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别名:胃食管反流)
挂号科室: 消化内科
发病部位:食道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是否遗传:无遗传性
相关症状:胃灼热、反酸、吞咽疼痛
相关检查:钡餐、内镜、核素检查
相关手术:腹腔镜探查术
相关药品:西咪替丁、雷尼替丁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40000-50000元)
胃食管反流怎么检查
21361次播放45次点赞
胃食管反流可以吃火龙果吗
70656次播放72次点赞
胃食管反流能喝藕粉吗
30963次播放46次点赞
胃食管反流吃什么好
76834次播放98次点赞
胃食管反流可以吃西瓜吗
12482次播放78次点赞
胃食管反流会引起什么症状
99983次播放82次点赞
胃食管反流多久做一次胃镜合适
22338次播放329次点赞
胃食管反流可以喝小米粥吗
43966次播放67次点赞
胃不好喉咙感觉有东西堵着可能与患有胃食管反流以及食管癌等疾病有关,需及时前往消化内科就诊,以明确具体原因,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1、胃食管反流:主要由食管清除作用降低、抗反流结构异常引起,会导致患者出现上腹部烧灼感、疼痛、嗳气,以及反酸、咽部异物感等症状,因此可表现为胃不好喉咙感觉有东西堵着。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多潘立酮片、盐酸伊托必利片等药物治疗;2、食管癌:与经常吃腌制酸菜、霉变食品或长期喜进烫食、长期烟酒刺激等因素有关,会导致患者出现吞咽困难、眼部异物感,以及胸骨前后疼痛、上腹部刺痛、灼烧感等症状,因此可表现为胃不好喉咙感觉有东西堵着。患者需及时配合医生进行手术治疗,切除病灶,并配合放化疗、靶向药物治疗等辅助治疗。除此之外,患者出现胃不好喉咙感觉有东西堵着的症状,还可能与心理因素或患有贲门失弛症、反流性咽喉炎等有关,不同原因的治疗方式存在一定的区别。
作者:汪余勤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阅读量: 6080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摘要:一名10个月大的婴儿由家长带来就诊,经询问了解到患儿自出生后便出现无诱因的喂奶后呕吐症状,本以为是喂食过多导致,给予减少喂奶量后,患儿呕吐症状未缓解,为明确诊断前来就诊。给予一系列检查后未发现患儿明显异常,考虑出现胃食管反流,因此给予改变喂食习惯和口服药物,最终病情改善。【基本信息】女、10个月【疾病类型】吐奶(胃食管反流)【就诊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时间】2022年4月【治疗方案】改变喂养习惯+口服药物(多潘立酮混悬液)【治疗周期】住院治疗3天【治疗效果】病情改善一、初次面诊一名10个月大的婴儿由家长带来就诊,经详细询问患儿情况,了解到患儿自出生后便出现无诱因的喂奶后呕吐症状,但呕吐量较少,多见胃内容物,颜色正常,未见黄色或血色物质,因此家长便以为是喂食过多导致,给予减少喂奶量后,患儿呕吐症状未缓解,为明确患儿出现呕吐的原因前来就诊。进一步询问得知患儿未存在家族疾病史,因此在了解到患儿情况后,为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将其收住入院。二、治疗经过患儿入院后,给予完善相关的检查,其中凝血五项、尿常规、血常规等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触诊腹软,患儿无腹胀、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的症状,听诊肠鸣音正常。行腹部超声的检查,腹腔未见明显积液及包块。因此根据患儿临床症状,以及检查结果,判断患儿为胃食管反流导致的吐奶。明确病因后,给予患儿使用多潘立酮混悬液抑制反流,加速胃排空速度,同时嘱其家长改变患儿喂养姿势和喂养习惯,将其头部抬高30°喂食,采用少食多餐的喂食方法,以减轻因胃食管反流所导致的呕吐症状。三、治疗效果在给予药物治疗,以及改变喂养方式1天后,患儿吐奶的情况较治疗之前好转,暂未出现其他异常,住院继续观察。在住院治疗3天后,患儿吐奶症状明显好转,吐奶频率减低,给予辅助检查,结果显示患儿的生命体征平稳,未见明显异常,患儿大小便也未见异常,因此予以出院。出院1周后复诊,患儿吐奶症状消失,患儿家长对治疗效果满意。四、注意事项很高兴,患儿经过积极治疗,吐奶的症状消失,但由于患儿消化系统并未发育完全,因此患儿出院后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在日常生活中,患儿家属继续保持正确的喂养方式,并注意喂食后避免立即平卧,以免吐奶症状加重。患儿家属还应注意观察患儿具体情况,如出现呕吐加重,或者是呕吐物呈现咖啡色或血色,立即到医院就诊,以免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2、对于饮食,坚持少量多次喂食,还可以适量添加黏稠厚糊状食物,以高蛋白、低脂肪餐为主,以便改善症状,减少呕吐次数。五、个人感悟吐奶是婴幼儿较为常见的现象,其原因较多,常见原因是年龄较小,消化系统未发育完全,而造成胃食管反流,表现为吐奶,本例患儿正是如此。在对于胃食管反流导致吐奶的治疗,一般以保守治疗为主,现给予患儿改变喂食方式,采取少量多次喂食,并适当抬高患儿的头部。如果患儿吐奶症状未缓解,则考虑就诊,采用药物治疗方式,缓解患儿症状。
作者:晁占湖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阅读量: 4410
AJG:胃食管反流疾病的诊治指南胃食管反流疾病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该类疾病被定义为胃内容物反流进入食道、口腔和/或肺引起的症状的综合。(一)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1、对胃食管反流病的推断诊断可以建立在存在烧心、反流等典型症状基础上。根据经验采用质子泵抑制剂在建立诊断中推荐应用(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中级)。2、疑似因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非心因性胸痛在进行规范治疗之前需进行诊断评估(推荐强度:有条件的推荐,循证证据为中级)。对存在胸痛的患者在进行消化系统检查之前需排除心脏疾病引起的可能(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低)。3、诊断胃食管反流疾病不推荐应用钡剂造影(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高)。4、对存在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患者不推荐进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在存在警报症状或可能出现并发症的高危患者推荐进行内镜筛查。对于不存在巴瑞特食管以及无新发症状的患者不推荐反复复查内镜(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中)。5、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不推荐进行远端食管粘膜活检(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中)。6、在术前评估中建议食管测压,但对诊断胃食管反流病无作用(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低)。7、非卧床的食管反流检测在考虑患者是否需要内镜治疗或手术治疗时建议进行。该项检查也是评估患者对质子泵抑制剂是否耐受的评估方法,特别适用于对胃食管反流病存在疑诊的情况(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低)。非卧床的食管反流检测是评估反流与症状相关性的唯一方法(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低)。8、无论食管存在巴瑞特食管的病变长度的长短,都不需要依赖非卧床的食管反流检测明确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中等)9、并不推荐对胃食管反流患者常规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的检查,同样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也不是常规抗反流治疗方案的组成部分(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低)。(二)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1、对于超重及近期体重上升明显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推荐进行控制体重处理(推荐强度:有条件的推荐,循证证据为中级)。2、夜间反流症状明显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推荐在睡前2-3小时不要进食,并且可适当在入睡时抬高头部(推荐强度:有条件的推荐,循证证据为低级)3、常规球部消化的食物一般容易诱发反流(如巧克力、咖啡、酒精、酸性或辣的食物)在进行针对胃食管反流病治疗的过程中建议避免摄取(推荐强度:有条件的推荐,循证证据为低级)。4、为了减轻症状以及促进腐烂食管炎愈合,推荐进行疗程为8周的质子泵抑制剂治疗,不同的质子泵抑制剂类型在疗效方面并无显著差异(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高)。5、传统的延迟释放的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推荐在进餐前30-60分钟服用以获得对pH值最佳控制效果(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中)。新型质子泵抑制剂可能使药物服用时间更加灵活而不受进餐时间的影响(推荐强度:有条件限制的推荐,循证证据为中)。6、推荐在早餐前一次性服用一天剂量的质子泵抑制剂(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中)。对于一日单次服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可根据个体调整用药次数及剂量以实现个体化治疗。对夜间反流症状明显、用餐时间不固定以及睡眠障碍的患者,推荐按照每日2次的方法服药(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低)。7、对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无应答的患者可适当加大剂量(推荐强度:有条件限制的推荐,循证证据为低)。8、对质子泵抑制剂治疗部分应答的患者,增加服用次数为2次或改用其他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可以增加症状的缓解(推荐强度:有条件限制的推荐,循证证据为低)。9、停用质子泵抑制剂后症状反复的患者推荐持续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同时对于存在糜烂性食管炎以及巴瑞特食管等并发症的患者也推荐持续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中等)。对于需要长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的患者需按照最低有效剂量服用,如采用按需治疗方案或者间断给药方案(推荐强度:有条件限制的推荐,循证证据为低)。10、H2受体拮抗剂可以作为不伴有糜烂性病变并且治疗后烧心症状有所缓解的患者在维持治疗阶段的选择性用药(推荐强度:有条件限制的推荐,循证证据为中等)。客观存在夜间反流的部分患者如果需要,可以在采用每日口服1次质子泵抑制剂治疗的同时加用夜间睡前服用H2受体拮抗剂的方案治疗(推荐强度:有条件限制的推荐,循证证据为低)。11、当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未进行诊断性评估时,不推荐应用抑酸治疗联合促动力治疗和/或巴氯芬口服(推荐强度:有条件限制的推荐,循证证据为中等)。12、在非妊娠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使用硫糖铝并无显著作用(推荐强度:有条件限制的推荐,循证证据为中等)。13、如果临床需要,妊娠女性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是安全的(推荐强度:有条件限制的推荐,循证证据为中等)(三)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手术治疗选择标准1、手术治疗是可以长期缓解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治疗方案(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高)。2、对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无应答的患者并不推荐采用手术方法治疗(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高)3、对于缺乏证据证实存在糜烂性食管炎的患者需要进行术前动态食管pH值检测。所以病人都需进行食管术前测压以排除贲门失迟缓以及食管硬化症(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低)。4、慢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根据经验需行手术治疗时需充分考虑到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疗效相差并不明显,需要慎重选择(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高)。5、对于考虑进行手术治疗的肥胖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建议进行控制肥胖手术。胃改道手术对此类患者时很好的选择(推荐强度:有条件限制的推荐,循证证据为中等)6、并不推荐内镜下治疗以及传统胃底折叠术作为药物治疗以及传统外科手术治疗的替代治疗方案(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中等)。(四)质子泵抑制剂应用的潜在风险1、随意更换服用的质子泵抑制种类可以被认为存在副反应(推荐强度:有条件限制的推荐,循证证据为低)。2、对合并存在骨质酥松的患者推荐长期维持质子泵抑制剂治疗。除了存在其他髋骨骨折其他危险因素的患者,合并有骨质酥松的患者,并不作为影响质子泵抑制剂持续治疗方案的原因(推荐强度:有条件限制的推荐,循证证据为中等)3、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是艰难梭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对于可能出现艰难梭菌感染的高危患者需慎重用药(推荐强度为中等,循证证据为中等)4、短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患者出现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可能性增加,但是这一现象在长期用药患者中并未观察到(推荐强度:有条件限制的推荐,循证证据为中等)。5、对于同时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并不需要更改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方案,因质子泵抑制剂应用并不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推荐强度:有条件限制的推荐,循证证据为高)。(五)胃食管反流病的食管外表现:哮喘、慢性咳嗽以及喉炎1、胃食管反流可以看做是哮喘、慢性咳嗽以及喉炎患者的潜在影响因素。存在上述疾病的患者均需仔细评估以排除为胃食管反流所引起(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中等)。2、并不能够仅仅根据喉镜的结果诊断反流性喉炎(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中等)。3、对于有食管外症状而同时又有明显胃食管反流症状患者推荐进行诊断性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低)。4、不推荐应用上消化道内镜诊断胃食管反流相关性哮喘、慢性咳嗽以及喉炎(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低)。5、对于存在食管外症状而无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患者在进行质子泵抑制剂诊断性治疗之前进行反流监测检查(推荐强度:有条件限制的推荐,循证证据为低)。6、对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无应答的患者需进行进一步的诊断性检查,该部分将在耐药性胃食管反流病中介绍(推荐强度:有条件限制的推荐,循证证据为低)7、对于表现为食管外症状而对采用质子泵抑制剂抑酸治疗无应答的患者不推荐进行手术治疗(推荐强度:有条件限制的推荐,循证证据为中等)。(六)利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1、解决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第一步即为使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方案最优化(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低)2、对存在典型症状或消化不良的患者推荐进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以排除非胃食管反流病病因所致(推荐强度:有条件限制的推荐,循证证据为低)3、对于存在食管外症状的患者经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后无明显应答反流症状持续,需进一步评估是否其他病因所致,并联合耳鼻喉科、肺部检查以及过敏症进行进一步评估(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低)。4、症状典型的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若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为阴性或经耳鼻喉检查、肺部检查及过敏原检查等评估后,需进行动态反流检测(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低)。5、可以采用任何药物形态进行反流检测(pH或pH电阻值)(推荐强度:有条件限制的推荐,循证证据为中等)。需采用电阻值pH检测药物以便对非酸性反流进行测定(推荐强度:有条件限制的推荐,循证证据为中等)。6、客观依据证实存在反流引起症状的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可考虑采用抗反流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或使用食管括约肌下段肌肉松弛抑制剂(推荐强度:有条件限制的推荐,循证证据为低)。若检查结果为阴性证实并非胃食管反流引起相关症状,可停用质子泵抑制剂(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低)。(七)胃食管反流病的相关并发症1、洛杉矶分类系统应该用于对内镜下糜烂性食管炎的表现进行分类(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中等)。对于分级为A的患者需进行进一步的检查证实存在胃食管反流病的表现(推荐强度:有条件限制的推荐,循证证据为低)。2、对于重度糜烂性食管炎患者进行一疗程抗分泌治疗以排除潜在巴瑞特食管可能后需进行内镜复查(推荐强度:有条件限制的推荐,循证证据为低)。3、存在消化性狭窄扩张的患者,需持续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以改善吞咽困难和减少需要反复扩张的次数(推荐强度:有条件限制的推荐,循证证据为中等)。4、对于胃食管反流引起的顽固性、复杂性食管狭窄,可在病灶内注射皮质类固醇(推荐强度:有条件限制的推荐,循证证据为低)。5、在对存在下段食管沙兹基环的患者进行扩张治疗后建议使用一种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推荐强度:有条件限制的推荐,循证证据为低)。6、在流行病学中的胃食管反流病高危人群需考虑进行巴瑞特食管的筛查(推荐强度:有条件限制的推荐,循证证据为中等)。7、对于具有相同症状的巴瑞特食管患者及胃食管反流病但不存在巴瑞特食管的患者可以采用相似的治疗方案(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中等)。8、根据指南,对内镜发现巴瑞特食管病变的患者需定期进行内镜检查检测(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中等)。
作者:肖军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阅读量: 5259
近年来,胃食管反流病作为一种食管良性病引起越来越多的医生、患者的关注。对于其典型的消化道内症状及传统治疗方式的研究已经相当成熟,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其不典型的消化道外症状和新治疗策略的应用上。2006年4月,汪忠镐院士呼吁医疗界重新认识胃食管反流病,一大批患者,特别是合并有哮喘和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得到了有效救治。Stretta食管下段微量射频治疗也作为一种快捷、无痛而有效的治疗手段应用于胃食管反流病群体。随着诊治患者数量的增加和随访工作的深入,我们观察到一部分患者的起病及进展过程中,迷走神经功能紊乱可能是引起各种症状的主要机制,我们暂假定其为迷走神经功能紊乱症候群(Vagusnervedisfunction syndrome,VDS),这种症候群在发病机制上与现行医疗界认为的由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消化道内及消化道外各种症状有着根本的区别。现就其诊断理由分述如下:一、解剖学基础第十对脑神经―迷走神经为混合性神经,是全身行程最长、分布范围最广的脑神经,含有四种纤维成分:副交感纤维、一般内脏感觉纤维、一般躯体感觉纤维和特殊内脏运动纤维。迷走神经在颅、胸和腹部发出许多分支,其中较重要的分支有:1.喉上神经,外支支配环甲肌。内支分布于声门裂以上的喉粘膜以及会厌、舌根等。2.颈心支,有上、下两支,下行入胸腔与交感神经一起构成心丛。3.喉返神经,其运动纤维支配除环甲肌以外所有的喉肌,感觉纤维分布至声门裂以下的喉粘膜。喉返神经在行程中发出心支、支气管支和食管支,分别参加心丛、肺丛和食管丛。4.支气管支和食管支,除支配平滑肌和腺体外,也传导脏器和胸膜的感觉。5.胃前支和肝支,在贲门附近发自迷走前干。胃前支沿胃小弯向右,沿途发出4~6个小支,分布到胃前壁,其终支以“鸦爪”形的分支分布于幽门部前壁。肝支有1~3条,参加肝丛,随肝固有动脉分支分布于肝、胆囊等处。6.胃后支,在贲门附近发自迷走后干,沿胃小弯深部走行,沿途发支至胃后壁。终支与胃前支同样以“鸦爪”形分支,分布于幽门窦及幽门管的后壁。7.腹腔支,发自迷走神经后干,向右行,与交感神经一起构成腹腔丛,伴随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及肾动脉等分布于胆、脾、小肠、盲肠、结肠、横结肠、肝、胰和肾等大部分腹腔脏器。二、胃食管反流病症状特点纵观胃食管反流病消化道与消化道外症状,从耳鸣流涎到心慌气喘,从由胃酸反流导致有食管粘膜损伤的GERD到由胆汁反流导致的无食管粘膜损伤的NERD,从小儿烦躁哭闹到成人焦虑抑郁,都与迷走神经分支的效应器官(喉、会厌、外耳道、心脏、肺、食管、胃、胆囊等)有关。是胃食管反流病引起耳鸣、喷嚏、流涕、打鼾、声音嘶哑及喘憋等症状,还是包括胃食管反流病在内的各种症状都是迷走神经功能失调或调节障碍的结果?而且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虽然GERD是发生消化道外症状的重要因素,但现在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反酸发生在各种伴随症状之前[1]。三、临床资料的启示启示一:为什么胃食管反流病难以治愈?虽然是一种良性疾病,但胃食管反流病却是慢性复发性疾病。经我们的长期随访发现,特别是伴有呼吸道疾患的病人,在经过口服抑酸药物甚至行胃底折叠术后,虽然反酸、烧心等酸反流症状有明显好转甚至消失,但是从长期来看呼吸道症状改善不明显或者没有好转。这部分病人均除外了过敏性哮喘和原发性哮喘的存在,而且使用解痉平喘药物疗效甚微,大部分需要使用激素,或者等待症状自行消失。我们的解释是:虽然抑酸药物和胃底折叠减少了食管下段暴露在酸环境下的时间,但是迷走神经功能紊乱持续存在或间断发生,以致迷走神经“敏感分支”的效应器官产生病理改变。启示二:为什么反酸、喘憋等症状白天轻,夜间明显?许多伴有呼吸道喘憋症状的患者在描述症状时特别强调,夜间哮喘的发作有两个特点,一是有时间规律,基本都在凌晨点之间。二是症状严重,有危及生命的可能,甚至有喉痉挛晕厥后急诊气管切开的病例。我们的解释是:因为自主神经在调节机体活动过程中存在适应人体的生物节律周期,而且是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共同起作用。迷走神经作为主要的副交感神经在夜间机体休息的大环境下出现功能紊乱,失去对靶器官的正常张力调节,或者是其对抗的交感神经系统未及时发挥拮抗作用,致使“敏感分支”的效应器官产生病理改变。启发三:为什么会有NERD和非酸性GERD?NERD是指非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现行的观点认为属于GERD的一种类型,是由于胆汁逆流至胃而出现胃灼热、反酸、以及胸痛等症状,没有食管粘膜破损的表现[2]。在具有典型NERD症状的患者中,约20%24h食管PH监测未提示病理性酸反流,但其症状指数呈阳性表现[3]。非酸性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只导致食管PH值的微小变化或胆汁反流存在。有文献报道[4],非酸性GERD和酸性GERD的病理生理机制并无太大差别,主要是短暂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transientloweresophagealsphincterrelaxations,TLESRs)的存在,只是反流物的性质不同。此文献特别指出:非酸性反流也可同时引起食管内和食管外症状,虽然其机制尚不清楚,但是非酸性反流与症状感知和PH值之间的关系目前已知[5]。如果用一元论来解释,问题将变得非常简单,因为不管是食管下段括约肌还是胃、十二指肠和胆囊都是迷走神经的效应靶器官,迷走神经的调节障碍使每个效应靶器官都有可能出现病理改变(消化功能增强?)。启发四:为什么小儿的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率高?研究表明,在儿科患者中,慢性咽喉气管疾病至少59%与病理性胃食管反流病有关[1,6]。除去吸烟、饮酒、暴食、药物、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夜生活导致的起居失常等原因,我们认为最为合理的解释就是因为在婴幼儿时期机体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从而导致病理性反流的发生。四、 临床证据周xx,女性,主因反食45年,胸闷痛35年,间断咽部发紧8年入院。此患者还伴有明显心律不齐和室性早博。按现行观点来看,属于伴有食管外症状的典型GERD病例,在我院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后给予食管下段微量射频治疗,治疗后反食、胸闷痛及咽部发紧等现象明显好转,心律不齐和室性早博也显著改善。众所周知,正常情况下心脏自主神经的自动调节是在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共同相互作用中达到平衡的,任何外来因素打乱这种平衡,心脏将表现出各种心律失常。对于本患者,我们的解释是:作用于食管下段的射频热能刺激了迷走神经的食管支,反射性调节支配心脏的迷走神经心支和喉上神经,使原本“失衡”的心脏、喉肌调节趋于平衡。患者张xx,男性,主因反复喘憋发作4年入院,经详细询问病史,患者诉偶有反酸烧心,常有纳差。此患者经食管下段微量射频及长期口服解痉、平喘、抑酸药物等治疗后反复憋喘现象仍然存在。我们同时监测了患者24小时食管PH值和动态心电情况,通过心率变异性(HRV)了解患者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结果显示,患者迷走神经张力和交感神经张力均有明显升高,更重要的是,通过24小时食管PH值和心电变化情况对照,我们发现,在出现酸反流的同时出现心率的减慢。这种现象似乎更能说明所有的始动因素都来源于迷走神经。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既是相互拮抗又是相互统一的。正常情况下,当机体处于安静或睡眠状态时,副交感神经的活动增强,交感神经受到抑制,因而出现心跳减慢、血压下降、支气管收缩(哮喘?)、瞳孔缩小、消化活动增强(反酸、反食、胆汁反流?)等现象。不管是副交感神经活动的增强还是交感神经活动的减弱,都将打破这种平衡,进而出现病理改变。在既往的研究中,自主神经对胃食管反流病的影响也有报道,比如:内脏高敏感、肠神经系统、迷走-迷走反射、脑-肠轴等[7]。但都是作为发病机制中最后讨论的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一带而过。关于此类患者的诊断和治疗,HRV是无创性评估自主神经活动的新手段,是独立评价自主神经活动的常用定量指标。在除外原发性哮喘、胃溃疡、食管炎以及过敏性哮喘的前提下,同时监测患者24小时食管PH值和动态心电情况,通过HRV评估可筛选出自主神经功能异常人群,再将之与食管PH值对照,将有助于迷走神经功能紊乱症候群(VDS)的诊断。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活动是在脑的高级中枢,特别是在大脑边缘叶和下丘脑的调控下进行的。曾有文献报道如下迷走神经治疗方式:抗胆碱能药物口服、体表理疗刺激、迷走神经刺激术或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发生器。但效果均有限,而且会有伴随的不良反应:声音嘶哑37%、咽喉疼痛11%、咳嗽7%、气喘6%、感觉异常6%、肌肉疼痛6%。新近更有学者提出,还有比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更为高级的自主神经系统,是哺乳动物所特有的社会神经系统[8]。综上所述,部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反复发作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迷走神经功能紊乱所引起,但目前缺乏对迷走神经的有效调节手段,主要的治疗方式可能还需要回归机体自身调节。
作者:肖军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阅读量: 5635
晚上睡觉胃反酸,主要考虑是进食酸性的食物等原因引起,也可能是存在胃食管反流病、十二指肠溃疡等导致,建议前往医院就医,进行相应治疗。一、生理性原因:如果是晚上偶尔一次睡觉发生胃反酸的情况,考虑是晚餐进食酸性食物导致胃酸分泌过多引起。另外如果是晚上进食过多,也会引起胃酸分泌过多,分泌的胃酸会停留在胃体上端,就容易出现晚上睡觉胃反酸的情况。通常注意睡前避免暴饮暴食,避免吃过酸的食物,不适症状会缓解。二、病理性原因:1、胃食管反流病:食管胃交界处的下食管括约肌、膈肌及附近的肌束及韧带等,协同作用减弱,不能在胃食管交界处形成高压带,胃内容物会反流到食管,再反流到气管,可出现晚上睡觉胃反酸的情况。可通过口服抑制胃酸的药物,如奥美拉唑或者兰索拉唑进行治疗,缓解不适症状。另外进食后不要立即卧床,睡前两小时内不要进食,可以将床头抬高15-20厘米;2、十二指肠溃疡:由于胃酸、胃蛋白酶的侵袭作用与十二指肠黏膜的防御能力失去平衡,高胃酸激活胃蛋白酶,消化能力超过黏膜的防御能力,使之消化自身肠黏膜导致十二指肠溃疡发生。患者胃酸分泌量明显增多,会出现胃反酸的情况,同时可伴随空腹时上腹痛。建议患者做内镜检查,确诊后应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西咪替丁等进行治疗。
作者:彭誉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阅读量: 5571
患胃食管反流病应采取的措施如下:1、改变生活方式是胃食管反流的基础治疗:合理饮食,避免进食过饱、过少、过量,餐前两个小时不再进食,且避免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如咖啡、辣椒、戒烟、禁酒等;还应减少导致腹压升高原因,腹压升高可加重反流,因此应控制体重、适当减肥,避免餐后弯腰搬重物;采取正确卧位,如斜卧位,用枕头垫在头及上背部,使卧位呈30°,避免餐后立即卧床;另外,患者还应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穴位按摩;2、药物治疗是胃食管反流的主要措施:抑制胃酸分泌、服用胃肠动力药或胃黏膜保护药;3、手术治疗:对于改变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均无效的患者、需终身治疗的中度患者、不能耐受抑酸药物的副作用的患者,均可考虑手术切除。
作者:程黎娜 河南省人民医院 阅读量: 5164
周中银 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胃食管反流容易导致胸痛,胸痛主要是有反流物刺激食管所引起,其主要特点有疼痛发生在胸骨后,严重的时候可为剧烈的刺痛,放射到后背胸部、...
肖军 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消化内科
"胃食管反流病,临床上称为GERD,主要由于贲门的下食管括约肌功能紊乱导致。部分病人是由于胃内压或腹内压增加所致,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反...
全部 北京 上海 广东 广西 江苏 浙江 安徽 江西 福建 山东 山西 河北 河南 天津 辽宁 黑龙江 吉林 湖北 湖南 四川 重庆 陕西 甘肃 云南 新疆 内蒙古 海南 贵州 青海 宁夏 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