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耵聍栓塞

本词条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耳鼻咽喉科 黄东海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外耳道软骨部皮肤内的耵聍腺可分泌淡黄色黏稠液体,称为耵聍,俗称“耳屎”、“耳垢”。耵聍在空气中干燥后成薄片状,但有的耵聍状如黏稠的油脂,俗称“油耳”。少量的耵聍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防止灰尘及异物进入内耳道的作用,平时借咀嚼、张口等运动,耵聍可自行脱落排出。但大量耵聍聚集,结痂成团时,会造成外耳道堵塞,称为耵聍栓塞,患者临床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鸣、耳痛,甚至眩晕等症状。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口腔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cerumen impaction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反射性咳嗽
治疗周期
短期治疗
临床症状

耳道瘙痒、耳闷耳痛、听力减退、耳鸣

好发人群
儿童、老人、智力低下伴有认知障碍者
常用药物
5%碳酸氢钠溶液
常用检查
耳部检查、纯音听阈测试、CT检查
疾病分类

耵聍拴塞根据耵聍质地可分为干性耵聍和油性耵聍:

干性耵聍

干性耵聍较干燥,多呈薄片状,可随下颌关节活动、或头部位置的改变自行脱落排出,大多数人属于干性耵聍。

油性耵聍

油性耵聍较黏稠,不易排出,长期积聚及干燥,就会结成团块,影响听力。

病因

耵聍栓塞的原因主要为耵聍分泌过多或排出障碍,如耵聍腺分泌旺盛、油蜡状的耵聍不易排出,外耳道内进入灰尘、小虫等异物与耵聍混合聚积成团,挖耳方法不当,使耳垢堆入外耳道深部,故日久形成栓塞。目前儿童、老人以及智力低下的人好发。

主要病因

耵聍分泌过多

因外耳道炎、湿疹、在粉尘较多的环境中工作、挖耳等使局部受到刺激,使耵聍分泌过多。

耵聍排出受阻

外耳道狭窄、瘢痕、肿瘤、异物存留等均可阻碍耵聍排出。经常挖耳可将耵聍推向外耳道深部,下颌关节运动障碍或耵聍被水浸渍等均影响耵聍的正常排出。

诱发因素
  • 习惯挖耳,反复将小盯瑕推向外耳道深部。

  • 耳毛少而细,易使盯委堆积。

  • 老年性肌肉松弛,下颌关节运动无力及外耳道口塌陷导致盯收滞留在外耳道内。

流行病学

本病暂无权威的流行病学数据。

好发人群

目前儿童、老人以及智力低下伴有认知障碍者是发生耵聍栓塞的好发人群。

症状

耵聍大小、部位不同,症状也不尽相同。外耳道未完全阻塞者多无临床症状,阻塞严重时则会出现耳道瘙痒等症状,部分患者并发听力减退等疾病。

典型症状

耳道瘙痒

耵聍栓塞刺激外耳道壁引起瘙痒。

听力减退

耵聍完全阻塞外耳道,可使听力减退,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传导性听力下降。若遇水膨胀,可致听力骤降,应与特发性突聋鉴别。

耳闷及耳痛

耵聍栓塞后可诱发外耳道皮肤糜烂、肿胀、肉芽形成等,表现为耳部疼痛或闷胀感。

其他症状

若耵聍压迫鼓膜时可引起耳鸣,儿童可出现耳漏症状,表现为耳溢液,内有蜡样黄色分泌物。

并发症

长期慢性咳嗽

当耵聍栓塞刺激外耳道后壁的迷走神经耳支支配区时,通过迷走神经背核、支气管和肺神经丛,可引起反射性咳嗽。

就医

外耳道耵聍未完全栓塞者,多无症状,一般可不做处理;若出现阻塞症状,如听力减退、反射性咳嗽、眩晕、耳鸣等,可及时去医院耳鼻喉科或者五官科就诊。此外,还需注意本病与外耳道胆脂瘤等疾病相鉴别。

就医指征

当患者有耳内闷胀不适、耳道瘙痒、听力下降、耳鸣或不明原因眩晕或头痛时,应及时就医。

就诊科室

多数患者优先到耳鼻喉科、五官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不舒服?

  • 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

  • 有听力下降、耳闷、耳痛等伴随症状?

  • 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那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 治疗情况如何?

  • 有无药物过敏史?

需要做的检查

视诊

医生可借助自然光查看患者外耳道有无耵聍栓塞或肿胀,如果有耵聍栓塞并发感染,还可能出现外耳道皮肤红肿甚至流脓的表现。

耳部检查

可见外耳道内有棕色或黑色盯联团块阻塞,团块与外耳道皮肤之间常无缝隙,触之质硬,不易活动。

纯音听阈测试

可以判断患者病情进展程度,该检查有助于发现患者是否有传导性耳聋的症状。

CT检查

如患者耵聍栓塞部位较深,可能需借助CT检查才能明确栓塞的程度和股室变化。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听力减退、眩晕、耳道瘙痒及闷胀感等临床症状,耳科专科检查可见患者外耳道内有黄色、棕色或黑色的团块及纯音听阈测试时,可发现传导性耳聋,结合这些不难作出诊断。

鉴别诊断

外耳道胆脂瘤

外耳道胆脂瘤是由于外耳道角化上皮细胞脱落过快,并在外耳道堆积、聚集所致。患者常有外耳道皮肤炎症病史,且有外耳道影扩大,患者耳道内可见灰白色囊性物质。而耵聍栓塞患者耳道内有黑色或棕褐色耵聍块,检查未见外耳道影扩大。

粘连性中耳炎

粘连性中耳炎指各种原因导致的中耳传音结构之间及其与鼓室壁纤维化、粘连形成,患者主要有听力减退、耳鸣等症状,偶有眩晕。与本病主要通过外耳道视诊进行鉴别,通过视诊可看出有无耵聍栓塞。

治疗

耳道耵聍栓塞的治疗方法是将耵聍取出,主要有直接取出、耵聍钩取出等办法。本病最常用的药物为耵聍溶解剂,一般本病通过短期治疗即可治愈。

治疗周期
一般的耵聍一次就可以清理干净;质地较硬、难以取出者一般需3~4天以上。
一般治疗

直接取出法

较小或片状者,可活动、位置较浅,未完全阻塞外耳道的耵聍,可通过耳用膝状镊或耳用钳分次取出。

耵聍钩取出法

将耵聍钩沿外耳道后、上壁与耵聍栓之间轻轻伸入外耳道深部,注意避免损伤外耳道及鼓膜,然后轻轻转动耵聍钩钩住耵聍栓,逐渐钩出。

外耳道吸引法

耵聍与外耳道嵌顿紧密,于耳鼻喉科专科门诊,用吸引器将软化的耵聍取出。吸引器力量不宜过大,以免伤及患者鼓膜。

冲洗法

采用上述方法取出困难者可用此法。冲洗前需将耵聍软化,用5%~10%的碳酸氢钠溶液滴耳,待耵聍全部或部分膨化,再冲洗。患者取侧坐位、头向健侧偏斜,紧贴患侧耳垂下方的皮肤置放一弯盘,以盛装冲洗时流出的水液,操作者以左手将患侧耳郭轻轻向后上(小儿向后下)牵引,右手取吸满接近体温的温热生理盐水、接有塑料管的20ml的注射器或橡皮球置于外耳道口,向外耳道的后上壁方向冲洗。冲洗液进入深部并借回流力量将耵聍或异物冲出。如此反复冲洗,直至耵聍或异物冲出为止,最后用干棉签拭净外耳道。

药物治疗

医生可用耵聍溶解剂软化耳道耵聍,将之作为正式治疗前的准备治疗。水、盐水、矿物油、过氧化氢制剂(3%)都可以使用,效果差不多。耳道皮肤干燥的不要使用过氧化氢,其可加剧耵聍蓄积,这类患儿使用油剂,多使用3%~5%的碳酸氢钠滴耳剂。

手术治疗

若耵聍栓塞未并发胆脂瘤、息肉、肿瘤等严重疾病,无需手术治疗。

预后

耵聍取出后,患者一般预后良好,但个别人群易复发。此病可治愈,及时治疗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若有不适,请及时就诊。

能否治愈

耵聍栓塞一般可治愈,只有少部分患者会复发。

能活多久

如发生耵聍栓塞给予及时治疗,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复诊

患者需每周复诊至听力恢复,不适随诊,可复查纯音听阈检查检测听力恢复情况。

饮食
饮食调理

耵聍栓塞与饮食无关,患者正常饮食即可。

护理

耵聍栓塞患者应注意定期检查耳道、清理脱落耵聍,以避免耵聍栓塞。在日常生活中防止耳朵进水,避免用棉签清理耳朵等不良生活习惯。

日常护理
  • 若有外耳道皮肤破损时,患者应保持外耳道干燥,防止继发感染,必要时可以遵医嘱局部应用抗生素溶液。

  • 掌握正确清理耵聍的方法,避免使用棉签等清理外耳道,以免将耵聍推入外耳道深部加重栓塞。

  • 配合医师取耵聍时,注意保持周围环境安全,避免他人撞击,以免伤及外耳道皮肤及鼓膜。

病情监测

在吸引法治疗后,可能会导致皮肤肿胀、破溃,患者需注意是否有耳闷、耳痛等症状,如病情加重,需及时就诊。

特殊注意事项
  • 保持外耳道清洁,如果有耵聍屑使外耳道发痒,可以用棉签将耵聍屑轻轻粘出。

  • 有耵聍栓塞病史的患者在游泳前最好先让医生检查一下,将耵聍取出,以防止耵聍遇水以后膨胀,形成耵聍栓塞。

  • 一旦耵聍引发了外耳道炎症,要积极消炎,并且尽快将耵聍取出,以防止引流不畅,使炎症向内扩散。

  • 洗头或洗澡的时候,外耳道口最好用棉球堵住,以防止污水进入耳内。

预防

针对不同病因引起的耵聍栓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有所预防,避免耵聍栓塞的发生。

预防措施
  • 干性耵聍者应正确掏耳,平时不要经常掏耳朵。

  • 保持运动,颞颌关节运动可以促使耵聍脱落,减少耵聍堆积。

  • 耵聍腺分泌过盛或耵聍排出受阻的病人,应定期清除,防止耵聍堆积成团。

  • 减少诱发因素,减少摄入脂类食品,改掉经常挖耳的不良习惯,积极治疗外耳道炎,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等。

参考文献

[1]黄选兆,汪吉宝,孔维佳.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42-843.

[2]李学佩.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277.

[3]田勇全,韩东一,迟放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15-316.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