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血栓性外痔

本词条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国家卫计委肝胆肠研究中心 彭健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血栓性外痔是外痔的一种,可以是血栓导致静脉阻塞,血液淤积形成肿块,也可以是静脉发生破裂,血液渗到皮下,凝结成血栓而形成肿块,常表现为突然发病,通常在急性期比较痛,典型症状为肛门疼痛,有异物感,大便带血。手术可以治愈,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久坐、蹲厕过久、熬夜劳累、长期辛辣饮食等易导致复发。

就诊科室
肛肠外科、普外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Thrombosed External Hemorrhoid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贫血、肛周脓肿
治疗周期
3~7天
临床症状

疼痛、肛门外肿物、便血

好发人群
长期辛辣饮食者、便秘者、不注意肛门清洁者
常用药物
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阿司匹林、硝苯地平软膏
常用检查
肛门视诊、肛门指检
病因

血栓性外痔是由于血液在肛缘皮下形成圆形或卵圆形血块,在便秘、排便用力过猛、咳嗽、过度疲劳或局部静脉炎症使肛缘静脉破裂时发病,多见于喜食辛辣、油腻食物者以及不注意肛门清洁、肛门卫生环境差者。

主要病因
  • 由于肛周静脉炎而导致静脉内血栓形成,血栓堵塞血管,肛门血液回流受阻,局部血液淤积形成血肿。

  • 由于肛缘静脉受损发生破裂,血液渗透到周围组织,在肛周皮下形成血肿。

诱发因素

饮食习惯

长期食用辛辣、油腻食物可导致腹泻或便秘,尤其便秘时出现大便干结、用力排便的情况,更容易导致静脉破裂而诱发血栓性外痔。

生活习惯

久坐、蹲厕过久可导致肛门内持续高压影响局部血液回流,熬夜、劳累可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大便性质、排便频率发生改变也会增加患病概率。

饮酒

过量饮酒可直接刺激肛门和直肠,使痣静脉丛充血,影响血液回流。

其他因素

怀孕期间由于腹内压增高,肛周静脉回流阻力增加,并且在怀孕期间孕妇常伴有大便困难,当形成用力排便的习惯后,将增加血栓性外痔出现的概率。

流行病学

目前尚无对发病率的较大量统计数字可供参考。

好发人群

喜食辛辣、油腻食物者

辛辣油腻食物可导致腹泻或便秘,尤其便秘时出现大便发干、排便用力会使肛门压力增加,导致血液回流受阻,长期以往易引起血栓性外痔。

不注意肛门清洁、肛门卫生环境差者

肛门卫生环境差易导致滋生细菌,发生炎症。

由于学习工作要求久坐、熬夜劳累者

久坐易引起肛门静脉曲张,熬夜劳累者免疫力降低,长时间会长痔疮。

症状

血栓性外痔主要表现在排便后或者运动后有异物排出,同时伴有剧烈疼痛。发病部位肿胀且呈暗紫色,不及时治疗容易导致贫血、肛周脓肿。

典型症状

疼痛

血栓性外痔常表现为剧烈疼痛,难以缓解。

肛门外肿物

血栓性外痔患者均有肛门外肿物,呈暗紫色,圆形或椭圆形,可在肿物上摸到大小不一的硬结。

便血

如果痔块糜烂、破溃者可出现大便带血的情况。

其他症状

若没能及时处理,肛门受到分泌物的影响,可出现瘙痒等肛周湿疹症状。

并发症

贫血

长时间便血可导致不停程度的贫血,甚至休克,危及生命。

肛周脓肿

痔坏死、感染严重时可引起肛周脓肿,甚至全身感染。

结缔组织外痔

血栓性外痔如果反复发作,引起结缔组织增生,导致结缔组织外痔。

就医

血栓性外痔患者在排便或运动后,肛门突出暗紫色肿块,疼痛剧烈时及时就医,首选肛肠科。化验便常规和潜血,进行肛门视诊、指诊和肛门镜的检查,与直肠息肉和直肠脱垂鉴别,从而明确诊断。

就医指征

用力排便或提取重物后感觉肛门处剧烈疼痛,有明显异物感,并且可在肛门外摸到一个圆形或椭圆形肿块时,建议及时就医,医生将结合患者的相关病史、症状、辅助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判断。

就诊科室

患者优先考虑肛肠外就诊,在基层医院也可以选择普外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现在主要有什么症状?(如疼痛、大便带血等症状)

  • 是否存在肿物,存在多长时间了?

  • 以前有过类似情况.?

  •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 平时饮食是否规律,是否喜欢吃辛辣食物?

  • 是什么职业呢?

需要做的检查

体格检查

肛门视诊

就医后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视诊,主要观察内容包括肿块的颜色、大小、形状、有无渗血等。

直肠指诊

医生戴橡胶手套后,在石蜡油等润滑剂作用下将手指伸入患者肛门进行触摸,用以排除或判断是否合并内痔脱垂、直肠肛管肿瘤等。

实验室检查

大小便常规检查

包括粪便常规及尿液常规,其主要目的在于排除尿路感染、急慢性肠炎等疾病。

血液检查

包括血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凝血功能检查、梅毒艾滋血清学检查等,帮助判断患者是否合并性传播疾病,评估患者整体身体情况是否适合手术治疗。

诊断标准
  • 肛门周围突然出现剧痛性肿块,影响行走与排便,一般4~7日后血栓逐渐吸收、机化,症状缓解。

  • 肛门部视诊可见一紫色外覆皮肤的肿块,位于齿状线下,占痔的一部分,有压痛,呈球形。

鉴别诊断

内痔嵌顿

肛门内部痔疮的痔核脱出、嵌顿,肿物表面常因感染而有分泌物,甚至糜烂,可通过肛门直肠检查、超声检查于血栓性外痔鉴别。

直肠息肉

与血栓性外痔都可表现为肛门外肿物,从临床症状和体征可以鉴别,直肠息肉一般无剧烈疼痛,呈圆形,实质性、有蒂、可活动。

直肠脱垂

脱出物呈环形或螺旋状,表面光滑,没有静脉曲张,一般不出血,一般肛门镜或者肠镜可以鉴别。

治疗

血栓性外痔治疗周期为3~7天,症状轻者可以用药物治疗,症状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不显著者,选用外痔剥离术,术后服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治疗周期
本病需要治疗3~7天左右。
药物治疗

内服

对于疼痛较明显者,可适当服用消炎止痛药物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或者是阿司匹林,对伴有感染的血栓性外痔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生素。

外敷

硝苯地平软膏对于急性血栓性外痔有较好的消肿、止痛之效。

熏洗

选用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效的中药煎水煮沸,先熏后洗。

手术治疗

急性期血栓性外痔通常需要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血栓剥离切除术及改良血栓剥离切除术,其手术风险较低,患者痛苦小,恢复快。

血栓剥离切除术

将发生血栓及其周围异常扩张的血管全部剥离切除,可以较快地缓解患者的症状,治疗效果好,恢复时间为2周左右。

改良血栓剥离切除术

在血栓剥离切除术的基础上,切除部分相应组织,该手术较血栓剥离术创伤稍大,在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的同时,具有较低的复发率,恢复时间为2周左右。

中医治疗

内治法

中医内治法以消法为主,根据辨证治疗血栓性外痔主要有清热凉血疏风、清热燥湿消肿、行气活血化瘀、补中益气固脱等方法。

外治法

中医外治法主要包括熏洗法、外敷法等,将中药煎水熏洗或直接外敷于肿块处,对缓解疼痛、消除肿块有良好的效果。

其他治疗

血栓抽吸术

利用一次性注射器在肿块处进行抽吸,将血凝块抽出后配合中药坐浴进行治疗。

预后

血栓性外痔通过手术治疗后可获得治愈,不影响自然寿命。

能否治愈

血栓性外痔通过手术治疗后可获得治愈。

能活多久

血栓性外痔的患者经过及时、积极的治疗后,一般不影响寿命。

后遗症

血栓性外痔的患者一般无后遗症。

复诊

血栓性外痔的患者治愈后,一般不需要复查。

饮食

血栓性外痔常因患者长期食用辛辣、油腻食物所致的腹泻或便秘,尤其便秘时出现大便干结、用力排便的情况引起,应尽量调整饮食习惯,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饮食调理
  • 忌食用辛辣食物,如辣椒等。

  • 宜吃易消化食物。

护理

血栓性外痔患者日常要注意积极进行适当的鱼洞,避免久坐、久站、久蹲、熬夜以及用力排便。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本病患者治疗期间要注意预防肛门湿疹。

日常护理
  • 保持健康体重,适当的体育运动。

  • 避免久坐、久站、久蹲。

  • 避免熬夜、劳累。

  • 避免用力排便。

特殊注意事项

若血栓性外痔未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或治疗,可能会引发瘙痒等肛门湿疹等症状,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预防。

预防

血栓性外痔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结构和注意肛门清洁的方式进行预防。

早期筛查

血栓性外痔通常突然发病,无法进行有效的早期筛查。

预防措施

调整生活方式

避免久坐、久站、久蹲,避免熬夜劳累,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

调整饮食结构

避免过度摄入辛辣食物,多食入新鲜水果蔬菜。

注意肛门清洁

便后清洗肛门。

参考文献

[1]赵玉沛.中华医学百科全书:普通外科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7:667-669.

[2]吴肇汉,秦新裕,丁强.实用外科学:上册(第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582-585.

[3]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外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404-406.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