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部肿瘤
挂号科室: 耳鼻喉科
发病部位:咽喉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治疗方法:手术治疗、药物治疗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是否遗传:无遗传性
相关症状:声音嘶哑、喉痛
相关检查:CT扫描、喉镜检查
相关手术:切除术
相关药品:头孢曲松钠、青霉素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20000—90000元)
下咽癌能治好吗
34882次播放330次点赞
痰中带血需警惕什么问题
25024次播放444次点赞
咽部乳头状瘤自己会消失吗
29217次播放115次点赞
口咽癌早期症状
25069次播放336次点赞
咽旁间隙肿瘤如何鉴别诊断
44495次播放371次点赞
咽旁间隙肿瘤临床表现
44026次播放175次点赞
咽旁间隙肿瘤能根治吗
23639次播放115次点赞
咽旁间隙肿瘤严重吗
25048次播放192次点赞
吞咽障碍:吞咽障碍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可发生于不同部位的吞咽时咽下困难。吞咽障碍可影响摄食及营养吸收,还可导致食物误吸入气管导致吸入性肺炎,严重者危及生命。康复训练是改善神经性吞咽障碍的必要措施。 健康宣教: 1、进食体位 可根据患儿情况选择坐位、半坐卧位、侧卧位、抱坐喂食等半坐卧位,躯干抬高30°,头稍前屈,双侧肩部及大腿下方垫软枕,喂食者位于患者身体两侧,这种体味可以防止食物从口中漏出,还可以减少误吸的危险;坐位进餐时,双脚面平稳接触地面,双膝关节屈曲90°,躯干挺直,前方放一适宜餐桌,双上肢自然放于桌面;但是,适合患者的体位并非完全一致,实际操作中应因人而异予以调整。 2、餐具的选择 根据患儿的功能情况选择适宜、得心应手的餐具,利于顺利完成进食。如边缘厚钝匙柄较长的匙羹,缺口杯,广口平底加防滑垫的碗,带刻度的吸管等。 3、食物的选择 根据吞咽障碍的程度,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来准备食物,一般选择密度均匀,胶冻样,不易松散,易于通过咽和食道且不易发生误吸的食物;兼顾色、香、味及温度等。根据患者吞咽障碍的部位及程度选择食物的性状。 4、喂食技巧 喂食前需清洁口腔以增进食欲,对于咳嗽、痰多患者,进食前要鼓励患者充分咳嗽、咳痰,清理口腔中的分泌物,避免进食中咳嗽。选用大小适宜的餐具,喂食时将食物放在舌中部或颊部,控制一口进食量,过多可引起误吸、漏吸;过少则刺激强度不够,难诱发吞咽反射。调整合适的进食速度,观察患者有否出现吞咽动作,喂食速度不易过快,避免两次食物重叠入口。少食多餐,进食后不宜翻身或立即平卧,应保持坐位或半坐卧位30分钟以上,以免胃内容物反流, 5、喂食注意事项 避免在精神混乱时进食,如刚睡醒时;避免嘈杂的环境,使精神更集中;鼓励缓慢进食,少食多餐;给予患者口头提示,口头提示可帮助患者协调吞咽的动作,例如:吞下去,再吞一次,闭合嘴唇用力吞等指令;分泌物较多者,进食前先排痰;口腔感觉差的患者,把食物送入口中时,可适当增加汤匙下压舌部的力量,有助于刺激感觉,诱发吞咽动作;药物需单独喂食,不要混入食物内,粘稠度大的药物必要时可加入少许温水,使之更容易吞咽。 6、发生误吸的紧急处理: 当进食时突然出现严重的窒息、咳嗽、呕吐或紫绀症状时应考虑有异物吸入的可能。立即呼救,就近医院就诊,在医护人员到来前采取自救争取时间,具体方法迅速将病人头转向一侧,查看口咽部,如有异物立即用示指裹以毛巾或布块,甚至衣角,伸指入口,快速掏过咽后壁,感知异物的所在,即予掏除,直至掏净为止。如为婴幼儿则立即将患者倒转,呈俯卧位,头低足高,用手拍击背部,促使异物滑出,待医护人员到达后采取进一步急救措施。
作者:黄琴蓉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阅读量: 52916
减重手术是帮助肥胖患者成功减肥的关键步骤,是肥胖患者健康的门槛。除此之外,术后生活方式的改变是保证手术疗效非常重要的过程,有报道,减重手术后由于不注意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大约有20%-30%的肥胖患者重新复胖。 做完减重和糖尿病手术后,医生和个案管理师(护士)会对术后患者有一系列的交代;包括术后饮食、如何随访等,其中在术后饮食中会反复交代吃饭时要慢嚼细咽,这一点在很多肥胖患者当中可能很难接受,因为大多数肥胖患者手术前往往进食较快,他们自己形容自己吃饭不是在吃饭而是在往胃里倒饭,一顿美食几分钟就解决了。一旦做了减重手术,这样的进食是非常危险的;必须学会慢嚼细咽,每一口要做到咀嚼28次再咽下是科学的要求。这是为什麽呢? 首先,减重手术无论是已经淘汰了的胃绑带术还是目前经典的胃袖状切除术、胃旁路手术,其基本的原理之一是减小了胃的容积,胃袖状切除术要求残胃容积保留不大于100ml,一般70-80ml。胃旁路术残胃容积标准在20-30ml。即使是刚刚手术后第二天医生允许进食清流质――水,也是小口慢咽,每次20ml,多次进饮,此时大口进饮,不仅会引起反流、堵噎感,严重的可能撑破残胃,导致残胃破裂或胃肠吻合口破裂的严重并发症,使一个本应术后3到5天就可以出院的手术发生不可估量的灾难。 其次,即使减重手术安全出院了,医生也同意可以进食固体食物了。开始的一段时期,一般1-2个月,要少食多餐,固体食物虽然在残胃停留的时间较流质食物明显减少,但其排空时间还是明显快于术前,在袖状胃切除患者其术后胃内压增加,在胃旁路术患者其幽门缺失,这都是导致食物在胃内快时排空的病理解剖基础。在所有胃大部切除的患者术后都有一个并发症――倾倒综合征。其临床表现是患者进餐半小时出现心悸、心动过速、出汗、无力、面色苍白等,严重的可能有恶心、呕吐、腹部绞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这些临床症状的发生与进食过快,大量高渗性食物进入肠道引起肠道内分泌细胞大量分泌肠源性血管活性物质有关。对于减重手术的患者同样术后会发生以上的临床问题,因为减重手术的发源就是胃大部手术。 有研究认为进食过快可能引起饥饿中枢的兴奋,导致进食更多的食物,从而引起肥胖,慢嚼细咽满足了饮食的快乐并抑制了饥饿中枢的兴奋,长期以往,肥胖者的食欲就下降了,能量的摄入减少,脂肪的储存减少,从而达到长期治愈的效果。 因此,减重术后改变饮食习惯,进餐时慢嚼细咽不仅是保持减重疗效的关键,同时也能防治术后的进食不适及可能的并发症发生。慢嚼细咽让肥胖患者术后不仅瘦身健康,而且饮食行为愈加绅士。
作者:孙少川 济南市中心医院 阅读量: 18708
声音是由发音器官——喉中的肌肉带动声带振动发出的(我们在颈部中央摸到的“喉结”就是喉的一部分),而产生振动的动力源则来自我们呼吸道的气流。当我们吸气时,气流经打开的声门进入肺;当我们发音时,气流经肺,通过并冲击闭合的声门,由声带振动产生声音。而这些只是产生声音的基础,除了声带本身的长度、厚度等决定声音的因素外,优美而动听的嗓音还需要头颅、鼻腔、口腔、咽喉等结构的协同振动共同参与,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共鸣”。 很多原因都会造成声音嘶哑,如过度的用嗓、疲劳、烟酒过度、上呼吸道感染等,这些因素都会引起声带的病变。在急性期,往往会出现突然的失声,讲不出话来或嗓音嘶哑,并伴有咽喉部的疼痛。到医院检查会发现声带急性充血、水肿、出血,一般情况下经过口服药物和局部药物雾化吸入治疗后,在3-5天左右均会好转。当然,这期间需要患者配合医生绝对“声休”。但是,在“声休”这一点上很多朋友会有误区,如在门诊中就会有一些患者抱怨说:“我都快一个月不讲话了,怎么还不好呢?”但在与患者交流后会发现,他们只是把讲话改成了把嗓门压低的“气声”讲话,认为这样可以减少声带振动,达到让声带休息的目的。孰不知这样不但没有减轻声带的负担,反而更增加了声带的疲劳,加重了病情。 声带病变在慢性期会出现迁延不愈的声音沙哑,咽喉部干燥、异物感,病程达数月。到医院检查会发现声带暗红、肥厚、干燥,这种情况,短期的药物治疗往往没有疗效。如在这个阶段不节制用嗓,声带会出现小结、息肉等病变,往往要通过手术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朋友们,在了解了声带常见的急慢性疾病过程后,应在嗓音出现上述问题时及时到专业医师处就诊,根据病情轻重选择用药,但最关键的是一定要给声带充分的休息。 有朋友会问:“为什么我唱歌时总是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当情绪很高时却唱不动了,甚至第二天声音就哑了”。其实动听迷人的嗓音不仅需要先天发音、共振器官结构的正常,来自后天的嗓音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对我们普通老百姓而言,演员对嗓音的训练过于专业,但如果我们对他们用嗓的一些技巧加以借鉴,朋友们将在“K歌”时受益匪浅。 1、选择适合自己的歌曲:每个人都有特定的音域,如:男低音音域为81~325Hz,女低音为145~690Hz,男中音96~426Hz,女中音217~1024Hz,男高音122~580Hz,女高音256~1046Hz。不同风格的歌手,演绎的歌曲音色迥异。因此在选择演唱歌曲时切不能盲目跟风“流行”,一味模仿部分歌手去飙高音,因为这些歌手经过反复训练已经能够很好地运用真假声,即便如此,这对他们的声带也是一种考验。朋友们在聚会时虽可以尝试这类歌曲,但一定要适可而止,不然很容易造成声带损伤。 2、唱歌时间不宜过长:建议各位朋友每次唱歌适时而止,不宜时间过长(一般不超过2小时)。如出现喉咽处干涩不适、甚至疼痛时,不妨安心用你的热情去做一位好听众吧! 3、唱歌时不要吃的过饱:民间有句俗话“饱吹饿唱”,意思是吃饱饭可以把喇叭吹好,饿着肚子才能把歌唱好,此言不无道理。目前,很多“KTV”都提供自助餐,但过多的饮食会使腹部饱胀(含碳酸的饮料会引起同样的结果),胸腹腔之间的膈肌会因过多的食物而上抬,影响呼吸换气,导致唱歌时的气息不畅,音色大打折扣。因此想在朋友面前露一手的,在唱歌前千万不要贪食美味呀。 4、唱歌时不要喝过冷或过热的饮料:唱歌时喝些饮料可以滋润咽喉,避免声带粘膜因干涩而失音,但饮用过冷或过热的饮料会引起咽喉粘膜和喉部肌肉的强烈刺激,严重者会引起短暂的“失音”,因此建议选择温凉的茶饮料更佳。 5、平时减少烟酒的刺激:长期的吸烟和酗酒会使声带粘膜充血、肿胀,并出现上文提到的声带疾病的慢性期改变,这样不可能有好的音色。唱歌时吸烟会使咽喉干燥,喉部肌肉疲劳不易恢复;唱歌时喝酒,酒精会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对动作控制的准确性和协调性,必然影响发音,而且饮酒会使声带水肿,咽喉粘膜充血,分泌物增多,直接影响发音。当然,节日喜庆期间烟酒虽不可避免,但劝朋友们多多节制。 6、平时加强锻炼:一些朋友会在激情演唱一曲后出现手麻、头昏的情况,虽不严重,常常休息一会儿就好了,其实这就提示他唱歌唱得缺氧了。唱歌除了需要技巧外,还需体能的支持。因此唱歌发烧友们要在关键时刻尽情演绎,真的离不开平时经常的锻炼。 7、女性生理期避免长时间用嗓:女性月经前2~3天到月经期间因雌激素增加,声带粘膜会充血、水肿而导致嗓音粗糙不稳,发音容易疲劳,因此在此期间最好减少和避免过度用嗓。 最后,祝愿所有的朋友们都拥有更具磁性、魅力的嗓音和歌喉。
作者:陶磊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阅读量: 90675
笔者从事耳鼻咽喉专科工作十余年,在门急诊接待了众多遭遇耳鼻咽喉处“麻烦”的患者和其家属,并及时处理了大量因“麻烦”而需入院手术治疗的患者。在与本专科急症斗争的十余年,笔者总结了本专科急症的特点,归纳为四个字:“急、重、险、忽”。前三个字“急、重、险”老百姓比较容易从字面理解,是指本专科急症发作来势汹汹,往往数小时、甚至数分钟前还是鲜活的生命,之后就嘎然逝去,令人叹息;而“忽”字是指人们对此处的“麻烦”容易麻痹大意、忽视,对看似轻微的症状不加重视。那么,耳鼻咽喉专科的急症真的如笔者归纳的那样凶险呢?让我们来看以下几个我亲身经历的例子。 例一:王女士,55岁,在晚饭吃鱼时不小心误吞了一根鱼骨,感到咽喉部疼痛。当时按照家人的“老法”,大口吞咽了饭团和蔬菜,希望鱼刺可以顺利滑到胃里。王女士在吞咽了饭菜团后,似乎咽喉部的疼痛减轻了,她暗自高兴,想要恢复正常饮食。但每次吃饭时,总感到胸部隐隐作痛。几天后这种不适一直没有改善,王女士不定心了,急忙到医院就诊。经透视发现,王女士食道中有异物梗阻征象,接诊医生我告诉她和家属需要在全身麻醉下行食道镜手术取出异物。手术进行的很顺利,术中发现,鱼刺并没有因为吞咽了饭菜团而顺利进入胃中,而是嵌顿在了食道的狭窄部位,鱼刺已经刺入了食道粘膜,如果拖的时间再长一些,鱼刺刺穿食道将会引起致命性的大出血,后果不堪设想。 本例小结:咽喉、食道异物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症,日常中,老百姓都不重视,甚至忽视可能发生的后果。其实,“老法”所说的咽饭团和喝醋并不能解决异物的梗阻,相反吞咽饭团会使原本在口咽、喉咽处的异物变为食道内的异物;把原本可以在急症室解决的问题带到了手术室;把原本局部麻醉的问题变成了全身麻醉;把原本几十元的诊疗费增加到了数千元。本例中的王女士还是幸运的,如果鱼刺刺破食道,并影响胸部食道旁的心脏和大血管的话,可能会发生致命的大出血,危机生命。除了鱼刺外,鸡鸭骨、肉骨、金属物件、假牙等都是引发食道异物的常见器物。大部分情况,医生都可以把这些异物通过食道镜,从进入食道的自然通道原路取出,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需要从颈部或胸部切开取出异物,这时患者付出的代价就会更大。建议:发生在口咽和喉咽部的异物可以进行一些催吐的动作,希望异物和食物一起呕吐出,如不见效,请及时就诊。 例二:秦××,男,18个月,因反复咳嗽、发热,伴肺部感染就诊。来到急诊室的时候,小孩呼吸还很正常。笔者刚要进行检查和询问病史,小孩在一阵剧烈咳嗽后,脸色突然发红发紫,一分钟不到的时间,小儿嘴唇已经发灰。临床表现提示,这个孩子发生了一侧支气管嵌顿异物的脱出,阻塞了总气管引起呼吸阻塞。笔者抱起孩子直奔手术室,并通知麻醉医师和护士待命配合,同时还告知了家属所发生的情况。经过抢救,我们从孩子的气管中拿出了半颗花生,孩子恢复了正常呼吸。当我们向家属出示这半颗花生,并告诉他们引起孩子如此剧烈变化的原因时,家属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曾经在半月前拿着花生逗引孩子,之后因为咳嗽、发热在当地医院儿科进行了针对肺部感染的治疗,但往往药物刚停,症状又反复出现,罪魁祸首原来就是它DD半颗花生。 本例小结:气道异物是耳鼻咽喉科最危险的急症之一,多发生在还不能和家长很好表达和沟通的孩子。家长也忽视了日常生活中小颗粒物的存在,往往在孩子咳嗽发热后,仅当普通肺炎进行治疗,一再延误病情。本病例出现的情况尤为凶险,原本停留在一侧支气管中的异物,因呛咳松动而移位到总气道,引起整个气道的阻塞,患者可以被抢救的时间往往不到5分钟,甚至更短,幸亏笔者的临床反应和整个医疗团队抢救的及时,不然,一条生命会因半颗花生而陨落。需要指出的是,在就医过程中,家长往往会因类似突发的事件和医院、医师发生矛盾,认为孩子是在医院发生的意外,医院造成了这样严重的后果。相信,我们的读者应该明白其中的孰是孰非,出现气道阻塞留给医生的时间实在是太短了,本例中的患儿是幸运的,他康复了,但还是有一些患儿虽然取出了异物,恢复了气道的通畅,但大脑因缺氧时间过长,还是会对其生长发育造成影响。试想本例患儿气道中的异物移位发生在医院外,家长可能连原因都不清楚就会痛失爱子。因此,作为未成年儿童的监护人DD父母的责任是很重大的,这种意外最好是不要发生。建议:三岁以下儿童禁止食用花生、瓜子等颗粒状食品以及果冻,家里不放此类食物,阻止他人用此类食品引逗孩子。如发生异物误吸入气道,保持孩子的安静,减少哭闹,并不要拍孩子的后背,并及时就诊。 例三:张先生,60岁,因反复右鼻出血就诊。初次鼻出血时,患者并不在意,之后出血不止才在当地县医院进行了右鼻腔填塞。可每当病情好转,准备取出鼻腔填塞物时,鼻腔又开始不停的出血,只好再次填塞。这样反复折腾,原本很健硕的老人背上了沉重的思想负担,变得虚弱无力,贫血严重,血压下降接近休克临界。接诊后,经过全身检查,笔者还是考虑张先生鼻腔中血管的破裂是造成反复出血的原因,而常规的门诊鼻腔填塞,往往不能明确处理出血处,因此需要通过鼻腔内窥镜,寻找鼻腔出血点,然后重点突破处理。在解除了患者的思想顾虑后(鼻出血还要手术?)以及一定的支持治疗后,我们在手术室通过内窥镜发现,在其鼻腔隐蔽的嗅裂区有一根很细小的血管在时不时搏动出血,这就是反复出血的元凶。经过治疗,张先生终于捡回了一条命,顺利康复出院了。 本例小结:鼻出血是秋冬季节变化最常见的急症。因鼻腔反复出血引起口鼻中不断有血性物流出,这会造成患者严重的心理负担、压力和紧张,这种状态会加重患者肾上腺素的分泌,引起血压升高,继而再加重鼻腔出血。传统的鼻腔填塞的治疗方法,一定程度的控制了鼻出血,但其疼痛不适感是每一个经历此治疗患者所“痛恨”的。排除了全身疾病(贫血、白血病、肝肾功能不良引起的凝血障碍,以及鼻腔肿瘤等)引起鼻出血的因素后,在鼻内窥镜的导引下寻找隐蔽的出血点,使用电凝或射频封闭出血点,是一种比较令人满意的治疗手段。建议:反复的鼻出血治疗,首先要控制过高的血压,并且要排除一些全身疾病引起的局部鼻出血的因素,鼻腔填塞可以治疗处理大部分的鼻出血,但如果反复不愈,可以行鼻内窥镜手术,寻找隐匿的出血点。季节、天气变化时,要保持鼻腔的湿润,不要挖鼻和剧烈擤鼻涕,这样可以减少鼻出血发生的可能,另外鼻腔中流出的血不要下咽,尽量吐出,不然之后的呕吐会加重鼻出血和全身不适。 综上举例,只是众多耳鼻咽喉专科急症临床病例中的代表,希望大家能够引以为戒,不可忽视耳鼻喉科急症的特点,及时就诊,不要因小祸而酿成大害。
作者:陶磊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阅读量: 83289
食道的良恶性狭窄(食管癌或贲门失驰缓症等)会出现进食后哽噎感,慢慢变成下咽困难,且逐渐加重。由于病变造成食道狭窄阻塞,从而导致不能正常饮食,每日仅能进食少量米汤或水,该病治疗的关键是首先解决患者的“吃饭”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介入治疗可以为患者进行食道内支架置入术。充分术前准备后,让患者侧卧位于DSA床上,透视监视下:医生经患者口腔送超滑细导丝入食道,并通过狭窄阻塞段,然后沿导丝送入载有食道内支架的输送器,准确定位后,将内支架在狭窄段释放,让支架超出狭窄段两端各2cm。手术需时仅10分钟左右,术后观察2小时患者即能进软食,患者吞咽困难完全缓解,营养状况逐渐好转,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该治疗还可以门诊进行,无需住院,随治随走。 温馨提示:食道内支架置入术,对于食道狭窄和不宜进行手术治疗的体弱或老年食管癌患者能迅速有效解除吞咽困难,保证足够营养,延长患者生命,或为进一步治疗打下基础。该技术除可应用于晚期食道癌的姑息性治疗外,还可用于治疗食道-气管瘘、食道术后吻合口狭窄、食道烧伤性狭窄等多种不能进食的病例。
作者:张伟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阅读量: 72692
病人因为咽喉不适而就诊,一般情况下,耳鼻喉科医生在门诊通过询问病史和应用间接喉镜检查即可大致诊断出疾病,并进行处理。部分病人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医生需要做相关的喉镜检查才能明确诊断。临床上比较常用的喉镜检查包括硬管喉窥镜、纤维(或电子)喉镜和显微喉镜等。 比较常见的原因,如病人舌背高拱、咽反射过于敏感、会厌不能上抬等,导致间接喉镜下喉腔和喉咽部不能看清楚,这时多数需要借助于硬管喉窥镜检查。先用表面麻醉剂(地卡因)喷在口咽部,使得咽反射减弱,然后将一根直的硬管放在口内舌体上面,在监视器上即可看清楚咽喉部的各个结构。检查结果可以保存下来,或者打印成照片。这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极少数病人会发生麻药过敏的现象。检查后2小时待麻药作用完全消失后,即可正常进食。 部分病人应用硬管喉窥镜仍然不能完全暴露喉部,或者病人不能张口等,这时就需要做纤维喉镜或纤维电子喉镜检查。由于是纤维软管,因此可充分看清喉腔和喉咽,以及鼻腔、鼻咽、气管内的情况。麻醉也是应用地卡因,除了喷在咽部外,再将地卡因滴入喉腔内。这是喉科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无创检查。除极少数病人高热、呼吸困难等原因外,几乎没有禁忌症。 经过上述喉镜检查,如果发现喉内或喉咽部有病变,尤其是肿块以及不明原因的溃疡等,为了明确其性质,需要在显微喉镜下活检。一般采用全身麻醉的方式,直接喉镜暴露喉部,应用支撑架,在双目显微镜下操作。部分病人术后有咽部黏膜损伤的现象,几天后即可痊愈。
作者:魏春生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阅读量: 82026
全部 北京 上海 广东 广西 江苏 浙江 安徽 江西 福建 山东 山西 河北 河南 天津 辽宁 黑龙江 吉林 湖北 湖南 四川 重庆 陕西 甘肃 云南 新疆 内蒙古 海南 贵州 青海 宁夏 西藏