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问诊限时0元
电话问诊360元/10分钟
视频问诊暂未开通
预约挂号80元/次
明天有号简介:陈爱琴,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擅长顽固性失眠、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妄想症、幻听幻视幻觉、神经衰弱、双相情感障碍、强迫症、精神障碍、躁狂症、恐惧症、癔症、躯体化障碍、神经官能症、植物神经紊乱、头痛头晕、睡眠障碍、心理障碍、青少年儿童心理咨询、躁郁症等精神、心理疾病的诊疗。为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常委、中国康复医学会精神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高校心理危机干预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专家,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知名专家,197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即北京医科大学),40年多来一直工作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从事精神卫生医、教、研工作,曾任病房主任、科主任多年。多次应邀出席世界性的精神科专业学术交流会,相关科研成果和学术论文在国内外同行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凭借对精神心理疾病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类型,制定针对性、个性化、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使很多患者得以康复。
擅长:顽固性失眠、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妄想症、幻听幻视幻觉、神经衰弱、双相情感障碍、强迫症、精神障碍、躁狂症、恐惧症、癔症、躯体化障碍、神经官能症、植物神经紊乱、头痛头晕、睡眠障碍、心理障碍、青少年儿童心理咨询、躁郁症等精神、心理疾病的诊疗。
医生信息来自医院官网和互联网搜索结果纠错
陈爱琴医生的预约挂号
- 本出诊医院平台无号,请通过医院官方渠道挂号。
- 支持到院看诊
4-28周一上午,4-28周一下午,4-29周二上午,4-29周二下午,4-30周三上午,4-30周三下午,5-1周四下午,5-2周五上午,5-2周五下午,5-3周六上午,5-3周六下午,5-4周日上午,5-4周日下午,5-5周一上午,5-5周一下午,5-6周二上午,5-6周二下午,5-7周三上午,5-7周三下午,5-8周四下午,5-9周五上午,5-9周五下午,5-10周六上午,5-10周六下午,5-11周日上午,5-11周日下午,5-12周一上午,5-12周一下午,5-13周二上午,5-13周二下午,5-14周三上午,5-14周三下午,5-15周四下午,5-16周五上午,5-16周五下午,5-17周六上午,5-17周六下午,5-18周日上午,5-18周日下午明天有号去挂号80元/次
陈爱琴医生的科普内容
- 全部贡献
- 视频59期
- 文章350篇
长期情绪压抑会得什么病
长期情绪压抑可能会给身体和心理带来诸多疾病,如焦虑症、神经衰弱、抑郁症、睡眠障碍、内分泌系统疾病等。
1、焦虑症:
长期的郁闷生气压抑会使人精神始终处于紧张、不安的状态,导致焦虑症,出现过度担忧、坐立不安、心慌、手抖等症状。
2、神经衰弱:
长期的不良情绪会导致大脑神经活动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引发神经衰弱,出现精神易兴奋、脑力易疲劳、失眠、健忘、头痛等症状。
3、抑郁症:
长期处于负面情绪中,大脑神经递质如血清素、多巴胺等会失衡,容易引发抑郁症,表现为持续的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和愉悦感、自责自罪、睡眠和食欲紊乱等。
4、睡眠障碍:
长期情绪压抑会使大脑处于紧张、兴奋状态,难以放松,从而导致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等睡眠障碍问题,长期的睡眠不足又会进一步影响身体和心理健康,形成恶性循环。
5、内分泌系统疾病:
长期郁闷生气压抑会干扰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例如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可能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不利于血糖的稳定,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对女性而言,还可能导致月经不调、乳腺增生等问题。
负面情绪会使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压升高,长期可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增加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几率。同时,情绪波动还可能引发心律失常。
长期情绪压抑的调节方法
找亲朋好友倾诉,将内心的烦恼和压抑说出来,获取理解和支持。也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式,把情绪和想法记录下来,梳理自己的感受。
进行深呼吸、冥想、瑜伽等放松练习,帮助身体和大脑进入放松状态,缓解紧张情绪。泡热水澡、听轻音乐等也能让身心得到舒缓。投入到自己喜欢的活动中,如绘画、阅读、看电影等,转移注意力,让自己从压抑情绪中解脱出来。
适度运动,如跑步、打球等,促使身体分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改善情绪状态。调整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合理饮食,维持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转,有助于提升心理韧性。
1569
77
03月31
治疗厌食症最好的方法
厌食症的治疗是一个综合的过程,由于存在个体差异,并没有最好的方法,需从医学、心理和营养等多方面进行干预,常见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营养支持治疗、心理治疗。
1、药物治疗:
可使用一些抗抑郁、抗焦虑药物,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缓解因情绪问题导致的食欲不振。对于存在胃肠道功能紊乱的患者,可应用调节胃肠道功能的药物,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
2、营养支持治疗:
由专业的营养师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营养评估,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饮食习惯、能量需求等,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身体状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逐渐增加食物摄入量,保证营养均衡。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等情况,通过静脉输液等方式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水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对于严重营养不良的患者,可能需要采用鼻饲或胃肠造瘘等方式进行营养支持,保证身体获得足够的能量和营养。
3、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认识和改变对食物、体重、身材等方面的错误认知,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和行为。通过设定合理的饮食目标,逐步增加食物摄入量,同时改变患者对进食的恐惧和焦虑情绪。
家庭治疗:对于青少年厌食症患者,家庭治疗尤为重要。通过改善家庭关系,解决家庭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冲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饮食行为,鼓励家庭成员给予患者支持和鼓励。
此外,还要探索患者潜意识中的心理冲突和情感问题,帮助患者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背后的原因,处理早期的心理创伤,从而改善心理状态,促进食欲的恢复。
厌食症的症状
饮食行为方面刻意限制食物摄入量,对食物极度挑剔,只选择少量特定食物进食,甚至完全拒绝某些食物类别。过度关注食物热量、成分等信息,严格计算卡路里,即使身体已发出饥饿信号,仍坚持限制饮食。
体重明显下降,低于正常体重范围,身体出现消瘦、皮肤干燥、毛发枯黄等情况,女性还可能出现闭经,身体免疫力下降,易生病。对自己的身材和体重有扭曲认知,即使已经很瘦,仍觉得自己肥胖,有强烈的减肥欲望。同时,可能伴有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对与饮食、体重相关的话题极为敏感、抵触。
800
48
偏执性人格障碍属于什么障碍
偏执性人格障碍属于人格障碍中的一种特定类型,而人格障碍又归属于精神障碍范畴。在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11)和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等权威的精神疾病分类系统中,人格障碍都被列为独立的一大类精神障碍,偏执性人格障碍是其中的一个亚型。它与其他类型的人格障碍,如分裂样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等,共同构成了人格障碍这一精神障碍类别。
偏执性人格障碍患者存在持久的、过度的猜疑和偏执观念。他们常常毫无根据地怀疑他人对自己有恶意、企图伤害自己或欺骗自己,对周围人的言行举止过度敏感,会从一些普通的事件中解读出威胁或恶意。
情感反应往往与偏执性人格障碍患者的猜疑和偏执观念相伴随,容易产生愤怒、敌意等情绪。当他们认为自己受到威胁或不公正对待时,会迅速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且这种情绪可能难以控制和调节。
由于其认知和情感方面的特点,偏执性人格障碍患者的行为表现也会出现相应的异常。他们可能会对他人采取防御或攻击的行为方式,以保护自己免受想象中的威胁。例如,可能会对他人进行无端的指责、质问,或者采取回避、孤立他人等行为。
偏执性人格障碍会给患者的人际交往、工作学习以及家庭生活等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严重影响其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偏执性人格障碍的症状表现
1、多疑敏感:
对他人的行为和言语过度警觉,总是毫无根据地怀疑别人在欺骗、伤害或利用自己,即使面对他人的善意也会持怀疑态度。
2、固执己见:
坚持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很难被他人说服,即使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自己错误,也依然固执地认为自己是对的,不愿改变。
3、记仇报复:
对他人的批评、轻视或伤害耿耿于怀,长期记仇,会不断在脑海中回想这些事情,并可能会寻找机会进行报复,以“捍卫”自己的尊严。
4、嫉妒心强:
对他人的成功、成就或优势感到嫉妒和不满,认为他人的成功是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的,常常贬低他人的成就。
1286
28
伤心过度会导致身体哪些问题
伤心过度会给身体带来不良影响,可能出现的问题有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应激相关障碍、躯体形式障碍等。如果发现自己或身边的人长期处于过度伤心的状态且身体出现了不适症状,应及时寻求专业的帮助,如心理咨询师或医生的支持和治疗。
1、焦虑障碍:
过度伤心可能引发焦虑情绪,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下,可能发展为焦虑障碍。患者会出现过度担忧、紧张不安、心慌、呼吸急促、出汗等症状,对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明显影响。例如,因亲人离世而伤心过度的人,可能会开始担心自己或其他亲人的安全,出现反复检查门锁、频繁给亲人打电话确认情况等行为。
2、抑郁障碍:
伤心过度是抑郁障碍的重要诱发因素之一。患者可能会出现持续的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和愉悦感、自责自罪、睡眠障碍、食欲改变、乏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自杀观念和行为。比如,在经历重大挫折或情感创伤后,有些人会长期沉浸在悲伤中,逐渐对以往喜欢的活动都提不起劲,觉得生活没有意义。
3、应激相关障碍:
如果伤心过度是由强烈的应激事件引起,可能会导致急性应激障碍或创伤后应激障碍。急性应激障碍通常在事件发生后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表现为意识模糊、定向障碍、行为紊乱等。创伤后应激障碍则可能在创伤事件后延迟出现,患者会反复回忆起创伤场景,出现噩梦、回避与创伤相关的事物,同时伴有情绪不稳定、易激惹等症状。
4、躯体形式障碍:
长期伤心过度还可能通过心理-生理机制引发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会出现各种身体不适症状,如头痛、腹痛、背痛、乏力等,但经过医学检查却无法发现明显的器质性病变。这些症状往往与心理压力和情绪状态密切相关,是心理问题通过身体表现出来的一种方式。
此外,伤心过度会影响睡眠质量,导致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等睡眠障碍问题。长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又会进一步影响身体和心理健康,形成恶性循环,加重精神方面的不适。
伤心过度的调节方法
可以找信任的人倾诉,将内心的痛苦和委屈说出来,获得情感支持和建议。也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式,把伤心的事情和感受记录下来,释放情绪。还能通过大哭一场来宣泄负面情绪,让身体和心理得到一定程度的放松。
进行深呼吸、冥想或瑜伽等放松练习,帮助平静身心,缓解紧张情绪。听轻松欢快的音乐,转移注意力,舒缓悲伤的心情。泡热水澡、做按摩等也能让身体放松,减轻心理压力。投入到自己喜欢的活动中,如绘画、阅读、运动等,暂时忘却烦恼,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让心情逐渐好转。
989
59
03月26
长时间没有性生活会有什么危害
长时间没有性生活对男女的影响有所不同,可能会在生理和心理方面产生一些危害,如生殖系统问题、内分泌失调、焦虑与抑郁、自信心下降等。
1、对男性的影响:
生殖系统问题:长期没有性生活,男性的精液可能会在生殖道内积聚,导致前列腺液和精液的排出不畅,容易引发前列腺炎、精囊炎等疾病。此外,性器官长期缺乏充血和兴奋,可能会导致阴茎海绵体的血液循环减少,影响阴茎的勃起功能。
激素水平失衡:性生活可以促进男性体内雄激素的分泌,长期缺乏性生活可能会使雄激素分泌减少,进而影响男性的性欲、肌肉力量、骨骼密度等,还可能导致情绪波动、疲劳等症状。
精子质量下降:如果长期没有性生活,精子在附睾内停留时间过长,可能会出现老化、活力降低等情况,影响精子的质量,对生育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焦虑和抑郁:性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长期没有性生活可能会使男性产生心理压力,感到焦虑、抑郁、烦躁不安等,影响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自信心下降:性生活的缺乏可能会让男性对自己的性能力产生怀疑,进而影响自信心,在人际交往和工作中可能会表现出退缩、自卑等情绪。
亲密关系问题:性生活是夫妻之间重要的情感交流方式,长期没有性生活可能会影响夫妻之间的亲密感和感情,导致关系出现裂痕,甚至引发婚姻危机。
2、对女性的影响:
生殖系统健康问题:女性的阴道具有自净功能,正常的性生活可以促进阴道分泌物的排出,维持阴道的酸碱平衡,预防阴道炎、宫颈炎等疾病。长期没有性生活,阴道的自净能力可能会下降,容易滋生细菌,增加感染的风险。此外,缺乏性生活还可能导致阴道黏膜变薄、弹性降低,在绝经后更容易出现阴道干涩、性交疼痛等问题。
内分泌失调:性生活可以刺激女性体内雌激素等激素的分泌,长期没有性生活可能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出现月经不调、皮肤变差、乳房胀痛等症状,还可能增加患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等疾病的风险。
盆底肌肉功能下降:性生活过程中,盆底肌肉会参与其中并得到锻炼。长期没有性生活,盆底肌肉缺乏锻炼,可能会导致肌肉松弛,增加尿失禁、子宫脱垂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几率。
情绪问题:女性可能会因为长期没有性生活而感到压抑、沮丧、孤独,情绪容易波动,甚至可能出现失眠、头痛等症状,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此外,在亲密关系中,性生活的缺失可能会让女性感到不被爱、不被重视,从而引发与伴侣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影响家庭和谐。
长时间没有性生活的调节方法
树立正确观念,认识到性生活并非生活的唯一重要部分,减少因缺乏性生活产生的焦虑和压力,保持积极心态。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放松技巧,缓解紧张情绪,让身心处于更平和的状态,避免因情绪问题加重对无性生活的不适。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合理饮食,适当增加富含营养的食物摄入,维持身体的良好状态和激素平衡。适度运动,如跑步、游泳等,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素质,还可释放内啡肽,提升心情和性活力。
可以通过阅读、学习性知识,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和性需求,也可进行自我按摩等自我探索,提升自我亲密感。
1141
64
害怕坐飞机怎么办
害怕坐飞机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可能源于对高空的恐惧、对飞行安全的担忧等原因,可以从出行前、飞行中两个阶段采取相应措施来缓解这种恐惧。
1、出行前:
了解飞行知识:很多时候,恐惧源于未知。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观看科普视频或向飞行员、空乘人员咨询等方式,了解飞机的构造、飞行原理、安全性能以及航空公司的安全措施等知识。当你对飞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知道飞机是一种非常安全的交通工具,就会增加对飞行的信心,减少恐惧。
提前准备:可以准备一些有助于放松的物品,如喜欢的音乐、书籍、减压玩具等。如果担心飞行过程中出现耳部不适,还可以准备口香糖或耳塞。
进行放松训练:在出发前的一段时间里,每天进行一些放松训练,如深呼吸训练、渐进性肌肉松弛训练、冥想等。深呼吸训练可以帮助你在感到紧张时迅速调整呼吸,放松身体;渐进性肌肉松弛训练则通过依次紧绷和放松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来达到全身放松的效果;冥想能帮助你集中注意力,排除杂念,减轻焦虑情绪。
药物辅助:如果恐惧程度较严重,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在乘机前服用适量的抗焦虑药物。
2、飞行中:
选择合适座位:在预订机票时,尽量选择靠窗或靠近机翼的座位。靠窗的座位可以让你看到窗外的景色,增加对周围环境的掌控感;靠近机翼的座位相对比较平稳,颠簸感较小,能让你感觉更安全。
转移注意力:在飞行过程中,可以通过听音乐、看电影、阅读书籍、与邻座聊天等方式转移注意力,减少对飞行的关注。也可以做一些简单的伸展运动,放松身体肌肉,缓解紧张情绪。
使用放松技巧:当感到恐惧或紧张时,运用之前训练过的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放松技巧来调整状态。比如,慢慢地吸气,使腹部膨胀,然后慢慢地呼气,重复几次,让自己的呼吸变得平稳而有节奏。
如果在飞行过程中恐惧情绪难以缓解,可以向空乘人员寻求帮助。他们经过专业培训,有丰富的经验,会耐心地倾听你的感受,给予你安慰和支持,提供一些应对恐惧的建议和方法。
害怕坐飞机的原因
许多人在高处会产生恐惧和不安,飞机在高空飞行,离地面数千米,这种高度会让恐高的人极度不适,引发害怕心理。媒体对飞行事故的报道会给一些人留下深刻印象,即使事故概率极低,仍会使他们担心飞行安全,一想到坐飞机就焦虑。
飞机客舱空间相对狭小封闭,部分有幽闭恐惧症的人会感到压抑、呼吸困难,从而害怕坐飞机。飞机飞行中会遇到气流等导致颠簸,内耳平衡器官敏感的人易晕机,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使他们对飞行产生恐惧。
1035
14
女人生气会引起哪些疾病
女人生气可能会引发或加重多种疾病,如焦虑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神经衰弱、躯体形式障碍等。如果发现自己身体出现了不适症状,应及时寻求专业的帮助,如心理咨询师或医生的支持和治疗。
1、焦虑症:
长期频繁生气会使女性处于紧张、不安的情绪状态,大脑的应激系统持续激活,导致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这可能引发焦虑症,表现为过度担忧、坐立不安、心慌、呼吸急促、出汗等症状,对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2、抑郁症:
生气时身体会分泌如皮质醇等应激激素,长期处于这种应激状态下,神经递质系统失衡,特别是血清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水平下降,会影响大脑的情绪调节功能。女性可能因此出现持续的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和愉悦感、自责自罪、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等抑郁症症状。
3、双相情感障碍:
经常生气可能促使女性情绪波动加剧,在生气等负面情绪与正常情绪之间频繁转换,增加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风险。双相情感障碍表现为抑郁发作和躁狂发作交替出现,躁狂发作时会有情绪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睡眠需求减少等症状。
4、神经衰弱:
生气会使大脑长期处于兴奋状态,难以进入放松和休息模式,导致神经功能失调。女性可能出现精神易兴奋、脑力易疲劳的症状,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失眠、头痛等神经衰弱的表现。
5、躯体形式障碍:
生气等不良情绪会通过心理-生理机制影响身体,使女性出现各种身体不适症状,如头痛、腹痛、背痛、乏力等,但医学检查却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进而可能发展为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往往过度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反复就医,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此外,生气时,脑血管收缩和舒张功能紊乱,可能引发头痛,常见的有紧张性头痛和偏头痛。头痛可能表现为头部双侧的紧箍样疼痛或单侧的搏动性疼痛,严重时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女人生气时的调节方法
找闺蜜、家人等信任的人,将生气的原因和内心感受毫无保留地说出来,在交流中释放负面情绪,同时也可能从对方那里获得新的看法和建议。还可以通过写日记详细记录让自己生气的事情和当时的情绪,梳理事情的来龙去脉和自己的想法,这有助于更清晰地认识情绪,从而更好地应对。
可以进行瑜伽、慢跑等有氧运动,促使身体分泌内啡肽,帮助改善心情,减轻生气带来的紧张感。另外还可尝试深呼吸,深吸气5秒钟,然后缓慢呼气5秒钟,重复几次,让身体和情绪在一呼一吸间逐渐平静下来。
1117
17
癔症是什么
癔症在精神科领域较为常见,是一种复杂的精神障碍,常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诸多困扰,癔症并非单一因素导致,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与内在机制。
1、主要原因:
血管压迫:随着年龄增长,颅内血管可能发生硬化、扭曲,常见如小脑上动脉等血管,当压迫到三叉神经根部时,会干扰神经纤维的正常功能。神经纤维外包裹的髓鞘如同电线的绝缘层,血管压迫致使髓鞘受损,神经电信号传导出现紊乱,从而引发三叉神经痛。
神经炎症:病毒感染是引发神经炎症的重要因素。例如带状疱疹病毒,一旦感染三叉神经,会在神经内大量繁殖,引发炎症反应,使得神经纤维的敏感性大幅提高,轻微刺激就可能触发疼痛信号。自身免疫性疾病,像多发性硬化症,免疫系统会错误地攻击三叉神经,导致神经炎症,进而引发三叉神经痛。
2、症状表现:
三叉神经痛的疼痛极为剧烈,患者常形容为电击样、刀割样、撕裂样或针刺样,疼痛突发突止,毫无预兆,疼痛程度往往让患者难以忍受,甚至因疼痛而出现面部扭曲、表情痛苦等。
疼痛严格局限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域。三叉神经分为眼支、上颌支和下颌支。眼支疼痛区域在额部、眼眶周围;上颌支疼痛位于面颊部、上唇、上颌牙齿等部位,下颌支疼痛则出现在下颌、下唇、下颌牙齿等区域。多数患者仅单支受累,少数情况下可累及两支或三支。
3、治疗措施:
药物治疗:药物是三叉神经痛的一线治疗手段。通过调节神经的兴奋性,减少异常疼痛信号的传导,从而缓解疼痛。药物治疗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调整剂量和用药方案。部分患者对药物反应良好,疼痛能得到有效控制。但长期用药可能存在一些副作用,需密切关注。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无法耐受药物副作用的患者,手术是重要选择。微血管减压术是常用术式,通过将压迫三叉神经的血管与神经分离,并垫开,解除血管压迫,恢复神经正常功能,有效率较高。还有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等,但这类手术可能会导致面部感觉减退等并发症,手术前需充分评估。
若发现身边有人出现疑似癔症的表现,应及时寻求专业精神科医生的帮助,以便准确诊断和治疗。在复查时,要如实向医生反馈患者的日常表现和症状情况,以便医生做出准确判断。一般建议按照医生规定的时间间隔,如每月或每季度进行复查。
癔症患者的日常护理建议
心理支持:
家属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耐心倾听患者的感受和诉求。当患者出现情绪波动或症状发作时,不要指责或表现出不耐烦,而是要以温和、理解的态度对待。可以多与患者交流,鼓励患者表达内心的想法,帮助其缓解心理压力。
避免不良暗示:
无论是家属还是周围的人,都要避免给患者不良的心理暗示。不要在患者面前提及可能诱发症状的事件或话题,也不要过分关注患者的症状表现,以免强化患者的心理暗示。
规律生活:
帮助患者建立规律的生活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定时起床、睡觉和进餐,合理安排日常活动。规律的生活有助于稳定患者的情绪,增强身体抵抗力,对病情恢复有益。
1469
72
加载中
*医生信息源自医院官网或医生本人提供。平台更新信息存在时效限制,信息可能出现更新不及时。
陈爱琴医生名片
微信扫一扫
手机看科普问医生

同科室医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