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脱肛

本词条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国家卫计委肝胆肠研究中心 彭健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脱肛也叫直肠脱垂,是指直肠黏膜、肛管、直肠和部分乙状结肠下端肠壁或全层,向下移位而脱垂于肛门外的一种慢性疾病,多见于小儿、老人及体弱营养不良的重体力劳动的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脱肛的临床表现为肛内肿物脱垂、肛门失禁、黏液流出及皮肤瘙痒等。脱肛在儿童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可在5岁前自愈,故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成年人完全性直肠脱垂较严重,应以手术治疗为主,总体预后尚可。

就诊科室
肛肠外科、急诊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proctoptosis
疾病别称
直肠脱垂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直肠缺血坏死
治疗周期
短期治疗
临床症状

肛内肿物脱垂、肛门失禁、黏液流出、皮肤瘙痒

好发人群
婴幼儿、老人、体弱营养不良的重体力劳动者
常用药物
苯酚植物油
常用检查
体格检查、直肠指诊、结肠镜检查、肛门直肠压力测定、妇科检查
疾病分类

脱肛可分为以下两型:

  • 不完全性直肠脱垂,直肠黏膜脱垂。

  • 完全性直肠脱垂,直肠全层脱垂。

脱肛根据脱垂程度可分为以下三度:

  • Ⅰ度为直肠壶腹内的肠套叠,即隐性直肠脱垂。排粪造影呈伞状阴影。

  • Ⅱ度为直肠全层脱垂于肛门外,肛管位置正常,肛门括约肌功能正常,不伴有肛门失禁。

  • Ⅲ度为直肠和部分乙状结肠及肛管脱出于肛门外,肛门括约肌功能受损,伴有肛门不全性或完全性失禁。

病因

脱肛的主要病因是解剖因素、盆底组织薄弱及慢性疾病等因素导致腹压增高,直肠失去骶骨支持从而容易发生脱垂引起,好发人群为婴幼儿、老人及体弱营养不良的重体力劳动者。

主要病因

解剖因素

小儿骶尾弯盐度较正常浅 ,直肠呈垂直状,当腹内压增高时直肠失去骶骨的支持,易于脱垂。某些成年人直肠前陷凹处腹膜较正常低,当腹内压增高时,肠襻直接压在直肠前壁将其向下推,易导致直肠脱垂。

盆底组织薄弱

老年人肌肉松弛、女性生育过多、分娩时会阴撕裂、幼儿发育不全等可导致肛提肌及盆底筋膜发育不全、萎缩,直肠周围组织对其固定作用减弱导致脱垂。

慢性疾病

如患者有长期便秘、慢性腹泻、前列腺肥大引起排尿困难,慢性支气管炎引起慢性咳嗽等因素可增加腹压,造成直肠失去骶骨支持易于脱垂。

流行病学

脱肛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暂无具体的流行病学数据。

好发人群

婴幼儿

婴幼儿直肠与肛管呈垂直状态,当腹压增高时,直肠失去骶骨支持易于脱垂。

老人

老年人肌肉松弛,盆底组织软弱,不能支持直肠在正常位置,出现脱肛。

体弱营养不良的重体力劳动者

因体质薄弱外加营养不良之后进行重体力劳动者,可出现直肠失去骶骨支持出现脱肛。

症状

脱肛的临床表现为肛内肿物脱垂、肛门失禁、黏液流出及皮肤瘙痒等,部分患者可有便秘或大便次数增多,严重者可并发直肠缺血坏死。

典型症状

肛内肿物脱垂

初发时表现为排便时肛门肿物脱出,便后自行还纳。以后肿物脱出渐频,体积增大,便后需用手托入肛门内,伴有排便不尽和下坠感。最后在咳嗽、用力甚至站立时亦可脱出。

肛门失禁

直肠反复脱垂损伤肛门括约肌,出现肛门失禁,控制不住大便。

黏液流出

由于反复脱垂出现复位困难,暴露时间长受刺激增多,黏液自肛门流出。

皮肤瘙痒

因黏液分泌物增多,粪便反复污染可继发肛门部皮肤病变。

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可有便秘或大便次数增多等症状。

并发症

直肠缺血坏死

脱肛最为紧急的并发症是直肠嵌顿,如果嵌顿不能及时解除,直肠会缺血坏死。肠道黏膜在缺血缺氧的条件下,易出现水肿、充血、糜烂以及黏膜剥脱、溃疡。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腹泻、血便以及恶心、呕吐。

就医

当患者出现肛内肿物脱垂、肛门失禁、黏液流出及皮肤瘙痒时应及时就医,患者应提供给医生详细的病情和病史,通过体格检查、直肠指诊、结肠镜检查、肛门直肠压力测定及妇科检查可初步诊断,该病需与直肠息肉相鉴别。

就医指征
  • 出现肛内肿物脱垂及肛门失禁时,应及时就医。

  • 出现肛周黏液流出、缺血性肠坏死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 多数患者优先考虑去肛肠外科就诊。

  • 患者出现缺血性肠坏死症状时应立即去急诊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出现肛内肿物脱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 肛内肿物脱出是否还能自行还纳或者加重?

  • 平时有长期便秘、慢性腹泻及咳嗽等病史吗?

  • 有没有出现大便失禁及肛门瘙痒呢?

  • 之前对此做过什么治疗?

  • 吃过什么药物吗?

需要做的检查

体格检查

患者明确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嘱咐患者蹲下做排便动作,腹肌用力,脱垂即可出现。

直肠指诊

脱出物柔软、黏膜光滑有肠管的感觉,可发现肛门口及括约肌松弛,收缩无力。指诊时向上推肿物可以还纳,当增加腹压时,可再次脱垂。

结肠镜检查

此检查是通过结肠镜能顺次地、清晰地观察肛管、直肠、乙状结肠、结肠、回盲部黏膜状态,而且可以进行活体的病理学和细胞学检查的过程。目的是为了排除有无结肠内恶性肿瘤疾病,结肠镜取病理可明确诊断。

肛门直肠压力测定

测定内容包括肛门括约肌静息压、最大自主收缩压、力排(应变压)、咳嗽试验、直肠肛门抑制反射、直肠感觉阈值、球囊逼出试验和三维容积向量。直肠肛门生理功能有两个,一是维持自制即节制排便,二是排便反射即直肠扩张刺激直肠壁内特异性受体,引起便意及无意识的反射活动。脱肛的检查结果是肛门失禁患者肛管静息压及收缩压显著下降,肛管高压区长度变短或消失。

妇科检查

检查盆底肌肉松弛情况,有无合并子宫脱垂及膀胱脱垂等。

诊断标准

一般检查

通过询问患者病史,以及肛内肿物脱垂、肛门失禁、黏液流出及皮肤瘙痒等临床表现可初步判断脱肛。

辅助检查

通过直肠指诊可明确直肠脱垂,通过结肠镜检查可排除结肠内恶性肿瘤疾病,通过肛门直肠压力测定可明确肛门失禁,三者结合可明确诊断脱肛。

鉴别诊断

直肠息肉

直肠息肉可脱出肛门外,呈球形或分叶状,多有糜烂、出血,大多无明显自觉症状,但触之呈实质感,质中等,直肠指诊可扪及息肉及其蒂,直肠腔正常。脱肛的肠腔在脱垂顶端的中心部位,触脱出物柔软、黏膜光滑有肠管的感觉,可发现肛门口及括约肌松弛,收缩无力,指诊时向上推肿物可以还纳,当增加腹压时,可再次脱垂。

治疗

脱肛患者反复发作,应早期接受规范治疗,若发生急性嵌顿,出现直肠缺血坏死,应该积极采取手术治疗。幼儿直肠脱垂有自愈的可能,以保守治疗为主,成人的完全性直肠脱垂原则上以手术治疗为主。

治疗周期
脱肛需短期治疗。
一般治疗

幼儿直肠脱垂有自愈的可能,应注意缩短排便时间,便后立即将脱出直肠复位,取俯卧位,用胶布固定双臀等。成人应积极治疗便秘、咳嗽等引起腹压增高的疾病,以避免加重脱垂程度和手术治疗后复发。直肠脱出后需立即托回,防止脱垂黏膜受损,复位后可用纱布卷堵住肛门,也可用丁字带压紧肛门以防脱出。平时应练习肛门内吸上提运动,每日两次,每次连续放松、紧缩肛门20~30次,有增强肛门括约肌功能的作用,对预防直肠脱垂及防止肛门松弛均有积极作用。

药物治疗

脱肛无特殊有效的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经肛手术

经肛路径治疗直肠脱垂的常见手术方式有:

  • 经肛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采用手工缝合,可保护齿状线上2cm附近肛门压力感受区,便于术后肛门正常控便能力的恢复。

  • 经肛直肠黏膜剥除肌层折叠术。

  • 经肛吻合器切除直肠外脱垂术。

  • 肛门紧缩术、全盆腔补片修补术、黏膜折叠术和肛门环缩术、肛门成形术等。

经腹手术

经腹路径治疗直肠脱垂的常见手术方式有:

  • 经腹直肠悬吊固定术,包括直肠悬吊缝合固定术、直肠前侧悬吊补片固定术、直肠后悬吊固定术等。

  • 直肠前壁折叠术。

  • 直肠前切除术。

  • 经腹直肠切除术。因其结合了开腹手术疗效好和微创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的双重优点,已成为欧洲地区治疗直肠脱垂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手术前应详细询问病史,评估游离侧韧带的利与弊,在降低脱垂复发率和预防术后便秘之间做好权衡。

经腹腔镜手术

适用于部分及完全直肠脱垂者,患者无不宜行腹腔镜手术的其他情况,有严重便秘症状的患者;若乙状结肠扩张则需联合乙状结肠切除;若证实接触传输功能障碍,可联合结肠次全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手术。

预后

脱肛患儿大多随生长发育而自愈,而成人直肠脱垂,经过及时正规药物及手术治疗后,一般不影响生存期,大多数可治愈,预后一般,若延误治疗或不接受治疗,则会造成肠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预后较差,因此患者需要定期复诊。

能否治愈

脱肛患者经过正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后,大多数可治愈。

能活多久

脱肛一般不影响患者的自然寿命。

复诊

脱肛患者治疗后应每2~3个月回医院复查一次,行直肠指诊,若治疗效果不满意,医生应及时调整方案。

饮食
饮食调理

脱肛患者饮食应注意均衡饮食,合理膳食,应多吃高纤维素的食物,促进胃肠蠕动,利于大便排出。忌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忌吸烟饮酒,防止症状加重。

护理

脱肛患者日常生活中应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需经常进行提肛运动,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保持肛门周围干燥清洁,避免形成湿疹。

日常护理
  • 患者应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注意个人卫生,定期清洗肛门,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

  • 便后和睡前可用温水坐浴,可口服大便软化剂减轻排便疼痛。

  • 患者应经常做肛门功能锻炼,增强肛门括约肌功能。

  • 术后患者建议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劳累、剧烈运动。

  • 患者应积极乐观地面对疾病,同时应严格遵循医嘱,合理用药。

病情监测

患者可自行下蹲排便查看直肠脱垂情况有无好转,若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术后患者应注意观察切口愈合情况,若出现感染、出血应及时告知医生。

心理护理

家属应了解患者内心想法,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鼓励患者说出其不适感以对症治疗。

特殊注意事项

该病情要特别注意直肠脱出后不能托回出现直肠崁顿,易发生肿胀、炎症,甚至绞窄坏死,一旦发现直肠脱垂要及时还纳。

预防

脱肛的预防关键在于病因预防,可通过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排便习惯,适当运动、进行提肛锻炼,同时及时治疗原发疾病等措施进行预防。

早期筛查

对于脱肛的好发人群平时应自行蹲位排便查看有无直肠脱垂,每年定期体检肛门指诊,排除病变。

预防措施
  • 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排便习惯,保持肛周卫生、清洁,避免感染,避免久蹲厕所和过度用力排便。

  • 应经常做提肛运动,肛门按摩,有助于血液循环。

  • 应多参加室外活动,强身健体,增强机体抵抗力。

  • 同时及时治疗原发疾病,积极预防各种诱发因素,比如慢性咳嗽、长期便秘及腹泻等。

  • 孕妇分娩及产后要多注意休息,保护肛门括约肌的正常功能。

参考文献

[1]赵玉沛,陈孝平.外科学:下册.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32-136.

[2]吴肇汉,秦新裕,丁强.实用外科学:上册.第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146-151.

[3]赵玉沛.中华医学百科全书:普通外科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7:105-111.

[4]周宁主编.实用临床普通外科学[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3):232-236.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