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会导致宝宝黄疸吗

2023-11-07 10:30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母乳会导致宝宝黄疸,而且可能导致黄疸延迟消退、黄疸程度较高,达到病理性黄疸的程度。

母乳导致宝宝黄疸的原因是母乳中含有一种叫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酶,此种酶能把应该在肠道结合的胆红素从大便中排出来,此种胆红素能再分解,分解后再变化成能吸收到体内的胆红素,体内的胆红素就从肠道又吸收到血液里,此过程称为肠肝循环

此种酶就能把已经需要排到肠道的胆红素再分解、吸收,增加肠肝循环,使体内胆红素增高,或者胆红素本来已经下降了后来又升高,这就是母乳性黄疸的发生机制。此种酶随着乳汁的分泌增多,酶的活性逐渐降低、减少、消失。

此种酶还会随肠道细菌的建立等等发生变化,肠道正常菌群建立后,细菌也能把酶灭活,也能减轻黄疸。所以母乳可以导致宝宝黄疸,称为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的原因是母乳里头含有一种特殊的成分使肠肝循环增加导致,母乳性黄疸能自然缓解,所以临床上一般不用特殊处理。

分享:

42

相关推荐

什么是母乳性黄疸

"对于什么是母乳性黄疸问题,实际上母乳性黄疸分为两个类型,第一类一般是见于生后1周之内的孩子,并且是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一般叫做早发性母乳性黄疸,也叫做母乳喂养相关性黄疸。这一类母乳性黄疸的发病机理主要是因为孩子没有吃够奶,也就是没有充足的能量摄入,孩子的喂养频率和哺乳量都比较少。这个时候就会引起孩子肠蠕动减少,大量的胎便或者说粪便积聚在孩子的肠道里没法排出,肝肠循环增加,有很多的胆红素从肠道内重新吸收回到孩子体内,导致孩子出现比较严重的黄疸。除此之外还有一类叫晚发性母乳性黄疸,也就是平时常常说的真正意义上的母乳性黄疸,这一类黄疸多数发生在出生1周以上的纯母乳喂养的正常新生儿。它的发病机理推测是母乳中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含量比较高,可以导致孩子肠道内的胆红素重吸收后被增加,从而导致孩子出现黄疸。对于母乳性黄疸来说,大部分母乳性黄疸不会特别高,所以对孩子影响也不大。而且母乳性黄疸因为它的形成原因是吃母乳,所以实际上只要不停母乳,孩子可能就会一直黄,这个黄对孩子并没有太大影响,所以如果确认是母乳性黄疸,一般不需要做特别处理,只要观察和等待,等到孩子生后2-3个月自行消退就可以了。当然如果孩子母乳性黄疸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比如说已经到20-25mg\/dL以上,这个时候孩子仍然可能会有胆红素脑病的风险,也需要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处理,比如说要注意停母乳或者是积极的蓝光照射等等,以避免孩子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语音时长02:11''

张晓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2020/04/13收听(77797)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406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