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睑下垂
挂号科室: 眼科
发病部位:眼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是否遗传:无遗传性
相关症状:上睑下垂
相关检查:估测提上睑肌的功能
相关手术:上睑下垂矫正术
相关药品:维生素B1、维生素B12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0-20000元)
小孩眼皮下垂了该怎么办
48928次播放45次点赞
上睑下垂是什么意思
48385次播放346次点赞
上睑下垂分级
32088次播放247次点赞
一只眼上睑下垂怎么回事
28781次播放260次点赞
上睑下垂能治吗
43998次播放111次点赞
上睑下垂怎么自己矫正
39897次播放425次点赞
上睑下垂手术风险
21975次播放438次点赞
上睑下垂术后多久消肿
49704次播放390次点赞
1、上睑下垂术后点药:术后点药很重要,点药如果不到位可能出现暴露性角膜炎甚至角膜溃疡。白天滴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及玻璃酸钠滴眼液,每日各三次,两种药之间至少间隔5分钟,一个月左右停药。睡前点小牛血去蛋白凝胶(或贝复舒)一次,五分钟后点托百士眼膏,要保证整个睡觉过程眼球表面呈湿润状态,需要补点托百士眼膏3-5次。需要持续一年左右,直至睡觉时眼睛基本闭合。 2、倒睫:术后部分宝宝会逐渐出现上眼睑倒睫的情况,与孩子本身睑板比较软有关,表现为上睑睫毛摩擦眼球,孩子眼红不适,如果家长发现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到医院检查,部分孩子需要行二期倒睫矫正术。 3、排斥:手术使用的悬吊线有排斥的可能性,虽然几率比较小,但是对于有过敏体质的孩子要格外注意,主要表现为手术部位持续不消肿,或者本来已经恢复很好,突然又出现红肿甚至流脓,多见于发烧感冒或局部外伤之后,这种情况也需要及时到医院处理,部分孩子经过局部处理后可以恢复,更多的是需要将悬吊线取出,等排斥反应缓解后,如果眼睑位置好就不需要再做,如果上睑下垂复发需要行二次手术。 4、弱视训练:上睑下垂的宝宝经常合并屈光不正及弱视,待手术后需要进一步进行治疗,一般术后一个月左右进行散瞳验光及弱视训练。 5、复发:上睑下垂有一定复发率,轻度的回退不需要处理,待宝宝成年后再行一次美容性手术即可,重度的回退还会影响视力的发育,需要二次手术。 6、复查时间:一般术后一周,一月,三月,半年,一年复查,如有特殊情况随时复查。
作者:王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阅读量: 57013
上睑下垂主要病因: 提上睑肌和Müller平滑肌的功能不全或丧失。 1、先天性:为先天发育畸形,多为双侧,可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 2、后天性: (1)麻痹性上睑下垂:动眼神经麻痹所致。多为单眼,常合并有动眼神经支配其它眼外肌或眼内肌麻痹。 (2)交感神经性上睑下垂:为Müller肌的功能障碍或因颈交感神经受损所致,如为后者,则同时出现同侧瞳孔缩小、眼球内陷、颜面潮红及无汗等,称为Horner综合征。 (3)肌源性上睑下垂:多见于重症肌无力症,常伴有全身随意肌容易疲劳的现象。但亦有单纯出现于眼外肌而长期不向其它肌肉发展的病例。这种睑下垂的特点是休息后好转,连续瞬目时立即加重,早晨轻而下午重,皮下或肌肉注射新斯的明0.3~1.5mg,15~30分钟后,症状暂时缓解。 (4)其它 ①外伤损伤了动眼神经或提上睑肌,Müller肌,可引起外伤性上睑下垂。 ②眼睑本身的疾病,如重症沙眼、睑部肿瘤等,使眼睑重量增加而引起机械性上睑下垂。 ③无眼球、小眼球、眼球萎缩及各种原因导致眶脂肪或眶内容物减少,可引起假性上睑下垂。 3、癔病性上睑下垂:为癔病引起,双上睑突然下垂或伴有癔病性瞳孔散大,有时压迫眶上神经可使下垂突然消失。
作者:谢琰臣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阅读量: 17120
简单的说上睑下垂就是上眼皮抬不起来,正常平视时,眼睛只露出一条缝。病情严重程度不同,有的瞳孔区全部被盖住,有的仅仅遮挡1/3的瞳孔。上睑下垂大部分是先天性的,家长会发现孩子出生后一只或双眼睁不开,即使睁开也只能露出一半黑眼球,而且睁眼时特别费劲,额头也要跟着使劲,连抬头纹都出现了。还有的宝宝总是仰着头,从小眼缝看东西。这些都是先天性上睑下垂的表现。不少家长误认为这个病只是影响外观,等孩子长大后再治疗也是一样的。其实不然,这个病会引起遮盖性弱视。这是因为孩子出生后要通过不断的接受各种视觉刺激,才能使视力和立体视功能逐渐发育起来,这个过程基本在上学之前完成。如果这个阶段孩子的眼睛被遮挡住会形成遮盖性弱视,严重影响视力。而成人后即便手术矫正了上睑下垂,也失去重建视力的机会了。另一方面,随着孩子自我意识逐渐增强,这种外观上的缺陷会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导致自卑、缺乏信心。 如果孩子有上睑下垂的表现,家长可以在4、5个月时抱孩子来就诊,主要是确诊先天性上睑下垂,看一看孩子病情的程度,决定什么时机手术矫正。因为孩子在发育过程中,上睑的力量也会变化,有时下垂的程度会有变化。所以即便不需要马上手术的孩子,也应该定期来复查。另有一部分孩子上眼皮抬不起来,是重症肌无力造成的。应尽早就诊,并由神经科会诊排除这方面的问题。 重症先天性上睑下垂,上睑缘遮盖瞳孔1/2以上,为防止弱视发生,应尽早手术,在北京儿童医院进行上睑下垂手术最小的患儿仅有4个月;如为轻中度下垂,不影响儿童正常视觉发育,手术时机可选择在学龄前6-7岁,这时孩子局部的肌肉发育更完善,手术操作相对容易,也兼顾到孩子上学后的心理需要。对于一些病情复杂的情况,如先天性上睑下垂合并眼外肌异常时,要综合考虑斜视矫正和上睑下垂矫正的手术方案。一般上睑下垂术后,患儿应进行验光检查,一旦发现上睑下垂眼有弱视倾向,应积极进行弱视训练,弥补遮挡对孩子视觉发育的影响。
作者:张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阅读量: 98430
先天性上睑下垂的宝宝只有通过手术矫正才能治愈。上睑下垂一方面影响美观,会造成孩子自卑情绪,另一方面遮盖住瞳孔影响宝宝视力发育,有形成弱视的风险。来门诊就诊的家长恨不得立刻给孩子手术,尽早治好上睑下垂。但是幼儿提上睑肌发育不够完善的特点限制了提上睑肌缩短术这种效果理想的手术方式。对于年龄较小患儿只能采用额肌瓣悬吊术,但是手术损伤范围相对较大、出血多,而且术后眼睑闭合困难,上睑迟落明显。这更增加了患儿术后的护理难度,容易出现暴露性角膜炎和眉弓部血肿。 利用适宜的材料进行额肌悬吊术,从设计上可以避免额肌瓣手术损伤大,易出现眼睑闭合困难的缺点。但是对植入的材料特性要求较高,需要有很好的生物学特性,化学性能稳定,不会引起炎症和异物反应。同时还要保证抗机械张力强,才能保证手术的效果稳定。通过对多种可植入材料的比较、探究,专家认为e-PTFE(膨体聚四氟乙烯)这种材料非常理想,符合进行植入性悬吊手术的苛刻要求。这一材料已经应用于心脏和美容性植入手术多年,安全性可谓经得住考验。 目前在临床上应用e-PTFE进行额肌悬吊术,效果非常好。由于植入的材料弹性好,术后孩子不容易出现明显的上睑迟落,外观上更显自然。手术损伤小,患儿眼睑局部反应轻,恢复得快。而且手术具有可逆性和可重复性,可以为今后的治疗留有余地。比如患儿长大后提上睑肌发育更完善后可以选择再次手术,进行更符合生理的提上睑肌缩短术。 鉴于此,我们推荐年龄小上睑下垂程度重、合并斜视弱视、因为心理问题需要很小手术的幼儿和下颌瞬目综合征的患儿进行这种手术方式。在获得良好外观的同时,可及时进行弱视训练。
作者:张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阅读量: 77276
我们眼科病房经常会收治双眼上睑下垂的小宝宝。孩子的家长一来就会说:“大夫一次手术给我们孩子两只眼都做了吧,好让两只眼睛看起来对称。”我们非常理解家长的心情,但是原则上要分两次先后做双眼的手术。这个手术对孩子眼睑的创伤不小,而且术后一段时间手术眼无法完全闭合,有发生暴露性角膜炎的风险要十分精心护理。单眼手术孩子创伤反应相对小,护理上也容易一些。如果孩子术后眼睛充血,角膜上皮干燥,我们随时可以把这只眼睛包上,让角膜上皮及时恢复。要是双眼都一起手术了,需要同时包上,孩子会感到恐惧,常常哭闹,有时还会引起伤口血肿不利于恢复,。有的家长认为双眼分开手术,术后双眼不容易对称。这个担心是多余的。只要孩子身体允许,两次手术间隔1至2周就可以,手术医师会尽力保持双眼型对称,跟是否一次手术关系不大。所以说一只眼睛术后恢复好了,再做另一只眼睛是对宝宝最稳妥的办法。
作者:张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阅读量: 61647
正常的人睁眼平视时上眼皮位于眼睛瞳孔上方的位置,大概遮盖角膜上缘约2毫米。但有些人眼睛只能睁开一条窄缝,眼皮抬不起来,遮盖住角膜的一部分(2毫米以上),医学上称为上睑下垂。上睑下垂有先天性和后天性的区分,上睑下垂会影响美观,患者为了摆脱下垂上睑对视力的遮盖,常利用额肌收缩或抬头的姿势来增加视野,长久可造成额部皱纹加深,还会影响视力,造成弱视,给患者带来心理和生理上的压力,必须通过手术矫正。 手术方法目前主要有两种: 1、上睑提肌缩短术:适应于双侧或单侧轻度或中度先天性上睑下垂,且提上睑肌仍有部分功能者,亦可用于后天引起的腱膜性上睑下垂。此种手术方法保持了肌肉原有的行走与运动方向,是比较符合眼睛的生理要求的,术后效果也比较理想。但是,此法仅限于提上睑肌有部分功能的轻、中度的上睑下垂。 2、额肌瓣法:另一种方法是直接利用额肌,作成额肌瓣,下移与上睑板缝合固定,直接用额肌肌力提上睑矫正睑下垂,称为额肌肌瓣直接悬吊术,这一方法不用通过中间联结物起作用,避免了间接利用额肌的缺点,适用于额肌功能良好,先天性或后天性上睑下垂,尤其对严重的上睑下垂效果好,亦可用于其他手术方法矫正上睑下垂失败的病例。
作者:李爽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阅读量: 76431
全部 北京 上海 广东 广西 江苏 浙江 安徽 江西 福建 山东 山西 河北 河南 天津 辽宁 黑龙江 吉林 湖北 湖南 四川 重庆 陕西 甘肃 云南 新疆 内蒙古 海南 贵州 青海 宁夏 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