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脊髓炎

本词条由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 赵秀鹤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脊髓炎是由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炎性过程引起的脊髓损害,有很多种病因,其中炎性脱髓鞘和病毒直接感染是最常见的2种病因。脊髓炎可损害脊髓的不同部位,症状可轻可重,运动、感觉、自主神经等均可出现异常。一般经过积极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较好。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急诊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myelitis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痉挛性轻截瘫
治疗周期
根据具体病因进行调整
临床症状

运动障碍、感觉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好发人群
青壮年
常用药物
甲基泼尼松龙、甲钴胺
常用检查
核磁共振、周围血象检查、脑脊液检查、电生理检查
疾病分类

按炎症涉及部位分类

  • 脊髓前角灰质炎:病变选择性侵犯脊髓灰质。

  • 横贯性脊髓炎:病变侵犯几个脊髓节段所有组织。

  • 上升性脊髓炎:病变从脊髓下部迅速上升,常累及延髓。

  • 播散性脊髓炎:表现为多个节段的多发散在病灶。

  • 脊膜脊髓炎:脊膜和脊髓均受累。

  • 脊膜脊神经根炎:脊膜和脊神经根均受累。

按病因分类

  • 感染后和预防接种后脊髓炎。

  • 感染性脊髓炎:如病毒性、细菌或螺旋体性脊髓炎(如梅毒螺旋体、结核杆菌所致的脊髓炎)、真菌性脊髓炎、寄生虫性脊髓炎如弓形虫。

  • 原因不明的脊髓炎。

按起病形式分类可分为

急性(1周内病情达高峰),亚急性(2~6周)和慢性(超过6周)脊髓炎。

病因

脊髓炎多发生在感染之后,病毒、细菌及寄生虫等病原体侵袭后形成局部的感染和神经损伤,并诱发周围炎症从而引起相应临床症状;此外自身免疫病、疫苗接种、创伤等也是该疾病重要的病因。

主要病因

病毒

肠道病毒(柯萨奇A、B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带状疱疹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狂犬病病毒、日本脑炎B病毒及亲人类T淋巴细胞瘤毒I型(HTLV-I )。

细菌、真菌、寄生虫

如支原体、莱姆病、化脓性脊髓炎、结核、梅毒和结节病等。

非感染性

感染后或疫苗接种后脊髓炎、多发性硬化、亚急性坏死性脊髓炎、狼疮或其他血管炎性脊髓病、伴癌性脊髓病等。

诱发因素

感染及自身免疫异常

约半数脊髓炎患者发病前有上呼吸道、胃肠道病毒感染的症状,如感冒、腹泻等,然而,目前的研究表明,脊髓炎可能为病毒感染后诱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而不是感染的直接作用所致。

疫苗接种

部分脊髓炎患者在疫苗接种后发病,可能与疫苗接种引起的异常免疫应答有关。疫苗接种引起脊髓炎的几率极低,其引起的异常免疫应答反应与个体自身因素有关,所以绝大部分人疫苗接种是安全的。

流行病学

脊髓炎的发病率很低,以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最常见,每年每百万人中有1~4例新发病例,影响各个年龄段的人,以青壮年居多。

好发人群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青壮年居多。

症状

脊髓炎的典型临床症状是以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若不积极及时接受正规的治疗,脊髓的损伤和炎症可会加重和扩散,会遗留后遗症甚至瘫痪。

典型症状

感觉障碍

病变节段以下所有的深浅感觉均丧失,在感觉消失的上缘可有一感觉过敏区或束带样异常,随着病情的恢复,感觉平面逐步下降,但感觉的恢复较运动慢,也不明显。有些患者发病后感觉和运动症状逐渐上升,甚至影响到延髓,称为上升性脊髓炎。

运动障碍

  • 急性起病,迅速进展,早期为脊髓休克,表现为四肢瘫或双下肢弛缓性瘫痪、肌张力低下、腱反射消失、病理征阴性,患者常主诉不能完成某些动作,如上肢无力表现不能牢固持物,举臂无力和扣衣困难。

  • 下肢无力表现足尖拖地,上下楼和起坐困难等。脊髓休克期可持续3~4周。

  • 脊髓休克期过后,肌力从远端开始恢复,损伤节段以下锥体束征阳性,肌张力及腱反射逐渐恢复,患者常主诉易疲劳,行走时两下肢僵硬或行动笨拙。脊髓严重损伤时,常导致屈肌张力增高。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尿便功能障碍,表现为尿潴留、膀胱充盈过度,可有充盈性尿失禁;大便失禁或便秘。病变水平以下皮肤干燥,无汗,指甲松脆。

并发症

痉挛性轻截瘫

瘫痪程度较轻,肌张力增高,感觉症状少,多进行性进展,可见于病毒感染。

就医

当患者出现急性发作的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时需就诊于神经内科,做血液学、脑脊液和核磁共振等检查,需要与脊髓肿瘤、格林-巴利综合征、视神经脊髓炎等疾病进行鉴别。

就医指征

有感染史,出现深浅感觉消失、大小便潴留、尿失禁、肌张力低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就诊科室
  • 建议患者优先就诊于神经内科。

  • 若患者病情进展迅速且症状危急,可优先选择急诊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 目前有什么症状?(如四肢运动或感觉障碍、大小便失禁等)

  • 有无加重或缓解的因素?

  • 患者之前患有过感染类的疾病吗?

  • 是急性起病还是缓慢进展?症状持续了多久?

  • 既往有无类似症状?

  • 家族有误类似病史?

需要做的检查

体格检查

可以通过基本的触诊和四肢的检查判断患者的四肢运动情况、感觉和疼痛情况,以及能够对疾病有初步的定位诊断。

血液学检查

可通过白细胞、红细胞沉降率、免疫球蛋白A、抗核抗体等指标,判断感染情况以及自身免疫病的患病情况。

脑脊液检查

通过直接检查脑脊液,有助于判断脊髓内部的感染情况。

电生理检查

包括视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肌电图等,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并一定程度可以作为疗效和判断预后的依据。

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对于脊髓有很好的成像效果,可以明确病变的部位和性质。

诊断标准

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以及检查结果有助于确诊:

  • 发病前有感染性疾病病史或预防接种史,有进展性的脊髓型感觉、运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 提示脊髓炎症的表现:脑脊液淋巴细胞增高、IgG合成率升高;如果初期无上述表现,可在第2~7天复查MRI及腰穿。

  • 影像学检查,主要为核磁共振,可明确显示脊髓炎的病变并可与其他脊髓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脊髓肿瘤

可压迫脊髓引起运动感觉障碍,严重者出现脊髓横断综合征。但多数病例病情进展较缓慢,脊髓休克多不明显,脑脊液蛋白常明显升高,易见髓腔梗阻。脊髓造影、CT等检查可明确鉴别。

椎管内髓外占位性病变

局部血肿、肿瘤、脓肿等均可压迫脊髓,而引起与脊髓炎类似的临床表现。但根性痛较明显,易见脊柱异常弯曲,症状体征多明显不对称或可伴有原发病的表现,如硬膜外脓肿的高热等,影像学检查可与之鉴别。

格林-巴利综合征

运动障碍与脊髓炎急性期呈脊髓休克时的表现相似,但感觉障碍相对较轻且短暂,尿潴留多不明显,常无痛觉过敏带。脑脊液细胞数正常,1~2周后出现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视神经脊髓炎

属于脱髓鞘疾病,除有横贯性脊髓炎的症状外,还有视力下降或VEP异常,视神经病变可出现在脊髓症状之前、同时或之后,影像学检查可与之鉴别。

治疗

脊髓炎应尽早治疗,去除病因,根据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式,同时早期康复训练对预后也十分重要。

治疗周期
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一般治疗
  • 高颈段脊髓炎有呼吸困难者应及时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选用有效抗生素来控制感染,必要时气管切开行人工辅助呼吸。

  • 排尿障碍者应保留无菌导尿管,每4~6小时放开引流管1次。当膀胱功能恢复,残余尿量少于100ml时不再导尿,以防膀胱挛缩,体积缩小。

  • 保持皮肤清洁,按时翻身、拍背吸痰,易受压部位加用气垫或软垫以防发生压疮。皮肤发红部位可用10%酒精或温水轻揉,并涂以3.5%安息香酊,有溃疡形成者应及时换药,应用压疮贴膜。

药物治疗

甲基泼尼松龙

对病因难以明确,推测可能是病毒感染或感染后脊髓炎者,临床可予经验性的激素治疗,但是否能改变临床病程目前还难以断定。治疗方法也不统一,可采用大剂量皮质激素短程治疗,如甲基泼尼松龙。

对症处理

发生呼吸或泌尿道感染者,可使用抗生素、B族维生素等,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也可应用。

手术治疗

本病通常无需手术治疗。

其他治疗

康复治疗

主要目的是促进肌力恢复,防止肢体痉挛及关节挛缩。早期应将患肢置于功能位,进行被动活动,按摩等。肌力部分恢复时,应鼓励患者主动运动,积极锻炼,针灸、理疗有助于康复。

预后

急性脊髓炎为单相病程,预后取决于病变的程度及合并症的情况。累及脊髓节段长且弥散者,完全性截瘫6个月后肌电图仍为失神经改变,预后较差。若无严重合并症,通常3~6个月基本可恢复生活自理。

能否治愈

经过正规的治疗后能治愈。上升性脊髓炎预后差,可在短期内死于呼吸循环衰竭。合并压疮、肺内感染或泌尿系统感染可影响恢复,遗留后遗症或死于合并症。

能活多久

经积极治疗并及时康复训练,本病一般不影响寿命。

后遗症

患者若未及时治疗,可能会出现肌紧张下降、瘫痪等后遗症。

复诊

在接受治疗后,3~6个月需要到医院复查一次,主要进行体格检查、抽血化验。核磁共振复查以0.5~1年一次为宜。

饮食
饮食调理

脊髓炎患者的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为主,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日常多补充鸡蛋、鱼肉、牛奶等食物,以增强体质。

护理

脊髓炎患者应注意合理用药,患者自身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开始进行康复治疗,以帮助瘫痪肢体的恢复。

日常护理

合理用药

遵照医嘱,定时、定量规律口服药物,用药期间应遵医嘱定期复查肝功能、肾功能,服药期间如出现发热、皮疹、恶心、呕吐等症状,需尽早停药,并及时就医。

生活管理

调节饮食,加强营养,给予充分的维生素增强机体免疫力;每周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例如游泳、慢跑等同时应避免脊柱外伤。

瘫痪护理

瘫痪肢体保持功能位,经常按摩和活动瘫痪肢体,以防治关节挛缩。勤翻身、拍背,保持皮肤干燥、清洁。

特殊注意事项

大小便护理

有大小便失禁的患者应勤换尿布,保持会阴部洁净。尿潴留患者应无菌导尿,留置尿管,并用封闭式集尿袋定期放尿以及定期更换导尿管和导尿袋。

预防
预防措施

脊髓炎的发病多与细菌、真菌、病毒等感染有关,预防应注意保持清洁卫生,预防发生感染。日常注意加强营养和运动,改善体质。

参考文献

[1]吴江,贾建平.神经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15:153-154.

[2]贾建平,陈生弟.神经病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321-32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