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撕脱性骨折

本词条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 李人杰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撕脱性骨折多由间接暴力引起,当肌肉急速收缩时可导致肌腹牵拉损伤或肌腱撕裂,甚至肌腱起止点撕脱骨折,如跌仆时股四头肌强烈收缩可引起髌骨骨折,突然起跳可致跟腱断裂等。撕脱性骨折以局部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可通过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严重者需进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就诊科室
骨科、急诊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avulsion fracture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局部肌肉废用性萎缩、局部血肿、韧带损伤
治疗周期
短期治疗
临床症状

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

好发人群
运动员
常用药物
塞来昔布胶囊、布洛芬缓释胶囊、头孢克肟
常用检查
局部X线检查
疾病分类

撕脱性骨折根据骨折部位不同,可分为骨盆边缘性撕脱骨折、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踝关节跖骨撕脱骨折、胫骨髁间隆突部撕脱骨折、腓骨头撕脱骨折等。

病因

撕脱性骨折由外力引起,主要病因是肌肉和韧带的暴力牵拉、肌肉急速收缩,好发于运动员。

主要病因

暴力牵拉

紧急情况下,韧带、肌腱暴力牵拉,造成附着部位的骨质剥离,引起撕脱性骨折。

肌肉收缩

人在剧烈运动中,肌肉急速收缩,可导致肌腹牵拉损伤或肌腱撕裂,与肌腱粗隆部和骨突起部位的骨质分离,引起撕脱性骨折。

流行病学

撕脱性骨折多因暴力引起,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目前暂无具体统计学数据。

好发人群

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需要爆发力,肌肉猛然发力,导致粗隆和突起部位的骨质分离,引起撕脱性骨折。

症状

撕脱性骨折后的患者会出现骨折部位疼痛、肿胀、局部关节活动受限,若不积极治疗,可能会并发局部肌肉废用性萎缩、局部血肿、韧带损伤。

典型症状

局部疼痛

在暴力牵拉下局部软组织损伤,骨折后骨折断端刺伤局部肌肉,且局部无菌性炎症渗出,出现水肿,刺激神经,引起局部疼痛。

局部肿胀

撕脱性骨折后小血管破损,无菌性炎症渗出,引起局部组织肿胀。

局部活动受限

骨折后因疼痛惧怕活动,或是因骨折后累及关节,患者会出现局部活动受限。

并发症

局部肌肉废用性萎缩

撕脱性骨折后患者因疼痛,恐惧活动,会引起局部肌力下降,若长期局部制动,会引起局部肌肉废用性萎缩。

韧带损伤

暴力牵拉力作用下,不仅可以引起撕脱性骨折,也可能同时引起局部韧带撕脱损伤。脱性骨折患者会出现骨折部位疼痛、肿胀、局部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若不积极治疗,可能会并发局部肌肉废用性萎缩、韧带损伤。

就医

撕脱性骨折高危人群患者应定期体检,外伤后出现撕脱性骨折的症状、体征,应及时就医,可根据病情需要,就诊于骨科、急诊科,医生询问病史、完善局部X线检查,以帮助诊断,撕脱性骨折应与局部软组织损伤相鉴别。

就医指征
  • 运动员应定期体检,体检中发现撕脱性骨折的症状、体征,应遵医嘱进一步检查。

  • 外伤后出现局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高度怀疑撕脱性骨折,应及时就医。

  • 已经确诊撕脱性骨折的患者,若出现疼痛加重,或是动脉搏动消失,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骨科就诊。

  • 若患者外伤后出现局部肿胀、疼痛明显,动脉搏动消失,感觉异常,应就诊于急诊科。

医生询问病情
  •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 近期是否有外伤?怎么受伤的?

  •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局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

  • 是否去其它医院看过?

  •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需要做的检查

体格检查

用于初步判断病情,医生会查看局部是否肿胀、是否有瘀斑、瘀点,检查关节活动度,检查局部是否有压痛、叩击痛,是否有骨摩擦音。

X线检查

通过局部X线检查明确是否有骨连续性中断,以帮助骨折诊断,同时可明确骨折的范围与严重程度。

诊断标准
  • 有外伤史,患者有肌肉剧烈收缩,或是有暴力牵拉。

  • 出现撕脱性骨折的症状,局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

  • 通过X线检查,出现骨连续性中断,即可明确。

鉴别诊断

单纯软组织损伤也会出现局部的疼痛肿胀,应注意与撕脱性骨折相鉴别。一般来说撕脱性骨折除了会出现骨擦音,通过X线检查还可发现骨连续性中断,而软组织损伤无骨质破坏,以此可鉴别。

治疗

撕脱性骨折后应手法复位后局部制动,多加休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止痛、消炎。必要时应使用抗生素类药物预防或治疗感染,症状严重的患者应尽早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
撕脱性骨折通常1个月左右即可痊愈。
一般治疗

手法复位、局部制动和休息

撕脱性骨折后应手法复位后,石膏、夹板固定、局部制动,注意休息,24小时内应冷敷,48小时后可适当的热敷,以促进局部的肿胀消除,缓解疼痛。

药物治疗

非甾体类抗炎药

撕脱性骨折的患者如果疼痛明显,可使用非甾体类药物以镇痛、消炎,可以选择塞来昔布胶囊或布洛芬缓释胶囊,该类药物对胃肠道有一定刺激作用,应注意饭后服用。

消炎药物

撕脱性骨折若是开放性损伤,可清创缝合后,选择抗生素类药物来预防感染。若需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也可使用抗炎药物,预防感染,患者可以选择头孢克肟胶囊,用药后应避免饮酒。

手术治疗

若是严重的撕脱性骨折,或是出现血管、神经损伤,可手术治疗,一般可选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或是利用关节镜手术,使用螺钉或钢板固定骨折部位。

预后

撕脱性骨折早发现、早治疗,通常可以治愈,但本病有复发的可能性,患者治疗后应定期复诊。

能否治愈

撕脱性骨折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都能完全治愈,恢复正常生活,但对职业运动员的职业生涯有一定影响。

能活多久

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复诊

撕脱性骨折保守治疗的患者应第1、第3、第6个月复诊,手术治疗的患者应第2周、第3周、第6周复诊,查看骨愈合情况。

饮食
饮食调理

撕脱性骨折患者无特殊饮食要求,补充营养,丰富均衡即可。

护理

撕脱性骨折的患者应注意日常生活管理,严格遵医嘱用药,并加强肢体功能活动,还需加强术后护理,监测病情变化,骨折固定后一定要注意观察皮肤和动脉搏动情况。

日常护理

口服用药

撕脱性骨折的患者在使用止痛药物治疗期间,应注意观察是否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是否有全身皮疹等过敏反应,若有胃肠道刺激症状,应饭后服用。若是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告知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功能活动

撕脱性骨折后的患者,在骨愈合良好的时候应注意加强患肢的功能活动,避免关节粘连,影响关节活动。

术后护理

撕脱性骨折手术后的患者,应注意手术切口的护理,保持敷料的卫生,定期找医生换药,避免出现切口感染。

特殊注意事项

骨折固定后,注意观察患侧肢体的皮肤颜色是否有发白或青紫,有无麻木感,是否有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若发现皮肤异常、有麻木感或是动脉波动减弱或消失,应及时看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预防

撕脱性骨折以避免暴力运动、外伤等为主要预防手段,同时生活中通过食物补充钙质也能起到一定加强骨质,进而达到预防作用的目的。

早期筛查

若出现局部疼痛、肿胀等撕脱性骨折症状,应注意早期筛查,及时发现骨折,并治疗。

预防措施
  • 日常应注意加强饮食营养,多吃富含钙质的食物,避免因骨质流失导致骨质疏松、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骨折。

  • 应注意避免暴力运动,运动前应注意做好准备运动,避免肌肉剧烈收缩,引起撕脱性骨折。  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训练伤。

参考文献

[1]吴肇汉,秦新裕,丁强.实用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2188.

[2]黄涛.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147.

[3]赵新才.法医学伤残评定[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38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