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小腿酸痛

本词条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 李人杰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小腿是位于膝关节以下、踝关节以上的结构,小腿酸痛主要表现为该结构酸胀疼痛感,多数由于小腿拉伤、运动过度、某些血管疾病、足部以及踝部疾病所致。

  • 导致小腿酸痛的原因有很多,临床主要分为疾病因素与非疾病因素两大类。疾病因素主要有动脉瘤、动脉夹层等血管性因素,椎间盘狭窄等神经源性疾病,以及关节炎等骨骼肌肉性疾病。

  • 出现小腿酸痛要及时就医,就医首选骨科,向医生如实交代病史及治疗和用药等情况,并进行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明确诊断。

  • 对于小腿酸痛主要治疗目的是缓解疼痛、去除病因,可分为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

就诊科室
骨科
疾病别称
是否常见
伴随症状
跛行、静脉曲张
好发疾病
下肢静脉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低钙血症、足踝关节炎、下肢静脉曲张
治疗周期
视病情而定
常用药物
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活血止痛胶囊
常用检查
X线、CT、MRI检查、B超检查、活体组织检查
是否严重
小腿酸痛有时只是单纯因为小腿外伤或者运动量过大所致,在这种情况下不是非常严重。但有时可能伴发与其他疾病,如脉管炎等,比较严重,应引起重视。
重要提醒
小腿酸痛通常出现在清晨,白天主要表现为无力。
病因

小腿酸痛最常见的原因为运动量过大、长期站立、肌肉拉伤,也可见于其他疾病的伴随症状,例如下肢静脉曲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低钙血症等。

疾病因素

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深静脉回流障碍或有逆流病变时,因下肢静脉高压使清蛋白渗入并积聚于组织间隙,引起小腿酸痛感。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局限在小腿部的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特点为突然出现小腿剧痛,患足不能着地踏平,行走时症状加重;小腿肿胀且有深压痛,做操时关节过度背屈试验可致小腿剧痛。

下肢静脉炎

出现炎症时,可炎下肢静脉游走,导致下肢静脉出现炎症,有炎症反应产生痛感。

低钙血症

低钙血症时神经肌肉兴奋性升高,出现口周和指(趾)尖麻木及针刺感、手足抽搐,腱反射亢进、Chvostek征阳性。

足踝关节炎

足踝部关节炎时,炎性渗出物到达小腿,引起小腿疼痛。

动脉瘤

动脉瘤会导致下肢动脉血栓的形成,血栓形成后就会出现下肢的缺血,进而造成小腿酸痛。

动脉夹层

动脉夹层会造成下肢动脉血流减少,进而造成下肢缺血,引起小腿酸痛。

相关疾病
下肢静脉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低钙血症、足踝关节炎、下肢静脉曲张
非疾病因素
  • 职业因素:多见于运动员这一类职业,长期从事体育运动,运动量过大。

  • 饮食因素:长期营养不良可造成小腿肌肉营养缺乏,产生酸痛感。

症状

小腿酸痛主要症状为膝关节以下、踝关节以上的酸胀疼痛,严重时会导致神经、内分泌、心血管相关并发症。

症状分类

小腿酸痛按期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小腿酸痛。原发性是由于自身小腿活动所引起出现酸痛感,继发性为伴随其他疾病产生的酸痛。

典型症状

小腿酸痛主要表现为膝关节以下、踝关节以上的酸胀疼痛。

伴随症状

跛行

如果小腿酸痛是由于动脉疾病导致,在出现酸痛的同时,会伴随真性跛行的出现。如果是由于椎间盘疾病、椎管狭窄等神经源性疾病导致小腿酸痛,可能会伴随假性跛行。

静脉曲张

小腿酸痛是由于下肢静脉曲张导致,患者可伴有小腿静脉曲张,皮肤表现呈蚯蚓状。

就医
小腿酸痛通常不会引起足够重视,大多数情况患者会选择自行在家处理,建议患者在小腿酸痛长时间没有缓解时,应及时就医,行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体格检查等。
就医指征

小腿出现酸痛感或出现间歇性加重的小腿酸痛、跛行等均需要及时就医,查明病因。

就诊科室
1.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骨科就诊。
2.如发现是继发于其他疾病,则去相关科室,如内分泌科。
医生询问病情
  •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出现?

  • 出现该症状多久了?

  •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 做什么工作的?

需要做的检查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通过X线检查可以更好的发现小腿的病变,确定病变的位置、形态和特征等。

CT检查

CT平扫即可叫X线更加清楚的显示小腿的病变,看是否有损伤及占位性病变。增强扫描后,提高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的密度差距,更有利于检查出病变并对病变进行定性分析。

MRI检查

MRI检查较X线和CT更加清晰,软组织分辨力较高,对于小腿肌肉等软组织病变具有诊断意义。

超声检查

主要使用二维B超检查,用于排除小腿的血管疾病及病变。

体格检查

视诊

医生用眼睛观察病人全身或局部表现的诊断方法。局部视诊可了解病人身体各部分的改变,如皮肤、胸廓、肌肉、骨髓、关节外形等,最重要的是可以观察出病人小腿部位是否有肿胀及血管凸起、检查小腿皮肤是否存在异常。

触诊

触诊是医生通过接触被检查部位时的感觉来进行判断的一种方法。它可以进一步检查视诊发现的异常征象,也可以明确视诊所不能明确的体征,如波动、压痛、摩擦感以及包块的位置、大小、轮廓、表面性质、硬度、移动度等。对于小腿触诊而言,主要是检查小腿是否存在温度的变化以及感受小腿脉搏、血管搏动等。

病理检查

简称活检,即用局部切取、钳取、粗针穿刺和搔刮等手术方法,从活体内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诊断。活检时应注意,由于组织新鲜,固定后能较好保存病变的原貌,有利于及时、准确地对骨软骨瘤作出病理学诊断,可作为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的依据,主要是确定小腿是否存在肿瘤性病变。

心电图检查

属于辅助检查,只能在问诊、体格检查、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用,为诊断疾病提供依据。

诊断标准

通过临床表现,膝关节以下、踝关节以上的酸胀疼痛,可初步诊断小腿酸痛。普通的小腿酸痛不需要活检,进行活检后,根据所检查的病理切块的组织与细胞形态辨别是否存在肿瘤病变。

鉴别诊断

小腿酸痛较为典型,通常无需与其他症状相鉴别。

治疗
由于导致小腿酸痛的原因有很多,因此对于小腿酸痛的治疗应根据原发疾病进行,对因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两种。另外,对于长时间活动导致的不严重的小腿酸痛,可以家庭处理。
家庭处理

对于单纯性外伤或者长时间活动以及活动量过大导致的小腿酸痛,可使用热敷、按摩、推拿等方式自行缓解。

到院治疗

药物治疗

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

属于非甾体解热镇痛抗炎药,可以有效缓解小腿疼痛。

舒筋活血胶囊

通常用于小腿肌肉拉伤、长时间体育活动导致的酸痛。

手术治疗

外周动脉疾病

通常会使用血管成形术和血管支架术对血管进行疏通和引流,缓解酸痛。

静脉性疾病

通常使用取栓术,常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于病情继续加重,或己出现青肿,即使病期较长,也可施以手术取栓力求挽救肢体。

神经肌肉源性疾病

主要使用手术治疗,并配合药物治疗。

饮食

饮食调理

此病无特殊饮食调理,营养丰富均衡即可。

护理

小腿酸痛主要应注意日常活动,避免小腿肌肉拉伤、长时间站立。另外,应遵医嘱用药,同时要注意监测病情。

日常护理
  • 避免久蹲、久站,也不要剧烈运动,做完运动后要适当的拉伸和按摩。

  • 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同时监测病情有无变化。

特殊注意事项

患有其他疾病的患者,例如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控制好血糖。

预防

小腿酸痛的预防,主要针对日常生活中运动、衣着、生活习惯等方面采取措施,定期体检,及时发现疾病,并进行治疗。

预防措施
  • 日常进行适当的锻炼,但是强度不要多大,要在身体承受的范围内。

  • 避免久蹲、久坐、久站,工作期间要经常起来活动,

  • 穿衣不要穿过于紧的衣服,鞋子要舒适。

参考文献

[1]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外科学[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65.

[2]徐克,龚启勇,韩萍.医学影像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4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