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脑动脉粥样硬化

本词条由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神经内科 宋治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脑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粥样硬化在脑部血管的表现,脑动脉粥样硬化最常侵犯颈内动脉、基底动脉和椎动脉。颈内动脉入脑处为好发区,病变多集中在血管分叉处。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头痛、眩晕、疲倦、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如果疾病后期出现血管狭窄、脑供血不足或局部血栓形成或斑块破裂、碎片脱落等,会导致脑栓塞等脑血管意外。长期慢性脑缺血造成脑萎缩时,可发展为血管性痴呆。此病好发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人群。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急诊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cerebral atherosclerosis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缺血性脑卒中、癫痫发作、精神病性人格改变
治疗周期
长期持续性治疗
临床症状

脑动脉供血不足、血栓脱落、脑萎缩

好发人群
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人群、肥胖人群、吸烟者
常用药物
阿司匹林、低分子量肝素、链激酶
常用检查
CT血管造影、磁共振显像血管造影、多普勒超声检查
病因

脑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尚未完全确定,一般认为与脂质分子的沉积有关,研究表明本病是多因素作用于不同环节所致,如高血压、高血脂、肥胖、年龄、性别等,而吸烟者、肥胖人群以及患有基础病的人群是其好发人群。

主要病因

本病可能为脂类物质和坏死组织沉积,血管内膜失去原有的光滑性,动脉弹性减低、管腔变窄,进而引起脑的供血下降,出现直接供血不足的临床症状及器官缺血的临床表现。

诱发因素

高血脂

脂质代谢异常是脑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或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相应的载脂蛋白B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低、载脂蛋白A降低都被认为是危险因素。

高血压

高血压与主动脉弓粥样斑块硬化的形成有关,收缩压升高会降低血管内皮舒张因子,促使血管内皮收缩因子增加,同时高血压对内皮细胞会产生一定影响,导致单核细胞与血小板不断聚集于内皮损伤部位中,形成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糖尿病

高血糖与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有关,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血糖水平升高,会通过多种途径增强患者体内的氧化应激反应,促使脑动脉粥样硬化发生。

吸烟

吸烟者前列环素释放减少,血小板易在动脉壁黏附聚集。吸烟还可使血中低密度脂蛋白降低、总胆固醇增高以致易患动脉粥样硬化。另外,烟草所含的尼古丁可直接作用于冠状动脉和心肌,引起动脉痉挛和心肌受损。

肥胖

肥胖可导致血浆甘油三酯及胆固醇水平的增高,并常伴发高血压或糖尿病。近年研究认为肥胖者常有胰岛素抵抗,导致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饮食

高热量、高动物脂肪、高胆固醇、高糖饮食也是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年龄、性别

本病临床上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49岁以后进展较快,近年来临床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女性发病率较低,因为雌激素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故女性在绝经期后发病率迅速增加,年龄和性别属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遗传因素

有早发性冠心病家族史的人群,由于遗传性的血脂异常会增加发生脑动脉粥样硬化的概率。

流行病学

虽然目前脑动脉粥样硬化还没有确切的流行病学数据,但是由此病引发的脑卒中现已成为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世界性问题,脑卒中是当前我国成年人致死和致残的首位原因,每年196万人因脑卒中死亡,且我国40~74岁居民首次脑卒中发病率平均每年增长8.3%。引起脑卒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病因是脑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粥样硬化可一定程度上预测脑卒中的发生。

好发人群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人群

临床及尸检资料均表明,高血压、糖尿病病人脑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明显增高,且糖尿病病人病变进展迅速。另外,脑动脉粥样硬化常见于高胆固醇血症。

吸烟者

与不吸烟者比较,吸烟者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高2~6倍,且与每日吸烟的支数呈正比,被动吸烟也会增加患病几率。

肥胖人群

肥胖症患者常会伴有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如果不能很好的控制,很容易出现脑动脉粥样硬化。

症状

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会出现脑动脉供血不足、血栓脱落、脑萎缩等典型临床表现,若患者病情严重,还可出现缺血性脑卒中、癫痫发作、精神病性人格改变等并发症。

典型症状

脑动脉供血不足

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由于血管狭窄,会出现脑供血不足,主要表现为头痛、眩晕、疲倦、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焦虑、抑郁等。但也有的人由于侧支循环代偿良好,表现为无症状。

血栓脱落

会出现视物不清、剧烈眩晕、呕吐,甚至会摔倒、神志昏迷,另外,还会有单侧肢体的麻木、无力、口角歪斜、失语等症状。

脑萎缩

长期的脑部缺血还会导致脑萎缩,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和神经功能障碍,比如行动能力下降、无法与他人沟通、计算能力下降、表情淡漠、沉默寡言、抑郁等。

并发症

缺血性脑卒中

脑卒中是一组由于脑血管阻塞或爆裂而导致的脑血流中断所引起的脑损伤、身体残疾或多重功能损伤的临床综合征。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中风类型,其占卒中总数的60%~70%,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对于脑卒中患者,如果能在短时间内发现症状,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

癫痫发作

脑动脉粥样硬化等脑血管病很容易导致中枢系统发生病变,其中以癫痫发作形式最为常见。癫痫主要指的是慢性短暂脑功能失调综合征,其主要以脑神经元异常放电为临床特征。不仅病情会反反复复的发作,且存在较大的治疗难度。就目前而言,临床常用的治疗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的方式为药物干预,而抗癫痫药物中,卡马西平最为常见。

精神病性人格改变

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病程后期会因为脑萎缩等原因,出现表情淡漠、沉默寡言、抑郁等人格改变或精神症状。

就医

当日常生活中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及时前往医院神经内科就诊,并通过实验室血脂检查及多普勒超声检查等确诊脑动脉粥样硬化,并积极接受治疗。

就医指征
  • 患者如果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等警示症状,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做进一步检查。

  • 患者若出现剧烈眩晕、肢体麻木、神志不清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就诊科室
  • 通常优先选择神经内科。

  • 如果出现神志不清、失语等症状,可前往急诊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是因为什么原因来就诊?持续时间有多久?以前有没有出现过?

  • 有没有高血压、糖尿病的病史?

  • 有没有吸烟,一天几支?

  • 平时吃高胆固醇、高热量食物多吗?

  • 家族里有没有冠心病患者?

需要做的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脂检查

本病尚缺乏敏感而特异的早期实验室诊断方法。部分病人有脂质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血总胆固醇增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甘油三酯增高、载脂蛋白A降低、载脂蛋白B和脂蛋白增高。

影像学检查

CT血管造影和磁共振显像血管造影,可无创显像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助于判断动脉的血流情况和血管病变。

诊断标准

脑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到相当程度,尤其是有器官明显病变时诊断并不困难,但早期诊断很不容易。年长病人如检查发现血脂异常,X线、超声及动脉造影发现血管狭窄性或扩张性病变,应首先考虑诊断本病。

鉴别诊断

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的主要临床表现是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抑郁、焦虑、睡眠障碍、头痛等,与脑动脉粥样硬化的症状类似,一般需要通过血脂、多普勒超声检查等辅助手段鉴别。

颅内肿瘤

颅内肿瘤会因为颅内压增高,而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极为相似的临床症状,但是颅内肿瘤还会出现视神经乳头水肿,而且通过核磁共振等检查手段,也可以与脑动脉粥样硬化区别。

治疗

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主要以降脂、抗凝、抗血小板聚集,以及溶栓等药物治疗为主。对于病情严重者,还可以选择手术治疗,对狭窄或闭塞的血管,还可以施行血运重建或旁路移植手术,以恢复动脉的血供。

治疗周期
本病没有没有固定的治疗时间,通常需要长期持续性治疗。
药物治疗

调整血脂药物

血脂异常的病人,应首选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为主的他汀类调脂药,其他还包括贝特类、依折麦布等。

抗血小板药物

抗血小板黏附和聚集的药物,可防止血栓形成,有助于防止血管阻塞性病变发展,用于预防动脉血栓形成和栓塞。最常用的口服药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普拉格雷、替格瑞洛等。

溶栓药物和抗凝药物

对动脉内形成血栓导致管腔狭窄或阻塞者,可用溶栓药物,包括链激酶、阿替普酶等。抗凝药物包括普通肝素、低分子量肝素、华法林以及新型口服抗凝药。

手术治疗
  • 动脉溶栓作为新型治疗方案,借助X线的引导,应用微导管插入到颈、股动脉内,直达患者栓塞部位,将溶栓药物注射其中,以达到迅速溶解血管内血栓的目的。药物浓度高、起效快、效果好,并且能够对血栓的溶解情况进行直接判断,有效克服静脉给药用药量大、并发症多等问题。

  • 对狭窄或闭塞的血管,还可以施行血运重建或旁路移植手术,以恢复动脉的血供,包括支架植入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等介入治疗。

预后

脑动脉粥样硬化目前尚不能彻底治愈,只能控制病情发展延长生存时间,从而减少病死率。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要定期随访,如果病情再次加重,要及时治疗。

能否治愈

目前尚不能彻底治愈,但可以控制病情。

能活多久

通过积极的治疗手段控制病情恶化,改善症状,可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如果出现脑卒中等危险情况则有可能死亡。

复诊

一般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要在3~12个月内随访,观察血管狭窄、堵塞、斑块形成等情况,如果病情再次加重,要及时治疗。

饮食
饮食调理

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要根据病情状况,保证每日营养摄入量合理均衡下清淡饮食为主,低盐、低脂饮食。此外,糖尿病患者还要注意糖分的摄入。

护理

对于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特别注意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控制,密切监测记录血压、血糖水平变化,积极进行治疗,并适当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日常护理
  • 注意血压控制不可过低,防止脑供血不足。

  • 定期复查,遵医嘱用药,切不可自行停药或改服其他药物。

  • 根据医生制定的具有针对性的运动方案坚持每日锻炼,运动量以不过多增加心脏负担和不引起不适感觉为原则,体育活动要循序渐进,不宜勉强作剧烈活动。

病情监测

患者需要密切监测记录血压、血糖水平变化,定时去医院复查血脂等,并在医生指导下据此制定下一步的治疗计划。

心理护理

家属积极与患者交流沟通,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存在严重的悲观、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若有则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安抚患者的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避免患者产生负面情绪,影响病情恢复。

特殊注意事项

脑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对于超重人群,日常生活中应进行减重,降低血液黏度。还要禁止吸烟,吸烟能增加患者血中纤维蛋白原浓度,增加血小板聚集率,增加血细胞比容,使血黏度增高。

预防

对于预防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应控制可能引起本病的危险因素。还应该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

早期筛查

对于本身有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及有常年抽烟、饮酒史人群,应定期进行全身体检,尤其是磁共振显像血管造影、多普勒超声等检查,以便及早发现身体的异常变化。

预防措施
  • 积极控制与本病有关的一些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症等。

  • 参加一定的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对预防肥胖、锻炼循环系统的功能和调整血脂代谢均有益,是预防本病的一项积极措施。体力活动量应根据身体情况、体力活动习惯和心脏功能状态而定。

  • 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生活要有规律,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

  • 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分睡眠。

参考文献

[1]杜恕平,王保爱等.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临床诊治的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20,60(16):111-114.

[2]王晓梅.系统护理对老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压和生活方式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9,28(17):130-132.

[3]葛均波徐永健等.内科学第9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13-217.

[4]陈康宁,王伊龙.2018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非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卒中杂志,2018,13(11):48-63.

[5]李俊霞,温玉梅,刘秀娟等.主动脉弓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及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034(012):33-34.

[6]杨灵灵,尚进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8,021(021):2431-2436.

[7]李娟,杨德清.老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018):96-97.

[8]卢智,华春华,朱道平.血管内介入动脉溶栓在急性脑血栓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010):176-177.

[9]吴琦,王娇娇.试述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研究及进展[J].科学中国人,2015(11X期):73-7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