复,减少发生关节僵硬、骨质疏松、废用性肌萎缩等并发症的作用。在急性损伤康复治疗期,功能锻炼作抗阻性的等长或等张练习,以增强肌力,减少粘连,促进功能恢复。医疗体育需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根据康复阶段循序渐进的进行。

病情监测

软组织损伤患者需要注意观察受伤部位疼痛、渗出、肿胀症状是否好转,有无加重和肢体、关节功能是否良好。

特殊注意事项
  • 保持皮肤干燥清爽,汗腺通畅,是防止机体发生化脓性感染的有效措施。

  • 患有瘙痒性皮肤病者,一定要积极治疗,避免搔抓,不可任意挤压排脓,以免炎症扩散。

预防

软组织损伤病因较为明确,可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预防,如加强防护意识,进行释放锻炼,以免发生软组织损伤。

早期筛查

肥胖及重体力劳动、长时间运动的人群要定期体检,可通过医生查体、超声检查等进行早期筛查。

预防措施
  • 加强防护意识。避免参加高危运动,如蹦极、冲浪,选择适合自己的参加适当强度的运动锻炼。老年人肌肉组织发生退行性变,适当锻炼,减少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的粘连,增强肌力,可促进功能恢复降低软组织损伤的患病率。

  • 身体疲劳时适当休息,避免长期劳累导致软组织损伤。

参考文献

[1]王煜何春江等.运动软组织损伤学[M].四川科技出版社,2010.

[2]张博,罗从风.骨科相关软组织损伤局部冷疗[J]国际骨科学杂志,2009,30(5):293-295.

[3]吴峻,喻海忠,沈蓉蓉,火针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实验研究生化检测报告[J].江苏中医药,2003,24(4)38-39.

[4]陈明涛.试论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因病理[C].中国针灸学会穴位埋线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6:50-6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