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肺性脑病

本词条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孟婕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肺性脑病是由慢性胸肺疾病伴有呼吸衰竭,出现缺氧与二氧化碳(CO2)潴留而引起以精神及神经系统症候群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综合征。突出表现为严重呼吸性酸中毒、自主呼吸减弱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精神神经症状。本病病死率越高,临床上必须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神经内科、急诊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疾病别称
肺心脑综合征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心力衰竭、肝功能减退、休克、上消化道出血
治疗周期
短期治疗
临床症状

头痛、意识障碍、震颤抽搐、狂躁

好发人群
肺部既往病变者、电解质紊乱者、吸烟者
常用药物
氨溴索、甘露醇、地塞米松
常用检查
血气分析、脑电图、血常规、脑脊液检查、体感诱发电位检查
疾病分类

兴奋型

患者多烦躁不安,伴有呕吐、幻听、言语混乱的症状,甚至部分患者出现抽搐、肌肉震颤、视乳头水肿、癫痫等症状。

抑制型

患者多表情淡漠、精神萎靡不振、嗜睡,可逐渐发展为昏睡、浅昏迷、深昏迷等。

不定型

此类患者可交替不定地出现兴奋和抑制症状。

病因

引起肺性脑病的确切机制还不完全清楚,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二氧化碳潴留、缺氧、肝肾功能障碍等。

主要病因

二氧化碳潴留(高碳酸血症)

二氧化碳是强有力的脑血管扩张剂,可引起脑血流量增加、颅内压增高、间质性脑水肿。临床可相继出现头昏、头痛、定向力差、血压升高、球结膜水肿、视乳头水肿等症状。PaCO2明显增加后,可通过直接抑制大脑皮层,产生意识障碍。

缺氧(低氧血症)

严格而言,肺性脑病主要为二氧化碳潴留所致,但由于肺性脑病患者常合并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尤其在接受治疗以前。因此,在分析肺性脑病的发病机制时,就很难排除缺氧对意识状况的影响。

肝肾功能障碍

继发于低氧血症之后,肝肾功能障碍所致的去氨作用障碍(肝合成尿素功能下降和肾分泌氨作用障碍),血氨升高,在肺脑发病中占一定地位。另外,当二氧化碳潴留致细胞内酸中毒时,NH3为嗜酸性,当细胞内酸中毒,NH3易于进入细胞内,可使血氨潴留,但血氨并不一定升高,机制不详。

酸碱平衡失调

最常见有两种类型。呼吸性酸中毒临床表现以皮层抑制型多见;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多见于经治疗后,如利尿、补碱、吸氧、激素等,对患者的主要危害在于代谢性碱中毒所致的pH上升。

水、电解质紊乱

肺性脑病治疗过程中的脱水、利尿、激素应用,加之患者长期饮食障碍,很容易导致低钠、低钾、低氯、低钙。其中低钠可以引起患者表情淡漠、倦怠、反应性差、全身乏力,甚至嗜睡、昏迷、抽搐;低钾和低氯很容易造成碱中毒,并发精神症状。

诱发因素

急性肺部感染

急性肺部感染时分泌的炎性渗出物堵塞支气管,肺通气功能受到影响。血氧分压下降、二氧化碳潴留,严重时可引起呼吸衰竭,诱发脑组织损害。

呼吸道阻塞

机械阻塞、肿瘤阻塞、异物阻塞、平滑肌痉挛阻塞等都可能影响肺通气、换气功能,造成二氧化碳潴留。

用药不当

若慢性肺功能衰竭患者过度服用了镇静剂、吗啡类制剂、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等,都可诱发肺性脑病的发生。

二氧化碳排出过快

又称为二氧化碳排出过快综合征,常见于应用大剂量呼吸兴奋剂及人工呼吸后。引起的原理不清,可能因二氧化碳排出过快,脑血管收缩,血流量下降,加重脑缺氧。

流行病学

肺性脑病临床病死率较高,为30%~40%,属于危重病,目前国内暂无肺性脑病的发病的相关流行学数据。

好发人群

肺部既往病变者

患有肺部疾病的患者因长期肺通气、换气障碍可导致低氧血症,脑循环供血受到影响,引起脑缺氧,出现神经精神症状。

电解质紊乱者

患者水代谢紊乱或代谢性酸中毒时,线粒体被大量的氢离子破坏,释放出各种水解酶,造成细胞坏死和自溶,引起脑水肿。同时pH值下降时,血管舒缩功能紊乱,影响心排出量,加重脑组织的破坏。

吸烟者

吸烟是诱发各类呼吸系统疾病加重的明确因素。

症状

肺性脑病的患者早期就有记忆力减退、定向力减退、头痛、失眠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逐渐出现狂躁不安、嗜睡、昏睡、阵发性的肌肉震颤等典型症状,除此之外,部分患者还表现为性格的改变、产生幻觉、胸闷气短等。

典型症状

神经精神系统症状

根据临床神经精神系统的表现特征不同,可分为3种类型。

抑制型

此种类型意识障碍依据程度分为嗜睡、浅昏迷、昏迷。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表情淡漠、记忆力减退、头昏或头痛、动作欠灵活等;晚期则发展为嗜睡、谵语,甚至昏迷。抑制型出现在酸中毒的患者中多,病死率相对低,为36%。

兴奋型

表现为谵妄、多语、躁动、动作离奇或重复动作,如抓空、搔头、打人、幻觉、失定向力、迫害妄想、失语等等。因狂躁、语无伦次,有时被误认为精神分裂症。兴奋型肺性脑病在合并碱中毒时多见,病死率高,约为80%。

混合型

明显的意识障碍和兴奋症状,甚至精神错乱交替出现,病死率约为50%。这类患者中,医源性因素诱发的多见,可能与治疗方案不够恰当有关。

运动性精神症状

  • 面部及肢体肌肉颤动、肢体抽搐、癫痫样发作、牙关紧闭、颈强直、肌张力增加、面瘫、二便失禁或潴留、腱反射消失或亢进、踝阵挛、各种病理反射阳性等。

  • 颅内压升高症状,肺性脑病患者也可以出现颅内压升高的症状和体征,如剧烈头痛、呕吐、血压升高等,但多数患者这类症状和体征并不明显。

眼部征象

  • 球结合膜充血,水肿,往往是二氧化碳潴留的眼部主要表现,可能与二氧化碳潴留使脑血管扩张、脑血流增加和颅内压升高、静脉回流障碍等因素有关。

  • 瞳孔改变,多以瞳孔缩小最为常见,是肺性脑病的早期表现,一旦出现瞳孔忽大忽小或两侧瞳孔不对称,多提示有脑水肿并发脑疝形成的可能。

  • 眼底改变,观察眼底,可能发现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眼底视网膜静脉曲张、视神经乳头水肿,甚至眼底出血等。

并发症

心力衰竭

肺性脑病患者因血管收缩功能紊乱而影响心排出量,甚至出现心力衰竭,临床上以右侧心力衰竭多见,进一步加重了脑、肾、肝等重要脏器淤血,病情进一步恶化。

肝功能减退

体内大量二氧化碳潴留可影响血管收缩功能,出现右侧心力衰竭,导致肝脾瘀血性肿大、肝功能减退。

肾功能减退

肺性脑病时,心排出量减少,肾血管痉挛,血流灌注不足,肾脏淤血,出现肾功能减退,诱发或者加重代谢性酸中毒。

上消化道出血

二氧化碳的大量潴留可导致高碳酸血症,从而促进胃酸的分泌,降低胃黏膜细胞的抗酸能力,再加上肝脏、脾脏、胃等器官的瘀血,容易出现胃溃疡以及胃出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体内二氧化碳潴留、缺氧状态下,毛细血管痉挛、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液浓缩,血流缓慢,微血栓形成,容易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休克

可出现各种类型的休克,如因肺部感染可导致感染性休克,因消化道出血可导致出血性休克,因心力衰竭可导致心源性休克。

就医

肺性脑病的患者通常有既往肺部疾病史,突发的性格、精神状态的改变时需要就医,进行血气分析、脑脊液检查、脑电图检查等,进行诊断肺性脑病,并注意与缺氧性脑病等进行鉴别。

就医指征
  • 既往有肺部疾病者突然出现失眠、表情淡漠、记忆力下降的情况下,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 患者出现昏睡、昏迷、血压急剧下降、休克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就诊科室
  • 优先考虑去呼吸内科。

  • 出现浅昏迷、深昏迷症状、肌肉震颤去神经内科。

  • 出现休克症状去急诊科。

医生询问病情
  • 有肺部相关既往病史吗?

  • 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异常的?

  • 患者的症状和刚开始有无变化?

  • 患者最近有无私自用药?

  • 之前有就医进行治疗过吗?

需要做的检查

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显示红细胞增多、血红蛋白增多。

血气分析检查

血气分析显示二氧化碳分压增高、标准碳酸氢盐(SB)以及剩余碱(BE)的含量增加,二氧化碳结合力增高,血液pH值降低。PCO2>70mmHg,pH常<7.25。

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检查可见颅内压增高,红细胞增多。

诱发电位检查

可进行听觉相关诱发电位的检查,检查可示P300潜伏期延迟。

脑电图检查

脑电图检查示全脑弥漫性慢波,部分患者表现为阵发性慢波变化。

诊断标准

肺性脑病的诊断标准并不复杂,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基础上,因慢性呼吸功能不全,引起意识障碍等一系列神经精神系统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动脉血气分析提示二氧化碳潴留或伴缺氧,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神经精神系统症状和体征的疾病,肺性脑病就可以确诊。其中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二氧化碳潴留和精神系统症状是诊断肺性脑病的主要依据。

鉴别诊断

缺氧性脑病

缺氧经常是引起意识障碍的主要原因,尤其是脑缺氧,许多原因均可以造成不同程度的脑缺氧,如一氧化碳中毒等。严格地讲,单纯缺氧所致的脑功能障碍,并不属于肺性脑病的范畴。因此,在缺氧的同时,必然造成二氧化碳潴留,且主要病理基础是慢性肺部疾病所致的肺功能不全。

各种电解质紊乱所致的意识障碍

电解质紊乱也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神CT神系统症状,如低钠、低镁、低钾、低氯等。其中低钠综合征的表情淡漠、无言、疲乏无力、神志恍惚,甚至嗜睡、昏迷、抽搐等十分类似于肺性脑病,主要鉴别要点是是否合并高碳酸血症。

治疗

肺性脑病患者的治疗重在积极对症治疗,对各种呼吸道疾病进行治疗,改善呼吸功能。改善二氧化碳潴留的状态,纠正电解质紊乱状态。存在感染的积极进行应用抗生素抗感染,进行对症处理。

治疗周期
肺性脑病需要短期治疗。
一般治疗

给氧疗法(氧疗)

  • 低浓度持续给氧(<40%)是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氧疗的原则,对肺性脑病患者更是如此,应用机械通气时例外。经鼻导管或鼻塞吸氧的吸入氧浓度换算为21+4×氧流量(L/min)= FiO2(%)。肺性脑病虽然以二氧化碳潴留为主要临床特征,缺氧也是主要的临床表现。因此,氧疗是不可缺少的治疗措施。

  • 严重缺氧而不伴或伴轻度CO2潴留时,主要因弥散功能障碍或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情况下,可给予高浓度氧吸入,如合并突发性自发性气胸、肺不张等。

  • 临床最常用的给氧途径是经鼻导管或鼻塞给氧,其次是面罩给氧,最有效的给氧途径是气管内给氧,如气管插管或切开后射流给氧或机械通气给氧。

药物治疗

抗感染

原则

一旦感染加重,主张大剂量应用抗生素,以求尽快控制感染,缩短病程。这类患者由于感染严重,机体抗病能力也差,往往单用一种抗生素很难奏效,一般主张联合用药,将作用于不同杀菌和抑菌环节的抗生素联合应用,多能取得较好疗效。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妥,且24h内均匀给药,如每8~12h静脉注射,以维持有效血液浓度。

抗生素选择

一般应以病原学检查为依据,但由于病原学检查的周期长,这类患者的病情重,容不得等待,发病初期只能在积极进行病原学检查的同时,先凭经验选择1~2种抗生素,待病原学检查结果出来后,再结合临床酌情调整。2种或2种以上抗生素联合应用时,应兼顾不同类型或作用机制的抗生素合理搭配。如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氯霉素、头孢类+氨基糖苷类、头孢类+喹诺酮等。

祛痰

使痰液稀释,易于咳出,也是排痰的方法之一,一般可选用药物或雾化吸入。使痰液稀释的药物有氧化铵、必嗽平、沐舒坦等;雾化吸入,尤其是超声雾化吸入对痰液稀释和排痰十分有效。有时为加强超声雾化吸入的痰液稀释和排痰效果,还可在吸人的生理盐水中加入a-糜蛋白酶;也有加入适当抗生素,如庆大霉素等,有时能获得较好的抗感染效果。

解痉

解除支气管痉挛也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主要手段,常用的方法是药物,如茶碱类、β2受体激动剂、糖皮质激素等。

呼吸兴奋剂应用

呼吸兴奋剂可直接或间接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幅度增加,增加通气量,改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是治疗肺性脑病,纠正或控制二氧化碳潴留的首选方法。常选用尼可刹米、洛贝林、二甲弗林等。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糖皮质激素有抗炎、抗过敏、抗休克和间接解除支气管痉挛的作用,能改善肺通气功能,纠正缺氧,降低细胞膜的通透性,减轻脑水肿作用。长期慢性缺氧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糖皮质激素可代替其作用。

镇静剂的应用

对肺性脑病患者的谵安、狂躁不安和精神症状,在排除代谢性碱中毒后,应着重改善肺泡通气,避免用能加重呼吸抑制的镇静剂,如吗啡、哌替啶、巴比妥类药物、氯丙嗪等,必要时可用东莨菪碱肌注,或地西泮肌注。亦可用中成药醒脑静注射液(安宫牛黄注射液)肌注。

脑细胞代谢与保护剂的应用

如细胞色素C、辅酶A、ATP、胞磷胆碱脑活素、纳洛酮等。

手术治疗

氧分压急剧下降,机体严重供氧不足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行气管切开术。

其他治疗

呼吸机治疗

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中,肺性脑病是应用机械通气最多的病例。这类患者应用呼吸机最大的顾虑是呼吸机依赖。因此,一般首选呼吸兴奋剂和病因治疗,只有当二氧化碳潴留和意识障碍无法缓解或进行性加重时,才考虑应用机械通气。机械通气能迅速纠正二氧化碳潴留,改善患者的意识状况,避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对患者其他脏器造成的危害,也为肺部感染的控制赢得时间,是十分有效的急救和治疗措施。

物理疗法

翻身、拍背、叩捶、鼓励主动咳嗽和咳痰是最基本和最简便易行的排痰的方法,无论对清醒或非清醒的患者均应如此。

预后

病情较轻的肺性脑病患者经积极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预后较好,病情严重的肺性脑病患者的病死率较高,其病死率为40.6%~67.2%。

能否治愈

该病不能治愈。

能活多久

该病轻症患者经治疗后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严重者可致死。

后遗症

脑循环长时间的缺氧可造成脑组织不可逆损害,使患者出现感觉异常、肢体麻木、偏瘫等后遗症。

复诊

肺性脑病患者在出院1月、3月、6月后定期回来复查,复查血气分析,复查脑电图有无异常。

饮食
饮食调理

肺性脑病患者应注意选择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补充足够的营养,并选择易于消化的食物。进食过程中应避免发生误食及呛咳。

护理

肺性脑病患者居住环境应适宜,注意加强口腔、皮肤、气道的护理,以及去除屋内可能造成受伤的物品,避免受伤,避免卧床出现压疮。

日常护理
  • 患者居住的环境应安静舒适,温度适宜,注意按时通风,定期消毒。

  • 注意加强患者的口腔护理,尤其是对于合并有吞咽困难的患者,不注意口腔护理,发生误吸容易加重呼吸道症状。

  • 狂躁不安的患者,出现幻觉、错觉、妄想的患者必要时可以考虑使用约束带,同时注意约束部位皮肤状况,去除屋内尖锐物品。

  • 注意患者的气道护理,时刻保持呼吸道通畅,每两个小时给患者翻身拍背,吸痰处理。对于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注意监测血气,做好管道的清洁与消毒。

  • 长期卧床者可以考虑给予电动气垫床预防压疮。

病情监测
  • 注意监测患者的精神症状、意识变化,肺性脑病患者意识的发展进程与疾病息息相关。注意监测患者意识状态可了解患者病情有无进展恶化,有任何异常应及时报告主治医师。

  • 注意监测患者口唇、甲床皮肤黏膜变化,二氧化碳潴留可能引起发绀,发绀时最先出现变化的就是口唇、甲床、球结膜等粘膜处。可通过监测发绀情况,了解机体缺氧状况。

  • 注意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有无体温骤降、有无脉搏和血压的改变。

心理护理

肺性脑病的患者多有基础疾病,患者病程长,病情反反复复,患者心理负担较大,甚至出现抑郁、厌世、暴躁的情绪。医务工作者以及家属应给予安慰和鼓励,耐心开导他们,打消他们消极悲观的思想,积极争取患者的配合。

特殊注意事项

肺性脑病患者禁用吗啡、哌替啶等呼吸中枢抑制剂,镇静剂也应该尽量避免使用。

预防

肺性脑病多发病于既往肺部疾病的患者,这类患者应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同时可通过加强锻炼来提高机体免疫力,一旦出现肺部疾病的复发应该及时就医,积极治疗。

早期筛查

有肺部既往病史的患者应每年定期体检,检查血气分析有无异常。

预防措施
  • 注意保暖,避免着凉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通过锻炼来增加身体的抵抗力,增强机体免疫力。

  • 有肺部既往病史的患者注意积极治疗原发病。

参考文献

[1]龙黎明,吴瑛主编.内科护理学,第6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116-128.

[2]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内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35-142.

[3]郭沈昌.精神科综合征[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2-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