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肝掌

本词条由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消化内科 肖军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肝掌俗称“朱砂掌”,是慢性肝炎、肝硬化的重要体征之一,但少数正常人也可出现。正常人的手掌掌面和背面的皮肤颜色呈均匀一致的淡红色,当患了慢性肝炎特别是肝硬化后,由于肝功能减退,雌激素的代谢灭活功能发生不同程度的障碍,雌激素在体内累积,刺激毛细动脉充血、扩张,导致手掌大鱼际、小鱼际以及手指掌面出现片状充血,手指基部颜色呈现粉红色或胭脂样斑点,仔细观察可见许多扩张连成片的小动脉,加压后变成苍白色,解除压迫后又变成红色,掌心颜色正常,为肝掌的典型症状。

  • 肝掌的形成与雌激素在血中的浓度增加有关,雌激素是由女性卵巢产生的性激素,此外,无论男女,体内的肾上腺也能产生少量的雌激素,雌激素对小动脉有扩张作用,雌激素在肝脏进行代谢、灭活,当肝脏功能受到损害时,对雌激素的灭活作用减弱,血中雌激素累积,就会刺激毛细动脉充血、扩张,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肝掌。

  • 肝掌常见于手掌大鱼际、小鱼际以及手指掌面,出现肝掌不一定代表有肝病,临床上发现一些健康的人也可存在肝掌症状。

  • 肝掌的主要症状为出现片状充血、颜色呈现粉红色或胭脂样斑点,仔细观察可见许多扩张连成片的小动脉,加压后变成苍白色。

  • 肝掌一般无需治疗,若因肝病所致,需积极治疗原发疾病,肝掌多可随着肝功的好转而消退,患者无需过度紧张。

就诊科室
皮肤科、消化内科
疾病别称
是否常见
伴随症状
蜘蛛痣、黄疸
好发疾病
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肺综合征、暴发性肝衰竭、类风湿性关节炎
治疗周期
视原因而定,一般无需治疗,若因肝病所致,需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常用药物
熊去氧胆酸、多烯磷脂酰胆碱、呋塞米
常用检查
体格检查、肝功能检查、X线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波检查、腹部CT
是否严重
肝掌本身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但合并有肝病时,可因肝病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重要提醒
各种慢性肝病,特别是肝硬化后是引起肝掌最常见的病因,因此若出现该症状,因及时就医明确原因,避免延误病情。
病因

肝掌常出现在各种慢性肝病后、特别是发生肝硬化后,慢性肝病是引起肝掌的最常见病因,但出现肝掌不一定代表有肝病,个别健康的正常人,也可发生肝掌。

疾病因素
  • 各种慢性肝脏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肺综合征、暴发性肝衰竭等慢性肝病。雌激素是由女性卵巢产生的性激素。此外,无论男女,体内的肾上腺也能产生少量的雌激素,与机体产生的雄性激素保持相对平衡的正常水平,从而保证机体在这方面的正常生理生化代谢功能。这些激素随着血流周游全身,最后要在肝脏分解灭活。肝脏是人体性激素代谢的调节和灭活器官,特别是由人体性器官分泌的雌激素,必须经过肝脏后才能使功能减弱或使活性消失,所以当肝脏发生病变时,对雌激素的灭活能力下降,结果造成雌激素在体内大量堆积,就会刺激毛细动脉充血、扩张,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肝掌。

  • 肝掌还可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营养不良、糖尿病等疾病。

相关疾病
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肺综合征、暴发性肝衰竭、类风湿性关节炎
非疾病因素

妊娠期妇女

肝掌是由于雌激素产生过多而形成,而妇女妊娠期体内雄激素会相对增多,所以致使一部分孕妇皮肤上也可出现肝掌,且大多发生在怀孕后的2~5个月内,但不用特殊治疗,产后数月内可以自行消失。

正常人

特别是青春期的女孩,因为青春期的女孩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阶段,体内有大量的雌激素,所以也可出现肝掌,但这是正常生理现象,不用特殊治疗,随着年龄的增长、雌激素分泌逐渐减少,肝掌也会逐渐消失。月经期、更年期妇女也偶见到。

症状

肝掌的典型症状以双手手掌两侧的大、小鱼际和指尖掌面呈粉红色斑点和斑块为主,色如朱砂,加压后即变成苍白色,解除压迫后又呈红色,掌心颜色正常,可看见大量扩展连片的点片状小动脉,除手掌外,脚底也可出现。

典型症状

肝掌常见于手掌大鱼际、小鱼际以及手指掌面,亦可出现于脚底,呈现的粉红色融合或未融合的胭脂样斑点,压之退色,久之可形成褐色。如仔细观察可见许多星星点点扩张连成片的小动脉、肝掌也随肝功好转而减轻或消失。

伴随症状
  • 其他皮肤改变,包括严重的痛痒及干燥、蜘蛛痣、皮肤弹性减退。

  • 与肝脏相关的主要表现,包括黄疸、腹水及下肢浮肿,当患者坐位或向前倾时右上腹疼痛加重常见。

  • 肝性脑病的表现,如言语不清、扑翼样震颤、肝臭、意识水平下降,最后发展至昏迷。

  • 男性患者辜丸萎缩、乳房发育、腋毛及胸毛脱落,女性患者月经不规律。

并发症

病程较为持久的患者,可出现皮肤黑色素增加的情况,导致面色较为黝黑暗黄。

就医
肝掌最常见的病因是各种慢性肝病,因此,双手手掌两侧的大、小鱼际和指尖掌面出现粉红色斑点和斑块通常需及时治疗,行体格检查、辅助检查明确病因,若为肝病所致,需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就医指征
  • 双手手掌两侧的大、小鱼际和指尖掌面出现粉红色斑点和斑块,伴有皮肤干燥、蜘蛛痣、皮肤弹性减退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 出现肝性脑病表现,如言语不清、扑翼样震颤、意识水平下降甚至昏迷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仅发现皮肤症状,优先考虑到皮肤科就诊;出现黄疸、水肿、意识障碍等肝脏疾病表现,可就诊于肝病科、消化内科。
医生询问病情
  •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蜘蛛痣、黄疸、腹水等)

  • 是否有慢性肝病病史?

  • 出现肝掌多长时间了?

  • 是否有什么其他症状?(言语不清、扑翼样震颤、肝臭、意识水平下降甚至昏迷等)

  • 是否有其他病史?

需要做的检查

体格检查

合并慢性肝病者可见肝病面容、肝脏体积可以增大或缩小,但质地较硬,类似触及额骨的硬度,肝脏边缘和表面有粗糙不平之感,腹壁静脉曲张、腹水和胸水以及黄疸等体征。

实验室检查

  • 肝功能检查可见肝硬化代偿期轻度异常,失代偿期血清蛋白降低,转氨酶、胆红素升高,球蛋白升高,A/G倒置,总胆固醇及胆固醇脂下降,血氨可升高。

  • 乙肝五项检查是检测血液中乙肝病毒的血清学标志。临床上常用乙肝五项的不同组合来判断感染的现状和转归。

  • 雌激素水平测定可见肝硬化的早期雌激素水平增加。

X线检查

肝硬化时,食管-胃底钡剂造影可见食管-胃底静脉出现虫蚀样或蚯蚓样静脉曲张变化。

彩色多普勒超声波检查

肝硬化时肝被膜增厚,肝脏表面不光滑,肝实质回声增强,粗糙不匀称,门脉直径增宽、脾大、腹腔积液。

肝穿刺病理检查

肝穿刺病理检查对各型肝炎的诊断都有价值,通过肝组织电镜、免疫组化检测,可明确肝掌的病原、病因、炎症活动度以及纤维化程度,有利于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 患者手掌的大鱼际、小鱼际以及手指掌面出现胭脂样斑点,加压可变为苍白色可初步判断为肝掌。

  • 检查发现患者出现转氨酶、胆红素升高,血清白蛋白降低等情况可进一步明确具体病因或原发疾病。

鉴别诊断

蜘蛛痣

蜘蛛痣的发病机制和肝掌相似,但其常见于上腔静脉分布区域,以颜面、颈部前胸最为多见,临床表现为痣体有一中心点,周围有辐射形的小血管分支,酷似蜘蛛,用大头针的圈端或铅笔尖压迫蜘蛛痣中央部位,可使其发白或暂时消失,移去压迫物时线状血管很快会再次被血液充盈,使蜘蛛痣再次出现,蜘蛛痣常呈一侧性,单发,也可多发。肝掌表现为双手手掌两侧的大、小鱼际和指尖掌面呈粉红色斑点和斑块,色如朱砂,加压后即变成苍白色,解除压迫后又呈红色,掌心颜色正常,可看见大量扩展连片的点片状小动脉。

掌跖发红

掌跖发红常见于正常人运动后,主要表现为大拇指和小指的根部的大小鱼际处皮肤出现了片状充血,或是红色斑点、斑块,加压后变成苍白色,但无大量扩展连片的点片状小动脉,而肝掌可看见大量扩展连片的点片状小动脉。

治疗
肝掌本身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故若无病理性因素所致,一般无需治疗,而若因肝病所致,需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控制病情,避免并发症,改善预后。
家庭处理
  • 正常情况下,一些处于青春期的少女及孕妇由于雌激素分泌过多,超出了肝脏的灭活能力,也会出现肝掌,不过这种情况可以不进行治疗,随着身体的发育或是分娩后就会自然消失。

  • 若是肝病患者急性期或炎症活动期宜卧床休息,待病情好转后再逐渐增加活动量,若是慢性肝病患者,可视病情适当参加一些体力活动。

到院治疗

对于代偿期病人,治疗旨在延缓肝功能失代偿、预防肝细胞肝癌,争取逆转病变;对于失代偿期病人,则以改善肝功能、治疗并发症、延缓或减少对肝移植需求为目标。

肝硬化

去除或减轻病因

抗肝炎病毒治疗及针对其他病因治疗。

慎用损伤肝脏的药物

避免不必要、疗效不明确的药物,减轻肝脏代谢负担。

维护肠内营养

肝硬化时若碳水化合物供能不足,机体将消耗蛋白质供能,加重肝脏代谢负担。肠内营养是机体获得能量的最好方式,对于肝功能的维护、防止肠源性感染十分重要。只要肠道尚可用,应鼓励肠内营养,减少肠外营养。肝硬化常有消化不良,应进食易消化的食物,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蛋白质摄入量以病人可耐受为宜,辅以多种维生素,可给予胰酶助消化。对食欲减退、食物不耐受者,可予预消化的、蛋白质已水解为小肽段的肠内营养剂。肝衰竭或有肝性脑病先兆时,应减少蛋白质的摄入。

保护肝细胞

胆汁淤积时,微创手术解除胆道梗阻,可避免对肝功能的进一步损伤;由于胆汁中鹅去氧胆酸的双亲性,当与细胞膜持续接触,可溶解细胞膜。可口服熊去氧胆酸降低肝内鹅去氧胆酸的比例,减少其对肝细胞膜的破坏;也可使用腺昔蛋氨酸等。其他保护肝细胞的药物如多烯磷脂酰胆碱、水飞蓟宾、还原型谷胱甘肽及甘草酸二铵等,虽有一定药理学基础,但普遍缺乏循证医学证据,一般同时选用<2个为宜。

利尿

门静脉高压者应限制钠、水摄入,常联合使用保钾及排钾利尿剂,即螺内酯联合呋塞米,利尿效果不满意时,应酌情配合静脉输注清蛋白。利尿速度不宜过快,以免诱发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

是在肝内门静脉属支与肝静脉间置人特殊覆膜的金属支架,建立肝内门体分流,降低门静脉压力,减少或消除由于门静脉高压所致的腹腔积液和EGVB,与其他治疗门静脉高压的方法比较,TIPS可有效缓解门静脉高压,增加肾脏血液灌注,显著减少甚至消除腹腔积液。如果能对因治疗,使肝功能稳定或有所改善,可较长期维持疗效,多数TIPS术后病人可不需限盐、限水及长期使用利尿剂,减少对肝移植的需求。

饮食

肝掌若为生理因素所致,无特殊饮食禁忌,避免摄入含有雌激素多的食物即可,肝病所致肝掌者饮食应补充营养,易于消化吸收,一般以高热量、高蛋白质、维生素丰富而可口的食物为宜,脂肪含量不宜过多。

饮食调理
  • 宜补充各种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E及B族维生素,有改善肝细胞代谢,防止脂肪性变和保护肝细胞的作用,亦可服用酵母片,酌情补充叶酸。

  •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严禁饮酒,以免加重对肝脏的损害。

  • 适当限制动物脂肪、动物油的摄入,避免摄入含有雌激素多的食物,如蜂蜜、蜂王浆之类的食物。

  • 粗硬食物、煎烤食物、带碎骨的禽鱼类,要严格控制,以免诱发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 食物应以易消化、产气少的粮食为主,持续少量蛋白及脂肪食物,常吃蔬菜、水果。

护理

肝掌患者的护理与病因有关,生理因素所致的肝掌者无需特殊护理,肝病所致肝掌者日常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适当运动,避免肝毒性药物损害。

日常护理
  • 适当卧床休息,保证睡眠充足,生活起居宜规律。

  • 适当进行散步等体育锻炼,以不感到疲劳为宜。病情允许者,适当参加轻松的工作,避免过度劳累。

  • 避免使用损伤肝功能的药物,应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擅自调整或更改药物及药量。

病情监测

注意患者有无言语不清、扑翼样震颤、肝臭、意识水平下降甚至昏迷等肝性脑病表现,若出现上述症状,需立即就医。

心理护理

肝掌患者可能会出现精神过度紧张,家人应细心、耐心安慰患者,消除其紧张情绪,增强患者积极性。

预防

肝掌的预防主要与病因有关,生理性肝掌无需预防,而肝脏疾病引起的肝掌应通过积极治疗原发疾病进行预防,日常还应注意个人卫生,睡眠充足,严格戒酒,避免肝功能损害。

预防措施
  • 预防肝脏疾病,饭前便后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 孕妇要注意避免可能的环境或是药物刺激,远离强辐射环境,避免滥用药物。

  • 对于病毒性肝炎的感染患者,如乙肝、丙肝、丁肝,如果病毒学检查有病毒复制者,应该积极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避免肝掌出现。

  • 严格禁酒,避免着凉,不可滥用损伤肝脏的药物,以减轻肝脏代谢负担,避免肝毒性损伤。

参考文献

[1]厉英超,苌新明.肝掌蜘蛛痣机制初探[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2,018(005):307-308.

[2]王素平,钟亮,马振亮等.脑血栓伴肝掌36例分析[J].山东医药,2005,45(022):64-65.

[3]葛均波,徐永健,王辰主编.内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411-4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