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男孩患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及时手术除后患

2022-08-11 18:12阅读:

手机浏览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儿在1岁体检时发现有心脏杂音,B超检查结果显示患儿存在室间隔缺损,但因并未出现不适症状,家长未给予重视。再次复查时,结果显示症状并未出现好转,随即赶忙来到我院就诊,通过给予患儿相关专项检查,最终诊断为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给予患儿手术治疗以及术后的对症药物治疗后,目前患儿病情已经稳定。


【基本信息】男、2岁

【疾病类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就诊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就诊时间】2022年1月

【治疗方案】手术治疗(心室间隔缺损封堵术)+药物治疗(头孢呋辛酯干混悬剂、阿司匹林肠溶片)+补液治疗(氯化钠注射液)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5天,门诊随诊半年

【治疗效果】患者病情已经稳定


一、初次面诊

家长诉患儿在1岁进行体检时发现有心脏杂音,同时X线检查结果显示患儿心脏增大,心脏彩超示室间隔缺损,但因患儿并未出现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多汗、易疲劳等症状,所以未给予重视。随后通过再次复查心脏彩超,结果显示患儿的室间隔缺损并未出现好转,由于担心患儿的身体健康,因此带患儿到我院门诊进行就诊。

通过给予患儿进行相关检查,可见结果显示患儿生命体征较平稳,对患儿行超声心动图,可见胸骨左缘第4-5肋间可闻及收缩期杂音,行心导管造影检查,可见膜部存在破口。根据患儿的各项检查结果以及患儿的临床表现,最终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中的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jpg


二、治疗经过

告知患儿家长并进行充分沟通后,同时行介入封堵治疗。给予患者完善相关检查,包括血常规、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检测、凝血功能等结果均未见异常,排除手术禁忌证后送至介入导管室,在麻醉下行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手术顺利结束后,给予头孢呋辛酯干混悬剂预防感染,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抗血小板聚集,以及适当应用氯化钠注射液进行补液治疗,患儿术后无发热,精神状况良好,随即办理出院。


三、治疗效果

手术结束后给予患儿复查血常规、心电图等结果显示均未见异常情况,复查心脏彩超封堵器位置正常,心室水平并未出现显著残余分流,同时患儿心功能未出现明显异常。住院治疗第5天,患儿无发烧,同时术口清洁、干燥、无渗出,且无其他不适,达到出院标准,准许出院休养。术后半年家长带患儿到门诊复查,未见心率、心律异常,同时精神状况、食欲、睡眠等情况较为良好,提示患儿病情以及得到治愈。


四、注意事项

看到患者症状逐渐减轻,我由衷感到欣慰,但仍需提醒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几点:

1、嘱咐家长降低患儿饮食中的食盐摄入量,防止心脏负荷增加,建议多食用富含高蛋白的食物,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2、治疗期间患儿需尽量避免出现感冒以及上呼吸道感染,同时避免不必要的外伤。如果发生炎症,需及时控制感染,以避免引起心脏功能不全;

3、提醒家长,患儿做完室间隔缺损手术后3个月内不能够进行剧烈运动,出现异常需及时就医,避免家长盲目进行治疗。


五、个人感悟

该病例中患儿所患的膜周部缺损,是室间隔缺损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目前治疗室间隔缺损的方法主要有保守治疗、介入手术、外科手术,而该患儿因为符合介入治疗的适应证,所以选择的是介入治疗。总而言之,针对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即便经过治疗,日常中依旧需要注意饮食的合理搭配,同时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并仅能进行适当运动,以尽量减少心脏的负担。

分享:

70

相关推荐

01:49

新生儿室间隔膜周部缺损3mm严重吗

李奇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2021/04/02播放(97501)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0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