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移植(别名:心脏移植术)
挂号科室: 器官移植
发病部位:心脏
多发人群:原发性心肌病患者
治疗方法:手术治疗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是否遗传:无遗传性
相关症状:心脏功能衰竭
相关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相关手术:心脏移植术
相关药品:抗人体胸腺免疫球蛋白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00-200000元)
心脏移植术的注意事项
21935次播放419次点赞
什么情况需要心脏移植手术
37145次播放229次点赞
心脏移植禁忌症
35175次播放244次点赞
心脏移植术后并发症
39130次播放332次点赞
心脏移植后的寿命
26848次播放329次点赞
心脏移植手术成功率
27244次播放420次点赞
心脏移植手术需要多长时间
26601次播放395次点赞
心脏移植后的排异表现
39305次播放387次点赞
心脏移植后能活多久存在个体差异,主要与心脏移植之前患者的体质,以及移植成功后的排异反应有关。 临床上心脏移植是一种成熟的技术,如果术前患者全身健康状况良好,移植手术成功率可达80%-90%。心脏移植后一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五年生存率为80%以上。心脏移植发生排斥反应时,如果及时控制,患者可以存活10年以上,一般可以实现长期生存。通过心脏移植手术,患者可恢复正常的心脏功能,回归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但如果患者进行心脏移植后出现排异反应,或伴有其他疾病,如冠心病、脑血管病、肿瘤等问题,也会影响寿命。 心脏移植后的患者要按时到医院进行复诊,按时口服排异药物,并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戒烟、戒酒,可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保持愉快的心情。
作者:张小明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阅读量: 6137
2016年1月2日,当人们正享受着新年假期带来的欢乐时,一份来自无私捐献者的珍贵新年礼物送来了。这是一份属于生命的礼物,是一份最美丽的礼物,让3位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患者重获新生,让好几个失明患者重见光明。新年礼物,生命延续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有幸把这份新年礼物(一颗跳动的心脏)成功移植到黄先生(化名)的心窝里。黄先生10余年前诊断为“肥厚型心脏病”,自从那时起奔波在全国各个大医院之间进行医治。经多年药物治疗后,还是无法挽救那颗逐渐衰竭的心脏,频繁诊治及服用大量药物让黄先生及其家人都心力憔悴,早已失去继续治疗的信心,更让黄先生有了轻生的念头。在得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功实施心肺联合移植,患者术后恢复效果良好的消息后,黄先生有了活下去的希望,果断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等待那颗合适的心脏。但跟黄先生匹配的心脏非常稀缺,等待了半年之久,经历多次失望与绝望后,终于在2016年1月2日,一份新年送礼物来了。对于他来说,这是一次新生的开始。对于邝先生而言,他的生命得到了延续。精品医院,竭力救心2015年9月,在何建行教授、谢少波教授共同努力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对一位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成功实施心肺联合移植手术。术后探望患者时,她说:“从未试过如此轻松地呼吸”。现心肺联合移植患者现已康复出院,回到她的社会角色当中。2016年1月2日,在谢少波教授带领下,经过详细的布置,争分夺秒“取心”、“换心”,无微不至“护心”,给黄先生成功实施了心脏移植手术。换上去的心脏很快在黄先生的体内跳动起来,血液在有力心脏搏动下欢快的流动。不管是严寒酷暑还是风吹雨打;不管是简短的周末还是新年长假,我们的救心行动说走就走。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移植团队的医护人员都放弃自己的新年假期,在2016年新年伊始成功救治了一位终末期心功能衰竭患者,他经历了心脏停跳、复跳的过程,也有了一次重生的机会。我们将不忘初衷,竭尽全力为患者谋健康。患者术后转重症医学科监护治疗。第二天已拔出气管插管,目前生命体征平稳,可进行正常交流,在进一步康复当中。患者术后第一天。
作者:谢少波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阅读量: 99085
心脏移植是针对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各种终末期心脏病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是将已判定为脑死亡并配型成功的人类心脏完整取出,植入所需患者胸腔内的手术,同时受体的自体心脏被移除(称为原位心脏移植)或保留用以支持供体心脏(称为异位心脏移植)。目前全世界每年接受心脏移植患者约5000例,近3年来,我国每年完成心脏移植300余例。我国心脏移植的数据显示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94.8%,3年生存率91.9%,5年生存率88.7%,7年生存率82.2%。 心脏移植指征(哪些情况需要心脏移植): 终末期心力衰竭,经正规系统的内科治疗或常规外科手术均无法使其治愈。 适合心脏移植的常见病症: (1)晚期原发性心肌病,包括扩张型、肥厚型及限制型心肌病等; (2)无法通过手术和其他治疗措施改善的终末期严重冠心病; (3)无法用换瓣手术治疗的终末期瓣膜病; (4)无法用矫正手术根治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如左心室发育不良等; (5)心脏移植后移植心脏广泛性冠状动脉硬化、心肌纤维化等。 患者可能最关心的几个问题 1、手术的安全性 很多患者及家属对心脏移植有惧怕心理,事实上心脏移植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手术安全性已有显著提高,新型免疫抑制药的研发使得免疫排斥反应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大大降低,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改善,很多患者可获得长期存活。 2、手术的费用问题 手术的费用与患者住院时候的身体状况有直接关系,一般情况费用在二十万左右。随着免疫抑制药物的降价和国家医保政策的覆盖,患者需要承担的医疗费用负担明显减轻,术后长期维持用药只需每月自行承担千余元左右。 3、等待供体的时间问题 鉴于心脏移植相对于肝移植、肾移植而言,对供体有着更高的要求,等待供体的时间难以估计,短则数周,长则数月。我院作为国内最大的器官移植中心之一,肝移植和肾移植的数量近年位居全国前列,在器官移植方面有着成熟的体系和流程,尤其是在全省甚至周边省市较早建立完善的器官捐献网络,相信在这一方面可以为器官移植受体争取到最大的利益。 入院检查及术前综合评估 医生会根据您病情和手术的需要进行一系列必要的检查,这些检查对于评估您的病情、手术的可行性及手术风险等非常重要;这些检查会按次序,由医生或护工引领进行,病情重的患者会安排推车或者直接推床检查,并有专人陪同。 检查项目大致包括:抽血化验(如血常规、肝肾功能、乙肝及HBV-DNA、EB病毒等)以及常规拍片检查(胸片、心电图、B超、肺血管阻力测定等)。 所有检查完成后,心脏移植团队会召集相关科室组织多学科讨论,与疾病相关的科室均会参会为您进行一次全面的讨论评估,并最终将探讨结果与患者本人及家属沟通。 等待移植期间您需要做些什么 1、定期与您移植团队的负责医生进行沟通。 需要心脏移植的患者都为严重长期心脏病,身体状况大多比较差,建议您按照医生的嘱托使整个机体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状态,为移植手术做充分的准备。 2、术前等待需要尽量避免心力衰竭的发作。 按照心脏内外科医生的嘱托按时服药,居住在舒适的环境,适量进行慢走等活动,避免剧烈体力活动,同时建议高蛋白饮食,增强体质。 3、坚定手术信念。 通常通知得到器官供体到开始移植手术中间的时间非常的短,故要求决定心脏移植的患者坚定信念,一旦发现匹配的供心,接到医生通知后须立刻来院准备手术。 4、发现并治疗潜在的感染灶。 因为术后患者均需要进行免疫抑制治疗,相对容易发生感染,故术前发现潜在的感染灶并积极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常见需要关注的部位有口腔龋齿、反复口腔炎症;鼻窦炎症;泌尿系统感染;女性患者还需进行妇科检查。 5、降低肺动脉压的治疗。 肺动脉压力对手术植入的心脏影响很大,重度肺动脉高压、肺阻力很高的患者甚至不能进行心脏移植。如手术前肺动脉压力高,需要先行降肺动脉压力治疗。
作者:赵海格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阅读量: 55567
AHA2014年会议上发布了一个关于儿童心脏移植的研究结果:即使患者仍存在抗性新心脏的自身抗体,一旦有合适的捐献者,则立即接受心脏移植手术,患者的预期生活质量高于等待体内抗体消失再接受移植的患者。 另一方面,也需要考虑到等待移植手术过程的护理花费情况,一旦有合适的捐赠者便做移植手术的相关费用也比等待更加匹配的心脏的费用低。 那么,儿童心脏移植,应该“求快”,还是求“最好”呢? 为此,来自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儿童医院的 Brian Feingold 博士收集了自 1999 年以来超过 2700例登记心脏移植的儿童患者的检查数据。患者的平均年龄为 5 岁,45% 为女性,超过一半为白种人,23% 为非裔美国人,15% 为西班牙裔美国人。近一半儿童患者与生俱来有心脏疾病,但都需要紧急移植新的心脏。 研究人员将登记在案的患者按照等待最合适的心脏与否分为两组,并对比两者的10年生存率。研究结果发现:一旦有合适的心脏便移植的患者,不考虑抗体作用的话,生存时间增加一年以上;总体平均花费 122856美元,少于等待最合适心脏的患者的开销。 正如疫苗激活体内的免疫应答系统以抗击病毒,移植入体内一个外源的捐献心脏也会触发抗移植物抗体的产生。由此,以往专家们都认为带有抗体的儿童患者应该继续等待,直到有不会激活抗体应答的心脏出现。 如果患者可以得到最合适的心脏,那自然再好不过,但是,在等待的过程中,患者却时时刻刻处于濒临死亡的状态。而且,近 20%的儿童患者或许有相关的自身抗体。 总而言之,从增加儿童患者生存率以及降低花费的角度上来说,儿童心脏移植手术,但求最快,不求最好。
作者:范太兵 河南省人民医院 阅读量: 50118
对于杂交技术,我们可能会想到杂交水稻,而医学领域也有杂交技术。近期,我院心胸外科在超声科、麻醉科、手术室的大力配合下,再次应用“杂交”(Hybrid)技术,成功治愈1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患儿。 一岁的小雨,出生后即发现有先天性心脏病。近一年来,经常患肺炎,发育也差。在心胸外科经过检查,小雨患有房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整个心脏增大。主管医生王海永博士介绍,传统上,该患儿手术分两步:先左侧切口开胸结扎动脉导管;以后再第二次正中切口开胸体外循环下进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缺点是创伤较大,手术分两次进行,手术时间和恢复时间长,经济费用高昂。 经过讨论,医生们决定采用杂交手术,一次治愈小雨的心脏病。先采用右侧卧位,经左胸小切口结扎动脉导管;再改变手术体位,在超声科陈辉副主任协助下,经右侧胸骨旁小切口, 超声引导封堵房间隔缺损。整个手术过程不到2个小时。 心胸外科杜振宗博士介绍,我院心胸外科开展的“杂交手术”,不但具有方便定位、安全性高等常规开胸手术不具备的优点,而且创伤小、两个切口都只有2cm左右,患儿术后恢复快。两个手术仅用一次全部解决,大大节约了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 Hybrid手术的理念集成了多种诊疗手段,真正实现了患者、医生、医院三赢:对患者,减轻了痛苦,节约了费用;对医生,可以在术中及时判断介入效果,对于心脏病的治疗有独特的优势;对医院,能更好地改进患者服务,提升医院形象。 心脏杂交手术整合了我院优势力量,将多学科专家汇集到一个“舞台”上共同演绎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新乐章”,让广大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得到最大的收益。随着我院心脏“杂交”手术的顺利开展,标志着一个新型的心血管疾病治疗模式的启动,将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发展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
作者:王海永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阅读量: 92765
我们的心脏好比汽车的发动机,正常都是左、右两个心室一起工作,也就是相当于双缸发动机,动力强劲。但是有一类心脏畸形,心脏只有一个心室工作,也就相当于单缸发动机。今天手术的孩子,3岁男孩,活泼可爱,特别聪明。可是他的心脏就只有一个心室。原来在他母亲怀孕时受到某种因素的干扰导致胎儿心脏中的三尖瓣没有发育,连带右心室也没有发育,出生后,左心室承担了体循环和肺循环工作,本来左心室承担体循环,右心室承担肺循环,正常新生儿面色红润,呼吸平稳,吸奶有力。可是这个宝宝出生后不久,口唇和手指甲脚趾甲均发紫,呼吸急促,吸奶总是要停顿,于是在2012年家长带着5个月的宝宝来到江苏省人民医院妇幼分院小儿心胸外科就诊,经我们小儿心脏超声医师检查,明确诊断为三尖瓣闭锁、右心室发育不良。这样的心脏畸形如果不手术治疗任其发展,首先缺氧会严重影响大脑发育,其次一个心室承担二个循环必然导致心脏功能衰竭而在儿童期死亡。所以在2012年我们给这个宝宝做了第一次手术,将他的上腔静脉与右肺动脉连接,也就是让他的上半身的静脉血直接回流到肺动脉里去,到肺里和氧气交换,手术后宝宝的紫绀立即改善,经过二年多的生长发育,现在已经3周岁了,这次我们将他的下半身的静脉血通过人工血管也连接到肺动脉,这样完成了心脏畸形的矫正,紫绀消失,左心室恢复到承担体循环的本职工作。 其实这类手术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开展,而以著名的心脏外科医生Fontan命名的Fontan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不断改良,形成了现在的效果最优的术式--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长期效果研究表明:安静状态下心脏功能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
作者:顾海涛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阅读量: 25206
全部 北京 上海 广东 广西 江苏 浙江 安徽 江西 福建 山东 山西 河北 河南 天津 辽宁 黑龙江 吉林 湖北 湖南 四川 重庆 陕西 甘肃 云南 新疆 内蒙古 海南 贵州 青海 宁夏 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