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腹泻

本词条由中日友好医院消化内科 刘继喜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腹泻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排便量超过200g/d,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黏液,多由肠道感染等因素引起。

  • 腹泻从病因学方面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和真菌等)多由感染性因素导致,每天排便可达十几次以上,粪便多呈稀薄水样便。粪便中常混有感染性物质。非感染性腹泻(如饮食性腹泻、过敏性腹泻、症状性腹泻等)多由饮食不当导致。

  • 有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夏、秋季节是腹泻的高发季节。中国腹泻的发病率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感染性腹泻病的发病率一直位居肠道传染病的前列,造成了严重的医疗负担和经济负担。

  • 腹泻的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伴腹痛、肛门坠胀感等。常见并发症包括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休克等。

  • 需要根据腹泻的特点及伴随的症状,积极治疗原发病,并补充水分,避免休克、脱水、营养不良等。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急诊科、感染科
疾病别称
拉肚子
是否常见
伴随症状
腹痛、肛门坠胀感、发热
好发疾病
痢疾、炎症性肠病、缺血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胃炎
治疗周期
多数腹泻为短期治疗,感染性腹泻的治疗周期相对较长。
常用药物
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左氧氟沙星
常用检查
粪便检查、血常规、肠镜
是否严重
感染性腹泻较为严重,需积极治疗,非感染性腹泻通过调整饮食等可恢复。
重要提醒
在明确病情之前,应慎用止痛药和止泻药,以免掩盖病情,耽误治疗。
病因

腹泻多由疾病因素导致,且以肠道疾病为多见,其他常见的有急性食物中毒、全身性感染等,细菌感染为常见原因之一。

疾病因素

肠道感染

多由病毒(轮状病毒、柯萨奇病毒等)、细菌(大肠杆菌、霍乱弧菌、痢疾杆菌等)、寄生虫(阿米巴原虫、梨形鞭毛虫等)引起。由于肠道感染所引起的腹泻,通常急性发作。

全身性疾病

常见于败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由于肠蠕动加快,可出现腹泻症状。

肠道非感染性疾病

例如炎症性肠病、缺血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由于胃肠道疾病发生炎症反应,因此会出现腹泻症状。

胃部和肝胆胰疾病

例如慢性胃炎、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胆囊炎等疾病,均可引起腹泻症状发生。如肝硬化的患者,由于其肝功能减退,因此稍微进食油腻的食物便可引起腹泻症状发生。

肠道肿瘤疾病

例如大肠癌、小肠恶性淋巴瘤等疾病。例如大肠癌的患者由于其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改变,通常出现腹泻和便秘相交替的情况。

相关疾病
痢疾、炎症性肠病、缺血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胃炎
非疾病因素

胃肠切除后腹泻

如胃大部或全胃切除,回盲部切除可分别致幽门和回盲部的活瓣作用消失。大段小肠切除也可致腹泻。

药物引起的腹泻

神经体液因子,如血管活性肠肽、血清素、降钙素等,炎症介质,如前列腺素,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等,去污剂,如胆盐,长链脂肪酸及通便药( 如蓖麻油、酚酞,双醋酚汀、芦荟,番泻叶等,高渗性药物,如硫酸镁、硫酸钠等泻药,制酸药如氧化镁、氢氧化镁,脱水剂如甘露醇、山梨醇,降血氨药如乳果糖等,均可引起腹泻。

消化酶不足

以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最常见。未消化的乳糖在肠腔内聚积,肠腔内渗透压增高而吸收大量水分,引起腹泻。

食物中毒

进食被细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或摄食未煮熟的扁豆等引起。变质食品、污染水源是主要传染源,不洁手,餐具和带菌苍蝇是主要传播途径。

消化不良

夏季饮食无规律,进食过多、不易消化食物,或胃动力不足导致食物滞留于胃内。

旅游者腹泻

慢性腹泻通常病因复杂,但不是急诊处理重点。

症状

腹泻既是一个独立的症候,也是多种疾病都可出现的一种症状。多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加,粪便稀薄,伴腹痛、里急后重感等。

症状分类

根据发病机理

感染性腹泻

多由感染性因素导致,如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和真菌等。每天排便可达十几次以上,粪便多呈稀薄水样便。粪便中常混有感染性物质。

非感染性腹泻

多由饮食不当或着凉导致,如饮食性腹泻、过敏性腹泻、症状性腹泻等。

根据发病快慢

急性腹泻

发病急剧,病程2~3周。常常由于感染、中毒或胃肠道基础病变导致。急性腹泻时,每天排便次数可达十几次,粪便稀薄,极易引起脱水。其起病急,发病迅速,病情较为严重,但是其治疗也快,恢复也快。

慢性腹泻

指病程在2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4周的复发性腹泻。慢性腹泻病因较为复杂。肠道消化能力不足、肠功能紊乱、肠道菌群环境紊乱、以及全身性疾病等都可以导致慢性腹泻发生。慢性腹泻发生时。其排便次数不如急性腹泻多,但是腹泻持续的时间长,其起病较缓,进展缓慢,但是持续迁延,不易治疗。

典型症状

排便次数增加,有时每天排便可达十几次以上,粪便多呈稀薄水样便。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黏液。

伴随症状
  • 伴发热, 腹痛,呕吐等常提示急性感染。

  • 伴粪便带血、贫血、消瘦等需警惕肠癌。

  • 伴腹胀、食欲缺乏等需警惕肝癌。

  • 伴水样便需警惕霍乱弧菌感染。

并发症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脱水

腹泻次数增多使水分排出过多而脱水,表现为口渴、眼眶凹陷、皮肤粗糙等。

休克

由于大量失水,使得机体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营养不良

腹泻导致大量营养物质丢失,机体无法获得营养,导致营养不良。

就医
当自觉有排便次数增加,排便稀薄,粪便带血或带脓,有腥臭的气味,要及时就医,进行粪便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明确出现腹泻的原因,以免延误病情,耽误治疗。
就医指征
  • 如出现每天排便次数增加达十次以上,粪便多稀薄呈水性状;排出的粪便带有血或者脓液;有大量失水症状,精神不佳,皮肤粗糙干燥,弹性极差,眼窝变凹陷;全身状况差,伴有发热或明显消瘦;除腹泻外还伴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

  • 如果由于脱水产生意识模糊、昏迷或休克的状况,应打120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如果仅有腹泻症状或其他伴随症状不太明显,可到消化内科就诊;如果腹泻伴排出的粪便带有脓液或血液,最好到感染科进行检查就诊;如果由于腹泻导致脱水而昏迷或休克到急诊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以往的排便情况,每天大概几次?

  • 腹泻持续了多久?每天腹泻几次?

  • 排出的粪便有没有什么其他异常的情况,例如含有血液或脓液?

  • 是否有什么其他症状?(如发热、腹痛、浑身乏力、体重下降等)

  • 是否有恶心呕吐?是先恶心呕吐再腹泻?还是先腹泻再呕吐?

  • 最近有没有受凉,有没有吃什么不好的食物?

  • 以往有没有什么基础疾病?

需要做的检查

实验室检查

可以查看白细胞计数是否升高,看是否有感染。

粪便检查

有助于发现结核杆菌、病毒、真菌、细菌、原虫等。以便确定是由于感染而导致的腹泻症状发生。

肠镜

便于回肠末端病变的诊断。是诊断的金标准,通过肠镜检查,可以取活组织进行检查,明确病因及病变性质。

X线检查

通过X线钡餐检查或腹部X线平片检查,可以明确是否有胃肠道疾病。

CT检查

可以明确是否有肠道肿瘤疾病,例如肠癌等。

小肠吸收功能试验

可以判断腹泻是否是由于小肠功能吸收不良而引起的。

诊断性治疗

高度怀疑肠结核、肠阿米巴病等有特效治疗的疾病,暂不能确诊者可在一定限期内进行试验性治疗。

诊断标准

腹泻的诊断需要明确病因,明确病因后,常通过问诊,辅助检查等明确诊断。

  • 通过医生问诊以及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如排便次数增多,排便稀薄,即可初步诊断为腹泻。

  • 结合病史、体检、血常规、粪便检查等检查,以及特殊检查结果,进一步明确腹泻的病因诊断。

鉴别诊断

腹泻的诊断比较明确,无需与其他症状进行鉴别,临床上多针对其病程和病因进行鉴别。

治疗
腹泻的治疗方针主要是找到腹泻的原因,进行对因治疗,从根本上治疗腹泻,其次进行对症治疗,补充水分等。
家庭处理

在寒冷的情况下注意保暖,不要使腹部受凉,多喝热水。其次注意手部的卫生,不要吃不洁食物。腹泻极易导致脱水,应注意补充水分,并注意休息。

到院治疗

一般治疗

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和营养失衡。适当补充液体,维生素、氨基酸等物质。

药物治疗

蒙脱石散

是一种新型的蒙脱石微粉,进入机体后,会对消化道内细菌的聚集,以及病毒、毒素的聚集均有抑制作用;除此之外,还能全面覆盖消化道黏膜,结合于黏膜上的糖蛋白,最终形成对黏膜具有保护作用的防御屏障。

双歧三联活菌

能够大量补充人体所需的生理细菌,调节肠道菌群的总体平衡,因此,此药对肠道中致病菌的生长与繁殖有抑制作用,并且还能加速消化功能的恢复,合成维生素,满足机体生长发育的新陈代谢,最终达到提升机体免疫力的目的。

氟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

为首选抗菌药物,对腹泻常见的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属、志贺菌属等都有较强抗菌活性。

手术治疗

腹泻一般以药物治疗为主,但如致病因素为肿瘤,则需根据病情进行手术切除。

饮食

腹泻患者应注意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避免寒凉食物,以及辛辣、油腻食物,保证日常的营养需求。

饮食调理
  • 应进食温度稍高的食物,不应吃冷饮,使得腹泻加重。

  • 注意多喝温水,可以补充糖盐水,以补充丧失的水分。

  • 进食高热量的食物,补充因腹泻而导致的营养失调。同时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海鲜类食物等。

护理

腹泻的患者应明确病因,根据病因进行护理。对感染性腹泻,其粪便做好处理工作。在饮食上,进食温度稍高的食物。注意保暖。臀部皮肤注意清洁,避免腹泻物排出刺激皮肤。

日常护理
  • 发生腹泻后注意保暖,多喝热水。臀部皮肤做好清洁处理工作,避免刺激皮肤导致破溃。处理好排出的腹泻物。注意手卫生。

  • 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果患者出现发热、眼眶凹陷、皮肤干燥等脱水症状,或者神情疲倦、昏迷的情况,应立即告知医生。

  • 遵医嘱合理用药,并定期门诊复查。

病情监测

密切关注患者腹泻的次数、腹泻的量,排出物的性质,以及患者是否有发热、脱水或休克的症状,并做好记录。

心理护理

腹泻患者由于多次排便会导致生活上的不适,从而导致心理负担过重。家人应细心照顾,耐心开导,使其很好地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特殊注意事项

患者排出的粪便应做好处理,以免含有感染性物质导致传染的发生。积极监测患者的病情进展,及时控制脱水及休克等发生。

预防

腹泻是多种疾病的症状,日常应注意规律饮食,注意饮食卫生,如有胃肠道基础疾病,应注意尽早治疗,有助于进行预防。

预防措施
  •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进食不洁食物,保持手卫生,饭前便后注意洗手。

  • 肠易激患者要注意周围环境的清洁。

  • 乳糖不耐受者禁止饮用全脂牛奶。

  • 避免滥用抗生素类药物,从而防止肠道菌群失调发生腹泻。

参考文献

[1]刘洋,陈静,李亚利,刘鑫,孙文芳,陈世才.肠道门诊成人腹泻患者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药师,2018,21(11):1993-1995.
[2]鄂晶.成人急性感染腹泻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35):7022+7024.
[3]李锡太,陈艳伟,何战英,李爽,高志勇,贺雄,王全意.北京市2009-2015年发热、腹泻症状聚集性疫情季节分布特征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7,38(01):86-89.
[4]朱敏,张静,高永军,王子军,冉陆,张立实.腹泻病疾病负担研究现状[J].卫生研究,2008(01):126-128.
[5]陈为民.蒙脱石散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小儿腹泻临床疗效的比较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8):70-7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