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蜘蛛痣

本词条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消化科 张晓梅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蜘蛛痣是由一支中央小动脉及其许多向外辐射的细小血管扩张而成,形似蜘蛛,故称为蜘蛛痣,可由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引起,妊娠期妇女、健康人群也可发生。

  • 蜘蛛痣的产生多有雌激素代谢紊乱而引起,肝发生病变时,对雌激素的灭活能力下降,造成雌激素在体内大量堆积,引起皮肤黏膜小动脉扩张,形成蜘蛛痣。

  • 蜘蛛痣大小不一,小者直径2~3mm,大者可达1cm以上,其中心稍隆起,用笔尖按压中心红斑,则其周围毛细血管褪色,移去压力后即刻复原。

  • 蜘蛛痣是慢性肝病的重要体征之一,明确患有肝病的患者应积极原发疾病,并用激光对症治疗蜘蛛痣。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急诊科
疾病别称
蜘蛛血管瘤、蛛网状痣
是否常见
伴随症状
肝掌、黄疸
好发疾病
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
治疗周期
多与原发疾病有关,无明确治疗周期。
常用药物
恩替卡韦
常用检查
玻片压诊、、、彩超
是否严重
本身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主要是影响美观,造成心理负担,但合并有肝病时,可因肝病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重要提醒
各种慢性肝病是引起蜘蛛痣最常见的病因,因此若出现该症状,因及时就医明确原因,避免延误病情。
病因

蜘蛛痣是慢性肝病的重要体征之一,可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等疾病,妊娠期和健康人群偶可出现。

疾病因素

慢性肝病

如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等,蜘蛛痣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雌激素代谢紊乱,其发生与机体雌激素的水平直接相关。肝是人体雕激素代谢的主要器官,肝发生病变时,对雌激素的灭活能力下降,造成雌激素在体内大量堆积,引起皮肤黏膜小动脉扩张,形成蜘蛛痣。

相关疾病
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
非疾病因素

妊娠期妇女

蜘蛛痣是由于雌激素产生过多而形成的,而妇女妊娠期体内雄激素会相对增多,所以致使一部分孕妇皮肤上也可出现蜘蛛痣,且大多发生在怀孕后的2-5个月内,但不用特殊治疗,产后数月内可以自行消失。

正常人

特别是青春期的女孩,因为青春期的女孩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阶段,体内有大量的雌激素,所以也可出现蜘蛛痣,但这是正常生理现象,不用特殊治疗,随着年龄的增长、雌激素分泌逐渐减少,蜘蛛痣也会逐渐消失。月经期、更年期妇女也偶见到。

症状

蜘蛛痣的主要症状为痣体有一中心点,周围有辐射形的小血管分支。可伴随其他皮肤改变、黄疽、腹水及下肢浮肿、肝掌等伴随症状,可继发溃疡、出血及感染等并发症。

典型症状

蜘蛛痣大小不一,小者直径2~3mm,大者可达1cm以上,其中心稍隆起,用笔尖按压中心红斑,则其周围毛细血管褪色,移去压力后即刻复原,最常见于面部、颈部及胸部,亦可见于手、肩及其他部位。

伴随症状

各种慢性肝病所引起的蜘蛛痣患者,可伴随其他症状同时出现。

  • 其他皮肤改变:包括严重的痛痒及干燥、肝掌、皮肤弹性减退。

  • 与肝脏相关的主要表现:包括黄疽、腹水及下肢浮肿,当患者坐位或向前倾时右上腹疼痛加重常见。

  • 肝性脑病的表现:如言语不清、扑翼样震颤、肝臭、意识水平下降,最后发展至昏迷。

  • 其他症状:男性患者辜丸萎缩、乳房发育、腋毛及胸毛脱落;女性患者月经不规律。

并发症

继发溃疡、出血及感染

由于蜘蛛痣为局部血管充盈、扩张所致,当充盈严重时可突破皮肤,形成局部溃疡,且由于此类患者大多存在凝血功能紊乱及抵抗力低下,易继发局部出血及出现局部感染。

就医
面部、颈部、胸部、手等部位如出现大小不一的皮肤红斑,形似蜘蛛,中心稍稍隆起,按压时褪色,移去压力后复原,应及时就医,明确出现蜘蛛痣的原因并针对性治疗。
就医指征

发现有面部、颈部、胸部、手等部位有状似蜘蛛的皮肤红斑,大小不一,按压时褪色,移去压力后复原,可伴有肝掌、黄疸,甚至肝性脑病的表现,如言语不清、扑翼样震颤、昏迷等,应及时就医。

就诊科室
本症主要在消化内科就医,必要时可在急诊科就医。
医生询问病情
  • 是否有状似蜘蛛的皮肤红斑症状?

  • 是否有慢性肝病病史?

  • 出现蜘蛛痣多长时间?

  • 有什么其他症状?(如肝掌、黄疽、腹水、言语不清等)

  • 是否有其他病史?

需要做的检查

体格检查

蜘蛛痣主要在面、颈、手背、上臂、前臂、前胸和肩部等上腔静脉分布的区域内。检查时,用铅笔或火柴头压迫蜘蛛痣的中心,其辐射状小血管网即褪色,去除压力后又再次出现。

玻片压诊

玻片压诊可见搏动,肉眼可见痣体周围的毛细血管扩张,呈放射状排列,可作初诊。

腹部彩超

合并肝硬化者彩超可见肝硬化征象、门脉高压、脾大等。

激素水平测定

多可见雌激素水平升高的表现,有助于辅助诊断。

血液生化检查

各种慢性肝病所致者,可出现转氨酶、胆红素升高、血清白蛋白降低等,有助于辅助诊断。

诊断标准
  • 若面部、颈部、上胸部、肩部及上肢部等上腔静脉分布的区域出现痣体有一中心点,周围有辐射形的小血管分支,玻片压诊可见搏动,形似蜘蛛者,可初步诊断为蜘蛛痣。

  • 综合体格检查、血液生化检查、腹部彩超等检查,可进一步明确蜘蛛痣的病因诊断。

鉴别诊断

血管痣

好发于躯干部和四肢近端,皮损为直径1~5mm丘疹,呈鲜红色或樱桃色,质软,数目多少不定,以玻片压之可褪色。组织病理示真皮毛细血管增生,内皮细胞呈小叶状增生,管腔狭窄。蜘蛛痣好发于面部、颈部、胸部、手、肩等部位,中心稍隆起,压之褪色,移去压力后复原,辅助进行血液生化检查等可进行鉴别。

治疗
蜘蛛痣主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针对症状本身可进行激光治疗,以改善外观。生理性因素导致的蜘蛛痣可等待其自行消退。
家庭处理

一般需就医进行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到院治疗

药物治疗

患有肝疾病并发的蜘蛛痣,首先要积极治疗原发病,药物可选择恩替卡韦等。雌激素分泌过多者可适应甲睾酮等,服药期间定期复查性激素的水平。

激光治疗

蜘蛛痣则可用激光治疗,通过高能量激光的光热反应,使扩张的小动脉发生凝固性坏死,甚至碳化或汽化,从而消灭蜘蛛痣。对较大的蜘蛛痣可行反复多次的激光治疗。

手术治疗

反复发作者可通过手术切除病变部位,以达到良好效果。

饮食

饮食调理

蜘蛛痣患者的饮食一般与原发疾病有关,多需进行清淡饮食,禁油腻食物,禁烟酒。日常应多食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

护理

生理因素所致的蜘蛛痣者无需特殊护理,肝病所致蜘蛛痣者日常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适当运动,避免肝毒性药物损害。

日常护理
  • 卧床休息,睡眠充足,生活起居宜规律。

  • 进行散步等体育锻炼,以不感到疲劳为宜。病情允许者,适当参加轻松的工作,避免过度劳累。

  • 保持良好心态,避免精神紧张。

  • 避免使用损伤肝功能的药物。

  • 进行手术者术后应注意保持手术部位清洁,定期更换敷料,预防感染。

病情监测

注意患者有无言语不清、扑翼样震颤、肝臭、意识水平下降甚至昏迷等肝性脑病表现,若出现上述症状,需立即就医。

心理护理

蜘蛛痣患者可能会出现精神过度紧张,家人应细心、耐心安慰,消除其紧张情绪,使患者了解发现有蜘蛛痣后,既不能对其"视而不见",也不能盲目地认为就是肝脏疾病,而应该结合其他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后,再做结论。

特殊注意事项

发现蜘蛛痣后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若生理因素所致者无需过分紧张,若肝病所致者需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控制病情,避免并发症,改善预后。

预防

蜘蛛痣多由肝脏疾病引起,针对原发病进行预防,有助于间接预防蜘蛛痣的出现。

预防措施
  • 日常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大量饮酒等有损肝脏的行为。

  • 避免滥用肝损伤药物,如有肝炎等疾病,应积极进行抗病毒药物治疗,减少肝损害。

  • 孕妇应定期检查雌激素水平,以判断出现蜘蛛痣的可能。

参考文献

[1]万学红,卢学峰.诊断学[M],第九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97. 

[2]岳春燕.肝硬化患者并发肝掌、蜘蛛痣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0):2604-2606.

[3]何权瀛.浅谈蜘蛛痣、肝硬化及肝肺综合征之间的关系[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6,15(06):493-49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