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睾丸萎缩

本词条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泌尿外科 祖雄兵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睾丸萎缩是遗传因素影响,或某些疾病损伤睾丸,致使睾丸发育不良的病症。有先天性和继发性之分,先天性较少见,可见于某些遗传性疾病、染色体异常、先天性畸形等;后天性较多见,如睾丸外伤、扭转、炎症、肿瘤以及放射线照射、流行性腮腺炎及脑垂体病变等均可引起睾丸萎缩。

就诊科室
泌尿外科、男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orchiatrophy
疾病别称
子萎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少精症、无精症、不育
治疗周期
短期持续性治疗
临床症状

睾丸缩小、性欲低下

好发人群
老年男性、有睾丸疾病者
常用药物
甲基睾丸素
常用检查
睾丸活检、B超检查
病因

睾丸萎缩主要病因是生理性衰退、发育异常、感染、外伤等,好发于老年男性及有睾丸疾病者,长期饮酒也有可能诱发睾丸萎缩。

主要病因

生理衰退

是睾丸萎缩的常见病因,男性随年龄的增长,可以促进睾丸的发育和成熟的雄激素分泌不足,由于雄激素的缺乏会导致睾丸功能下降以及睾丸缩小。

发育异常

部分患者出生睾丸就是一大一小,差别很大,属于先天性发育异常。人体胚胎发育过程中发生异常会造成睾丸下降不全或隐睾,也会使患侧睾丸发育不全,从而造成一侧或双侧睾丸过小。

感染

青春期以后,如果患有腮腺炎很容易并发睾丸炎,使睾丸肿大、疼痛,腮腺炎病毒可以破坏睾丸内曲细精管上皮细胞,使睾丸丧失生精的功能,最终引起睾丸萎缩。正常人因睾丸血运正常,且有血睾屏障,对感染有较强的抵抗力,故出现睾丸萎缩的比例不高,泌尿系感染患者在早期炎症控制后,由于纤维化及曲细精管的损害可引起睾丸萎缩。

附睾炎

附睾炎使睾丸血运障碍是造成睾丸萎缩的主要原因。由于供应睾丸的血管经过精索,附睾炎使睾丸增粗变厚,其外膜顺应性差,压迫供应睾丸的动静脉,造成睾丸缺血甚至坏死,而由于患处神经也相应受损,丧失了对局部代谢的调节作用,导致患处实质细胞体积变小,数量减少,引起睾丸萎缩。

损伤

睾丸如果受到外力的损伤,可造成睾丸出血或梗阻,造成睾丸血液供应不足,导致萎缩,严重者可致睾丸丧失功能。

手术

腹股疝修补术可能会致睾丸损伤,手术中可能会伤及精索血管,造成睾丸缺血萎缩。

精索静脉曲张

精索静脉血流淤滞,阴囊温度比常人高,严重者也可致睾丸萎缩。

诱发因素

由于长期饮酒,导致体内激素水平失去平衡,容易导致睾丸损伤而患病。

流行病学

各年龄段的人均有可能会患此病,大多数患者是由于感染或外伤导致,少数患者是先天性发育异常。青春期以后的患者患腮腺炎约20%伴发睾丸炎,大约70%是单侧的,其中50%病人出现某种程度睾丸萎缩。

好发人群

老年男性

老年男性朋友随着年龄的增长,睾丸功能下降,分泌的激素减少,易患本病。

有睾丸疾病者

睾丸病变者,如睾丸炎症、睾丸扭转者易患本病。

症状

睾丸萎缩的主要症状是睾丸缩小、体毛稀少、性欲低下、发热等,有时部分患者还会有睾丸疼痛、恶心、呕吐的症状,还有可能并发无精症或少精症。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病情发展会导致患者不育。

典型症状

睾丸缩小

患者表现为一侧或双侧睾丸缩小、质软。

体毛稀少

患者常伴有阴毛稀少的表现,如胡须稀少、阴毛稀少甚至无阴毛。

性欲低下

是最主要的症状,患者表现为性功能障碍、性欲低下、阴茎无法保持勃起。

发热

合并炎症的患者还会出现发热,一般不会高于38℃。

其他症状

疼痛

伴有炎症的患者常表现为持续性疼痛,还会出现发热。

恶心、呕吐

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想吐但吐不出来。

并发症

少精症

睾丸萎缩合并睾丸炎可致睾丸实质广泛破坏,从而引起睾丸生精功能下降或丧失。24%~39%的少精症是由精索静脉曲张引起的。

无精症

睾丸萎缩引起生精功能障碍,睾丸生精过程的激素缺乏,可导致无法产生精子。

不育

病情发展,患者精子减少、质量差,逐渐丧失生殖功能,导致男性不育。

就医

当男性出现睾丸缩小或睾丸发育异常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通过查体、超声结果可对本病诊断,但要注意与无睾症进行鉴别。

就医指征
  • 无论是否为高危人群,当出现一侧或双侧睾丸缩小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 青春期出现睾丸生长发育异常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诊科室

当患者表现出睾丸缩小、体毛稀少、性欲低下、发热等症状,应考虑到泌尿外科进行就诊。如有专业的男科,也可去男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目前有什么症状?(是否有睾丸缩小、性欲低下等症状)

  • 是否有其他不适?

  • 是否患有其他泌尿系疾病?

  • 外阴部是否受过外伤?

  • 最近应用过什么药物?

需要做的检查

体格检查

通过触诊,测量患者睾丸的大小。正常成年男子的两侧睾丸体积大致相同,只是右侧睾丸略大于左侧。中国成年人的睾丸长为4~5cm,宽为2~3cm,重量约在10~15g之间,即15~25号。临床上常以小于12号者诊断为睾丸萎缩。除了测量睾丸的体积大小外,还必须注意睾丸的质地,如睾丸质地变软,表明受损程度较重。

B超检查

萎缩睾丸形态缩小,内部回声低而失去原来正常细密光点,彩色血流消失。通过B超检查确定患病原因,检测睾丸血流情况。

激素水平测定

通过血液检查监测激素含量,判断睾丸功能。

睾丸活检

穿刺针经过阴囊刺入到睾丸里面,利用抽吸针管来提取少许的睾丸组织,睾丸活检会造成一定的损伤,确定原发性萎缩不必活检。通过穿刺取一部分睾丸组织进行组织检查,能直接判断睾丸发生障碍的程度,确定睾丸原发疾病。

诊断标准
  • 患者出现睾丸缩小、性欲低下等表现。

  • 既往有睾丸病变史可有助于诊断其原发疾病。

  • 通过查体,睾丸小于12号,判断为睾丸萎缩。

  • 超声结果示睾丸形态缩小,彩色血流消失。

综上所述,医生根据患者典型的睾丸缩小、性欲低下等表现,通过查体,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可有助于诊断本病,活检、超声结果来确定睾丸萎缩的原发病。

鉴别诊断

无睾症

无睾症与睾丸萎缩均有睾丸发育异常的表现。无睾症是一种先天性睾丸病变,是指单纯性睾丸缺如,常伴有附睾、输精管缺如。睾丸萎缩可能是先天造成,也有可能是后天因素导致,而附睾、输精管无症状。可通过查体、询问病史鉴别两疾病。

治疗

睾丸萎缩的治疗在于治疗原发病。药物治疗常用激素类药物,如甲基睾丸素等,抗感染类药物,如左氧氟沙星等。手术治疗适用于睾丸严重缺血、睾丸癌患者等。可通过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方法去除病因,通常1~3个月可恢复睾丸功能。

治疗周期
睾丸萎缩一般需要短期持续性治疗。
药物治疗

甲基睾丸素

睾丸萎缩患者睾丸功能下降,导致其分泌的雄激素不足,无法促进睾丸的发育和成熟。甲基睾丸素属于性激素类药物,可以用于补充体内缺乏的雄激素。

抗感染药物

感染引起的睾丸萎缩或睾丸萎缩伴有睾丸炎症发生时,应用抗感染药物。感染的致病菌不同,应用的药物种类不同,如泌尿系感染应用头孢菌素、左氧氟沙星,如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则使用利巴韦林。

手术治疗

睾丸切除术

如已明确睾丸萎缩、功能丧失,应该考虑手术切除。一侧睾丸萎缩会引起对侧睾丸交感性睾丸炎,影响对侧睾丸的功能。适用于睾丸严重缺血、睾丸癌患者,切除因缺血而严重受损的睾丸。

预后

睾丸萎缩一般不会影响患者寿命,通常治疗后可以痊愈,但生理性或先天性萎缩的患者难以完全痊愈,只能通过积极治疗提高生活质量。出院后3~6个月后复查一次超声检查,检测睾丸恢复情况。

能否治愈

睾丸萎缩轻症者经过治疗可以痊愈,但生理性衰退和先天性发育异常难以痊愈。

能活多久

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

复诊

出院后3~6个月到门诊复查一次,通过超声检查检测睾丸的血流情况,判断患者恢复情况。

饮食
饮食调理

此病无特殊饮食调理,营养丰富、均衡即可。

护理

手术治疗睾丸萎缩的患者要注意手术部位的伤口愈合情况,避免感染。发热患者要遵医嘱及时给予降温措施。药物治疗的患者要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服药和停药。另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外阴部的清洁。

日常护理
  • 患者要注意外阴部卫生,勤洗澡,勤换内裤,做好个人清洁工作。同房时也要做好防护措施,以防有传染病的传播。

  • 患者避免穿过紧或不透气的内裤,这样会使阴囊处于潮湿或高温的环境中,长期如此也会损害睾丸。

病情监测
  • 手术患者术后注意观察手术伤口的愈合情况,不要过早沾水,保持伤口干燥与清洁,以防手术伤口感染。

  • 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尤其是发热患者体温的变化。温度过高的患者应遵医嘱及时给予降温措施,用温热毛巾擦拭身体进行物理降温。

特殊注意事项
  • 使用激素类药物后会发生不良反应,如肝脏受损、口腔黏膜溃疡等,应及时就诊。

  • 抗感染类药物要严格遵医嘱使用,不可滥用抗生素。

  • 发生一侧睾丸萎缩后要及时治疗,以防出现双侧病变。

预防

生理性或先天性导致的睾丸萎缩,暂时无有效的预防方案,病理性睾丸萎缩的预防在于积极防治原发病的发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早期筛查

有睾丸病变者可定期到医院进行超声检查,有效预防本病发生。

预防措施
  • 青春期后的腮腺炎患者容易合并发生睾丸炎,病情发展导致睾丸萎缩,因此要防治原发病的发生,一旦发生腮腺炎要积极治疗,防止病情继续发展。

  • 日常生活中,尽量少吃脂肪含量比较高的食物,如肥肉,大量的脂肪进入到人体以后,会干扰睾丸激素的生成。

  • 长期饮酒可能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紊乱,诱发本病,尽量避免饮酒,保持体内的激素水平处于平衡状态。

参考文献

[1]吴肇汉,秦新裕,丁强.实用外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1801,1942.

[2]吴新娟.外科护理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607-610.

[3]吴阶平泌尿外科学[M].第1版.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947-1950.

[4]孙自学.男科病诊疗与康复[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8:321-326.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