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肠旋转不良

就诊指南


挂号科室: 肛肠外科

发病部位:下腹

多发人群:新生儿

治疗方法: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是否遗传:无遗传性

相关症状:生后3~5天出现间歇性呕吐

相关疾病: 肠套叠 肠息肉 肠扭转

相关检查:胃肠造影联合钡剂灌肠、CT

相关手术:Ladd手术

相关药品:阿莫西林、庆大霉素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20000-50000元)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视频

更多>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文章

更多>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是指在胚胎期中肠发育过程中,以肠系膜上动脉为轴心的旋转运动不完全或异常,使肠道位置发生变异及肠系膜附着不全,弓|起肠梗阻或肠扭转。1、临床表现:本病80%见于新生儿期,也有少数于婴儿或儿童期发病。由于盲肠位于中上腹或右上腹部,并有片状粘连索带跨越十二指肠第二部的前方附着于右侧腹后壁, 引起十二指肠梗阻。病儿于出生后有正常胎粪排出,一般在第3 ~ 5d出现胆汁性呕吐,腹部不胀,如症状加重,呕吐咖啡样液,出现血便,并有发热、休克、腹部膨胀和腹膜炎体征,表明小肠围绕肠系膜根部发生扭转(中肠扭转)引起广泛的肠段坏死。婴幼儿期发病者多表现为十二指肠慢性梗阻,症状间隙发作,常能缓解。2、诊断:凡新生儿有高位肠梗阻症状,且曾有正常胎粪排出者,应考虑肠旋转不良,婴幼儿反复发作高位肠梗阻亦应想到本病。G可见十二指肠框分布异常,小肠集中于右侧腹部,作钡剂灌肠,见到盲肠和升结肠位于上腹部或中腹部,即可确诊。3、治疗:确诊后应尽早施行手术。术前做电解质测定,补液以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和酸中毒,胃肠减压,必要时输血或血浆。一鲅现血便怀疑中肠扭转,应边纠正休克边急诊手术探查。

作者:原丽科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阅读量: 3806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问答

更多>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医院

更多>
签约专家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 推荐专家
曹振杰副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小儿普外科

视频 | 文章 | 回复

个人简介: 曹振杰,男,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小儿普外科,副主任医师,硕士。毕业于郑州大学医学院(原河南医科大学)儿科系,并获小儿外科硕士研究生学位。2012年研修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附属首都儿科研究所,擅长小儿肠套叠、小儿肠梗阻、小儿肠炎、小儿胃炎、小儿消化不良、小儿消化性溃疡、小儿便秘、小儿疝气等小儿普外科疾病的诊治。 展开
个人擅长: 小儿肠套叠、小儿肠梗阻、小儿肠炎、小儿胃炎、小儿消化不良、小儿消化性溃疡、小儿便秘、小儿疝气等小儿普外科... 展开
立即免费咨询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