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结节性硬化症

本词条由北京医院神经内科 曾湘豫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结节性硬化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神经皮肤综合征,主要是由于外胚叶组织的器官发育异常,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细胞分化及繁殖异常所引起的复合发育不良,几乎可累及所有器官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表现为脑、眼睛、皮肤、心脏、肺脏、肝脏、周围神经、肾脏、骨骼等各个系统多器官受累。发病率为1/10万,患病率为5/10万,男女之比约为2:1。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tuberous sclerosis
疾病别称
Bourneville病、Bourneville-Pringle综合征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颅内压增高、视网膜胶质瘤、颅骨硬化症、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治疗周期
长期治疗
临床症状

面部皮脂腺瘤、色素脱失斑、癫痫、智力减退

好发人群
儿童
常用药物
大环内酯类免疫抑制剂
常用检查
头颅平片、头颅CT、头颅MRI、脑电图、胸片
病因

结节性硬化症属于基因点突变疾病,可分为TSC1和TSC2基因突变,突变的基因不能完成原基因调节细胞的分化和增殖的功能,从而导致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细胞异常分化和增殖,从而出现脑、肾、皮肤、心脏等多器官受累。

主要病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本病外显率不完全,无性别和种族的差异,1/3的患者有家族史,本病的家族内和家族间差异性极大,表明部分差异性可能由遗传决定。

两个致病基因

目前已经发现本病存在TSC1和TSC2两个致病基因,分别引起各50%的结节性硬化综合征,临床上无表型差异,TSC1基因位于第九号染色体的长臂(9q34), TSC2基因位于第十六号染色体连锁的短臂(16p13.3),在结节性硬化症中,TSC1和TSC2的基因突变包括碱基缺失、插入、错义复制或形成重复片断,但没有明显的突变热点存在。TSC1和TSC2基因都具有生长抑制作用。

诱发因素
  • 家族中有患有结节性硬化症的家属。

  • 母亲孕期接触药物、辐射等,未规范作产检。

流行病学

结节性硬化症的主要病因是基因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族遗传性病例约占三分之一,也有部分散发病例,该病属神经皮肤综合征的一种常见类型,发病率为1/10万,患病率为5/10万,男女比例约为2:1,其中60%~70%的病例为散发突变,30%~40%为家族性的。

好发人群

本病好发于儿童,男多于女,因为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父母一方遗传而来突变的基因在男幼儿概率略大于女幼儿。

症状

结节性硬化症是一种神经皮肤病,因病情不同可见不同器官的受累,临床上常见症状有面部的皮脂腺瘤、癫痫发作和智力低下等。

典型症状

皮肤损害症状

特征性症状是口鼻三角区皮肤血管纤维瘤,对称蝶性分布,呈淡红色或红褐色,为针尖至蚕豆大小的坚硬蜡样丘疹,90%患者在4岁前出现,随年龄增长丘疹逐渐增大,后融合成片,皮肤血管纤维瘤可发生在前额,很少累及上唇,85%患者出生后就有3个以上1毫米长树叶形色素脱失斑,沿躯干四肢分布,约20%患者10岁以后可见腰骶区的鲨鱼皮斑,呈灰褐色、粗糙、略高于皮肤,为结缔组织增生所致,还可见牛奶咖啡斑、甲床下纤维瘤和神经纤维瘤等。

神经系统损害症状

癫痫发作

70%~90%患者有癫痫发作,可自婴儿痉挛症开始,若伴有皮肤色素脱失可诊断为结节性硬化症,以后转化为全面性、简单部分性和复杂部分性发作,频繁发作者多有违拗、固执和呆滞等性格改变。

智力减退

多呈进行性加重,常伴有情绪不稳、行为幼稚、易冲动和思维紊乱等精神症状,智力减退者几乎都有癫痫发作。

其他

少数患者有颅内压增高和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如单瘫、偏瘫或锥体外系症状等。

眼部症状

50%患者有视网膜和视神经错构瘤,眼底检查在视盘或附近可见多个虫卵样钙化结节,或在视网膜周边有黄白色环状损害,易误诊为视盘水肿或假性视盘炎。

骨骼病变

骨质硬化及囊性变,多指(趾)畸形。

内脏损害症状

肾肿瘤和囊肿最常见,其次为心脏横纹肌瘤、肺癌和甲状腺癌等。

其他症状

患者亦可伴发鲨鱼皮斑、甲床下纤维瘤、视网膜胶质瘤、青光眼、视网膜出血、血尿、蛋白尿、肾囊肿、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气胸、肺心病、心脏横纹肌瘤、心衰、骨硬化、颅骨硬化、脊柱裂、多指畸形、孤独症、抑郁症等。

并发症

心理障碍

患者因癫痫的发作可导致性格改变、孤独症、抑郁症等的出现。

就医

结节性硬化症好发于儿童,多以癫痫发作为主首次就诊,早期控制癫痫,给予对症治疗有助于预防继发的癫痫脑病,以及预防进一步对认知能力和智力的损害。目前对于结节性硬化症的治疗研究尚未完全阐明,针对不同的器官的累及,给予不同的对症治疗。

就医指征

若儿童出现头面部血管纤维瘤、色素脱失斑,应立即就诊。

就诊科室
  • 优先到神经内科就诊。

  • 疾病若累及不同器官,应对症治疗,可就诊于相应科室,如出现血管纤维瘤影响仪容可就诊于整容科对症处理。

医生询问病情
  • 家里有没有相似病情的家属?

  • 母亲怀孕期间有没有药物接触史、辐射接触史?

  • 有没有癫痫发作?

  • 发作的频率以及发作时的具体表现?

  • 孩子与同龄人相比有没有反应迟钝、智力减退?

需要做的检查

头颅平片

该检查可见脑内结节性钙化和巨脑回压迹。

头颅CT、MRI

该检查可见侧脑室结节和钙化,结节呈稍低或等密度病灶,部分结节可显示高密度钙化,常见双侧多发。皮层和小脑的结节,具有确诊意义。

脑电图

该检查可见各种高幅失律波还有癫痫波。

肾功能检查

可见蛋白尿和镜下血尿,腹部超声显示有肾囊肿,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等。

胸部X线

该检查常可见肺部错构瘤、气胸等。

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分析可确定TSC1突变、TSC2突变类型。

组织病理

色素减退斑出现黑色素体减少、变小和黑色素化减弱,鲨革样斑块是一种结缔组织痣,可表现为相互交织的致密的胶原纤维束,走向不规则,弹力纤维破碎,或呈块状或减少,甲周纤维瘤的组织象类似于后天性指(趾)纤维角质瘤,似起源于近端甲皱的真皮,系统损害有相应的组织学特征。

B超

可发现肾囊肿和血管肌脂瘤,但其诊断价值不大。

心脏超声检查

可发现心脏横纹肌瘤,所有的婴儿均需做此检查,但对成人无诊断价值。

诊断标准

主要指征:

  • 面部出现血管纤维瘤瘤或前额斑块;

  • 多指(趾)畸形;

  • 色素脱失斑;

  • 视网膜错构瘤结节;

  • 室管膜下结节;

  • 心脏横纹肌瘤;

  • 肾血管平滑肌瘤或肾囊肿;

  • 肺淋巴管性肌瘤病。

次要指征:

  • 多发性、随机分布的牙釉质凹陷;

  • 错构瘤性直肠息肉;

  • 骨囊肿;

  • 脑白质放射状移行束;

  • 非肾性错构瘤;

  • 视网膜色素缺失斑;

  • 多发性肾囊肿。

可能的结节性硬化症

1个上述主要指征或2个及以上次要指征。

拟诊断的结节性硬化症

1个上述主要指征再加1个次要指征。

确诊的结节性硬化症

2个主要指征或者1个主要指征加上2个次要指征。

鉴别诊断

神经纤维瘤病

结节性硬化症表现为头面部血管纤维瘤,皮肤可见鲨鱼皮斑或者牛奶咖啡斑或色素脱失斑;头颅CT显示以颅内结节性钙化灶为特征性表现,伴有癫痫发作和智力低下;眼科检查可见视乳头钙化结节。而神经纤维瘤病几乎所有患者都有皮肤牛奶咖啡斑,腋窝部出现雀斑样色素沉着,眼科检查可见虹膜错构瘤,生长于胸腔、腹腔或盆腔的神经纤维瘤可引起内脏症状,如腹腔的神经纤维瘤可累及消化道,继而可引起胃肠出血或梗阻,很少有患者出现癫痫、智力减退等。

McCune-Abright综合征

McCune-Abright综合征是一种不太常见的先天性疾病,以骨纤维发育异常为主,X线显示骨皮质变薄,容易发生病理性骨折,患者常伴皮肤咖啡样色素斑块,以及内分泌疾病,如甲亢、Cushing综合征等。一般不累及神经系统,智力正常。

毛发上皮瘤

毛发上皮瘤为坚韧半透明、发亮的皮色丘疹,多发生在青春期的女性,波及范围较广,病理改变为不同程度地向毛发结构发育。

汗管瘤

多发生在眼睑、额部及颈胸,不伴有癫痫和智力迟钝,病理改变也不同。

寻常痤疮

寻常痤疮有黑头粉刺或脓疱,而无癫痫和智力迟钝及色素脱失斑。

治疗

目前关于结节性硬化症的治疗正在研究中,现阶段主要是针对结节性硬化症累及的不同器官不同系统进行对症治疗,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完全治愈的比例较小。

治疗周期
本病治愈率低,一般不能完全治愈,很有可能复发。
药物治疗

西罗莫司

该药可通过控制细胞增殖而治疗肾血管肌脂瘤和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等。

抗癫痫药物

结节性硬化症的主要临床表现就有癫痫发作,抗癫痫药物的选择要因人而异,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癫痛的发作类型、频率、程度以及伴随器官累及不同来综合判断。对于婴儿痉挛症的控制首选氨己烯酸,此外,托吡酯、拉莫三嗪、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类固醇类药物也有一定的效果。

依维莫司(雷帕霉素类似物)

该药品是一种抑制mTOR的兔疫抑制剂,抑制结节性硬化症患者的细胞增殖,它已被美国FDA批准用于室管膜下巨细胞瘤的治疗,其针对其他结节性硬化症并发症的使用正在研究。

手术治疗
  • 巨细胞星型细胞瘤可引起阻塞性脑积水,若患者出现明显的占位效应,出现颅高压症状(即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可考虑手术治疗。

  • 癫痫发作频繁,类型为复杂性发作、全面性大发作者,经药物治疗后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方法包括局灶性脑皮质切除、迷走神经刺激术、胼胝体切断术,以预防癫痫发作造成的人格障碍、性格改变。

  • 面部血管纤维瘤患者可选择整容手术治疗。

物理治疗

面部血管纤维瘤及甲周纤维瘤,可采用液氮冷冻、电灼、微波、CO2激光等方法治疗,但是容易复发。

预后

目前结节性硬化症尚缺乏有效手段治愈,也无法准确预测疾病的病情和严重程度,总的来说很难完全愈合,复发率高。临床上主要通过综合对症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尽量使患者寿命不受影响。

能否治愈

结节性硬化症目前尚缺乏有效手段治愈。

能活多久

目前该病尚缺乏有效手段完全治愈,但经过严密的监测和适当对症治疗,并发症的预防,患者寿命可不受影响。

后遗症

脑皮质结节、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下结节等脑部病变可引起神经系统的受累,使来自上运动神经元的运动冲动,不能传递至下运动神经元,导致相应神经支配的肢体发生功能障碍,如偏瘫、截瘫、腱反射亢进等。

复诊

患者应该遵医嘱每月定期复诊,复查时需要带着患者之前的病历,以前后对比患者脑部病变有无进展性变化。对于心脏横纹肌瘤以及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等并发症也需要复诊,如有不适,随时就诊。

饮食

结节性硬化症是一种皮肤神经综合征,绝大多数患者有血管纤维瘤,神经系统受累,因此需要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等,以及严禁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有利于皮肤黏膜的修复。

饮食调理
  • 患者皮肤症状较明显,应注意戒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辛香料以及虾蟹类食物,以免使血管纤维瘤更加严重。

  • 应该增加橙子、柠檬、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水果的摄入,促进黏膜皮肤修复。

护理

由于结节性硬化症好发于儿童,儿童身体防御能力较弱,自理能力较差,特别需要家属及其医护工作人员的全方位护理。

日常护理
  • 家属应该注意患者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以免加重皮肤症状,造成感染加重病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病情平稳的患者应该多运动,增强体质,提高机体防御能力。

病情监测

患者需要密切监测全身皮肤黏膜变化情况,有无破损,有无感染。

心理护理

因为结节性硬化症会导致一定程度的皮肤损害,所以一些患者难免会有消极的情绪,家属及其医护工作人员应尽力去鼓励患者,消除消极情绪,树立治疗信心,积极地配合治疗。

特殊注意事项

由于本病好发于儿童,儿童认知能力有限,对自己患病病情描述不到位,不能自己监测自己的病情,此时就需要家属及其医护工作人员全方位无微不至的关心、呵护与监测。

预防

结节性硬化症是一种基因突变疾病,目前还没有有效针对性的特种治疗手段,预防重于治疗,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早期筛查

家族中有TSC携带者,在生育前需要进行遗传咨询以及产前基因检测,若基因检测突变可以选择性人工流产。

预防措施
  • 在怀孕期间要定期规范产检,有条件的可做染色体检查。

  • 避免近亲结婚。

参考文献

[1]贾建平等.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853-854.
[2]王维治主编.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67-1368.
[3]李亚勤,操基清,杨娟,等结节性硬化症家系临床特点与基因分析.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J]2012,12(3):300-306.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