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肝细胞性黄疸

本词条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周中银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肝细胞性黄疸是由于肝细胞病变导致胆红素的摄取、转化和排泄能力降低所致的常见的黄疸类型。临床表现主要为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升高,致皮肤、黏膜和巩膜出现发黄,疲乏、肝区隐痛等症状和体征,常见病因有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中毒性肝炎、败血症等。需要及时就诊,多数预后良好,一旦病情延误可导致原发性肝癌、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的发生,预后较差。

就诊科室
肝胆外科、消化内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Hepatocellular jaundice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肝性脑病、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
治疗周期
无明确治疗周期,视病情而定
临床症状

皮肤、黏膜、巩膜黄染,疲乏、肝区隐痛

好发人群
乙肝患者、不安全输血者、长期大量饮酒者
常用药物
腺苷蛋氨酸、还原型谷胱甘肽、舒肝宁、茵栀黄
常用检查
肝功能检查、腹部彩超、肝脏CT、肝穿刺活检
疾病分类

急性肝细胞性黄疸

在出现持续数天的发热及肌肉酸痛等症状后,出现黄疸表现,常有乏力、厌油、恶心、呕吐、腹胀、肝区疼痛等表现,可有肝脾肿大。

慢性肝细胞性黄疸

除急性期的消化道症状以外,还有脾肿大、肝掌、蜘蛛痣和腹水、肝硬化失代偿期常有腹胀、腹泻、出血倾向、门脉高压等表现。

病因

肝细胞性黄疸的病因较多,各种导致肝脏损伤的疾病均可能导致肝细胞性黄疸的发生,由于肝细胞的损伤导致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及排泌功能降低,因而血中的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一部分结合胆红素经已损害或坏死的肝细胞反流入血中,致血中结合胆红素也增高而出现黄疸。

主要病因

肝细胞性黄疸患者肝细胞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功能障碍造成血游离胆红素升高,且由于各种原因,部分结合胆红素反流到血循环,造成血清结合胆红素水平增高。通过肝肠循环到达肝的胆素原也可经过损伤的肝进入体循环并从尿中排出。因此,患者产生皮肤黄染为主的诸多症状。

肝炎病毒感染

感染累及肝脏,如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肝炎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柯萨奇病毒等。该原因导致发病占肝细胞性黄疸病因的90%以上。

肝损害

长期过度嗜酒或酒精中毒所致的酒精性肝损害疾病,药物、化学制剂或毒物等引起的肝实质损害性疾病等,都可能引发肝细胞性黄疸。

肝硬化

各种原因所致肝硬化及胆汁性肝硬化晚期,也可导致本病发生。

诱发因素

高脂饮食,使用伤肝药物比如抗生素、抗结核药、抗肿瘤药物等、不注意饮食卫生等。

流行病学

肝细胞性黄疸的病因90%为病毒性肝炎,我国为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国家,故肝细胞性黄疸的发病率较高。近些年随着酒文化的盛行,酒精性肝损伤甚至酒精性肝硬化导致的黄疸逐年升高,还有各种药物的广泛使用,药物性肝炎、中毒性肝炎等导致肝细胞性黄疸的发生也逐渐增加。

好发人群

乙肝患者

尤其是乙肝大三阳或者小三阳患者,肝炎病毒复制导致肝脏损伤。

不安全输血者

容易传染乙肝、丙肝等导致肝脏损伤。

与病毒性肝炎感染患者密切接触者

可以经血液、体液及性传播导致病毒性肝炎损伤肝脏。

长期大量饮酒者

可导致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或者肝硬化。

症状

肝细胞性黄疸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症状和体征,表现为患者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伴有食欲减退、全身疲乏、恶心、上腹不适等症状,通常因肝脏损伤引起,需要及时就诊。

典型症状

皮肤黏膜黄染

为最典型主要症状,呈浅黄或深金黄色,少数伴有皮肤瘙痒。

腹痛

病毒性肝炎者多表现为右上腹持续性胀痛与钝痛,肝脓肿或肝癌也可表现为上腹部或右上腹的隐痛或胀痛。

尿、粪颜色变化

尿色轻度加深,粪便色泽呈浅黄色。

消化道症状

病毒性肝炎者在黄疸出现前常伴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上腹饱胀等消化不良症状,多数患者同时厌油腻食物。

其他症状

如果患者出现消瘦、贫血、纳差、乏力、右上腹部疼痛不适加重,需注意原发性肝癌的可能,需尽快就诊,及时治疗。

并发症

肝性脑病

患者可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行为异常、随地大小便、言语不清、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症状,需要及时就诊。

肝硬化

多有慢性肝病史或者长期大量饮酒史,可有腹胀、乏力、肝掌、蜘蛛痣、脾大、白蛋白减低、食管静脉曲张和门脉高压的表现。

上消化道出血

多呈呕血或者黑粪,出血量大时可出现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血压下降等,需急诊就医。

就医

肝细胞性黄疸是慢性病、常见病、一旦发现皮肤黏膜黄染,需要积极就诊,依据病史、肝功能检查、腹部彩超或者肝脏CT、MRI甚至肝脏穿刺活检检查后明确诊断、及时治疗,防止长期存在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肝性脑病或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需立即就医。

就医指征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需要定期体检腹部彩超和肝功能,一旦出现化验指标异常,早期药物治疗。

  • 如果出现皮肤黏膜黄染、上腹部隐痛不适,肝区不适、恶心、食欲不振、疲乏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检查治疗。

  • 一旦患者出现腹水、蜘蛛痣、行为异常、言语不清楚、昏迷,或者呕血、头晕、心悸、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血压下降,需立即急诊就医。

就诊科室
  • 优先考虑去肝病科或者消化内科就诊。

  • 如出现昏迷、大量呕血、乏力、四肢湿冷,心慌气短,血压下降等症状需急诊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因为什么不舒服就诊?

  • 既往有大量饮酒史?

  • 目前都有什么不适?(如上腹部疼痛不适、疲乏、食欲减退等)

  •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恶心、呕吐、发冷、发热、尿液发黄等症状)

  • 有无长期用药史?

需要做的检查

体格检查

医生用肉眼观察患者皮肤、巩膜、黏膜的色泽,并用手指在耳前、耳后、腋窝、腹股沟等处依次触摸有无肿大淋巴结,用手指在患者胸部进行触诊、叩诊,检查是否有肝脏肿大和胆囊肿大的可能性。

肝功能检查

晨起空腹抽血化验,肝功能检查可见患者是否出现结合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增加。

尿液检查

尿中结合胆红素定性试验阳性,尿胆原可因肝功能障碍而增加。

腹部彩超

对肝的大小、形态、肝内有无占位性病变,胆囊大小及有无结石与扩张、脾有无肿大与胰腺有无病变的诊断有较大的帮助。

上腹部CT或者MRI

对于显示肝脏、胆胰等病变及鉴别引起黄疸的疾病较有帮助。

肝穿刺活检

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对疑难黄疸病例的诊断有重要帮助,对于肝功能不良者可因凝血机制障碍导致内出血,故应谨慎考虑指征。

其他

怀疑肝癌的检查甲胎蛋白、肝硬化的检查白细胞、血小板、血凝检测及白蛋白等。

诊断标准
  • 临床上可见皮肤、黏膜黄染,疲乏、食欲减退等症状。

  • 化验肝功能可见非结合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均升高。

  • 腹部彩超或者CT、MRI可见肝脏炎症、损伤性改变,除外胆道梗阻性疾病可能。

鉴别诊断

溶血性黄疸

常有药物或者感染等诱因,表现为贫血、腰痛、发热、血红蛋白尿、网织红细胞升高,黄疸大多较轻。主要为非结合胆红素升高,治疗后黄疸消退快。检验可见骨髓增生活跃的表现,如周围血出现网织红细胞增多、出现有核红细胞、骨髓红细胞系增生活跃、血清总胆红素增高、尿常规中尿胆原增加等。

肝外梗阻性黄疸

常见原因有胆囊炎、胆石症、胰头癌、壶腹周围癌、胆管癌,有原发病的症状、体征,肝功能损害轻,以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肝内外胆管扩张。尿常规中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减少或消失。粪中尿胆原减少或缺如,粪便呈浅灰色或陶土色,如梗阻为壶腹部周围癌引起,可因出血使粪便呈黑色或隐血阳性。

治疗

肝细胞性黄疸是一种常见病,慢性病、需要一定的规律治疗,治疗分为一般治疗如适当休息、合理饮食、戒酒以及心理疏导和针对原发肝病的病因治疗如保肝降酶退黄、抗病毒以及中药等治疗两部分。

治疗周期
肝细胞性黄疸依据病因不同,治疗周期不一,治疗周期一般在数月以上。
药物治疗

减轻肝功能异常药物

肝功能异常者,可适当选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甘草酸制剂、双环醇、维生素E等抗炎或能减轻过氧化损伤等药物。伴有肝内胆汁淤积的患者,可选用熊去氧胆酸、腺苷蛋氨酸等。

抗病毒性肝炎药物

需根据不同类型的病毒感染选择相应的抗病毒药物。常用替诺福韦、替比夫定、拉米夫定、索非布韦、达卡他韦、维帕他韦、利巴韦林等。

手术治疗

肝细胞性黄疸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只有在肝脏终末期时可行肝脏移植术,随着人们认识观念的提高及其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体检的普及,目前几乎很少因肝细胞性黄疸行肝移植手术。

营养治疗

肝细胞性黄疸急性期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糖、低脂肪低胆固醇和维生素丰富的易消化食物为宜。食欲差有严重消化道症状的患者静脉营养时应关注患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和微量元素维生素的调整和补充。

其他治疗

肝细胞性黄疸病程长,迁延难愈,尤其是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病毒很难转阴,患者长期心理压力,需要给予一定的心理辅助治疗。重症肝病患者有并发感染的风险,可适当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预后

肝细胞性黄疸自然病程较长,大多数患者可通过规律的药物治疗,可以完全恢复正常。但是少数发展为肝硬化的患者,因为存在肝细胞的纤维化、假小叶形成,预后相对较差,尤其是发展到肝硬化失代偿期或者合并原发性肝癌时,预后更差。

能否治愈

肝细胞性黄疸的患者病因不同,需要依据原发性肝病的情况决定预后,多数可以完全治愈。

能活多久

肝细胞性黄疸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复诊

肝细胞性黄疸患者需要每两个月复查一次肝功能。

饮食

肝细胞性黄疸患者的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糖、低脂肪、低胆固醇和维生素丰富的易消化食物为宜。需要严格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避免粗糙、坚硬的食物,同时禁止饮酒和服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

饮食调理
  • 肝细胞性黄疸患者宜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糖、低脂肪、低胆固醇和维生素丰富的易消化食物。

  • 肝功能显著减退者需要严格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伴有腹水和水肿的患者需要严格限制钠盐的摄入量,避免粗糙、坚硬的食物。

  • 禁止饮酒和服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

护理

肝细胞性黄疸的护理主要以生活方式的管理及饮食指导为主,患者应多休息,促进肝功能恢复,每日进行轻度少量的活动,禁酒,不宜乱服药物,同时患者还应按时服用保肝、降酶、退黄药等。

日常护理
  • 口服用药,了解保肝药物、抗病毒等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指导病人正确使用。

  • 饮食,以高糖、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为主。

  • 嘱患者以休息为主,少量活动。

  • 禁酒,不宜乱服药物。

病情监测

患者需要定期(2~6个月)复查腹部彩超和肝功能观察黄疸恢复情况。

特殊注意事项
  • 高脂血症和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监测心脑血管,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 口服降脂药物时需要定期监测肝功能和心肌酶,注意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

  • 慢性乙型肝炎愈合时间长,需要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疏导,消除心理压力。

预防

肝细胞性黄疸的预防需要清淡饮食,注意饮食卫生,餐具的消毒,防止病毒性肝炎的传染,忌酒,慎用伤肝药物,定期体检肝功能、腹部彩超等。一经诊断应该及时治疗,有效遏制疾病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等。

预防措施
  • 平时注意饮食卫生、禁酒、在医生指导下用药,防止药物性肝损伤。

  • 避免不安全输血、避免不洁注射操作,避免与乙肝患者体液、血液及无防护的性接触。

  • 定期检查肝功能、腹部彩超、早期发现脂肪肝等,及时治疗,可以完全治愈。

参考文献

[1]林三仁.消化内科学高级教程[M].中华医学会组织编著,中国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18:75-77.
[2]杨敏,卢明芹.肝细胞性黄疸的诊断与治疗[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8:02-003.160-16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