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胃肠炎

本词条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 谢鹏雁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胃肠炎是胃肠道黏膜的急性炎症,接触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食物和水所致。常见于夏秋季,共同特点是腹泻、有集体发病或家庭多发现象。因口服补液盐的广泛使用,死亡率显著下降,但仍是5岁以下婴幼儿主要的死亡原因。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肠道门诊、儿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gastroenteritis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胃肠穿孔、电解质紊乱、败血症、中毒性巨结肠
治疗周期
短期治疗
临床症状

腹泻、恶心、腹痛、呕吐、发热

好发人群
儿童群体、免疫力低下者、年老体弱者
常用药物
庆大霉素、东莨菪碱、多潘立酮、莫沙必利
常用检查
胃肠镜检查、X线检查、血常规检查、便培养、碳13或碳14尿素呼气试验
疾病分类

胃肠炎可依据病因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胃肠炎:

感染性胃肠炎

较为常见,可分为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寄生虫性等。儿童严重病例多为轮状病毒,还有腺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和星状病毒等。细菌主要有沙门菌、肠杆菌、葡萄球菌、大肠弯曲杆菌、大肠埃希菌、耶尔森菌和某些弧菌等。

非感染性胃肠炎

由过敏、自身免疫病等原因导致,也可见于服用水杨酸盐类、磺胺类抗生素,或误服强酸、强碱及农药等。

根据胃肠炎病情长短分为急性胃肠炎和慢性胃肠炎:

急性胃肠炎

顾名思义,发作较急,病程短,常为急性感染性胃肠炎。

慢性胃肠炎

相比上述,病情较长。且其为一类疾病的称呼,对应不同疾病,其病因不同。

病因

胃肠炎多由于不洁饮食、服药、误服毒物等导致,其共同特点是腹泻,有集体发病或家庭多发现象。总体来说,其病因可分为食物源性、水源性以及其他原因。本病好发于儿童、免疫力低下者或是年老体弱者,可通过粪口进行传播。

主要病因

食物源性因素

进食被病毒或细菌污染的不洁食物所致,前者多为诺瓦克样或杯状病毒,儿童严重病例多为轮状病毒,还有腺病毒和星状病毒。细菌主要有沙门菌、肠杆菌、葡萄球菌、大肠弯曲杆菌、大肠埃希菌、耶尔森菌和某些弧菌等。

水源性因素

饮用或接触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水。

其他原因

服用药物,如水杨酸盐类、磺胺、某些抗生素,或误服强酸、强碱及农药等。另外,自身免疫性胃炎、肠道菌群失调等也可导致胃肠炎。

诱发因素
  • 饮食不规律,可影响肠道菌群的平衡,导致致病菌大量繁殖。

  • 精神刺激、创伤等因素,在应激状态下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分泌增多,破坏胃肠黏膜屏障。

  • 小儿肠胃炎年纪小、喂养方式不当等也会诱发,成人有过疫区接触史、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等也能诱发。

流行病学

在美国,胃肠炎每年导致近200万次儿科急诊科(ED)就诊。其中,诺沃克病毒的混合感染率为18%,社区和门诊急性胃肠炎患者的诺沃克病毒感染率高于住院。研究显示,急性胃肠炎可散发,也可爆发流行,多于夏、秋季发病。

传播途径

粪口传播

患者的病菌肠道随粪便排出,如果接触到粪便中的病毒,没有及时清理,经口进入体内,可能造成发病。

好发人群

儿童

较易接触不洁食物,并且儿童自身免疫力往往较差,易引起消化道感染。

免疫力低下者

免疫力低下人群对病菌的抵抗力较差,易发生感染。

年老体弱者

该类人群免疫力较低,多数有基础疾病,较易引起胃肠炎。

症状

胃肠炎一般急性起病,持续1~6天,病程为自限性。但儿童患者症状较重,甚至可以导致患者休克。其多数表现为消化道症状,严重时并发脱水、休克等。

典型症状
  • 恶心、呕吐、腹泻是胃肠炎最常见的症状,胃肠道受刺激导致。

  • 发热、寒战、头痛等感染症状。

  • 当发作时,可在上腹部和脐周出现阵发性绞痛。

伴随症状

可有黏膜干燥、心动过速、皮肤弹性差、皮肤变暗,囟门及眼球凹陷、黑眼圈、玻璃状眼睛、循环灌注不足,是大量失液导致。

其他症状

少数病例可因频繁吐泻,导致脱水及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儿童患者表现为嗜睡或睡眠缺乏、低热、脱水(黏膜干燥、心动过速、皮肤弹性差、皮肤变暗、囟门及眼球凹陷、黑眼圈、玻璃状眼睛、循环灌注不足),可致休克。

并发症

胃肠穿孔

胃肠穿孔是一种急性疾病,病发时症状明显,早期会出现疼痛,主要位于上腹部或穿孔的部位,随后会出现全腹疼痛、恶心、呕吐,甚至是休克等症状。患者往往腹部有明显的持续性剧烈疼痛,呈刀割或烧灼样痛,部分患者可出现阵发性剧痛,持续加重,随时间推移,疼痛甚至扩散到肩部。

电解质紊乱

电解质紊乱的一些常见症状有疲劳、肌肉抽筋、虚弱、烦躁不安、恶心、眩晕,以及意识混乱、昏厥、易怒、呕吐、口干。此外,严重电解质失衡可以观察到以下症状,如昏迷、心率慢、癫痫发作、心悸、低血压、肢体缺乏协调。

败血症

败血症患者可反复出现畏寒甚至寒战,高热可呈弛张型或间歇型,以瘀点为主的皮疹,累及大关节的关节痛,轻度的肝脾大,重者可有神志改变、心肌炎、感染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中毒性巨结肠

若胃肠炎不进行及时治疗,病情迁延,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及全结肠或节段性结肠扩张的临床表现时,即为并发中毒性巨结肠。

就医

胃肠炎患者发病前常会有不洁饮食史,当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或是确诊病人出现了皮肤弹性差、心动过速时,建议尽快到医院消化科、急诊科去就医。医生将根据患者情况给予肠胃镜、X线、血常规等检查,并选择相应治疗方案。此外,注意此疾病要与阑尾炎等鉴别。

就医指征
  • 对于高危人群,发现腹泻、便秘、腹痛、呕吐等症状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 在体检或其他情况下发现胃黏膜充血、水肿、渗出、斑点状出血或糜烂等,高度怀疑胃肠炎时,应及时就医。

  • 已经确诊胃肠炎的患者,若出现黏膜干燥、心动过速、皮肤弹性差、皮肤变暗,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消化内科就诊。

  •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休克到急诊科。

  • 胃肠炎患者也可到肠道门诊进行就诊。

  • 小儿患者还可至儿科进行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 近期有无游泳、旅行、服药、误服毒物史?

  •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嗜睡或睡眠缺乏、低热、脱水等症状)

  •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需要做的检查

胃肠镜检查

内镜检查见胃黏膜充血、水肿、渗出、斑点状出血或糜烂等。除此之外,还可检测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以排除消化性溃疡的可能。

X线检查

X线检查见病变黏膜粗糙、激惹。

血常规检查

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数增加,中性粒细胞计数及比例增高显示感染炎症。

便培养

粪便细菌培养,查找病原微生物,必要时显微镜检测寄生虫、虫卵和包囊。通过这些检查还可以了解患者有无消化道出血、结肠病变的可能。

碳13或碳14尿素呼气试验

为明确患者有无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的一种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快速、简单、安全、廉价的Hp诊断方法。

诊断标准
  • 典型胃肠炎症状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加上血常规显示有感染因素。

  • 大便培养确定病原菌。

  • 碳13或碳14尿素呼气试验阳性也有助于诊断。

鉴别诊断

阑尾炎

阑尾炎症状一般有上腹部或脐周围隐痛,数小时后腹痛转移至右下腹部,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或呕吐,发病初期除低热、乏力。其中转移有下腹疼痛的表现,即可判别为阑尾炎,而不是胃肠炎,以此鉴别。

肠套叠

阵发性哭闹或阵发性腹痛、呕吐、果酱样大便、腹部包块。其中果酱样大便为肠套叠特有表现,可以此鉴别。

肠易激综合征

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改变为临床表现,而缺乏胃肠道结构和生化异常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抗生素治疗无效。而胃肠炎通过抗生素治疗有效,可以此鉴别。

消化性溃疡

上腹部节律性疼痛,与胃酸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黏膜保护作用减弱等相关。其中上腹部疼痛感为节律性,其可作为鉴别点。

治疗

胃肠炎的治疗,主要是抗感染、补液治疗,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失衡,卧床休息,停止一切对胃有刺激的饮食和药物,可短期禁食或给予易消化、清淡、少渣流质饮食。对于有一定病因引起的肠胃炎,要先进行相应的病因治疗。

治疗周期
胃肠炎一般短期治疗,患者病情可有效好转。
一般治疗
  • 胃肠炎一般不需要禁食,建议少食多餐,尽量增加热量摄入,多食用富含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食物。

  • 如果严重呕吐时,则要禁食,此时应该给予患者静脉补液来补充营养。

病因治疗

对于一些有一定病因引起的胃肠炎,可采用相应病因治疗,如胃肠道菌群失调患者,可以补充肠道益生菌,如双歧杆菌等。对于肠结核及结核性腹膜炎患者,可以使用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

药物治疗

东莨菪碱

痉挛性腹部疼痛可给予解痉剂东莨菪碱,颅内压增高、脑出血急性期、以及青光眼患者禁用。

庆大霉素

怀疑或确认有细菌感染,可给予抗生素治疗。孕妇以及对庆大霉素过敏者禁忌服用。

多潘立酮、莫沙必利

适用于上腹饱胀的患者。

蒙脱石散

此为肠黏膜保护剂和吸附剂,能够起到止泻的作用。

铝碳酸镁制剂

此为胃黏膜保护剂和抗酸剂,能够减缓腹痛感和呕吐的症状。

手术治疗

该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预后

胃肠炎在临床上是非常常见的一类疾病,只要患者及时治疗,不引起严重并发症,此病预后较好,一般不影响患者寿命。

能否治愈

胃肠炎经过临床治疗后可以治愈。

能活多久

胃肠炎患者护理得当、治疗及时,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复诊

胃肠炎治疗后,建议每三个月到消化内科复查一次。

饮食

胃肠炎患者要注意饮食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吃饭尽量细嚼慢咽,尽量选择新鲜的食材,不要吃放置时间较长的食物,更不能吃霉变的食物。平时要注意多喝水,患者最好喝淡盐水,淡盐水可以防止轻微脱水,并且要加强身体锻炼。

饮食调理
  • 建议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吃油腻、煎炸类的食物,最好不要吃胡椒和辣椒,否则会刺激胃黏膜,加重患者的病情。

  • 建议多喝一些淡盐水,能够防止身体脱水,并且可以有效缓解腹泻或呕吐的症状。

  • 建议吃新鲜的食材,不要吃放置过久的食物,更不可以吃霉变的食物。

护理

胃肠炎患者患者的护理以维持胃肠道菌群稳定,减少胃肠道黏膜损伤为主,还需调整好个人的饮食结构,科学用药治疗等。平时要注意饮食卫生,生熟砧板要分开,也要注意保暖,及时添加衣物,避免身体着凉。

日常护理

口服用药

了解各类抗生素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遵医嘱正确服用。

注意保暖

胃肠炎患者在发病期要注意保暖,避免身体着凉,需要及时增添衣物。尤其进入冬季后要注意身体保暖,晚上睡觉时要盖好被子。

运动

可以根据身体的恢复情况适当锻炼身体,饭后半小时散步可以促进胃肠道的蠕动,能够减少食物对肠道造成的负担,并且能够保持排便通畅。

消毒

若为疫情爆发阶段,需要每日进行消毒处理,且注意隔离,包括家庭成员分餐等。

病情监测

生活中患者需要监测自身体温和大便的性状、次数。若腹泻、腹痛进行性加重,还伴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需及时就医。

特殊注意事项

对于餐饮从业者、保育员应定期体检,以免存在幽门螺杆菌或者其他细菌感染。

预防

胃肠炎主要见于不洁饮食史,因此预防的重点在于做好饮食卫生的监管,自我生活方式的改善等。此外,及时的疫苗接种可以有效预防疾病发生。重视早期筛查,也可有效预防疾病的加重以及并发症的发生。

早期筛查

胃肠炎的早期筛查主要依靠胃肠镜检查,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建议定期行胃肠镜检查。若发现胃黏膜充血、水肿、渗出、斑点状出血或糜烂等,即可诊断。

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

已有的预防婴儿轮状病毒感染疫苗Rotateq,用于6~32周婴儿。伤寒杆菌和霍乱弧菌疫苗用于高危地区旅游人群接种,麻疹疫苗,可适当减少小儿腹泻的发病率。

加强饮食卫生

正确烹调和存放食物,避免食用可疑食品和水。

加强环境卫生

严格监督餐饮卫生,严密监测水源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上册[M].第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2):43-43.

[2]葛均波,徐永健,王辰主编.内科学[M].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385.

[3]王辰,王建安.内科学:下册[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01-206.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