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气短

本词条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 苏冬菊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气短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症状,通常由于肺炎、肺结核、肺癌等疾病导致的肺部组织纤维化或癌变以及气管或支气管受压迫呈现出气短表现。主要可出现呼吸急促、咳嗽咳痰、四肢乏力、发热、意识障碍等相关呼吸系统症状。

  • 气短主要症状表现为呼吸表浅而急促,呼吸比较费力,严重者可出现张口呼吸、鼻翼煽动,躺下则无法正常呼吸,唇甲紫绀、严重者伴有意识障碍等。正常的生理性气短通常出现于剧烈运动之后,一般经休息可自行缓解,或神经官能症患者。而疾病性的气短通常持续时间较长,无法自行缓解。

  • 导致出现气短的原因较多,通常由于肺部疾病、胸腔腹腔积液、妊娠晚期、各种原因心衰、心包积液、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大面积脑梗,脑出血及脑外伤、贫血等,均可导致气短的出现,其中最常见的是肺部疾病和心血管疾病。

  • 肺部疾病是重要因素,肺部疾病是导致气短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气管病变可直接引起呼吸运动、呼吸频率,通气功能及换气功能的下降而导致气短。

  • 气短的治疗目前以辅助通气和药物治疗为主,药物治疗方面可以根据不同的病因应用不同的药物,如平喘药:沙丁胺醇气雾剂、抗生素、低分子肝素等。部分疾病需要长期持续性治疗以控制症状。

  • 预防措施包括积极治疗肺部的原发性疾病,避免导致继发性感染;进行科学的呼吸训练,吸气时用鼻子,呼吸时将嘴合成O型缓慢呼出;戒烟戒酒,避免刺激性食物;加强营养也是提高免疫力的重要措施;同时由于工作环境导致的肺部疾病,需更换工作环境,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发病。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神经内科、心内科、急诊科
疾病别称
呼吸急促
是否常见
伴随症状
发热、乏力、咳嗽、咳痰、咯血、胸痛
好发疾病
肺炎、肺栓塞、肺结核、心力衰竭、贫血、神经官能症
治疗周期
视病情而定
常用药物
沙丁胺醇气雾剂、低分子肝素
常用检查
体格检查、血常规、痰培养、肿瘤标志物、心电图
是否严重
本症状相对较轻,一般进行对症治疗都可得到较好的缓解。当出现唇甲紫绀等缺氧表现时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重要提醒
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并发唇甲紫绀等症状时,及时就医,同时急性的呼吸困难也容易造成呼吸衰竭,严重者可危及生命,需及时拨打120,立即去医院就诊。
病因

主要病因是通常由于肺部疾病、胸腔腹腔积液、妊娠晚期、心衰、心包积液、脑外伤、贫血等,均可导致气短的出现,其中最常见的是肺部疾病和心血管疾病。

疾病因素

肺部疾病

也是常见的发病原因,通常有重症肺炎、肺栓塞、肺结核、肺癌等相关肺部疾病,导致的肺组织损伤和免疫功能的下降,使得患者出现气短的表现。

心力衰竭

由于心衰导致的气短也是常见的原因之一,心衰可降低气体的交换率,严重影响肺部的通气功能,从而是患者出现气短症状。

贫血

重度贫血时血红蛋白急速下降,导致血液的携氧能力下降,出现气短症状。

其他

神经官能症等。

相关疾病
肺炎、肺栓塞、肺结核、心力衰竭、贫血、神经官能症
非疾病因素

妊娠晚期

是常出现气短症状的时期,由于孕妇在妊娠晚期受婴儿的牵拉和组织器官的压迫,出现生理性气短,对症吸氧即可,无需特殊治疗。

脑外伤

脑外伤可损伤呼吸中枢,从而影响呼吸运动而出现气短。

症状

气短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呼吸急促,患者自觉气体交换不足,无法正常呼吸。正常的生理性气短通常出现于剧烈运动之后,一般经休息可自行缓解,而疾病性的气短通常持续时间较长,无法自行缓解。

症状分类

生理性气短

是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症状,如剧烈运动后或妊娠晚期,由于生理性原因导致的气短,一般经休息或吸氧后可自行缓解,无需特殊治疗。

病理性气短

包括有重症肺炎、肺栓塞、肺结核导致的肺部疾病,以及心衰、脑血管疾病、贫血等之后的继发性气短,需要及时对症治疗,以促进原发病的治疗和康复。

典型症状

典型症状为吸急促、咳嗽咳痰、四肢乏力、发热、胸痛、咯血、严重者意识障碍,与大部分肺部疾病的症状表现较为类似,需仔细甄别,避免误诊。

伴随症状

气短不仅出现呼吸道症状,也可出现全身症状。

心律不齐

是典型的气短导致的心率异常,需及时应用控制心率的药物。

唇甲紫绀

是典型的缺氧症状,由于气短导致的呼吸急促形成短时间的缺氧,需及时吸氧治疗。

发热

一般为感染性疾病导致气短后伴随出现,如肺炎、胸膜炎等。

胸痛

如是重体力活动后出现气短伴胸痛,则考虑为气胸;如出现胸背部的皮肤缺损,考虑为带状疱疹;如出现胸闷、压榨感,则多为心梗等心脏疾病。

咳嗽咳痰

一般为慢性肺部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意识障碍

多出现于严重缺氧表现或神经系统疾病。

并发症

意识障碍

是脑外伤后导致的气短容易出现的并发症,脑外伤容易伤到相关的神经系统,导致出现意识障碍症状,是本症状常见的并发症。

低氧血症

长期的气短导致的肺部通气功能下降引起的供氧不足,造成血液中氧气含量较低的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嗜睡甚至休克。当出现该症状时必须立即就医,行相关抢救,稳定生命体征。

就医
气短是典型的呼吸系统症状,出现相关表现时需及时就医,避免造成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等危及生命的危重症。应及时行相关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导致的症状,避免误诊。
就医指征

若出现以下症状,应及时就医:

  • 出现偶发性呼吸急促、咳嗽咳痰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进一步检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

  • 出现长期呼吸急促、发热、乏力伴有咳嗽咳痰甚至咯血、胸痛症状时。

就诊科室
1.优先考虑就诊于呼吸内科。
2.出现呼吸困难急性发作甚至唇甲紫绀、休克等呼吸衰竭症状时,需立即拨打120,就诊于急诊科。
3.出现胸部的压榨样疼痛或有血液相关基础病等相关疾病导致的气短时,应就诊于心内科、血液科。
医生询问病情
  • 从发现咳嗽咳痰、呼吸急促等症状到来医院就诊隔了多长时间?

  • 目前主要以什么症状为主?

  • 是否有相关肺部疾病史?

  • 平常口服哪些药物?

  • 有没有进行治疗?

需要做的检查

体格检查

是最为直接的检查方式,体格检查中重点听肺部的呼吸音和痰鸣音,包括其声调高低以及分布范围,可以对肺部情况有初步的了解。

血常规

是常用的血液检查,可通过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的水平判断有细菌感染和真菌感染,以及是否存在过敏现象,从而明确诊断。对于肺炎等肺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血液生化

是全面了解气短是否对其他身体脏器和机能造成影响的重要指标,同时可了解患者的营养和血液情况,为治疗和用药提供指导。

肿瘤标志物检查

是明确患者的气短症状是否由肺部肿瘤特别是肺癌所导致,是重要的排除性检查。

支气管镜

是较为直接的观察肺部气管、支气管情况的检查,可有效排除肺部肿瘤及相关病变,需及时行此项检查以避免误诊。

尿、便常规

是住院所需要行的常规检查,也可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并发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的相关感染性疾病。

胸部X线或CT检查

是肺部疾病的常用检查,可以有效的判断肺部组织的情况,如果X线检查无法明确判断时,需及时行肺部CT检查。

痰培养

可以明确诊断出感染的致病菌,可进一步的针对性治疗。

心电图及心脏彩超

判断有无心脏疾病。

诊断标准

气短的诊断包括与其他疾病的鉴别,及进一步明确是否为气短。

  • 通过临床表现,即患者可出现呼吸急促、张口呼吸、鼻翼煽动、自觉气体交换不足等典型的气短表现。

  • 结合病史如明确的肺部基础病如慢性支气管炎、体格检查可见缺氧表现如唇甲紫绀、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升高、血液生化、肿瘤标志物检查如CA125、CA199等指标明显升高、支气管镜可见明确的器质性病变、尿便常规、胸部X线或CT检查可见气管支气管的病变等,可基本判断发生气短的病因。

鉴别诊断

哮喘发作时的表现可包含一部分气短的症状表现,如呼吸急促、乏力等,但哮喘通常发作时还可伴有喉间的喘鸣音,是哮喘的典型症状表现,且一般哮喘患者有明显的发病史,对于自己的疾病较为清楚,行相关的血常规、肺功能等检查以及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症状观察,可明确鉴别二者。

治疗
气短的治疗主要以辅助通气和药物治疗为主,明确病因后展开对症治疗,同时维持生命体征平稳。
家庭处理

当患者症状表现不明显或出院后,可以采取家庭处理,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用药,并购买家庭制氧机,进行长时间低流量吸氧,缓解呼吸困难症状。如出现呼吸困难不见好转以及伴随发热、呼吸急促等并发症时,需及时入院治疗。

到院治疗

一般治疗

进行吸氧、监护、输液及手术和原发病治疗。

药物治疗

  • 低分子肝素,是具有代表性的抗凝药物,在本症状中的应用是防止血栓的形成和栓子的脱落,防止造成肺栓塞而危及生命,对于后期的相关疾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 胺碘酮,广泛应用于临床当中的抗心律失常治疗,是对于心率失常引起的气短治疗常用药。

  • 沙丁胺醇气雾剂,典型的缓解支气管痉挛药物,是患者呼吸困难急性发作时可及时有效缓解症状的药物,需及时应用以避免导致呼吸衰竭。

  • 环孢素,针对于贫血导致的气短症状,可有效控制血红蛋白的持续性下降,贫血得到控制后气短症状也可以得到缓解。

  • 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对于本症状当中的咳嗽咳痰有着针对性的治疗效果,可以稀释痰液并帮助其排出,减少咳嗽咳痰对于日常生活的影响。

  • 其他:强心剂或硝酸酯类药物,以改善心功能不全。

饮食

总体来说患者的饮食控制较为重要,需要清淡饮食,要增加维生素和蛋白质的摄入,提高营养水平是饮食调理的重要因素。

饮食调理
  • 宜进食一些高维生素食物,如青菜、胡萝卜、木耳等。高蛋白的食物如鱼类、鸡肉、鸡蛋等。

  • 忌食用一些垃圾食品,如辣条、泡面等营养较低的食物,容易刺激呼吸道导致症状加重。

  • 恢复期严格清淡饮食,以粥、青菜等为主,切不可口味过重。

护理

护理以观察病情,饮食调理,进行呼吸训练为主。要明确口服用药的剂量和频次,加强饮食管理,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同时进行呼吸训练。

日常护理
  • 观察呼吸急促、咳嗽咳痰症状有无好转和改善,有没有继续发生胸痛等相关疾病表现。

  • 吸气时用鼻子吸入,呼吸时嘴呈O型缓慢吐出,可有效缓解呼吸困难症状。

病情监测

密切注意患者的气短症状改善情况,定时监测体温、心率、血氧指标。如有恶化及时联系医生,避免危及生命。

心理护理

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使其配合医生治疗。避免患者产生不良情绪,影响疾病康复。

特殊注意事项

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唇甲紫绀等严重缺氧症状时,必须联系医生,及时进行抢救,避免造成呼吸衰竭等危重症而危及生命。

预防
预防措施
  • 注意个人保护,特别是在一些空气污染较重的工作环境中,戴好口罩。

  • 加强营养,特别是维生素和蛋白质的补充。

  • 接种肺炎疫苗,可有效避免感染肺炎,从而降低气短发生的概率。

  • 积极控制和治疗肺结核等相关疾病,避免由此造成发病。

  • 适当锻炼,以慢跑、游泳为主,通过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 发生咳嗽咳痰、胸闷气短症状时必须及时就医,切不可以为是感冒等疾病而最终导致疾病恶化,难以控制。

参考文献

[1]郭金玉.心理衰竭患者症状经历的相关研究.[J].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6:03-0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